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切皆有可能
25139400000014

第14章 动态思维(1)

解读动态思维

所谓动态思维,也就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事物既然是动态的,那我们考虑事物的发展就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不能以现在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必须以未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动态思维。

世间万物惟一不变的就是在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也是动态思维存在的基础。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变的人,才可以在动态变化中寻求暂时平衡的方法。

如果我们用静态思维去理解事物和分析事物,我们得到的结果往往在动态环境中失去意义,而众所周知,如今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同时,在网络经济时代,在中国过渡经济时代,在商界重新洗牌时代,动态思维显得越发重要。你不变,竞争对手在变,市场在变,所以你能够做的,就是以变应变,在变化中取得动态均衡。

动态思维告诉我们,凡是追求卓越的员工,都必须“回顾并更新你的目标”。不时重新看看你的目标表,如果你认定某个目标应该调整,或用更好的目标取而代之,就要及时修改。当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或是向它迈进了一步时,不妨庆祝一下。用你所喜欢的任何方式,来纪念那一特殊的时刻,重燃理想之火。

摩洛·路易斯的非凡成就是在他的不断拼搏和进取中取得的。

摩洛在19岁时随家人一起搬到纽约。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彩多姿,比一般人丰富许多。由于父母亲都比较爱好音乐和喜剧,所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摩洛在9岁之前就已经能演奏几乎所有的乐器。在一般人眼里,摩洛无疑是一个天才儿童——不到10岁,他就已经指挥过交响乐团;12岁时,他从事鸡蛋专卖,做得有声有色,还雇佣了16名少年;到了14岁,他独立组织了一个舞蹈团;高中毕业之后,他又投身新闻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采访记者,与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像班·希特、查尔斯、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岁时,他获得音乐奖学金,只是由于当时举家搬至纽约,所以只好放弃此次进修的机会。

搬到纽约之后,摩洛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一份每周只有14美元的差事。摩洛这样形容他当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发疯似的,时间也过得特别快。6点下班以后,我还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部,主修广告。有时候,由于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课后,我还会从学校赶回办公室继续未完成的工作,从11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

对于摩洛来说,只要是需要创意的设计工作,他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而且做得有声有色。而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摩洛这样忙碌地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当时的美国社会在飞速发展,如果不及时学习,就要落伍了。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20岁时,摩洛主动放弃在广告公司中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和一般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决心自己创业。从这时起,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拼搏。

他的工作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共同赞助人。在思考这一创意时,摩洛就运用了动态思维:一方面,当时的百货公司业绩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广告媒体提高形象与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在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听众多达100万人,十分值得投资。于是,摩洛便立于其间帮两边牵线。

不过,摩洛的创意在当时还不能为众普遍接受和认可,所以做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同时说服许多家独立的百货公司,分别采纳各公司的意见加以整合,这种事过去从未有人完成过,更别说要他们拿出几百万美元的经费来。所以,一般人预测他不可能成功。

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在各地进行说服工作,结果,在说服工作上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方面,他的创意很快就大受欢迎,许多家百货公司都相继与他签定合约;另外,他向CBS电台提出的策划方案也顺利通过。此后的10个星期,他干劲十足地与电视台经理一同展开一系列广告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他没有任何收入。

可是,任何事情都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就在摩洛的计划即将步入最后阶段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由于合约内某些细节未能达成一致,摩洛的计划最终宣告流产,他的梦想也随之破灭。幸运的是,由于他在此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CBS公司决定聘请他为纽约办事处新设销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并支付给他3倍于以往的薪水。于是,摩洛又再度活跃,他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而此时他不过刚刚20岁。

在CBS服务几年之后,摩洛再度回到广告业界工作,但这次他不是从基层做起,而是直跃龙门——他担任了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

摩洛一直保持着他的动态思维,在当时,电视尚未得到普及,与今日相比,仍处于摇篮期。但摩洛以他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电视业务的大好前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于是他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

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拼搏。为了它,他再次放弃原来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走;入了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次冒险并不完全是孤注一掷,他是看准后下“赌注”的。最初两年,他仅是纯义务性地在“街上干杯”的节目中帮忙,没想到竟使该节目大受美国观众的欢迎——时至今日它仍是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之一。从1948年开始到今天50余年的时间,它的播映从未间断过,这在竞争激烈的电视界内是十分罕见的现象。除了节目成功之外,摩洛被CBS公司任命为所有喜剧、戏剧、综艺节目的制作主任。

摩洛从平庸走向了卓越,靠的就是以变应变的动态思维和积极进取的行动力量。

要想改变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自己。以变应变的动态思维,可以让你在不断的进取之中,品味成功的喜悦。

思维与时光同行

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万金难买寸光阴。”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惟有时间最易消逝。时不我待,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令多少人无限挽惜。我们都知道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追赶太阳,开始了人类与时间赛跑的历史。而一个卓越的员工,也能够与时间赛跑,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工作速度,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创造出超常的工作效益。这是一种伟大的动态思维,一个企业,正是因为有了具有这种思维的员工,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而且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意识。

爱因斯坦有一天曾突发奇想:如果人类的各种行动速度能够达到光速的水平,那么,人的生命将无限延长,人将永远不会老。由此可见,跟时间比速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生命的创造速度。

