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十四年
25243700000015

第15章 此行何去,直上“小天堂”(3)

节日能有肉吃,对大小官兵来说,总是一项皆大欢喜的享受。可是有肉可吃,却不准喝酒。太平天国是严禁饮酒的,太平条规就明确规定人人“要练好心肠,不得吸烟饮酒”。为他们控制的城乡和乡村,民间不准酿酒卖酒饮酒,所设的衙门衣食住行、生活用品,三百六十行几乎都有,唯一所缺的也是酿酒或与酒买卖的衙门。太平天国对酒有如此不同于他的措施,据说是与天王洪秀全大有关系。据他的儿子洪天贵福说:“我父亲不吃猪肉的,并不准众人吃酒,所以从前我只吃牛肉,不吃猪肉”。(《洪天贵福亲书自述》)洪秀全不爱吃猪肉,大概分到的都是牛肉羊肉,于全国全军似无妨碍,但他自己不喝酒,也就将不准喝酒写进国家根本大法中去了。因而即使像除夕的欢腾,也只能用茶代酒了。

不过即使无酒,太平天国春节还是够热闹的。元旦清晨,天王和东王等坐在大殿上,接受臣下一批批的朝贺、团拜。诸王内眷和女营官员分别向赖莲英娘娘朝贺,一派歌舞升平气象。据记载,春节这天武昌城里锣鼓从黎明打到深夜,爆竹声连续不断。后来有人回忆说,“楚垣俨然一大剧场。城内爆竹如雷,街巷地上爆竹纸厚寸许”。

春节过后,太平天国又要走上新的征途了。

此向何处?

当时是有过一场争论的。

石达开建议西去四川;

洪秀全主张北上河南。天王之说,应该是绝对权威的。

杨秀清坚决要求沿江下南京,他的东王地位说服不了天王,于是又拿出他的杀手锏假天父下凡传言;因为杨秀清是代天父传言,洪秀全也只得勉强听从了。

1853年2月4日,即太平天历正月初二,太平军将士把武昌官衙里的银子一百多万两尽数送到船上。翌日,又将所有铜炮铁炮装上船头,准备出发。2月8日,天王令武昌女馆人员尽数上船。2月9日,太平军放弃武昌,水陆三路夹江东下,天王登上特制的龙船,这艘金光闪闪的龙舟,后来洪秀全就把它作为纪念品陈列在天王府侧,供人参观。这支有船二千余艘,人众五十万的队伍,由石达开为先锋、秦日纲、罗大纲带水路,胡以晃和不久前才跃升的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天官副丞相林凤祥等由陆路夹江而下。声势极为浩大,当时称为帆樯如云,蔽江而下,这时的太平军已拥有十万雄师了。所谓人众五十万包括随军家属,以及携带的武昌地区的妇女。在太平军和清军战斗中,对方总是在奏报中将太平军人数放大几倍;甚至十几倍,此意在说明太平军人多势众,非不用力,盖难以势均力敌,所以虽败也可借寡不敌众塞责;如果获胜,也可表示以少胜众,更多显得自己威风。由是出自清人笔下的太平军将士人数多有倍增,其实都有水份,不可不察也。

抬出西天寺泥塑五百罗汉,排列成作战队形,在若明若暗的闪光里,犹如雄赳赳的一彪人马。

1853年2月9日,太平天国离开武昌,就兵临南京城下。

过五关,斩六将,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真可谓是兵贵神速,势如破竹。沿途关口重重,可是几乎没有硬仗,清军闻风而溃,长江要塞形同虚设。

2月15日,太平军前锋攻占鄂东江防重镇武穴,全歼清寿春镇总兵恩长全军四千人。在前线督师的新授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听得恩长军覆没,仓皇失变,改乘小船逃回南京。

2月18日,太平军兵不血刃占领江西九江。九江有守军两千。当太平军前锋石达开等部来到九江城下时,却发现城楼顶鸦雀齐噪,不闻人声。有三个童子兵就勇敢游过城河攀上城墙,才发现守军和地方官员都逃跑一空。两天后,太平军放弃九江,进抵安徽小孤山。

