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开国第一战1
25179400000002

第2章 序章 百年羞怯 病夫萎靡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2)

同日,李鸿章下令卫汝贵率盛军6000人,马玉昆率毅军2000人,左宝贵率奉军3500人,丰阿升率吉军1500人,分四路入朝,直趋平壤。20日,又令雇用英国商轮“爱仁”、“高升”、“飞鲸”,运送江自康的仁军增援牙山,由北洋水师管带方伯谦率“济远”、“广乙”、“威远”3舰护航。

于是乎,朝鲜半岛,黄海之滨,一场世纪末最酷烈的陆海大战爆发了。

开战伊始,李鸿章就持“扼守海口,拱卫京师”的近海防卫的思想,不是让北洋舰队在海上与敌争夺制海权,而是充当一座座海上浮动炮台。他给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的方略是“保船制敌”,“不定与日本海军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还美其名曰“猛虎在山之势”。

笑话,坐守家门的虎还是虎吗?

对此,刘步蟾、林泰曾等留洋学生大有异议,屡屡上书,却无济于事。不唯如此,到后来日本海军已进到旅顺、威海挑衅,中堂大人还把北洋舰队巡弋范围从大同江口缩小到鸭绿江口。

等着挨打!

上阵一交手,中国军队陆海两路都吃了败仗。

1894年7月23日,李鸿章派北洋舰队“济远”舰和“广乙”舰护送陆军运兵船,从大沽出发前往朝鲜牙山增援。25日,两舰返航途中,在丰岛附近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发生战斗。战斗打响后,“济远”、“广乙”虽奋力拒敌,然却寡不敌众,两舰受创严重,并被优势日舰分割。“广乙”遭重创后触礁搁浅,被迫纵火焚舰;“济远”在担任指挥的大副二副阵亡后退出战列。

从大沽口运兵援朝撞进战场的“高升”和饷银船“操江”便成为日本联合舰队的俎上之肉。

日本联合舰队顺手牵羊,乘机击沉“高升”,俘获“操江”。

此战中表现最为凶悍的是日舰“浪速”,其舰长东乡平八郎大佐十年后官拜大将,成为日俄战争的日本海军统帅。

丰岛海战,北洋水师失利。

丰岛海战失利,导致北洋水师对仁川港口的控制权完全落入敌手,威海、旅顺、仁川三足鼎立的态势遭到破坏,与在朝鲜半岛的陆军部队相互策应之势尽失,严重危及到北洋舰队对黄海制海权的有效控制。

继海战失利,牙山清军陆军部队又被日军大败。

7月29日,日侵朝陆军部队向牙山清军发动进攻,聂士成、叶志超率清军奋力抵抗,但不敌优势日军,败阵而走,奔逃数百公里,退守平壤。败退途中,叶志超还向李鸿章报捷,说清军以寡敌众,毙敌2000余人。可气的是,这位谎报战功的败军之将,竟于8月25日被委任为驻平壤的清军部队的总指挥官,以致后来前线将帅不和,酿成平壤之战的大败。

与此同时,天皇在国内发布募集公债的143号令,从国民手中募集了7694.9万日元的公债用于战争;日军陆续增援抵达朝鲜的部队大岛混成旅团、第四师团主力、第五师团和第三师团各一部,组成朝鲜军。日本首相——也就是那位说“我方利益线之焦点,在于朝鲜”的山县有朋——亲任司令官,准备大举进攻平壤。

一只养足了精神的饿狼,已经瞅准了猎物,要扑上来了!

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8月28日,从牙山撤逃的清军陆续与已到平壤的增援部队汇合。此时,清军各军总计还有步、炮兵约15000人,野炮4门,山炮28门,速射炮6门,以及足够全军食用一月的粮草。取胜不敢说,守备它三日五日应当毫无问题。

可惜当时的各军将领纷纷忙于相互争斗,全无主动出击寻机求战的意愿。

9月12日,日军第五师团、混成第九旅团、朔宁支队和元山支队等各路人马云集平壤城下,计16100人。相较于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并无明显优势。可素养呢?9月15日午夜,日军发动对平壤的总攻。清军奋力拒敌,迭挫敌锋。大同江南阵地马玉昆、大同江北阵地卫汝贵部亦阻止了日军的进犯。守卫牡丹台、玄武门的奉军将领左宝贵在玄武门亲自点炮射击日军,不幸中弹阵亡。牡丹台、玄武门失守,平壤全城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局势虽危,但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又是那个谎报战功的叶志超,在平壤城头挂起了白旗,并率先弃城逃走。

清军因此大乱,丢弃大量辎重装备溃逃,在撤退途中又屡遭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次日,李鸿章在平壤失守和政敌攻讦的双重压力之下,令北洋水师主力出海寻敌决战。

北洋水师出动战舰10艘,即铁甲巡洋舰“定远”、“镇远”、“来远”、“经远”,巡洋舰“致远”、“靖远”、“济远”、“超勇”、“扬威”、“广甲”,“定远”为旗舰,总吨位3.1万吨,平均航速15.5节,计有大小火炮214门。

