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24963000000039

第39章 经商,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干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选择过经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 19 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 10 万美元。两次共赔了将近 30 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很快,马克?吐温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们千万不要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去找寻一些时尚的职业,做你不擅长的事情。如果你错误地选择了这样的行业,你会发现自己像在泥潭里挣扎一样,无异于南辕北辙,一事无成。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领域,一定要及时放弃,不必徒耗过多心力,试图改进。毕竟,从毫无能力进步到马马虎虎所耗费的精力,远比从一流表现进步到卓越境界所需的功夫更多。

现在不少的人容易盲目跟风,什么好卖就做什么,哪个行当生意好做就做什么。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商人,应在经商之前有个市场调查的过程,不能只看现在市场的需求,而忽视了自己,结果是盲目跟风,造成损失。因为市场变化极快,等大家都发现商机时,其实已经没有商机了。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涉足自己较熟悉的领域,这样做起生意来,有利得多。一些成功者,也大多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某个领域的开拓的。

所以说,经商时要从自己较熟悉的领域开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并且,有的时候,熟悉的领域并不是就在眼前的,转一转弯儿,说不定就发现了。

某市公安局新进了一批干警,单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在培训期间,他们组织了一个篮球队。政治部的领导下班后,常来看他们打篮球。教官悄悄地告诉他们,要在球场上好好地表现自己,政治部领导对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将会决定他们培训后的分配岗位。

这些年轻的小伙子都明白,他们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竞争已经无声地开始了。于是在认真受训之余,他们都在球场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出色的技术动作、奋力拼搏的打球精神引起领导的注意。

当别人在篮球架下越战越勇时,其中有个同志却越来越灰心。在全班当中他个子最小,并且从小他就对篮球不是很感兴趣。在队友们高大灵活的身躯下,他只能当配角。每次他被别人的假动作迷惑、扑空后,观众席里就会传出阵阵笑声。有那么一次,他分明看到领导站在边上,一面看一面摇头。

他不想被别人当作笑料,于是下决心苦练球技。只要有空,他就会一个人抱着篮球在球场练习。可他发现,如果只有压力没有兴趣,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好篮球的。比赛时他照样常被人盖帽,带球时被人轻易断球也是家常便饭。于是,他对自己失望了,他不敢想象自己刚上班就成了领导和同事们眼中的小角色。

一天,正在懊恼的他,无意之中看了一本书,他被书上的一句话深深震动了:“不要把你的钱投在不熟悉的领域。”他立刻在脑海中引申出另一句话:“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他顿时幡然醒悟:“我为什么非要去打篮球呢?我并不具备打好篮球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我对篮球不感兴趣。”最后,他毅然退出了篮球队。等别人再比赛时,他成了一名观众,唯一不同的是,他手里多了台照相机。

不久,他在当地晚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新警察们的一天》的短文,还配有他们打篮球时的照片。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更引起了教官和政治部领导的注意。此后,这个同志不断地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培训结束后,政治部主任直接把他调进了政治部宣传科,相比起来,他的职业生涯要比那些卖命打篮球的小伙子平坦得多。

想创业的时候,发现自己可选择的行业很多,常常难以抉择。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给想创业的人一个重要的启示:创业要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做起,因为熟门熟路易成功。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位分别叫伯特和乔的美国人,原先合伙在纽约开办了一家汽车修配厂,生意做得相当成功。但时间一长,便感到有点腻了。不久,两人干脆卖掉汽车修配厂,然后到了迈阿密去。两人发现自从地产建筑热在此兴起之后,一直长盛不衰,感到“混凝土预制件”这门生意有奔头,于是把一家研制这种建筑材料的工厂股权买了下来。可是,他们俩人都是建筑行业的“门外汉”,既不懂建筑,也不懂施工,工厂亏损严重,最后只好忍痛把该厂的股权全部出让,回过头来重新开办汽车修配厂。

尽管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每个行业之间都存在着许多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隔阂和区别,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所以,无论你是久经商场,还是初出茅庐,如果创业要涉足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慎之又慎,绝地不能盲目从事。

著名的物理学家肖克莱创造了半导体理论,发明了晶体管,这揭开了电子革命崭新的一页。他本人也由于这一重大的贡献,和科学家巴丁、布拉顿一起接受了最高的科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半导体生产逐渐走上轨道后,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能够赚取高额利润的良机,就纷纷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去开办企业。肖克莱在当时也决定去冒一下险。于是,1954 年,他辞去了在贝尔研究所的职务,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地方开办了一家肖克莱半导体研究所。开张伊始,他的生意十分兴隆,有 8 位年轻的科学家跟随着他。

但时过不久,矛盾就接踵而来,这位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富有创造才能,但经营企业却很外行,特别是经营赚钱的企业更显得十分笨拙。他将企业办得像个大学实验室,结果引来了许多年轻科学家的谴责,说他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没过几年,他的企业就倒闭了。

一个科学家可以在科学发明中发挥聪明才智,但未必能在经营企业时得心应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远离了准则,就可能在实践中碰壁。

类似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因此,经营者在考虑选择从事外行生意的时候,首先要反问自己:“你懂得什么?”“自己干什么最有把握?”况且,通常也只能是懂哪行干哪行,哪行有把握就干哪行,直至干好为止。

聪明的人懂得运用自己的优势,会把竞争引向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思变通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十分卖力地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与其冒险涉足别人擅长的领域,不如从自己的地盘开始,做出自己的特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