2月24日,太平军不战而占领安徽省城安庆。随即向南京东进。大军有如迅雷。2月26日占安徽池州(贵池),2月28日占铜陵,3月4日占芜湖,3月7日占和州。各地清兵不战而退,闻风而散。

3月8日,太平军陆路先锋部队到达南京城下。翌日,石达开等主力部队到达,在城南西善桥一带扎营。

南京攻坚战开始了。

南京是明初朱元璋都城,城高墙厚,内城由江宁将军祥厚率八旗兵防守,外城由绿营兵防守,因为前线形势吃紧,临时又招募壮丁增设保卫局和筹防局,但人数虽多达万人,却从未训练,打过仗。

两江总督陆建瀛逃回南京,躲进衙门,三天不见客,亦不坐堂,深居简出,一天到晚,诵经拜佛。他最信仰的是观世音菩萨,在他影响下南京很多官绅也纷纷焚香点烛,祈求观音保佑。

太平军对南京发动了多次进攻,一度冲过吊桥,直薄城下。还在雨花台报恩塔上驾炮轰城,炮弹如注,守军畏缩不动。至晚,太平军又抬出西天寺泥塑五百罗汉,排列成作战队形,前后左右中,插上战旗,点燃蜡烛,烟雾腾腾,远远望去,在若明若暗的闪光时,有如一彪人马。守军以为攻城,集中炮火猛轰。直到天明,方才看清,可是弹药都耗费完了。

3月12日,太平军大队船只抵达南京长江水面,分泊于大胜关至下关七里洲,水陆连营几十里,合围南京城。这时,北京朝廷已下诏将陆建瀛革职锁拿,由祥厚任钦差大臣兼两江总督,但因时间差诏旨未到南京,陆建瀛仍主持南京城守事务。

陆建瀛在围城里,多次派出亲随缒城外出求救,还派出专使上九华山请武僧,可是这些亲随害怕出城被俘杀,阳奉阴违,都没有离城,躲在家里;他又听人说纸糊送葬俑童可退敌,于是又糊了丈二高的巨人置于仪凤门上,妄想不战就能赶走敌人。

此时前后,太平军已对南京发动多次进攻。由林凤祥部土营在仪风门外静海寺挖掘地道。3月18日,水西门上清军发现有几百名骑兵奔来,以为是太平军乘夜偷袭,就集中兵力守卫;原来这是太平军将士故意扎纸为人,披红衣系之马上,一马一灯,鞭之奔走,以引起清军注意。它是太平军采取惯用的声东击西战术。拂晓,仪凤门下地雷进发,城墙倒塌,太平军将士争先登城,突然隆然巨声,又是一颗地雷爆发,冲在缺口的多名将士牺牲。城上清军并不乘机出击,却争夺割人耳赴筹防局报功领赏,守城兵力转弱。后继太平军将士几百人手持白杆枪、长短刀再由缺口冲人,所向无敌,直冲旗营;旋因势不敌众,退出,回途在经成贤街至小营处,恰好陆建瀛乘四人绿呢官轿回府,护卫见了弃械逃命,舆夫弃轿而走,陆建瀛坐在轿中还不知所措,被太平将士由轿中拖出。连砍六刀,一命呜呼。后来民间称道:杀却此人头,万民心悦服。

首批太平军将士退出了,但陆建瀛被杀消息却不胫而走传遍全城,守军闻风丧胆,陆续逃散。就在同日黄昏,林凤祥和检点赖汉英率众驾蜈蚣梯攀南门而上,城里原先剃发扮作和尚的将士放火为号,乘机接应,于是汉西门、水西门和西门一齐洞开,其余各支太平军亦蜂拥入城。守军不战而逃,天明尽占外城。

要将战斗进行到底。各门进入的太平军将士,不约而同包围了内城。内城即旗营驻地,城墙更为坚固。将军祥厚率八旗兵五千和数万家属负隅坚守,太平军猛烈攻击,伤亡极大,城下积尸竞和城齐,终于靠踏在同伴尸体逐级而上,经浴血苦战,方才攻破内城,杀死祥厚等人。

