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2516900000013

第13章 把男孩培养成“小绅士”(2)

出现这种过犹不及的情况,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既要主动发言,又要耐心倾听。当出现孩子随便插话和打断交流的现象时,就告诉孩子应该先听别人把话说完,再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但是,不要厉声责备孩子:“别说了,烦死人了!”这样又会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以后孩子可能不会再打断别人说话了,但是很有可能他都不会再积极主动地说话了。

如果事情紧急,迫不得已一定要打断别人说话时,家长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先说“对不起,打扰一下”。

方法二:家长应为孩子做榜样

耐心倾听是相互的,如果只要求孩子倾听家长,家长却常常不耐烦地打断孩子,不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时间和机会,只管自己 布置任务、判断对错、发号施令,孩子容易养成唯命是从的不良个性,或者模仿大人的行为方式,也随便插话打断别人说话,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学会倾听做榜样。

培养慷慨男孩——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许多父母习惯于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看到的却是不懂得分享、心中没有他人的孩子,他们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社会。这样的孩子是值得父母焦虑的。

有一阵子,吃饭的时候,奶奶习惯把贾南爱吃的菜放在他的面前。久而久之,他就自认为那盘菜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竟然不让别人动。妈妈怕他成为一个自私的孩子,于是假装对他说:“那个菜肯定是很难吃,是吧?”贾南着急了:“不是,很好吃的。”“我们又没有吃,肯定是很难吃的。”这时贾南就把盘子推了出来说:“你们吃吃看,很好吃的。”然后看到每个人都吃了后就问:“很好吃是不是?”这时候,妈妈就告诉他:“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知道好吃不好吃,是不是?一个人高兴好,还是大家都高兴好呢?”贾南点了点头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后来,这种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让男孩知道和别人分享东西是十分必要的。吃菜如此,别的方面也如此。

如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已经成为困扰家长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孩子的这种以自我中心的心理根源则是家长的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爱。

一位教育专家说:“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会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的。”所以,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例如:与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苦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男孩养成与别人分享的好习惯呢?

方法一:让孩子尝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们认为别人拿走了他的东西,这件东西就不再属于他了,这样他就会吃亏。这时如果家长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同伴,孩子就会产生紧张心理。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通过具体的事件教会孩子分享不仅不会吃亏,而且会有收获。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方法二:用交换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分享

当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时,你可以拿别的玩具与他的交换。这样,他会觉得很公平,从而愿意与人分享。经常性的交换会让孩子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会认为交换不仅使自己能一下子玩两种玩具,自己还有能力给别人提供玩具。这样,他就会从与人分享中找到乐趣,从而变得大方起来。

方法三:尊重孩子的意愿

教会孩子与人分享,并不是让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与人分享,孩子也有他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家长可以允许孩子保留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不与人分享的权利。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勉强孩子。例如,在孩子的小伙伴来家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什么玩具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什么样的玩具他可以暂时保留。这样,他既学会了与人分享,又满足了自己的心愿。

方法四:鼓励孩子与父母分享

因为孩子知道父母不会抢他的玩具,也不会因为得不到而大发脾气,所以他愿意与父母分享。父母可以经常要求孩子把他的玩具给你玩,并且要让他知道他是有权利再把玩具要回来的,但不要强迫孩子与人分享每一件东西。

例如,在小朋友到家里玩之前,允许你的孩子决定哪些特殊的玩具不给小朋友玩,给孩子一点保留的空间,能让他更容易地放松。轮换玩具要公平,他们通常会接受父母这样的说法:“飞飞先玩这个汽车5分钟,然后就该佳佳玩了。”最好有时间的限制。设定时间就会让孩子知道过一会儿肯定就轮到他玩了。

教男孩学会分享,可以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从而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学会分享,可以让孩子在“资源共享”中获得快乐;学会分享,可以让孩子重获脚踏实地的自信,勇于自主的独立性。所以,让男孩从自私的堡垒中冲出来吧,分享的天空可以让他自由地飞翔。

教导男孩,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尊重,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人际关系就会有许多摩擦,在人生的路上就会失去许多朋友,失去许多帮助,失去许多支持。因此,尊重别人不是件小事情,男孩从小就应该学会。

杨刚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男孩,在说话和做事时根本不会去顾及他人的感受,并不是因为他自私,而是因为年龄小,他还不知道怎样去关注和尊重他人。

有一次,他和表妹一起玩,不知是什么原因,两个人打闹起来。杨刚力气大,把表妹推倒在地,还幸灾乐祸地说:“臭娘们儿,还想和我斗!”妈妈一听这话,觉得浑身别扭,心想:“不好,这孩子肯定是跟电视上的流氓学坏了!”

