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25178200000012

第12章 阴阳五行与人的关系(2)

2.五行的实质是阳气的生、长、化、收、藏

一年四季的变化,演变着阴阳此消彼长、对立制约的自然界普遍规律。从图4-4可以看出,完成一年阴阳运动:从立秋到立冬,北半球进入秋天,高空的冷空气逐渐下压(收),将热量(阳)压入地下的水中(阴)藏起来,这个过程是阳气渐“收”、“阳杀阴藏”的过程。从立冬开始到立春,北半球进入冬天,阳热被封藏于地下水(阴)中,这一过程是阳气“藏”养的过程(我们在冬天进入地洞,感觉是温暖的,而夏天却是阴凉的,这就是证据)。

从立春到立夏是北半球的春天,在地下藏养的阳气上升,万物萌动(生),这一阶段是阳气开始“生”发、“阳生阴长”的过程。从立夏到立秋,是阳气(火气)充分成“长”和万物生化的阶段,其中万物“化”生于土,在每年的三伏天以湿“土”气为主要气候特点,在这一阶段万物孕化、结出籽实,为秋“收”打好基础。《黄帝内经》说一年有五个季节,就是阳气的春温而生、夏热而长、长夏湿而化、秋凉而收、冬寒而藏的五种运行规律。

每个季节为72天56秒,而完成五季演化的动力,正是阴阳二气此消彼长的相对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正是阳气“生、长、化、收、藏”的五种运行状态,产生五种力量(fivepowers),这就是五行的实质。

但五行没有像,人们无法直观的认识它。古人赋予“木、火、土、金、水”

五材,就有了具体的像。且这五类物质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生、长、化、收、藏”的特性,或者说五行运动就演变其中。这样使五行形象化,具体化,便于记忆和掌握,而把真正的五行实质掩藏于后了。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讲道“阳气生的状态就叫木……藏的状态就叫水”感觉不好理解,这种解释困扰我很长时间,现在才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五行的基本运动规律

五行运动规律在自然界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其最基本的两种规律即相生相克规律。

古人对天地五行以及人体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是用“五材”的生克关系来描述的,以下仍用五材说明,但需读者从中体会、理解“生、长、化、收、藏”

的实际意义。

1.相生规律

“水生木”是指冬天之后是春天,它的实质是阳气从闭藏状态进入生发状态。

冬天藏得好,春天才能生的好;“木生火”是指春天之后就是夏天,实质就是阳气生发状态进入旺盛状态;“火生土”是指夏秋之交的长夏,湿温气候有利于万物运化;“土生金”是指长夏的运化有利于秋天阳气的收降而气温转凉;“金生水”是指秋天的收降有利于阳气的冬藏。用植物的一年生长周期可以描述这种五行关系:

春天生发的好,可以理解为春天植物生好苗,夏天才有长的基础,继而才会有化生籽实,这样秋天才能有收成,冬天才有藏的物质,冬天藏养充足,春天才有生发的基础和力量,这样年年循环往复,如环无端。具体做如下理解:

(1)木生火。从五材的角度理解,木能生火是常识。在人体内,肝脏的功能良好有助于心系统的功能正常,称为“肝木生心火”。在自然,春天生好苗,夏天才能长好。五行的本意:先有生,后有长,“生”

是“长”的基础。

(2)火生土。五材:火烬为灰土,日晒岩石风化为土。人体:心循环系统正常可促进脾系统功能正常,称为“心火生脾土”。植物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才能充分化生籽实,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五行本意:“长”促进“化”生。

(3)土生金。五材:土里含金属物质,包括各种矿物质都属金,各种物质的化合、分解都在土中进行。人体:脾系统功能良好可以促进肺系统正常运行,称为“脾土生肺金”。植物在长夏化生籽实多而饱满,秋天才有好收成。五行:充足的“化生”使秋“收”者多。

理帮助我们理解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道理。人体:肺与大肠收降的功能正常可促进肾脏的闭藏功能正常,称为“肺金生肾水”。植物秋天收成好,冬天才能藏得好。五行:收敛促进闭藏。

(5)水生木。五材:一切植物都必须在雨露滋润之下才能生长。人体:肾脏的闭藏功能好才能使肝的生发疏泄不温不火,功能正常,称为“肾水生肝木”。五行:冬天的“闭藏”,有助于春天的“生发”。

在人体常把五行相生概述为:

肝木生心火:指的是肝的疏泄作用有助于心火的温煦、宣通作用。

心火生脾土:心系统的温煦、宣通作用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作用。

脾土生肺金:脾胃的化生作用有助于肺的收敛、输布作用。

肺金生肾水:肺的收敛、肃降作用有助于肾的封藏作用。

肾水生肝木:肾的封藏作用为肝提供能源,有助于肝的疏泄作用。

正常情况下,相生就是母子关系,即母育子,子也养母,有相生相助的功能。

疾病状态下,有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的传变。

2.相克规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指制约,在相生的圆内(图4-5)组成一个五角星形的“支架”,调节五行之间生的太过或不及,表示加固力和平衡力。五行生克就像汽车轮的轮毂,它在平衡中运动,在运动中平衡。它的正常自然表现就是一年的风调雨顺,气候正常,没有太过和不及;在人身就是自我平衡之力,或称为抵抗力、免疫力。五行相克的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身体中时刻都在用:

