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后传
24994900000077

第77章 明(1)

马秀英——太祖朱元璋皇后

马名秀英,宿州(今安徽宿县)人,祖上曾是当地豪富。父亲马公,仗义好施,家业日贫,母亲郑媪,生下马氏不久即去世。马公无子,视秀英为掌上明珠。按当时习俗,妇女皆缠足。马秀英坚决不缠,人称“马大脚”。

马公为杀人避仇。逃往他乡,将爱女马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的朋友郭子兴,不久马公客死他乡。郭子兴夫妇对好友的遗孤十分怜惜,将马秀英收为义女,悉心抚养。郭子兴把马秀英当做自己的亲女儿看待,亲自教她读书识字,夫人张氏教她针织刺绣。十几岁的秀英聪明无比,女工灵巧过人,喜欢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年近20的马秀英已经出落得幽婉可爱。此深得郭子兴夫妇的钟爱。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在濠州(今安徽凤阳)起兵抗元,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发起的红巾军起义。有一天,濠州城门外,来了一位身材魁梧,衣衫褴褛的年轻和尚,要见郭主帅。门卒将他捆缚至郭子兴帐前,郭子兴见他龙形虎躯,立即命令松绑,收入麾下作了亲兵。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由于他能征擅战,屡建战功,深得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拉拢朱元璋,便与夫人张氏做主,将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自从朱元璋做了主帅的女婿后,人们就改称他为“朱公子”,他在军中地位亦大大提高。马秀英与朱元璋志同道合,感情深厚。马秀英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忧勤相济,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朱元璋在郭子兴部中由于能征擅战、逐渐被重用。郭子兴性情暴躁,主意多变,听信谗言,猜忌朱元璋,甚至把朱元璋监禁起来,不准他吃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马秀英将自己的饭食偷送给丈夫,求义母张夫人说情,使之化险为夷。打仗的时候,其他将领常将一些掠获物献给郭子兴,朱元璋所到之处则秋毫无犯,即使有所缴获,也尽数分给部下。马秀英怕义父不察实情而耿耿于怀,就拿出自己平时所有的积蓄献给义母,请求义母向义父说情,使郭子兴消除了对朱元璋的猜疑。

郭子兴的儿子天叙,天爵二人,目光短浅、气量狭窄,对朱元璋被重用心怀不满。常常乘机诋毁。有一次,由于年景歉收,朱元璋又被郭子兴怀疑,幽禁别室,闭门思过。便暗中命令伙夫,不给朱元璋送饭。眼看丈夫饿得不行了,马秀英悄悄来到军营伙房。乘人不备从蒸笼中拿出两块蒸饼就跑,不巧与郭子兴夫人张氏擅了个满怀。她迅速将燕饼藏入怀中,低头向郭夫人请安,神色极为慌张。郭夫人见状,心知有异。将她挈入内屋,仔细询问。马秀英说出了偷饼的事。张夫人忙令她解衣,拿出饼子,只见马氏胸前已烫起了燎泡,那饼还热气腾腾的。张夫人不禁泪下,一面为她敷药,问明了事情的缘由。后来经张夫人解释,郭子兴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释放了朱元璋,并把天叙、天爵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使朱元璋稍安一时。不久,天叙,天爵突然邀请朱元璋出城宴饮,企图用毒酒谋杀朱元璋。马秀英闻知,立即密告朱元璋。朱元璋假装赴宴,骑马至中途,忽然下马,对天念念有词。然后上马急驰而归。后来他对天爵、天叙说:“天上神明指示于我,说你二人置毒酒中,令我迅速回家,免得中毒。”天叙、天爵真以为有神人暗助,吓得汗流浃背,从此再也不敢陷害朱元璋了。

马秀英帮助丈夫排除了天叙、天爵的阻碍后,朱元璋便放开手脚南征北战、发展自己的势力,集聚力量。他在郭子兴军中的名声渐大,同时也坚定了他夺取天下的雄心。这时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建立起政权,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

郭子兴1355年病亡,小明王任命其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战死。朱元璋便升为大元帅,郭子兴的旧部全都归他指挥。作为大元帅的夫人,马秀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此时,马秀英怀孕了,但战事极为紧张。朱元璋率大军向南挺进,准备渡江夺取南京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与元军大战,得以顺利渡江。马秀英随军来到太平(今安徽当涂),生活极其艰难。朱元璋目光远大,以夺取天下为目的,约束军队,不许掳掠,并以身作则,与士卒同共苦。马秀英虽有身孕,仍然率领全军将士的妻妾随军渡江。在军需供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经常储备食物供朱元璋急需,不使乏绝,而自己有时竟饿着肚子。马秀英在朱元璋随从文吏陈迪家里产下太子朱标,从此,她后来又生下朱丰爽、朱桐、朱棣及宁国公主、安庆公主等子女。

