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话说南疆 画说南疆
24946900000021

第21章 罗布泊与罗布人(1)

Luobopo and Luobu People

曾经的罗布泊有时烟波浩淼、有时滴水全无;有时在北边,有时又出现在南边;有时是淡水湖,有时是咸涩的盐湖。

相隔十五年,两个上海人在相同的时间罹难罗布泊

大多数中国人知道罗布泊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此之前,因为进行核试验的需要,罗布泊成为一个避免提起的地方。虽然人们曾经在地图上看到过罗布泊这么一个地方,但是一般并不去注意它,把这个地名不存入自己的记忆之中。

1980年6月,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的上海生物化学家彭加木,率领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突然失踪。国家立即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搜寻活动。照常理,用那么多的人,还有从各地调来的警犬,要在一个凭人的双腿能达到的距离几倍的范围内寻找一个人,应该是能够找得着的。但是搜救活动却以失败告终,彭加木没有找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后期和20世纪80年代前后,正是人们的思想产生空白、渴望新鲜的精神刺激的时候,特异功能热遍及全国上下,各种传闻四起。彭加木的神秘失踪,立即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各种传闻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到处传播开来。有的说彭加木是被某外国的特务部队接走了;有的说某人在某外国的饭馆里吃饭的时候亲眼看见了彭加木;有的说彭加木原来就是梅花党的高级成员,在罗布泊侦察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机密以后就跑到台湾去了;有的说彭加木是被外星人用飞碟劫持走了;有的说在罗布泊隐藏着个地下王国,因为彭加木知道了那个神秘王国的秘密,被那个王国的人抓进了地底深处……

彭加木事件的一个附带效应就是:中国人知道了罗布泊,并知道那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喜欢猎奇的人开始不断地制造有关罗布泊的新闻,而充满了好奇和冒险精神的人,就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去罗布泊探险。

1995年,彭加木的上海老乡、探险家余纯顺在徒步征服罗布泊的时候遇难。余纯顺曾决心征服80个最著名的险恶之地,在此之前,他曾成功地征服了58处,但却没有能够走出罗布泊。而余纯顺遇难的日期与彭加木失踪的日子一样,都是6月17日。

莫不是罗布泊的6月17日与上海人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

其实,这是他们都在夏季进入罗布泊的结果。夏季是最不适宜进入罗布泊地区的。

现在的罗布泊地区,黄沙遍野、碱壳无际,没有一滴水,空气极其干燥。在炎热的夏天,天上太阳的热量与地面对热的反射,使罗布泊地区就像一个其大无比的烤炉,人在那里,就是不停地喝水也会因为水分蒸发比补充得快,而很快地因失水而致命。

曾在罗布泊一带驻守过的一位复员军人讲过他的亲身经历:他们连队一位士兵在天气晴好时执勤突然失踪,部队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搜寻,却怎么也找不着失踪的士兵,却不料在半年多以后,一场不大的风刮过,那位士兵的尸体在营房外边出现了。罗布泊地区有一种“鬼旋风”,是当地强烈的空气对流使空气时不时打起旋来,变作突如其来的旋风,裹着沙土旋几圈,风就消失了,但被风卷起来的沙土却很容易将人的尸体盖住。

余纯顺的罹难有许多疑点。余纯顺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对穿越罗布泊的路线进行了严密的选择和充分的准备,在他的前进路线上每隔一段距离便埋藏着他的食物和水,埋藏点有鲜明的标志。余纯顺罹难的地方距下一个补充点仅一公里的距离,而那个地点余纯顺是知道的。余纯顺死在帐篷外边,全身****,而帐篷里还有充足的食物和水。事后专家分析,余纯顺死于突发的疾病。按照探险界的惯例,余纯顺的遗体被安葬在他罹难的地方并立碑纪念。

