书城历史太平天国十四年
25243700000007

第7章 金田竖大旗,塑造一座太平理想国的浮雕(1)

人人皆平等。凡是妇女老老幼幼一概称“妹”。洪秀全说,我在天上,天兄耶稣对我提及,如见观音也是呼她为妹的。

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命令,各地拜上帝会众前来金田村团营。团营,即团集会众编立营伍。

在此之前,清朝政府并未把主攻口指向拜上帝会。当时广西天地会武装起事活动风起云涌,极为活跃,他们仍打着“反清复明”、“劫富济贫”的造反派旗号与清军和地方团练作战。清朝政府曾先后派两广总督徐广缙、原云南提督张必禄、陕西提督向荣等前来主持广西征剿天地会军务。1850年初,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来广西主持军政事务,林则徐途经广东普宁病死后,又命周天爵为署广西巡抚。如此像走马灯地频繁换帅。正说明斗争的激烈。

清朝当局开始并未注意到拜上帝会。拜上帝会领导集团很有策略,他们为积蓄力量,伺候时机,没有公开、直接与官府武装冲突,也不亮出有鲜明政治色彩的旗号。见自拜上帝会的日益壮大,遍地的开炉铸铁,与地方团练的武装冲突和纠纷,它方才着急,广西地方当局调兵遣将会同地方团练,准备围剿所在管辖区的拜上帝会众。

一条长长的火药线,已烧去一大截,将点燃的炸药,一触即发。

就在这里,洪秀全在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发出了团营令。

团营令揭开了拜上帝会武装起义的序幕。它是通过一人传一人,一家传一家,一村传一村的原始方式,先后传送到各地,召集各处拜上帝会众来金田村团营。

金田村在紫荆山下,地势险要,逾岭五十里,即峻峭的大藤峡,易守难攻。

各路人马得到团营令后,纷纷前来金田。

他们大多是全家离乡背井,前来参加。

最早来到金田团营的,是金田村韦昌辉家族和紫荆山区的烧炭工人、穷苦农民。当时迁居古林社的曾天养毅然带着全族参加团营,连几个出嫁的姐妹,也在他动员后,赶回娘家一同入营。在拜上帝会曾作为总部的高坑冲,拜上帝会众接到团营令后,很快集队出发,直奔金田村,在路过石人村时,还烧毁了王作新的房子,王作新事先闻风逃窜,没有被抓获。

“四方响应,万民乐从”。从夏到秋的四五个月,在通往金田村的各条大小道路上,到处可见有拜上帝会众的队伍浩浩荡荡、不断地在行进。到1850年11月间,参加金田团营的总人数共约两万人:金田和金田附近有一千余人;紫荆山区有三千人;贵县石达开率领有四千余人;贵县龙山矿工有千余人,平南花洲蒙得恩、莫仕睽等率领有几百人,陆川赖九率领有一二千人,博白黄文金率领有二千人、桂平苏十九率领有饥民客家人一二千人,贵县来土械斗战败的客家人三千,此外还有不少零零星星的队伍,如林凤祥所率领的桂平白沙拜上帝会众。

这些拜上帝会地区的带头人,多有是后来独当一面的战将,如林凤祥、黄文金。

林凤祥是平在山烧炭工人。过去有些演义或戏剧,如清末那部黄世仲《洪秀全演义》,不知怎的把他定为白发老将,认定北伐那年已经六十开外了,其实,在金田团营时不过三十岁。林凤祥的英勇在当时就颇知名了的。1850年9月,拜上帝会成员李得胜家有耕牛在林凤祥处,附近岭尾村地主因勒索李得胜未成,就有两个爪牙上林家牵牛。林凤祥把牛夺回。第二天,就有四五十人到林凤祥屋面前叫打,并想放土炮,林凤祥带了四人手执短兵杀出,把对手打跑;对方聚合了二百多人前来交锋,林凤祥等五十八人又把他们打跑。这事向平在山报告,萧朝贵大大夸奖会众“十人能打破贼一千”。这段故事后来还写进太平天国颁发的官书《天兄圣旨》里,后来甚至瑞典教士韩山文着书也提及,可见它是传播得很广的。

