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可能会讲好几件事,即便只讲一件事,也会从好几个角度去讲,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是处理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或者由一个角度转到另一个角度的技术过渡。你过渡得好,过渡得自然,人家就说你起承转合好,或文章结构好。
许多古诗(尤其是绝句),对起承转合讲究到刻板的程度,成了程序化。好文章是不能有程序化的。而文章中的起承转合,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其中有整篇文章的起承转合,有局部段落的起承转合;某件事有某件事的起承转合,某个角度有某个角度的起承转合。
一篇文章写好几件事,或者写好几层意思,或者从好几个角度写,先写啥,后写啥,最后写啥,组合不同,效果也不同。如果你能感觉到不同组合的不同效果,你就按你认为效果最佳的那种组合去写。
那倒底怎么写啊?可惜我无法用几句话说清楚这个问题;说实话,写一本书也说不清楚。但我们有一个简单方法,这就是,看人家的文章怎么起承转合,看多了就懂了。当然,最好看好文章,至少看你喜欢的,或者你崇拜的作者的文章。
有人说,写文章开头最难,这就是文章的起。如果有一天,你发觉写一篇文章可以有七八个开头时,你就会有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感觉。而用词也是这样,如果文章中某一处要用一个词,而你有七八个近义词可以挑选,你就会觉得从容而得意。这时候,写文章就成了一种享受,你可享受到选择的自由。多想几个开头,然后逐一比较,留下你认为最好的一个,这也是写作中的一个普通技巧。
起承转合中的合,也是有必要讲一讲。合是讲究前后呼应。李白的“低头思故乡”,就是最好的合。你抬头才能看到月亮,你抬头可能是不经意的,无所谓的,而你看到月亮想到家乡,是因为“千里共婵娟”的缘故,家里人也看得到这个月亮,这时候,你低头是因为你伤感,触景生情,没法无所谓。
文章的前后呼应,在相声中叫埋包袱、抖包袱,在悬念小说中叫预留悬念,然后真相大白,这是引导读者往下读,要读者有兴趣知道你底下到底写什么,这就是文章的可读性了。而文章的前呼后应,通常也不是单一的,可能有好几处呼了要应。只呼不应,比如给你读者一个悬念,结果到最后也没讲出真相来,读者会对你愤怒,以后不读你的小说了,这就不好。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悬念小说,就是让读者猜结局。但这类小说,是写给拿小说当智力游戏的读者看的,对我们而言,没有普遍意义。
比如你在文章中提到了埃及的金字塔,这就是你对金字塔的起,然后你应该讲这金字塔怎么样,可以马上讲,也可以隔一会讲。这就有前呼后应的问题,就有你对金字塔的合的考虑。
就文章的起承转合,怕是我讲得过于专业,也过于啰嗦,在此请诸位失去耐心的家长多包涵。同时我保证,底下的内容,将越来越接近并深入我们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孩子如何写作文。
教孩子写作文(Ⅸ)
现在我要讲命题写作。啥叫命题写作呢?这就是人家要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我是以码字写文章为职业的,所以不免写命题文章。这跟孩子写作文相仿,孩子写作文图的是分数,我写命题文章图的是工钱;孩子是给老师写,我是给付我工钱的写;孩子若写出好作文来,才能得高分;我若要写出好文章来,才能拿到工钱,不然下回人家就不找你了。因此我想,我比一般家长更了解孩子写作文的艰难及痛苦。
首先要搞清楚人家到底要你写啥。是写一家企业,还是写这家企业的老板?是重点写企业附带写老板,还是重点写老板附带写企业?写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然后,你还得弄明白人家要你怎么写。其内容应突出啥,淡化啥,不要写啥;其文字是华丽,还是朴实,还是雅俗兼备;这也要事先搞清楚。
这时候,你才可以有目的地搜集材料。搜集材料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实地采访,第二是寻找现成材料。对写命题文章来说,搜集材料非常重要,因为你要写的对象,多数是你不熟悉的东西。写公园可能问题不大,写法院就有难度,写科学院难度更大。所以说,写命题文章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搜集材料是否到位。
现在先讲采访。你要采访哪些人,问哪些问题,要事先有准备。采访的时候,尽量把人家所说的有趣的事和有趣的话,原原本本记下来。有的话非常生动,若把它插到文章里,文章马上活起来。一次我去警察那儿找一名警官,一队警察正列队待命。我问人家,某某某在不在这里,其中一位对我讲:“某某某排在这里他就小了。”这话颇为风趣,很有意思。它来自生活,原汁原味,写东西的一般不这么讲。不是不想这么讲,而是想不到这么讲。认为写东西的应该比一般人能说会道,这是社会对作家的一个误解。其实,作家只是对这种生动口语比一般人敏感,并擅于把这种口语插到文章中去。
现在再讲寻找现成材料。现成材料有两种,一是图片图像,二是文字材料;可以上图书馆去找,可以上网上去找。图片图像给人以视觉刺激,给人形象联想;文字材料能弥补因采访条件限制而造成的诸多空白。把有关的材料都找来,这样你就有较多的挑选余地。然后按你的写作风格,取厚重的也好,取风趣的也好,青菜萝卜,各人喜欢。
哦不对,要看人家要你怎么写,要按人家的要求,确定哪些材料能用,哪些材料不能用,即使你觉得非常好,也得忍疼割爱。
这时候,你才可以动笔写。
怎么写呢?
