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食用菌栽培技术
25192400000017

第17章 滑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滑菇[pholiota nameko(Ito) Ito et Imai],又名滑子蘑,珍珠菇,光帽鳞伞。属于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50年代起,日本开始进行商业性生产。我国台湾省也已进行多年生产。大陆于1997年引进该品种,最早进行试生产的是辽宁省,后来吉林、黑龙江、北京等省市也进行了引种生产。近年来,福建等地也开始引种试种。

滑菇子实体较小,多丛生,菌盖呈半球形,表面富有粘液,鲜食润滑爽口,脆嫩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是一种较名贵的食用菌。

滑菇为伞菌,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等几部分组成。菌盖伞状,直径2.5—6cm,先呈半球形,后平展中央略凹陷,淡黄到黄褐色,中央色较深,边缘色略淡,后期出现放射状条纹。菌肉淡黄色,厚0.2—1.4cm。菌褶初期白或黄色,后变为锈褐色。菌柄中生,圆柱形,黄色,纤维质,内部松软。菌环生于上部,黄色,膜质,易消失。

滑菇是木腐性真菌,在自然界中多发生在阔叶树的腐木上。人工栽培以阔叶木屑为最好,当然,棉籽壳、玉米芯等农业副产品也是很好的栽培原料。

滑菇人工栽培,在北方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废旧房屋为出菇场所。室内出菇利于温度和湿度控制,但要加强通风管理,安装通风设施。栽培方式由瓶栽(广口瓶)箱栽和袋栽3种。

二生活条件

(一)温度:滑菇属中低温结实性菌类。菌丝体在4—32℃都可以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子实体形成发育温度范围为6—20℃,因品种不同而异,以7—10℃时子实体品质最好。在7—12℃的温差变温条件下,有利于原基的分化形成。

(二)湿度:培养料含水量一般为60%—65%。在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在子实体形成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0%。湿度过低,原基不易形成,即使有原基形成,也因菇盖粘液少,而发育不良。湿度过大,易烂菇或死菇。

(三)空气: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始终要有充足的氧气,才能使菌丝体和子实体正常生长。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如果培养室空气不清新,通风不好,就会造成杂菌感染。在子实体形成发育阶段,如果出菇室通风不好,空气不清新,就会抑制原基的形成或子实体发育不良,出现畸形菇或长柄菇以及病菇。从而严重影响菇体质量和产量。

(四)光照:对于滑菇来说,光线的强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总的来说,不需要光线的直射,但在不同时期却需要有一定强度的散射光。在菌丝体生长前期,不需要光线。在菌丝体生长后期,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在20—200Lx的散射光范围内,可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在出菇期,散射光的强弱是决定出菇多少与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散射光充足,菇质好,产量好;散射光不足,出菇少,菇柄长,菇盖小,菇色淡,开伞早,菇体弱,菇期短,产量低。

(五)酸碱度:滑菇菌丝体在PH值为4—8的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PH值5.6左右最为适宜。在菌丝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菌丝体分泌各种酶,分解培养基,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使培养基PH值逐渐下降,因此,在培养料配制过程中,要将PH值调至8左右,才能保证其菌丝体的正常发育。一般加入4%的石灰即可(石灰化成水溶液拌入料中)。

(六)营养:滑菇是一种木腐菌,生长发育所需养份均来自培养料。滑菇栽培所需培养料以阔叶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农林副产品为主。主要养份为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等。

三、栽培技术

(一)季节安排

滑菇为中低温品种,出菇温度为5—12℃和7—20℃。在我国北方地区,以每年的10月至笠年的3月间为最佳出菇季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出菇温度的要求,安排好生产季节。滑菇菌丝体生长期较长,一般需3个月时间,也就是说,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天。如计划在10月上旬开始出菇,就必须在6月下旬开始栽培。

(二)培养料制备:

1、原料的选择:

从目前国际国内滑菇的生产来看,大多以阔叶木屑为主要栽培料。但据研究,棉籽壳、玉米芯也是较为理想的栽培料。不同地区的生产者,应以当地原料为主进行生产为宜。

在原料选购时,要选择干燥无霉变的,这是栽培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

2、培养料配方:

(1)阔叶木屑90%,米糠8%,玉米粉2%;

(2)阔叶木屑78%,米糠20%,糖1%,石膏粉1%;

(3)玉米芯80%,米糠19%,石膏粉1%;

(4)棉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粉1%;

(5)玉米芯50%,棉籽壳20%,阔叶木屑10%,麸皮19%,石膏粉1%。

3、拌料:

栽培配方选定后,按照配方比例和生产用培养料总量称取各种配料。先将各种不溶物干料拌匀,然后将易溶物制成一定的水溶液均匀的喷洒在料上并拌匀。再用生产用总料的4%的石灰制成石灰水拌料,最后用清水补足水分,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0—65%为宜。培养料含水量的检测方法是,用手握拌好的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

