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2516900000002

第2章 做全面了解男孩的父母(1)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很多男孩家长可能会说:“我当然了解自己的孩子了,我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他最爱做什么,最喜欢的人物、颜色……”也许你能列举一大堆,但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你了解男孩的个性吗?你知道他为什么总是给你惹麻烦吗?做父母,只有读懂孩子,关注他成长的变化,才能引领他走向成功。

遵循男孩的天性,培养了不起的男孩

男孩天生好动、顽皮、好奇心强,自从会走路开始,“不安分”的天性就会逐渐显露出来。注意观察,很多家长会发现,小男孩出门走路很少沿着大路走到头,看见路中有垃圾,要去踩一踩;看见道路有破损,要去踏一踏;看见路边有小台阶,要上去走一走;发现公交车、大货车、搅拌车等,要手指一指、叫一叫,高兴的时候,还要跑一跑,跳一跳!

对于男孩的这些天性,一些家长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生个男孩就是不省心!”为了“省心”,一些家长就会想办法干预男孩的行为,想让男孩变“乖”,变“听话”。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很可能事与愿违。

男孩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扶持,但是扶持一旦过度就会变成干预。很多家长从男孩稍谙世事起,就热衷于“紧逼防守”,热衷于亦步亦趋地安排、督促、命令、监控,孩子如果不听从安排,就会遭到家长的训斥。殊不知,这种过度干预从一开始,就禁锢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能力,同时也压制了男孩的天性。

一个男孩自小行走在父母为其安排的“康庄大道”上,特别听话和孝顺,并且考上了重点大学。然而,在男孩大学毕业时,他突然向父母宣布:我要做一名流浪歌手。母亲苦劝不听,男孩说:“以往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好的,我只能执行,没有别的选择。但现在,我要为自己活一回,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是不会改变主意的。”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家长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超过同龄人,将来考上最好的大学,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精心培养孩子。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长也要遵循男孩的天性,选择适合男孩的教育方式,这样他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了不起的男孩。

具体来说,在培养男孩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方法一:不过多干预男孩的兴趣

现在有很多孩子在艺术学校上课,但家长却很少让孩子自己选择课程。某少年宫负责报名工作的老师说:“每次报名,钢琴、绘画、书法和围棋的班都爆满,武术、朗诵等却常因报名人数太少而开不了班。很多来报班的小朋友,明显是大人意愿占了上风。”一个小男孩说:“我喜欢成龙,想报武术班,但妈妈非让我学钢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要对某项事物,如表演、运动、植物、乐器、写作、烹饪等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去学,家长如果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也许他就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方法二:不过多限制男孩的读书范围

在书店选购图书时,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孩子选了科幻、恐龙、汽车、军事方面的图画书,父母却总会把它们放回书架或在收银台前放弃支付,而是选择拼音读本、少儿英语、成语故事、益智故事等,因为家长认为后者才是“有用的”“划得来”的阅读素材。诚然,家长选择的书籍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但是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家长如果剥夺了他选择书籍的权利,孩子就会心生反感。当然,这里所说的书是孩子兴趣所在的健康书籍,如果发现孩子看一些不健康的书,家长就不能不闻不问了。

方法三:不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男孩

有的家长年轻时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就极力想让孩子替自己圆梦,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童年应该是孩子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快乐成长的时期,但是有的家长却牺牲了孩子一生最快乐的时光,让他上名目繁多的学习班为自己圆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家长一味地让孩子替自己圆梦,不但家长的梦圆不了,孩子的梦也会因此而破碎。

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也具有独立意识,他不会喜欢父母过度干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家长只有遵循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关注男孩的成长变化,不断调整你的养育方式

男孩的成长分为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等几个阶段,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不止是身高、体重等外表的改变,他的内心世界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包括他的性格、价值观、世界观等。这就需要家长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培养不同成长阶段的男孩。具体来说,家长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教育不同时期的男孩。

方法一:幼儿期,用拥抱代替训斥

幼儿时期,一般指孩子1~3岁这一阶段。男孩在幼儿时期的心理就如同一张白纸,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缺乏安全感,他害怕父母离开自己,一旦父母离开的时间稍长一点,他就会感到惶恐和不安。

