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0首
2514100000083

第83章 独dú坐zuò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①

〔唐tánɡ〕李lǐ白bái

众zhònɡ鸟niǎo高ɡāo飞fēi尽jìn,孤ɡū云yún独dú去qù闲xián②。相xiānɡ看kàn两liǎnɡ不bú厌yàn,只zhǐ有yǒu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

作者介绍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附近),他即出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锦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多才,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二十五岁离蜀,常漫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许多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篇,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其诗风多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形象鲜明,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流传下来的诗近千首,有《李太白文集》。

难词解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朓吟咏处。②闲:悠闲。

诗词大意

几只鸟儿高飞远去,已经是无影无踪了。一朵孤独的云,也独自慢慢地越飘越远,悠闲自在。在彼此的互相对视之中,怎么看也看不够的,大概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名诗点评

这首诗是李白坐在敬亭山对面,凝望着敬亭山时所写,诗人却巧妙地把敬亭山拟人化,而与之“相看两不厌”,这种孤独的默契令人回味深远。

帮你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倍感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从未改变。前两句描写眼前的景致,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敬亭山更加幽静了。“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后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骄傲与满足。从这独坐赏景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性格和情操:孤傲清高,鄙弃世俗,绝不肯同流合污。全诗自然飘逸,更有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