(三)装袋灭菌

培养料拌好后即可装袋。栽培袋规格为20×35cm的聚丙烯塑料袋或聚乙烯塑料袋。一般采用一头封口的折角袋,利于防止杂菌感染。

装袋时,边装边用手将料压实,装好的料筒呈圆柱状,上下整齐。将袋口内外的污物擦干净,套上直径为3—4厘米的塑料套环,盖上无棉过滤盖即可。

装袋完毕应及时装锅灭菌,装锅时将栽培袋分层放置,不能将袋挤压在一起,以免灭菌不彻底。

若用高压锅来灭菌(聚乙烯袋不能用高压锅),压力上升至0.5kg/cm2时,打开放汽阀,排去锅内冷空气,使压力表指针下降到0kg/cm2,然后关闭阀门继续加热。当锅内压力上升到1.5kg/cm2时,安全阀自动排汽,此时记时,在此压力下灭菌2.5小时。2.5小时后停止加热,打开放汽阀排汽。待压力表指针降到0kg/cm2时,打开灭菌锅,使栽培袋冷却。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锅内温度上升至100℃时计时,维持10小时,然后熄火焖12小时即可,打开灶门冷却。

(四)消毒接种

待灭菌后的栽培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并将接种用的工具、75%的酒精棉球和菌种也放入接种室。将窗户关好,用来苏水进行雾喷消毒,然后打开紫外线灭菌灯,点然气雾消毒盒或用高锰酸钾与甲醛按1:1.5的比例进行反应产生气雾灭菌。操作人员快速退出接种室并关闭好门,灭菌50分钟。之后打开前后窗户通风15分钟,然后再关闭门窗,关闭紫外线灭菌灯,工作人员同时进入接种室,立即关好门,准备接种。

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接种工具(接种耙、镊子等)和手。然后一人打开栽培种瓶盖,剥去表层约1厘米的老化菌种,再用75%的酒精棉球将菌种瓶瓶口内外擦试干净。用镊子将菌种破碎成蚕豆大小的颗粒,并上下拌匀。其它人员用75%的酒精棉球将手擦洗之后,将栽培料袋竖起若干,并打开无棉盖等待接种。接种时动作要迅速,接种人员快速将准备好的菌种用接种耙分接到已打开盖的栽培袋内,接种量为5%,其它人员迅速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盖上无棉盖,盖盖时要卡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将无棉盖弄掉而造成菌袋污染。一般每瓶菌种可接10—15袋。接种完毕,立即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发菌管理。这里特别提示,在接种期间,接种人员无特别紧要的事情,最好不要随意出入接种室,以免引起杂菌污染。

(五)发菌管理:

接种完毕,立即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发菌管理。发菌室最好搭建发菌架(一般为4层,宽70厘米,长依需要而定,层间距50厘米),将菌袋袋口向上摆放。发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保温条件。每天通风2—3次,每次1—2小时。温度要尽可能保持在23—26℃的恒温下。每星期消毒一次,保持发菌室卫生清洁,空气清新。在正常情况下,接种后3—4天菌种就会萌发。在发菌期,要勤检查,如发现有杂菌感染者,要及时将其清除,以免感染其它菌袋。一般情况下,3个月时间,菌丝发满菌袋。

(六)出菇管理

菌袋发好后,表面呈橙黄色或锈红色,皱皮有光泽,手指按有弹性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滑菇的特点是,菌袋发好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表面形成蜡质菌膜,将菌棒严密包裹,不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发育。因此,将菌袋移入出菇室后,应立即提高出菇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使其达到并保持在85%左右,同时,将温度降至20℃以下。将菌袋袋口向上直立,打开袋口,用竹刀或铁钉划破菌膜,并用喷雾器对准袋口轻轻雾喷,促使菇蕾形成。

如果湿度不够,子实体分化受抑制,菇蕾干缩,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为保证子实体生长发育,每天要勤喷水,保持培养料湿润。当白色原基出现,并逐渐变成小菇蕾时,则少喷水,保持不干即可。培养料湿度过大,菇房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易造成小菇蕾闷死,温度波动大和湿度变化激烈,也易造成死菇。水质要清洁且呈中性,冬季要注意调节水温,尽量使水温与气温一致,以免温度波动过大,造成死菇。另外,要保持出菇室空气流通、清新,还要防止风直吹栽培袋,以免吹干菌袋,影响出菇。出菇室中午的光照度(散射光)达到200—300Lx就可满足出菇要求,菇形健壮圆整。光线不足,菇体色浅,柄细长,且出菇缓慢。

(七)采收

滑菇在10—15℃温度下,经7—8天八成熟时(开伞前)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菇柄基部旋转摘下,大小一齐采收,防止将残菇留在菌袋上,引起腐烂,同时注意不要损伤菌袋。采菇后,停止喷水养菌5—7天,然后再进入出菇管理。其生物转化率约为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