我想,如果你采访到位,材料齐全,你对怎么写,早就胸有成竹,不用问我,对不对?
详细讲命题文章的方方面面,一是为了使孩子明白,写好一篇文章要花多少功夫;二是孩子可以套用我们写命题文章的想法和做法,写自己的作文,用以应付老师;三是条件许可的话,让孩子也这样完完全全做一回两回,比如写一篇采访记者的报道,或者写一篇街头流行色的服饰文章。这时候,孩子会明白真正的写作与闭门造车有何不同,若投给报社或杂志,没准还拿到稿酬呢。
若孩子乐意这样做,并多次这么做过,那么,他的文字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强,作文也越写越好。更关键的是,他会明白怎样跟被采访者打交道,会更多地了解校园以外的社会生活。
吹捧写文章的,习惯说某人厚积薄发。何谓积?积累社会生活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多,写文章就容易写。这虽是老生常谈,但至今仍被用心写文章的奉为金科玉律。
教孩子写作文(Ⅹ)
老实说,我是没资格在这里讲学生作文。虽然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每次给我的作文分数不低,但那时候学生只写一种作文,其主题永远是斗私批修,其起承转合,也永远是同一个套路,即开头写一句******诗词,比如“春风杨柳万千条”什么的,然后写国内形势,偶尔也带句把国际形势,接着写自己做错了哪件事,违背了******语录的哪一条,而结尾总是今后保证如何如何;小学这么写,初中这么写,高中还这么写,这就很糟糕,始终是小学水平。后来,到了自己写东西的时候,那是35岁了,就是发觉不如现在的小学生写得好,虽然吃惊不小,但仔细想来,应无足为怪。
写作文按套路写,这虽然省事,但对孩子的写作能力危害很大,因为这样会抑制孩子的思考和想象。虽然孩子写作文跟我们写命题文章一样,都受制于事先规定的题目及要求,但如果孩子发挥得好,思路奇特,想象丰富,其作文也会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不一定好,但与众相同一定不好。北宋的欧阳修写过一个名篇《醉翁亭记》,至今仍脍炙人口,你模仿得再好,也没人说你好。
又要不违背老师的要求,又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来,这是孩子写作文的最大困难。有困难不能躲着走,不然作文得零分咋办?吃透老师给出的作文要求,是写作文的关键所在。孩子一方面要独立思考,考虑从哪几个角度写,才能写到老师满意,而且自己也满意;另一方面,不妨跟别人讨论一番,比如跟同学、家长或邻居讨论其主题及细节。有时候,旁人的一句话会使你顿开茅塞。更多的时候,你会由此想得更多更深,不会写一半写不去。
我无法赞同作文老师给孩子布置大量作文。如果你孩子的作文老师就是这样的,那么你应该去学校跟老师商量,看能不能让孩子少写一篇两篇。如果商量不通,就叫孩子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分两类写。一类写马虎一些,一类写认真一些。写作文的目的是提高写作能力,不是完成作文数量。认认真真写一篇,抵得上马马虎虎写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