黄文金是博白农民,身体魁梧,从小练过武艺,善使一柄三齿耙,数十人围攻近身不得。在接到团营令后,他在博白地区能拉出一支有两千人众的队伍,在地跨两广的佛子岭设立大营,说明他有很强组织能力。不久他带领会众打垮博白知县游长龄所带的地方团练,还与陆川赖九的队伍呼应,在山猪浪击溃地方团练,两支队伍迅速增加到五千人,还一度围攻玉林县城,然后浩浩荡荡直赴金田团营。

11月,广西各地拜上帝会众几乎都在金田团营。他们蓄发明志,头扎红巾或黄巾,并将携带的财产,包括变卖田产房屋的银钱,以至粮谷、牲畜,全数缴与在团营时就开始建立的“圣库”。按照拜上帝会严格规定,“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所有物质,公有共享、平均分配,全体成员的生活必需品,均由“圣库”开支,“吃饭官兵同张桌,睡觉官兵共个房”,这是因为在贫困时期不得不实行的。它含有军事共产主义性质的供给制度。

这时,金田团营拜上帝会的队伍,按《周礼》编制,开始是设前后左右中五个军长,不久又改为军帅;各军自管辖二十五人的两司马到卒长、旅帅、师帅、军帅,都要将所属的官兵编造“兵册”,每个官和兵还要另外填写“家册”,记录本人参加团营及家庭成员的细目。其余非战斗人员,也按军队编制,分设男营、女营。这是因为很多拜上帝会成员是全家赶来团营的。男女混杂、夫妻同居,扶老携幼,是不可能有顽强的战斗力的。

也应是这个时候,大概推行了凡妇女将“妹”字作为统一采用的名字。如卓大妹、张二妹。

观音是佛教东传在中国民间颇有信仰的菩萨。

早在几个月前,萧朝贵假托天兄附身传言时,曾与洪秀全就观音是妹作了对答:

洪秀全问:观音是好人否乎?

天兄说:她是好人。她今在高天享福,亦不准她下凡矣。

洪秀全问:观音在高天享福,天兄呼她为何乎?

天兄说:我呼她为妹。

洪秀全问:我呼她为何乎?

天兄说:亦是呼她为妹。

传统中华文化视观音为女性。所谓天兄和洪秀全都呼为“妹”。这就是为尘世妇女均呼为“妹”创造了范例。太平天国将女性名字都也称为“妹”,这是因为很多来自农村的妇女,没有自己名字,她们是有姓无名或冠以夫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因此为她们取名为“妹”,废除冠用夫姓的传统符号。它也为尊重妇女人格迈进了一步。

作茧自缚,拜上帝会成员把清军箩筐里用来捆绑的绳索,用来捆绑官兵。

1850年11月4日(清道光三十年十月初一日),拜上帝会向清朝军队打响了第一枪,进行了第一次战斗。

当时洪秀全、冯云山都匿居在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杨秀清装着身患重病、口哑耳聋、耳孔出脓、眼内流血,成了病废,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传言主持金田团营。拜上帝会的团营,风风火火,代理广西巡抚劳崇光便命贵州总兵周凤岐带本部军开往桂平,会同浔州协副将李殿元镇压。

清军前部驻扎在山人村南的思旺,再也不敢北上。

11月4日,洪秀全以攻为守,命胡以晃率本地拜上帝会众向思旺进攻。因巡检张镛率乡兵增援,未能攻克,但此举引起清军注视,原先李殿元军本拟进攻金田的,于是率军围困花洲,胡以晃等严守山人村外要道,派人翻山越岭偷过封锁线,奔到金田告急。这时杨秀清却突然开口,自称是天父降托,耳聪目明、心灵性敏,立即制订了作战计划,派出蒙得恩率拜上帝会众数百人驰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抄袭思旺清军后路,李殿元仓促回救,被打败,胡以晃率领花洲会众出围夹击,与蒙得恩等会合,一举攻占思旺,李殿元逃走;张镛乘轿逃到村外桥边,就被拜上帝会众拦住,会众问:“轿中何人?”轿夫故作镇静,吓唬说:“快让开,老爷要过去。”会众们猜定轿中是官员,即用长矛往轿心一捅,正中张镛身子,他惨叫一声,就被拉出轿子,押回思旺受审。张镛跪地叩头求饶,会众摘下他的翎顶摔在地上,怒叱道:“妖头,这是你的功名,也是你的下场。”将他处死,这是太平天国第一仗所击毙的第一个清朝官员。