(1)火克金。五材:火可熔化金属,人类利用火熔化金属,改变金属的形态。

在五行:夏天和秋天的关系,是“长”与“收”之间的平衡。植物营养生长旺盛,抑制收煞之气,贪青晚熟。在人体:心火温煦肺金,使之不致过于寒冷,防止“收”

性太过。

(2)金克木。五材:用金属刀具收禾、伐木、制作木器是常识。在五行:秋和春天(秋胜春),是“生”和“收”之间的平衡关系。金不克木,植物营养生长(4)金生水。五材:金属低温有收敛之性,能凝结水汽。这一原过剩,只长不收,植物则徒长无序,是“收”煞之气抑制“生”的关系。在人体:

肺系统主收(金收之气)制约肝的生发,使之不致太过,达到制约平衡。

(3)木克土。五材:植物(木)都有破土而出的能力,土没有植被的制约就会沙漠化。在人体:肝胆制约脾胃,叫“肝木克脾土”,主要控制脾胃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在五行:春“生”和长夏“化”的关系(春胜长夏),木克土,实质就是“生”制约“化”的关系。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一对矛盾,营养生长太旺,化生果实不足;相反化生果实太过,就会消耗太多的营养,加速植物衰老。

所以植物栽培措施就是要控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关系。

(4)土克水。五材:“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用土改变水的流向、封堵河堤等,这些都是常识。土不治水,水就会泛滥。五行:是长夏和冬季的关系(长夏胜冬),植物界是长夏“化”生,冬天藏,要藏就不能化生,要化生就不能藏,二者不能同时进行。在人体:脾系统的运化制约肾的闭藏作用,称为“脾土克肾水”。

晚上饱食,脾胃忙着消化食物,使阳气不得藏而失眠,就是“化”制约“藏”的表现。

(5)水克火。五材:用水去灭火,妇孺皆知。在五行:就是冬和夏的关系(冬胜夏),在植物和人体是生长与收藏作用的平衡。一方面,肾水制约心火,使心火不致过旺;另一方面,肾藏火、收敛元阳藏而不泻,形成心肾相交的平衡状态。

以上所列五材、植物及人体脏腑的五行关系,它们都是五行之力的自然表现。

人体“小宇宙”之学,正是说人体五脏六腑的正常工作机制,是按照五行的生克关系运行的。

在人体常把五行相克概述为:

肝木克脾土:肝的疏泄作用制约脾胃的化生。

脾土克肾水:脾胃的化生作用制约肾的封藏作用。

肾水克心火:肾的封藏作用制约心系统的宣通作用。

心火克肺金:心系统的宣通作用制约肺的收敛和肃降作用。

肺金克肝木:肺的收敛、肃降作用制约肝的疏泄、生发作用。

相生就是促进,相克就是制约。有人理解: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其实相生相克都是必须的。正常情况下,脏腑之间相生相助、相互制约,保持每个脏腑气血平衡,不使某个脏腑出现阴阳的不及或偏亢。就像汽车的驱动系统就是相生,而制动系统就是相克,相生要让汽车跑得快,制动是要保证汽车的安全。五行之间的每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四个方面关系,维持系统结构的稳定平衡,缺一不可。

3.胜复规律

胜复,指胜气和报复之气的关系。五行把由于太过或不及引起的过度克制称之为“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报复之气)将其压抑下去,这种能报复“胜气”之气,称为“复气”,总称“胜复之气”。“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这是五行系统本身对于太过或不及的自行调节机制,旨在使之恢复正常生克制化的平衡。如木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度克土,而使土气偏衰,土气衰不能制水,则水气偏胜而加剧克火,火气受制而减弱克金之力,于是金气旺盛起来,把太过的木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

反之,若木(生)气不足,则将受到金(收)的过度克制,同时又因木(生)衰不能制土(化)而引起土(化)气偏亢,土(化)气偏亢,则加强抑水,使水(藏)气偏衰,水气衰,无以制火,使火(长)偏亢,火偏亢则导致金(收)偏衰而不能制木(生),从而使不及的木(生)气复归于平,以维持其正常调节状态。

从中可以看出,胜复包含两个制约过程:“彼来胜我”和“子必起而报之”。

胜复的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所以对于五行的任何一行,有“胜气”必有“复气”,而且力量相等。故曰:“有胜则复,无胜则否(《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复微,甚则复甚(《素问·五常政大论》)。”这是五行运动法则。通过胜复调节机制,使五行系统整体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进行自身调节,继续维持其整体的相对平衡。

五行胜复规律在自然界中表现极为明显。如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热之后必有大寒;天气闷热,久而必有冷雨凉风。总之,五行结构系统具有两种调节机制,一为正常情况下的生克制化调节机制,一为异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机制。通过这两种调节机制,形成并保障了五行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自然如此,人体亦如此,这都属于“形而上(道)”的部分。这些还不能用仪器来观测,是人类悟“道”的结果。

4.五行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