成功的人都懂得提高创造速度的长远意义,因此,他们能够实现别人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好几代才能够达到的目标。

日本汽车推销业中的伟大人物椎名保文,在他还是丰田汽车公司某分公司的一名销售员的时候,他创下了从1968年到1981年不到十三年时间里,销售了四千辆汽车的业绩。如果把十三年按月数计算,等于一百五十六个月。他每个月平均销售汽车25、26辆。如果再除过星期天和节日,每个月的实际工作日实际只有25天。那么,椎名是以一天一辆的速度销售汽车的,而他的顾客还都是个人消费者,没有一个大批购买的客户,他的销售速度实在惊人。

一般情况下,一个汽车销售员平均每月最多推销4到5辆,而椎名一个人的推销数竟然是这一数字的五、六倍。一个汽车出售公司经营的一个营业所平均有七到八个推销员,一个月大约平均推销三十辆汽车,而椎名一个人的推销量竟然相当于一个营业所的推销量。

那么,椎名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工作效率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时间赛跑,靠勤奋产生效率。

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年轻富翁戈德曼说:“不奔波就好像没有活在世界上。”他上午九点开始上班,一天连续工作十四个小时。据传,华尔街年轻的富翁多半在三十岁以前就破产了。可是,戈德曼笑着说:“要想做的事堆积如山,无暇浪费时间使自己破产。”

椎名和戈德曼都是靠勤奋向时间要效率的人,他们的人生是成功的。跟时间赛跑,就是向时间要效率。跟时间比赛,就能使你的价值无限扩大。

我们之所以要保持与时间赛跑的动态思维,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是人类轻而易举就打破了人的百米速度无法突破十秒的预言一样,运用动态思维,你就能够理解,只要你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你的创造速度就一定能够提高。

跟时间赛跑,就不能在工作上做“末等员工”,而要做“一等员工”。这是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持有的工作态度。

现实中,有很多员工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甘愿做一个掉在队伍后面的“末等员工”,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强项,去争做“一等员工”,因此只能永远跟在团队的后面混日子。

但凡已经踏入社会,并有些工作经验的员工,都会发现,如今的所有企业和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总有些人时刻都受人敬重,而有些员工就是被人看不起。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员工也许有少数人日后会出人意料地有所发展,但绝大多数人到头来还是无所事事。这种人大都不会利用动态思维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他们从来不为自己的明天着想,而只看到目前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前途而言。正是思维上的迟缓,将卓越的员工与平庸的员工区分开来。

一个人只要走上社会,工作就成为他一生的重头戏,因为只有工作才能养家糊口,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一个善于运用动态思维思考问题的员工,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记住:别在工作上被人看不起!被人看不起虽然不一定会影响你的一生,但绝对不是件什么好事,对你一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一面。

一般来讲,工作上被人看不起的员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混日子型员工

这种员工从不把工作放在心上,表现不积极不说,甚至连犯错也不在乎,他心里总是想“反正混一口饭吃”。他们似乎也在用动态思维想问题:“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但是,这是一种消极的动态思维,它只能让一个人日渐堕落。表面上看来,这种员工每天都准时上下班,对同事也十分客气,让你抓不到他的小辫子,他们的日子也好像过得很舒服,可是,相信任何一个稍有眼光和责任心的管理者,都不会从心眼里看重这种员工的。

二、看轻工作型员工

这种员工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工作有什么了不起?”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他们看轻自己的工作和职位,却又没有真本领,所以一边不停地抱怨,一边心不在焉地工作。结果,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最终刺激了其他兢兢业业工作的同事,于是他们也就看不起他了。

三、迟到早退型员工

这种员工不像其他人那样偶尔迟到或早退一次,而是视之为家常便饭,虽然老板有时不知道,但同事们却会在乎,因为他们觉得不公平,可是他们又不习惯,也不愿和这种员工一样迟到早退,同时也没理由说他,所以在心里早就看不起这种人了。也许他有特殊的个人原因,可是别人是不管这些的,除非他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让其他人不得不服!

四、混水摸鱼型员工

这种员工应该属于思维灵活者,可是,他们的机灵却用不在正道上,看起来,他们工作也还认真,可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他永远不必承担责任,但永远有好处可得。所谓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即使他再能言善道,也不能避免被同事瞧不起。

至于其他类型,如争功诿过型、孤芳自赏型、独善其身型员工,在一些企业或单位也不乏其人。

当然,在这些员工的思维中,被人年轻也许算不了什么,他们也许在内心里还看不起别人呢。可是,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员工来说,绝不能让自己沦落成为上述几类员工中的一员。要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份工作便是拥有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若是连工作都丢了,还谈什么追求与卓越。同时,一个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态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才能为企业,也为自己创造出效益来。

总之,一个永远都在追求卓越的员工,他一定也是一个永远都在与时间赛跑的员工,他会十分重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也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落在别人的后面。在他们的思维中,与时间赛跑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就像夸父逐日一样。

灵活应变让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背景、大舞台。在这个大环境之中,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脉搏、国家的兴衰、工作群体的变化息息相关。不管是国家形势的大变,还是工作环境的小变,都可能引起我们个人前途命运的变化,或是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发展的机遇,或是限制阻碍了我们的前进道路。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作用于生存于其中的每个人身上,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对于一个富有创造激情的人来说,社会环境的每一个变化,都可能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