妈妈意识到,如果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妈妈咨询了相关方面的专家,专家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方法一:教男孩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家长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自己身边人的性格特点,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并要教育孩子正确地对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让孩子学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虚地向别人学习,不以自己的长处去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方法二:告诉男孩,尊重女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小绅士

在家庭中,父母要以小绅士的标准来要求男孩,让男孩从小就尊重女性,尊重自己。

比如,当着孩子的面,放上音乐,爸爸彬彬有礼地邀请妈妈:“这位漂亮女士,能和您跳支舞吗?”相信男孩受到感染,也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将来他遇到类似的场合也会水到渠成地变身为绅士。

再比如,家里来了一位漂亮的女性客人,妈妈可以说:“小绅士,你是不是应该帮美女姐姐开门呀?”或者要下车了,妈妈假装柔弱地对男孩说:“小绅士,漂亮妈妈等着你帮忙开车门呢!”

在不断的诱导和启发下,男孩自然会养成尊重女性的习惯。

方法三:让男孩体会不受别人尊重的感受

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因为孩子有时并没有体会到他的某些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要平静地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这样做的严重后果。还要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不受别人尊重的感受。

方法四:让男孩学会用尊重的语气说话

有的父母认为自我表达意识强是一种健康行为,便允许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手段来发泄情绪。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别人。同时家长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应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说:“我不喜欢你用语言去伤害别人”或“你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道歉”等等。

方法五:父母应该尊重孩子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人都有自尊心,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如果父母有意或无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家长就说孩子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孩子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孩子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孩子不给人争气。这样下去,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他自然也不会去尊重别人。

用规则管理男孩的行为

让男孩遵守规矩似乎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障碍,给别人带来诸多困扰。

一位妈妈反映:“我儿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非常淘气。他总是不明白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哪些是不该做的。有时到我单位,他会不经同意,就把同事的东西乱扔。我也教训过他无数次,可是收效甚微。”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一个孩子只有明白了他的做事界线,才知道该如何自律,也才能对他的情绪、行为及态度负责。

每次去KFC,乐乐进到乐园时都会自动的把鞋子脱下来并主动的放在柜子里。这是自小就养成的习惯,他知道;这是一个公众的场所,必须遵守这里的规定才能在这里玩。有一次,乐乐看到一个大孩子没有脱掉皮鞋就上了滑梯,他大声地朝妈妈喊:“妈妈,那个大哥哥没有脱鞋,把滑梯踩脏了。”乐乐朝妈妈说了好多遍,直到那个孩子的家长都不好意思了,连忙叫他的孩子把鞋脱了再玩。这时候,投给乐乐的都是赞许的目光。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明确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男孩逐渐形成明确统一而又灵活的规则意识,使他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家长可以做如下引导。

方法一:规则尽可能简单明确

规则简单明确,孩子才能较好地记住。家长陈述规定要用明确的态度和有力的语调,避免含糊不清的主观命令。例如“你每天的家务活是把垃圾倒掉。”这意思是说,孩子必须在睡觉之前,把厨房、厕所、寝室的垃圾倒了。始终不渝地执行规定。在发出命令之前,家长要明确孩子是否会始终如一地执行命令。

方法二:培养男孩的自律精神

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等。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方法三:培养男孩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果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等。这时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方法四:设定时间限制

孩子,特别是幼儿,使他们马上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比较困难,因此要预先向他们提出一个时间的限制,换句话说,假使你要孩子不再在外面玩了,应该允许孩子有几分钟的时间结束他的游戏,可以这样说:“再玩5分钟,就该回家了。”

方法五:利用父母的权威

要想轻松地使孩子遵守规定,父母必须保证充当权威人物的角色,权威意味着权力或有权发布命令,强制别人服从和采取行动,或做出最后决定。有效的权威是以丰富的知识或专长为基础的,是受爱和尊重的气氛所支配的。父母有权威的目的,不是剥夺孩子的自由,而是在能够管理的限度内给孩子以裁决和行动的自由。

此外,不要在孩子感到疲劳、饥饿或心情不好时让他坚持学规矩。规矩太多,而且没有“课间休息”的时间会让孩子因反感而拒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