思旺之战也就是太平天国官书上的“迎主之战。”“主”,就是洪秀全。当时洪秀全称为“太平主”。

花洲迎主,洪秀全和冯云山、胡以晃等胜利地回到了金田。

硝烟滚滚动地来。这时周凤岐已命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率精兵一千杀向金田。这支配备有火器的军队,在队伍中还夹杂了二十四个挑夫,在所挑的箩筐里堆着满满的绳索,企图用来捆绑拜上帝会众,报功请赏。

拜上帝会众早已严阵以待。

1851年1月1日,伊克坦布带着人马,过了新圩边的蔡村江桥,直扑金田村。当他们得意洋洋地到达离金田仅数里路的鸡母潭村时,突然喊声连天,原来是洪秀全、冯云山分别率领预伏的队伍,从金田、大简、盘古岭等处同时杀出,伊克坦布知道中伏,急忙撤退,但杨秀清领的会众又从王谟村杀出,布阵蔡村江边,断了他们的回路。就在这时,由黄文金率领的博白会众、由秦日纲率领的贵县龙山矿工正好同时前来金田团营,见势前来助阵,拜上帝会众突然增至一万余人,双方力量相差更为悬殊,清军进退维谷,纷纷逃命。伊克坦布拍马狂奔,在逃上蔡村江桥时,仓忙中马蹄被陷在桥缝里,连人带马跌进江中,被追军砍死。清军很多当了俘虏,拜上帝会众就用缴获的绳索捆绑。周凤岐急忙派兵救援,反而自身陷入重围,直到夜晚,方才摸黑逃回了桂平城。

蔡村江桥之战是拜上帝会众实施防御会战的典型战例,显示了洪秀全等人指挥的才能。此后,清朝当局开始把战争的主攻口由对付天地会转移于拜上帝会,即正要建立的太平天国。

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风暴出现了。

苏三娘何许人也?卖艺女子,小饭店老板娘,天地会地方造反派首领。

苏三娘在金田团营时就与拜上帝会有联系。

1850年11月,她和另支由邱二嫂率领的天地会众组成的武装来到武宣东乡,加入了拜上帝会的队伍。

她们各自率领了由二千人众组成的男女混合部队。

几天后,邱二嫂不习惯,就率部众离去了。

苏三娘不动摇,坚决服从洪秀全等领导。她驻扎东乡,遵照“男女别营”严格规定,改编队伍的性别,重新组合了一支清一色的纯女军。

这是现今我们所知的太平天国女军的司令官。

其他还有谁,不清楚;也许没有了。

苏三娘英勇善战,在广西横州、广东灵山等地,很有些小名气。

苏三娘何许人也?

民间传说,苏三娘本姓冯,出身是武技世家、身材高大、眉宇清秀、面容俏丽、飒爽英姿,颇有几分男子汉轩昂气概。她从小随父亲走南闯北,卖艺为生,得以结交江湖豪杰;也有说,她先嫁丈夫乃在高州开小饭店。她快快乐乐做小饭店老板娘,当炉沽酒,因为丈夫被人谋财害命,在高州无法立足,浪迹江湖,后在横州博合圩遇见苏三,嫁给苏三为妻。

苏三是天地会头目。他借开设当铺为名,广泛结交会党中人。1849年,公开亮出广义堂旗帜,劫富济贫。苏三娘骁勇多智,是她丈夫最得力的助手。

翌年,苏三遭仇家暗杀。苏三娘立即打出“为夫复仇”大旗,召集几百人;她身跨战马,白衣白甲,手持丈二铁三叉,腰横秋水雁翎刀,前去复仇;复仇不成,她单骑断后,从容退走,仇家尾追数里,终不敢逼近。