两个探险家最有险恶之地生存经验,却都不明不白地命殒罗布泊,更给这个地方罩上了神秘的鬼域气氛。

古人认为罗布泊是黄河的源头

中国人对罗布泊的关注其实由来已久。古人一直认为罗布泊是黄河的真正源头,是罗布泊茫茫无际的湖水潜入地下以后,又在青海一带冒了出来,形成了黄河。《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说,站在昆仑山上向东相望处的罗布泊,是黄河的水潜入地下的地方。《山海经·北山经》中说到,从天山里流出一条河,也流入罗布泊(大概是指孔雀河),成为黄河河源。以后的古籍多有类似的记述。

清朝后期,政府曾组织专业人员用刚从西方学来的现代测绘方法,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正式测绘;被贬谪新疆的著名学者徐松也对罗布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他所著的《西域水道记》中,他与官方的观点一致,仍然认为罗布泊是黄河的源头。

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观念不仅现代中国人有,古代的中国人也认为黄河是中央王国的根脉。有了这种观念,喜欢正本清源的中国人就很重视对黄河的溯源,因而也就对罗布泊情有独钟。

那时候,罗布泊不是现在这名字,而是叫做“泑泽”、“盐泽”、“蒲昌海”等等。元代开始叫做罗布淖尔,“淖尔”是蒙古语水泊的意思。罗布淖尔这名称一直沿用了下来,直到现在,当地人仍然把那个地方叫罗布淖尔。

另一种罗布泊

罗布泊是丝绸之路进入新疆南部后的第一个大湖,有水就有人类的活动,楼兰是依罗布泊而生的一座古城,是与罗布泊有关的若干个古遗址中的一个。

可是罗布泊却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水泽。有时候它烟波浩淼,有时候却忽然滴水全无;有时候跑到南边,有时候又出现在了北边;有时候是淡水,有时候却成了咸涩的盐湖。它的变化,记录着新疆南部古地质、古气候和塔里木河、孔雀河等大小河流历史变迁的秘密。罗布泊是新疆南部乃致亚洲大陆深处自然环境变化的资料库。

在罗布泊周围有许多古遗址,曾在这些古代城镇里生活、死后埋葬在这些古墓葬中的人,有的属于蒙古人种,有的却是现今生活在北欧和中欧一带白种人的祖先。而在时代相隔不远、距离相当接近的不同遗址里,有的人穿着华丽的丝绸,使用着佉卢文和汉文,是有文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相当高的人群;而另一些人却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或青铜时代。罗布泊周围地区是一个古代人文历史的博物馆。

罗布泊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化,都造成了一批城镇消失、另一批城镇兴起,引起一个族群的迁徙与消亡、另一些族群的出现,带来一种文化模式的湮灭和另一种文化的流行。

在罗布泊,人类兴衰与自然变化的关系显得触目惊心。解开罗布泊、古楼兰和罗布人之谜,正是在为现在的人类生存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找答案,而这个课题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本质意义的。

这是令科学家们对它们关注和着迷之所在。

罗布淖尔人

直到20世纪50年代,罗布泊地区还生活着一些原始状态的人,这就是现在人们经常炒作的罗布淖尔人,它的准确定义是:操现代维吾尔语罗布淖尔方言的人。

罗布泊是在1972年彻底干涸的。

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于土地改革和建立农牧区基层政权的需要,大批的干部到了罗布泊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和户口登记。这是罗布泊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社会管理活动,因此人们对当地的居民有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更多的了解。

直到那个时候,罗布淖尔人中的许多人还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

他们的住处大都相当的简陋。坚固一些的住房,完全用胡杨木搭成,有的在木墙上糊一层细粘土,屋顶上铺一些干芦苇,再铺一层细粘土。相当多的房屋是依一棵大胡杨树而建,用胡杨树杆在那棵大胡杨树上斜搭成一个棚屋。也有少量的富户,住在土坯屋里,有比较大的院子。

罗布淖尔人不穿棉布衣服,因为他们不种棉花。罗布泊地区遍地都是罗布麻(汉人称为野麻),罗布淖尔人用罗布麻编织成麻布片,再缝缀成衣;冬天则在麻布衣服之外裹上羊皮。缝衣服的针不是金属制品,是用细红柳枝或结实的鱼骨磨成的木针和骨针。他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打着赤脚,只在寒冬脚上才裹上用羊皮做的皮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