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终于占领了南京全城。洪秀全因为新旧妻子太多了,自己也弄不清,于是发明了用数字将她们顺序编号。

太平军攻占南京时,洪秀全坐在安庆到芜湖的长江龙船上,不时闻听前线传来的捷报。

早在攻占南京前两个星期,天王在船上向全军全民发了一道所谓《严别男女整肃后宫诏》。

诏旨指出,内外有别,今后天王府后宫必须是严别男女。全篇诏旨,宣布了三条“斩不赦也”:

一、后宫的天王大小妻子,只能一概呼“娘娘”。不准臣下谈及后宫姓名、位次;如谈及,斩不赦也。

二、后宫天王大小妻子的面孔,永远不准臣下看见;如偶而见了,也须低头垂眼;有敢起眼窥看,斩不赦也。

三、外言永不准人,内言永不准出,有传出或传人者,传递人斩不赦也;所传的女官或某臣下斩不赦也。

有人说,这诏表示了洪秀全的完全封建化。

其实,封建时代满脑子封建意识的洪秀全根本不可能也不会摆脱封建味的。自从他金田起义、武宣称天王开始,天王后宫早是按封建皇宫模式塑造的。天王府阴盛阳衰,后宫大多是女人,也没有太监,洪秀全是不搞太监的,这么宽而广的天王后宫,即使到天国晚期,也只有天王和他四个未成年的小孩子算是男性。

天王这份《严别男女整肃后宫诏》确真也有点威力,以后极少见有谈论天王府后宫文字的。本世纪初写洪秀全后宫和他的私人生活行为的野史稗史也有些,但都是无聊文人的编造,不足为凭。天王府后宫内情,人们只有从洪秀全所写《天父诗》四百多首和生活有关的诗句,略知他对后宫众月亮(妻子)是相当严格和苛求的。

近年我们才在他的儿子洪天贵福交代里,稍有谈及天王府后宫妻子的文字。他说,洪秀全把所有的妻子按数字编号作识别的,“我系第二房赖氏名莲英所出,现年四十多岁。我有两个兄弟,均系十一岁,一名天光,封为光王,系第十二母陈氏所生;一名天明,封为明王,系第十九母吴氏所生”(《洪天贵福在南昌府供词》)。

近代农民的简单思维通常热衷用数字作符号,太平天国的不少官爵如前期的检点、指挥,后期的天将、丞相,均衔系数字,以便于区别和记忆。洪秀全的大小妻子太多了,自己也弄不清,于是也采用以数字编号,说也别致,那也因为此方法在过去是任何帝王都没有实行过。这也是天王陛下得意创新之作,他以为此法实行,可避免宫廷争斗倾轧,因为众位妻子仅是数字之别,在他面前人人都是平等了的。其实不然,据洪天贵福说。“我称母为妈,我妈与第四母余氏不和,父亲因将俩母锁闭了好些时”(《洪天贵福在南昌府供词》)。两妻勃谿,各打五十大板,洪秀全虽自以为能治国平天下,无所不能,但修身齐家也是乏术的,可以推测天王后宫也是乱哄哄的一团糟。

看来洪秀全急于在船上下诏,更多的还是要树立他的绝对权威;要是人们知道他和常人有同样的男女大欲,这也是有碍他伟大光辉的天王形象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洪秀全这条龙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让臣民摸到他的尾巴的。

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责骂天王道:“你要迁都河南,就是想变妖,该打屁股”

3月29日,洪秀全进入了南京城。太平天国为了迎接自己的领袖,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入城式。

