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0首
2514100000052

第52章 题tí①西xī林lín壁bì②

〔北běi宋sònɡ〕苏sū轼shì

横hénɡ看kàn③成chénɡ岭lǐnɡ侧cè④成chénɡ峰fēnɡ,远yuǎn近jìn高ɡāo低dī⑤各ɡè不bù同tónɡ。不bù识shí⑥庐lú山shān⑦真zhēn面miàn目mù,只zhǐ缘yuán⑧身shēn在zài此cǐ山shān中zhōnɡ。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同上!

难词解释

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壁:指江西庐山西林寺的墙壁。③横看:从正面横着看。④侧:侧面,句中是从侧面看的意思。⑤远近高低:指看山的人站的不同位置。⑥不识:不认识,不清楚。⑦庐山:山名,在江西省北部,耸立在鄱阳湖和长江之间。是我国有名的游览胜地。⑧只缘:只因为。缘,因为。

诗词大意

横看是岭,侧看是峰,远近高低,站在不同的方位看山峦的形象都各不相同。为什么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的群峰当中。

名诗点评

这首诗,诗人通过写庐山,揭示出了深刻的社会哲理:如果对复杂的事物不作全面深入调查,就容易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对事物就难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帮你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里的墙壁上的。西林,即西林寺,在今江西省的庐山上,宋代改称乾明寺。

此诗是一首通过描写山水来表现哲理的诗篇。诗人以庐山形态的难以认识,说明认清事物真相的困难,而置身其中,则更不容易,这是“当局者迷”的形象表达。首句写从横、侧两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庐山显示出不同的形态。第二句从高、低不同的位置去看庐山,它更显示出不同的模样。这两句是对对象观察后的一种客观描述,也是对第三句的具体说明。第三句很像是承接上两句而来的发问和总结,最后一句正是对这一疑问富于哲理的回答和解释。语言明晓通达。

(此诗中作者所站的角度究竟是哪个方位,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延伸阅读

苏轼自幼聪明过人,但他十分骄傲,自以为是,他曾为自己写了一幅对子: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将其贴于门上。一位老者闻之,捧一本书来求教,苏轼接过书一看,傻眼了,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得。于是,他将门口的对子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轼比以前更加用功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