马秀英在生活上对朱元璋照顾周到,在家中抚儿育女,井井有条,为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平日在军中,她还是朱元璋的重要参谋和得力助手。渡江作战时,朱元璋率主力先行渡江。马氏秀英带领眷属后勤尾随。考虑到元军有可能采取断后的行动,马氏不等朱元璋下令,便果断地指挥后勤人员紧急渡江。果然刚渡过江,大批元军便席卷而来,企图切断朱元璋军队的前后联系。由于马氏的机智决策,使元军扑空并保障了这次行动顺利完成。又有一次,忽然遭遇敌人,朱元璋受了伤,混战中人们各不相顾,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马秀英毅然背起朱元璋,以村姑的打扮逃出虎口。

马秀英深知,朱元璋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不但打仗机智勇敢。而且平时豁达犬度,礼贤下士,她作为朱元璋的妻子,她不仅要有贤妻良母的美德,还要具备国母仪范,为丈夫创建基业献计献策,当好贤内助。许多重大军事行动中,马秀英都在朱元璋身边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渡江之后。朱元璋夺取了江宁(今江苏南京),他以江宁为根据地,颇有“称王以威定天下”之意。朱元璋在形式上对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一面东征西讨,开拓疆土。经过几年时间,他建立起一支足以与元末其他义军和元军匹敌的强大队伍。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朱元璋与各个义军割据政权的矛盾日益尖锐。至此群雄逐鹿中原、决战天下的时机到了。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兵东下,攻下太平,直逼江宁,朱元璋亲赴前线迎敌。为了做好后勤工作,马秀英亲自率领军士家属及其他后勤人员,日夜赶制军衣军鞋,及时送往前方,保证将士的衣用供给。在强敌压境,开始处于劣势的危急关头,城中部分官兵开始动摇。而马秀英却镇静自若。她发尽府中金帛衣服,犒赏将士,不但稳定了军心,而且使军士大受鼓舞,个个奋勇杀敌,因而大败陈友谅。接着朱元璋乘胜扫平各路义军,自立为吴王。马秀英就成为堂堂的吴国夫人。随后朱元璋与元朝展开决战,攻人大都,平定北方。

在朱元璋率军驰骋大江南北,创建帝业的过程中,马氏亲自掌管所有的文札,无论是行军作战的军状文书,还是朱元璋随手写下的札记,备忘录,她都保管得井井有序,不论什么时候来取,她都能准确地拿出所要的一份。从不出错。

朱元璋相公元1368年正月,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秀英为皇后,朱元璋称帝后,接受历史上的教训,不许后宫干预政事。在这种情况下。马秀英既要做到不出头露面,又要做到以其特殊的身份、卓越的见识和杰出的才能,悉心补救朱元璋政事上的弊病和漏洞。她常劝朱元璋以尧舜为法行仁厚之政,以求天下太平,百姓安乐。有人报告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萌生杀父之心,朱元璋大发雷霆,下令将此不孝之子杀掉。马秀英得知,劝朱元璋道:“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要防小人别有用心。如果枉杀则使郭景祥绝后,不如派人查明后再作结论。”于是。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冤枉。

朱元璋的养子李文忠守严州(今浙江建德县东北),杨宪诬其不法,朱元璋想要召回李文忠,给予处罚。马秀英认为:严州是与敌交界的重地,将帅不宜轻易调动。而且李文忠一向忠实可靠。杨宪的话怎么能轻易相信呢?朱元璋便派人去严州调查,果然又不实。后来李文忠一直戍守严州,从无疏忽。

宋濂是明初的谋士,也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朱元璋对他恩礼有加,在他年老返乡后。仍不断派人慰问,不幸宋濂孙子宋慎犯罪,他也被株连,逮到京师被判处死刑。马秀英为此竭力劝谏,对朱元璋说:“民间请一老师,还始终不忘恭敬,何况宋先生巳告老还乡,并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又怎能因子孙犯罪而牵连至死呢?”话虽入情入理,朱元璋还是不肯赦免。到进御食的时候,马秀英特意不备酒肉,朱元璋奇怪地同是何故,答曰:“妾已用皇上的酒肉祭祀神灵,请求保佑宋先生,以使太子稍尽敬师之心。”言毕潸然泪下,朱元璋大为感动,第二天即下令赦免宋濂死刑,安置于茂州。

吴兴富民沈秀出资帮助修筑1/3都城,事后又请求出钱犒赏军队。朱元璋认为百姓出钱犒军不吉祥,因而大动肝火,下令处死沈秀。马秀英劝谏道:“法律,是用来惩罚不守法的人,而不是用来惩罚不祥之人。沈秀富可敌国,虽然是不祥之民,却没有犯法,怎么能随便诛杀呢?”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便将沈秀释放,派去戍守云南。

