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24950500000031

第31章 独山子石化总厂时期(1996~1999年)(1)

新的起点

1995年8月,乙烯装置试车成功,标志着新疆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胜利建成。1995年11月21日,在独山子明珠影剧院召开厂区干部大会,宣布独山子石化总厂正式成立。原炼油厂、热电厂和新成立的乙烯厂三大厂归属石化总厂。

自治区党委代理书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志强参加了会议。会议宣读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关于成立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石化总厂的通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陈宗禹同志任独山子石化总厂厂长,杨建国任总厂常务副厂长兼乙烯厂厂长,张绍基任总厂副厂长,徐福贵任总厂副厂长兼炼油厂厂长,努尔麦麦提·阿曼、李汉文任总厂副厂长,刘景奎任总工程师,王仁堂任总动力师,崔光耀任总经济师,杨海光任科委主任。同时成立独山子石化总厂党委,由陈宗禹、董明、苏尔坦·艾斯帕尔、杨建国、张绍基、徐福贵、韩文考、陈望平等8位同志组成。陈宗禹任党委副书记;董明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持党委日常工作);苏尔坦·艾斯帕尔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文考任炼油厂党委书记;陈望平任乙烯厂党委书记。

总公司决定陈宗禹同志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总公司党组决定增补陈宗禹、董明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常委。

会上,自治区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王涛以及谢志强、杨生汉等领导同志作了讲话。

独山子石化总厂的成立,不仅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转变的重大起步,标志着独山子由此开始向综合性国家级大型石化基地迈进。同时也是自治区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的重大举措之一,特别是乙烯工程的顺利建成投产,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新疆经济的综合实力,对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和促进新疆的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来,为进一步加强独山子石化总厂领导班子建设,1998年8月,市局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付德新同志调独山子石化总厂任党委(区委)书记。同年7月,徐福贵任总厂常务副厂长、党委副书记。同年2月和翌年9月,王明章、肖宏伟任总厂副厂长。1999年7月,徐福贵任总厂厂长。

布局希望

精干机构

独山子石化总厂成立之后,按照总公司“精干机构、力保一线”的要求,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整。根据总公司下达的机构编制和定员要求,总厂本着机关各部门精干、务实这一原则,统筹考虑,从建设综合性国家级大型石化基地的目标出发,从有利于总厂和炼油、乙烯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来布局,并根据生产一线、机构管理功能和与国内外市场营销接轨的实际需要,打破过去传统的机构方式,合理设置机关部室18个,机关附属部门11个。

一线生产单位2个,即炼油厂、乙烯厂。

二线辅助生产单位18个,即热电厂、机械厂、炼建处、运输处、供应处、原油处、基建工程公司、动力公司、通讯公司、销售公司、外贸公司、正力公司、外事处(翻译公司)、信息中心、研究院、设计院、乙烯扩建指挥部、烷基苯指挥部。

三线生活后勤单位7个,即物业公司(生活服务公司)、职工医院、教育中心、接待处、离退处、保卫处、消防大队。多经单位1个,即多经集团公司(1998年改称天利实业总公司)总厂机关人员的组建抽调,首先保证一线生产管理和技术储备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从原炼油厂机关、乙烯工程指挥部和基层单位中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石化总厂机关各部门及机关附属部门,努力实现管理部门精干、高效、务实。

转变理念

根据总公司关于加快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和全国陆上石油发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指导思想,面对国内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独山子石化总厂及时转变思维,认真总结经验,在全厂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两个根本转变”的教育,结合实际从发展理念、经营方式、管理举措、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查思想、转观念、找差距、定措施,确保了全厂炼化生产和各项建设的持续发展。

这一时期,随着总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外石油化工科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加上企业改制和市场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产与市场营销挂钩,人才流动加大,厂内各单位富余人员转岗分流,减员增效,按政策实行内退和提前退休,全厂职工人数发生了一定变化,呈现了逐年走低的趋势。石化总厂成立一年后的1996年年末职工总数为14039人,1997年末降为13833人,1998年末降为12464人,1999年末降为12400人。但同时,工程技术人员逐年增加,大专以上学历人员逐年增加,职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大为提高。这说明,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才素质的提高,石化工程科技含量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后来的石化总厂重组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压力。

综合发展

独山子石化总厂从1995年底成立到1999年底重组前的4年间,在炼油化工生产、城市开发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综合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1996年~1999年石化总厂生产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原油加工量逐年增加,1999年达到了6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为14万吨,实际生产16万吨。尽管乙烯亏损,但石化总厂每年仍然向国家如数上交税费,并不断挖潜、扩建。到1999年,石化总厂固定资产原值已经达到了107亿元。

炼油方面,狠抓了600万吨炼油配套工程,4年间先后共有7套炼油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有效地解决了炼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同时于1997年开始掺炼哈国进口含硫原油,为后来扩大进口原油,疏通我国西部能源通道,成功建立中哈原油管道,并进而促成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成功建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化工方面,由于14万吨乙烯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影响经济效益,总厂成立后的第二年即成立了乙烯扩建指挥部,积极筹备扩建,但由于当时化工市场不景气,扩建项目一直未能获批,故只能“控(制)亏(损)”生产。

在辅助生产方面,开发了第三水源,建设了热电厂5号炉,建成了2万方气柜等,有力地保证了生产和生活的水、电、气供应。

在城市公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了职工医院急救中心,门诊楼,石化科技信息楼(即石化总厂大楼),一、二中教学楼、游泳馆(健身中心),大批居民住宅楼等;新建和改造了厂区多条道路,大搞绿化、美化工程。这几年是独山子厂区绿化面积增加较多、市容变化较大的时期。在植树种草、绿化环境的建设中,驻区部队大力支援,积极投身地方建设,承担了厂区绝大部分的绿化区块筛石取土任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军民共建和双拥活动的新篇章。到1999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8.2%,城区环境、市容市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和提升。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随着独山子经济对外开放搞活,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开始呈现出了“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