日本联合舰队亦闻风而动,大举出击。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序列为:第一游击队为前导,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等4舰组成,“吉野”为旗舰,由海军少将坪井航三指挥;本队继后,由“松岛”、“千代田”、“岩岛”、“桥立”、“比睿”、“扶桑”等6舰组成,“松岛”为旗舰,由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指挥;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乘代用巡洋舰“西京丸”观战,炮舰“赤城”担任护卫。共计战舰12艘,总吨位4万吨,平均航速16.4节,大小火炮279门。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大东沟附近海面相遇,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海上大决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的大海战。

这一仗打得是天昏地暗,惨烈无比。

开战伊始,北洋水师主帅丁汝昌见敌舰呈鱼贯纵队冲来,遂令舰队成犄角雁行阵接敌,以“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居中,“扬威”、“超勇”两艘弱舰位于最外侧。

这是一个陆战战场上众军护卫主帅的阵形,在帆船海战史上称为“冲击战术”,其特点是各舰始终舰首对敌,被弹面小,在以舰首冲击为主的木帆船海战中,曾有过不俗的战绩。但在以火炮为主的时代,这种阵形的最大缺点,就是各舰射击舷角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火力优势。

结果被伊东佑亨抓住破绽。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首先集中力量鱼贯进攻最外侧的“扬威”、“超勇”。“扬威”、“超勇”虽顽强战斗,终不敌日舰炽盛的火力,相继中弹起火。日本联合舰队本队随即与北洋舰队主力激烈交火,转瞬间,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桥被命中,正在指挥的丁汝昌摔成重伤。北洋舰队指挥当即中断。

虽被重创并失去指挥,但“定远”舰官兵仍然死战不退。日本作家德富芦花曾在其海军题材小说《不如归》中这样描绘被重创后仍然坚持战斗的“定远”舰:

猛火起于前部,浓烟蔽于炮台,使用之炮不过后尾之六英寸炮一门。……

看来受伤很重。

……但却终日战斗。“定远”火虽未灭,仍不动;“镇远”亦不绥协助。其势比两铁山,力支日本诸舰,无退却意。顾日本之炮,如伊斯兰之轻刃,不入十字军之重铠……

据悉,在整个战斗中,“定远”被创千余处,仍辗转自如。

伊东佑亨乘机将第一游击队置于北洋舰队正面,全力攻击两翼弱舰;本队则置于北洋舰队侧背,以为策应,使北洋诸舰陷于首尾难顾的境地。“超勇”在遭受日舰第一游击队的重创后,又被日舰队本队攻击,终致沉没。全舰官兵大部分遇难,管带黄建勋落水拒救,没于大海之中。

但日舰也受损不轻,“比睿”、“赤诚”、“西京丸”均因受重创,相继退出战列。

激战中,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在重创“比睿”和“赤诚”后弹药耗尽,而日舰正全力进攻已遭重创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定远”官兵不得不全力灭火救舰,攻势顿弱。

危急之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决心以舰体撞击敌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逐命“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以舰首冲击‘吉野’”。视死如归的邓世昌挺立指挥台,激励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史载:“致远”舰“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吉野”一看这是来拼命的,一面紧急规避,一面猛烈发炮射击,相邻日舰亦频频向“致远”发射鱼雷,致使“致远”舰在冲击途中不幸被鱼雷命中沉没,邓世昌偕全舰250名官兵,除1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而“济远”舰也在慌乱中误将已中弹起火搁浅沙滩的“扬威”撞沉,“扬威”管带林履中义不独生,蹈海自尽。

此后,“经远”舰单舰独斗“吉野”等四舰,不幸被日舰命中舰桥,管带林永升等指挥官相继中弹牺牲。全舰剩余官兵坚守岗位,继续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起火沉没。

至此,北洋舰队4舰不存,“济远”、“广甲”退出战列,“定远”、“靖远”、“来远”、“镇远”虽均有不同程度创损,尚能勉强迎敌;而日舰只重损了“比睿”、“赤诚”、“西京丸”等3艘,还有9艘能战。

日本联合舰队占了上风。北洋舰队各受创舰只仍奋力作战,“靖远”管带修竣战舰后迅即接替指挥,集合其他各舰重归战列,继续顽强攻击日舰。

最后一轮激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弹药库被“镇远”舰首350毫米巨炮命中,起火爆炸,完全丧失战斗力。伊东佑亨战至此时也有力不从心之感,遂将联合舰队本队指挥关系转至“桥立”,挂出不管旗,转舵撤离。

历时5个小时的海上大决战结束了。

是役,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伤亡5舰管带以下1200余人;日舰5艘受重创,伤亡官兵600余人。双方损失惨重,从战损比来看,日本海军是胜了一筹。但日本被重创战舰在近期很难修复投入使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限内,与被击沉效果无异。所以从一定时限内的作战效益上看,相比对手,北洋水师失分也不算太多。可中堂大人的胆已经破了!

数日后的9月21日,平壤战败的清陆军大败奔逃回国。朝鲜境内的陆上作战亦告结束。日军挟陆海两路胜利之势,占领了朝鲜全境。

战火随即燃进了中国。9月27日,日本陆军渡过鸭绿江侵入中国东北。从此,陆上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境内进行。

大东沟海战后,李鸿章更是严令北洋水师不准出海,并将此前陆攻海守的战略,蜕变为陆海并守的彻底消极防御,终使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于次年2月17日被日本陆海军聚歼于威海卫和刘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