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如果父母能够多给孩子温暖的拥抱,他就能拥有很好的安全感。这一时期男孩女孩在教育上的区分度不大,但家长不应认为女孩更需要安全感而忽略了对男孩安全感的培养。幼儿时期,男孩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需要家长更多的拥抱,而不是训斥。同时男孩也需要语言性的拥抱,家长对男孩的行动要多鼓励,而不要用“不行”“不要做”之类阻止性的语言。这一时期,家长温暖的拥抱和亲切的语言,对男孩形成阳光快乐的性格有很大影响。

方法二:儿童期,多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儿童期一般指孩子自3岁到青春期前。儿童期的孩子心智开始向成熟发展,男孩有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男孩喜欢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他也会模仿家长的方式去做事。

周末,妈妈带小明去姥姥家。到姥姥家后,妈妈把房间打扫了一遍,晚上还帮姥姥打水洗脚。第二天回家的路上,小明问妈妈:“为什么不让姥姥自己洗脚?”妈妈说:“姥姥年纪大了,而且她是我的妈妈,给她洗脚是应该的。”小明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吃过晚饭后,小明把妈妈拉进洗手间,妈妈很疑惑地问他做什么,小明说:“妈妈,我要给你洗脚。”“为什么啊?”“因为你是我妈妈啊!”妈妈这才明白,小明是在模仿自己的行为。可见,家长的榜样力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很多品格的形成都与家长的行为有直接关系。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就不在意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长大后就很难改正。

方法三:青春期,多与男孩交流

男孩子的青春期一般从12~14岁开始。但由于个体差异很大,人们通常把10~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男孩心理成长并成熟的一个特殊时期,很多家长都感觉与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相处比较难,觉得孩子在这个时期特别浮躁和叛逆。这个时期的男孩思想开始独立,做事也开始有主见。所以,家长在教育男孩的时候,就要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与他交流,要尊重男孩的抉择,支持他做事的方式。

在男孩的幼儿和童年时期,家长用命令式的口吻能促使或者阻止其做某些事情,这是因为在那两个时期,男孩的心智还没有成长起来,对家长有些敬畏,因此他会对家长的命令表示遵从。但是到了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他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做出决定,而不愿再接受家长的安排。如果家长还用过去的方式来教育他,就会使他感到自尊心受挫,觉得自己不受尊重。因此,当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家长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应该多与男孩交流,听听他心中的话,帮助他解开心结,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他指明方向。因为这个时期的男孩会面对很多全新的问题,承受很多压力。比如考入重点学校,处理人际关系等。从表面看,他很坚强,其实孩子的内心很脆弱。

有的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脾气会非常暴躁,动不动就会发火。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以暴制暴”,要了解孩子发火的原因,帮他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引导孩子,他才能学会用冷静分析问题来代替发火。交流是家长与男孩心灵间架起的桥梁,家长只有不断地巩固这座桥梁,才能帮助男孩稳步地度过青春期。

男孩的成长是环环相扣的,家长要多关注男孩的成长变化,根据男孩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不断变换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男孩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妈妈首先要给男孩安全感

一些孩子在童年早期会出现“依恋”行为。对母亲的“依恋”实际上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正如初生的婴儿什么都不会,妈妈的怀抱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所以,妈妈一定要把这种“依恋”的感觉给孩子。孩子有了这种感觉,就有了一个安稳的心理基础,就不会一碰到点事儿就害怕或焦虑,这样的孩子就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很多家庭会有这样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和母亲的距离会渐渐疏远。有调查表明,长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性格很刚硬,因为他会把父亲当成榜样去模仿,所以性格中会少一些柔性。所以,男孩与母亲保持紧密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太过刚硬的男孩往往心里会很脆弱,他会时常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

男孩需要妈妈给自己安全感。有的妈妈会有这样的经验:带孩子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会非常认生,即使这个环境中都是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也不敢跟妈妈分开。如果妈妈说“你去玩儿吧”,孩子反而拉你拉得更紧,但是如果你说“没事,妈妈会在这儿等你”,孩子确定你不会走的时候,他就会放开你的手和小朋友玩。因为孩子要确定你不会抛弃他,当他有了安全感后他才会放心地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