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24963000000029

第29章 先磨刀,还是先砍柴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工作大多时候是为了生存,只有在生存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发展。然而,只有自己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找到理想的好工作。

这个时候“先磨刀,还是先砍柴”这个命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是的,是先就业呢,还是选择继续深造呢?

有钱有势的富家子弟,当然无需徘徊。只要他们想深造,经济不成问题。

很为难的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打开网页或翻开报纸,满眼都是各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但网页的右侧或报纸的夹缝里隐约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恐慌。有些贤明的父母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觉得现在的本科毕业生简直是烂大街了,于是多方省俭,甚至贷款,使儿女继续深造。他们自认为只要硕士或博士文凭一到手,职业就有把握了。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形势,这样的希望到底会不会实现呢?或许只有天晓得了。

按一般人的情况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对于深造和就业的问题往往走了这样的连环套:大学毕业了,因为无业可就,姑且深造吧,所以今日之深造即为他日之就业着想,然而今日拿钱出去深造或可易如反掌,他日就业而拿钱回来竟如登天般难,于是大学毕业以后就真真成为无业游民或者是长期失业状态。所谓深造者实在也是带有就业的意味,差不多 50%或以上的深造者是包含了就业的意味的,所以本科生的深造或就业的问题就变成了同一个问题:谋生。所以问题的核心即只是个生计问题。

然而青年人的求知欲是强烈的,幻想是丰富的,强烈的求知欲和美满的幻想一层层交错包裹着,于是学生毕业后往往是非常烦恼的面对着深造和就业。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尤为重要。人生精力有限,必须选准方向,强化发展。职业方向的确定必须结合个人特长、兴趣所在并综合考察行业前景来确定。

应届毕业生求职,表面上看是就业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择业的问题。择业就是要做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集中目标,强化发展,通过若干年的工作,实现从无工作经历者到行业人才的提升。同理,应届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也要以职业发展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深造途径,在学历资质上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为职场前途做好准备!

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将会尽可能批量裁员,或用停职、降薪来降低无效消耗。与往年相比,空缺岗位将大幅减少,岗位层次和门槛也将大大提高。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因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其就业难度则比往年更大。

据有关调查统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时间在超过 10 个月仍无结果时,有 78%将会进一步降低就业要求,同时扩大求职范围。这一选择将会使大学生就业定位缺失,无法客观地、有针对性地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就业,甚至失去信心,丧失就业方向。

由于就业难度增加和大学生普遍降低就业标准,不符合自身能力和条件的“勉强就业”现象也大大增加。因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与在职岗位的不匹配,勉强就业的大学生很难在工作中提升必要的职业技能,并可能引发频繁跳槽,从而影响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一切不合理的状态尚未纠正以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当然有志气、有魄力的学生也犯不着为这个问题整天哭丧着脸,目前社会上的有些成功人士也是没念过大学的,知识并不一定在学校才有,才能学到,社会也是个大课堂。

有志气的学生绝不会读了几年大学就会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知识分子,那件长长的黑色学士袍是可以脱掉的,但脱掉之后他也不会忘了自修。对于这样的毕业生,深造和就业都不成问题。

全面评价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很重要。通过人才市场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坐办公室搞管理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少,而大量需要的是能将设计稿变为优质产品的业务精、技术硬的技师,有些地方就出现了找一个技师比找一个研究生还难的现象。所以一些本科生认识到这种情况后,就来个“急转弯”、“快调头”,到职业技术类院校“回炉”,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理论通过生产实践变成真正的实用技能,并通过了相应的职业技能考试,结果他们真的成了被一些企业用人单位争抢的“宝贝”。这说明,只要求职者能主动适应市场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就有可能变失业为就业。

另外,在全面评价自己,找准职业生涯坐标的同时,更要不断充实自己。有调查显示,上海有 70%的人要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各大企业也都有步骤地对员工进行继续发展教育。求职者,特别是毕业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在先就业与先继续深造之间进行选择。无论是先就业,还是先继续深造,最终的目的都应该是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到底是先继续深造更有利于将来职场发展,还是先就业更有利于职业发展,应该是每一个面临类似情况的人都应仔细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