金田团营消息传来,苏三娘召集人马,整顿旧部,由天地会转入拜上帝会。

在太平军东进江口圩时,苏三娘部驻大湟江口,因而也有一种说法,她乃是在此时参加太平军的。当时苏三娘部女军多直接参加一线战斗。苏三娘的名声也就更响了。

当时有个总办广西团练、状元出身的龙启瑞,震慑于苏三娘的英武,非同普通女子,曾写有一首《苏三娘行》的古风:

“城头鼓甬声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张。

东家西家走且僵,路人争看苏三娘。

灵山女儿好身手,十载贼中称健妇。

猩红当众受官绯,缟素为夫断仇首。

两臂曾经百战余,一枪不落千人后。

名闻官府尽招邀,驰马呼曹意气豪;

五百健儿听驱遣,万千狐鼠纷藏逃。

归来洗刀忽漫骂,愧彼尸位高官高。”

苏三娘后来随大军北上。她的女军,头戴特制的藤谷帽,红绡抹额,脚着芒鞋,与男子一样冲锋陷阵。自武昌到南京途中,苏三娘部女军还担负护卫杨秀清的任务。

当时文人目睹苏三娘部女军神采,有诗写道:

“绿旗黄憾女元戎,珠帽盘龙结束工;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衿扎裤走如飞。”

苏三娘可以说是太平天国史上留下唯一有姓名的女将,但她的官阶却失载了。20世纪太平天国题材的小说,戏剧兴起时,有说她是“军帅”、“丞相”,缺乏依据,想当然耳。

她投奔拜上帝会时,已是而立之年了。王韬说,她到江南后,始与罗大纲结为夫妻的。太平天国至早1854年底或在1855年初,才颁发有关婚姻的诏书,即恢复家庭,准许男婚女嫁。如果王韬说得有据,那也是这时候才成婚的。

邱二嫂一作邱二娘,脱离后的第二年,即1851年10月,在广西贵县龙山为地方团练所困,孤立无援,中炮落马而死。

男女有别,虽然夫妻、父女、母子见面,也要有外人陪同,双方还得相距十步路才能对话,而且还得高声。

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这天是洪秀全的三十八周岁诞辰。在金田村韦家祠堂前广场,拜上帝会众向他祝寿。在万众欢呼声中,洪秀全头扎黄巾,身穿黄袍,两耳长发过肩,登上金田村古营盘新筑的土坛,宣布起义,正号“太平天国”,军称“天军”、“天兵”,并自称为主,册立牙牙学语的长子洪天贵为幼主。

通常这天就被定为太平天鼠诞生的纪念日。

国号“太平天国”是组合词。“太平”出自公羊三世,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太平世是最高境界,是古中国的大同世界,乃农耕社会人们所向望的理想国;洪秀全的着作中多次运用“共享太平”、“安享太平”,这是他的理念;“天国”源自基督教《圣经》;洪秀全等运用于中国,意为建立人间天堂。“太平天国”就是由中外文化思想库中寻找出来的新型国号。

从此“太平天国”写进了中华历史。

十年后,即洪秀全亲临朝政时,曾经一度下诏先后更改国号为“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但因原有的国号简明扼要、深入人心,人们仍多采用“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发布了第一道命令,就是严申军纪:

天王诏旨列后:庚戌十二月初旬,时在金田。

天王令日:一、遵条令;

二、别男行女行;

三、秋毫莫犯;

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

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当时洪秀全还未称“天王”,何来“天王诏旨”,那是本篇在永安州(广西蒙山)镌刻《天命诏旨书》时作修改后始出现的。农民领袖是不很注重历史固有的严肃性的,由此扑朔迷离,往往会使后来者肇成认识的误区。

这份“诏旨”内容,过去的岁月里也曾多次提及,要大家都知道;太平军民来自四面八方,参差不齐,接受力度和认识力度各有不同,他不可能也不是清纯一色组成的队伍,因而必须是再三重申,认真对待。

诏旨特别强调“别男行女行”,它对原先已建立了的“女营”,还须坚决执行营规。传统农民造反后几多是携带家属同时行动的。妇女在军中,士气多不扬。那是很影响将士的作战力度的。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占领南京的几年光景,就因坚持执行这条规定,得以极大地保证了军队凯歌行进。它是太平天国比过去农民造反更上层楼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