朱元璋一年元宵节。化装外出,杂在众人中观灯,见一灯上写着:“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月边住。”谜底是“好双大脚”。朱元璋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大发雷霆,要严惩“刁民”。如查不出具体人来。全城百姓,一律遭殃。马秀英听后进谏道:“妾是大脚,自己不嫌,陛下不嫌,别人纵然是嫌,有什么相干呢?陛下不是曾说幸亏妾脚大,才能背着陛下逃出死地吗?何况天子为民之父母,子女们随便说说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伤害父母之心,做父母的怎能大怒不止,要置子女于死地呢?”一席话说得朱元璋怒火全消。遂收回成命,使百姓免去一场灾难。

朱元璋称帝后,多次提出要给皇后的宗族亲戚封官赏爵,马秀英谢绝力辞而止。朱元璋一次,视察太学(又称国子监)回来,马皇后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答曰:“数千人。”马皇后说道:“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可是太学生虽有廪食(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针对这种情况,马秀英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红仓制度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后期。是明代发展教育的重大措施,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

朱元璋从一个贫苦和尚变成称孤道寡的帝王,随着地位的改变。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害怕大臣功高震主,文武贤才篡国夺权。采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株连屠杀大批文臣武将,借以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使许多开国谋臣良将,辞官隐退。对朱元璋的这种做法马秀英很不满意,她极力主张对下属不能过于苛刻,不能求全责备,而要以仁厚待之。

明朝之初,社会残破,经济困难。马秀英虽贵为皇后,平时仍穿粗丝织的衣服,衣被破旧了也舍不得更换,还将宫里每次缝制衣服剩下的边边角角拾起来,拼成被褥,供严冬御寒;织工治丝。她也不让丢掉一点乱丝败缕,要织工将坏乱的丝疙瘩织成次等的绢帛,赏赐给王妃、公主。

马秀英还亲自带领公主王妃刺绣纺织。她告诫公主王妃,身为妇家。要勤于女工想当好贤妻良母,首先要学会良家妇女的治家本领。自己以身作则,缝补旧衣,制作新衣,样样不落。她一直亲自操办丈夫的膳食,甚至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

在饮食方面,马秀英从不特别讲究。平时一律粗茶淡饭。她安排丈夫的生活,同样也以俭朴为原则。有时朱元璋因服御不满意而小有怒气。马秀英就劝告他,朱元璋也是布衣起家,他在朝中也极力提倡俭朴。明代开国之初,一切建筑设备都不过分华丽,凡是雕饰之物,一律禁用。

马秀英对宫廷子女妃嫔们的教育也非常重视。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这些王子公主的教育大都由马皇后亲自负责。特别是自己亲生的4个儿子,对他们管教极其严格。

一次,皇子的老师李希颜因小孩顽皮不听话,用笔管戳伤了他的额角,小皇子哭着上父皇那里去告状。朱元璋非常生气,正要发作,马秀英急忙从旁劝解道:“李先生以圣人之道教育训导我们的孩子,有什么过错呢?制锦的人受剪刀之伤,可以责怪他的师傅吗?”朱元璋深感有理。不但没有惩处李希颜。反而提升他做了左春坊右赞善。

她教育子女戒骄戒纵,特别是对太子朱标,要求他仁慈友爱,周标长大后被封到开封做周王。马秀英对他极不放心,周王临行时,便派江贵妃随往监督,还将自己身上的纰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木杖一杆,嘱咐:“周王有过错。就令他披纰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从此一见着慈母的纰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为。以严为爱,马秀英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等人,要求她们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对朱元璋收的义子朱文正、李文忠,朱沭英,她也细心照顾。视为己出。

洪武五年(1372),发生严重春旱,秧苗不能入土,百忧心如焚。马秀英为此焦急万分,告诫后宫节约衣食,准备迎度荒年。

马秀英与朱元璋忧乐与共30年,无论是在动乱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富贵太平盛世,始终相敬如宾,相辅而行,她不仅帮助丈夫治国安民。在生活上对朱元璋体贴关心,穿衣吃饭皆亲自侍奉无论春夏秋冬,她都比丈夫早起晚睡,辛勤操劳,遇到丈夫心情不畅时,她总是问长问短,细语相慰。

与朱元璋在动乱中起家。在富贵中相处,既没有借天子之威残害忠良。也没有恃后宫之宠结党营私。她的许多见解和建议被朱元璋认真听取并采纳,甚至被赞誉为治理名言,载之史册,垂范后世。

时年50岁的马秀英公元1382年秋八月病逝。朱元璋悲伤不已,命令设立普度大斋,亲自烧香祭悼,从此再也没有册立皇后。谥“孝慈皇后”。成祖朱棣尊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皇帝追赐马尊谥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徐氏——成祖朱棣皇后

徐氏,生于元顺帝至二十二年(1362),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称帝后,徐达因战功卓着,被任命为右丞相,后又封为魏国公。母亲谢氏,知书懂理,温柔贤惠。记忆力很好,能过目不忘。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读的书越来越多,包括四书、五经,史书和文学之类的书籍。徐达家里有个才女,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获得了一个“女诸生”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