这天清晨,比洪秀全早一天进城的杨秀清带同北王、翼王等文武大员前往长江畔迎接。杨秀清身穿大红袍,头戴貂皮帽,其余人员或遵太平天国制戴官帽,或扎黄甲,簇拥跪迎。在进得城时,前导是骑马的官员,其次是杨秀清等三王,均坐黄呢大轿,轿顶有一鹤,后随有王娘及大脚女人数十人骑马。洪秀全所戴的有如演昆剧《长生殿》唐明皇帽,黄绣龙袍,黄绣龙鞋,不穿靴,坐一顶十六人所抬的黄呢大轿,轿顶五鹤朝天,轿夫都着黄马褂、戴黄帽,前后有高举旗帜仪仗几百对,敲锣手若干对,吹鼓手八对,都分别穿有制服;在洪秀全轿后,还有三十六个大脚女人,着短衫长裤,手持日照伞,骑马相从,接着又是几千兵将,喧嚷声闻几十里,颇令人夺目。据时人记载说,在天王轿前,有太子两人,一骑马,一抱在乳媪手中。现在看来,一个就是时刚五岁的洪天贵福,洪秀全的大儿子,他原来名叫天贵,后来洪秀全又在名后添了个“福”字,以示高贵。这个中华人名中极为罕见的三字名,也是洪秀全创造的文字游戏。还有一个应该是洪秀全的大女儿、十五岁的洪天姣。因为太平天国将士都披长发,扑朔迷离,以致把披长发的长天金洪天姣也误认为太子了。

这是洪秀全进入南京城的场景。

从此后十一年里直到病死,他再也没有出过南京城。

洪秀全进入南京后,杨秀清等已将原清两江总督衙门安排作天王府。

天王府门庭森严。洪秀全还在府门左边墙上,挂有黄缎,上面用朱书写有尺余大楷字二十个:“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朝奉方准进,否则雪云中。”雪云中就是刀杀。天王自己筑起了高墙,圈在圈子里了。

现在太平天国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按照洪秀全意见是,分军镇守江南,大军向河南挺进,取河南建都。看来洪秀全是懂得一些中国史的。从来在南京建都,乃是偏安于东南一角的。

但是杨秀清坚决不同意。

据当时还是基层干部的李秀成所听及的,杨秀清是采纳了一个湖南籍的老水手的建议: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此乃一说。

其实,早在杨秀清进南京前夕,他已向兵将扬言:南京就是“小天堂”。

遵照东王九千岁命令,太平军将士在占领南京后几天,已为巩固城防作出种种措施,比如全城张贴“真天命太平天国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秀清”的安民告示:“人人要认识天父,归顺天王,同打江山,共享天福”;太平军将士又以按街按户地毯式地进行大抄家,美其名为“搜妖”,搜查清官清兵和顶戴靴服印书,有几本书卷的知识分子,穿着长衫马褂的商人,也都难免被误认为“妖”的。接着又将城内编查户口,男女分馆,百工归行,民家所藏金银衣饰尽入圣库,完全是将武昌那套措施重新翻版。

3月28日,即杨秀清进入南京城的当天,丞相林凤祥、李开芳、指挥罗大纲等就率领二万余将士东征去了。显然这也是杨秀清的总体战略,他要巩固南京,必须夺取东面屏障镇江和扬州等地。

看来杨秀清是不愿远征的,他要以南京为根本。

洪秀全、杨秀清两大领袖发生了争论。

洪秀全究竟读过几本线装书,据古论今,口若悬河,振振有词。

杨秀清说服不了洪秀全,最后又拿出他镇慑天王的杀手锏;他就假托天父下凡,责骂洪秀全说:“你要迁都河南,就是想变妖,该打屁股。”逼迫洪秀全只得放弃己见屈从;同意建都南京,改名天京。

杨秀清为了表示自己的一贯正确、永远正确的建都南京说,还组织了何震川等一批笔杆子,太平天国仅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们,就建都利弊发表见解。何震川等奉承杨秀清,力陈建都南京是准乎天命,所谓“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金陵乃王气所锺,诚足为后日建天京之所”,等等。后来,这些众口一词,没有自己思想的遵命之作,汇编为《建天京于金陵论》,刷印出版。其实这也是杨秀清欺凌洪秀全的记录;以图证明,在建都争论,他是正确的胜利者,洪秀全是错误的失败者。

大概在1853年4月下旬,南京被定为太平天国首都,号称天京。

建都天京,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胜利的顶峰。

建都天京,也是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