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子女关爱父母健康的枕边书
25072100000043

第43章 中老年人散步姿势

提起散步,也许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走走路吗?其实不然,散步也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对有慢性病和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来说,散步更是有“讲究”。不合理的散步姿势,速度,时间等都对中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想要健康散步,就一定要知道散步里面的学问。

散步好处多

美国一位体育专家肯泽尔曼说,“作为一种户外活动,走路在锻炼身体方面的作用完全可以和剧烈的运动相娘美。”散步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其重要的医学价值的。人到老年,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逐渐趋于衰退,很不适宜急鲍、骤跳和长距离的越野跑等剧烈运动,而散步能使全身得到活动,对中老年人来说甚为适宜。散步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它不仅能使四肢和腰部的肌肉、骨铅得到活动和锻炼.而且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扩张,缓解血管痉孪,使血管平滑肌放松,因而有增强心力、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步行也能使呼吸器官得到锻炼,肪通气量大大增加,提高肺饱张开串,因而能改善肺部的呼吸功能。

患慢性病者

散步时,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平衡。中老年人随着年纪增大,各种慢性疾病也会增加。这种情况下,中老年人无论是在大脑的反应能力、肌肉和骨骼的支撑能力,还是在身体的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会变得迟缓。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摔倒。

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体弱的中老年人在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

此外,不同类型的中老年人,散步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体质虚弱者

散步时,应适当将两只手臂甩开,步伐迈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这样可以尽量将全身活动开,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肥胖者

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冠心病患者

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散步最好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

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餐后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由于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样,所以散步时要量力而行。根据各自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

奉孝箴言:

民间有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虽然身为上班族,应该也会有时间偶尔陪父母散散步,谈谈心,既可以及时观察父母的散步的身体状况,又可以有利沟通,是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