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24938500000021

第21章 为人父母(1)

1、给孩子什么最好?

多年以前,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个小故事,那是一位美国妇女回忆她童年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位妇女出身于一个子女众多且生计窘迫的平民家庭,自小过着贫寒生活。然而有一天,她万万没有料到,她的父亲居然神气十足地带着全家人踏进一家豪华饭馆吃早点。当时她既惊喜又感动,坐在灯光柔和、装饰考究且侍者恭谨的高雅环境中,仿佛已升入天堂,竟感觉无比幸福。读完这个故事,我也深为感动,既感动于这位妇女真挚动情的流畅笔调,又感动于她父亲对子女的真切爱意,以及表达这种爱意的非同寻常的幽默方式。

孩子是父母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父母有限生命的实际延续,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类乎本能的内心情感,正如那位美国妇女的父亲所真诚表达的那样。在我国,一般家庭中,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多数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不无过分的溺爱,是不言而喻的,可并非每一位家长都明白应该怎样爱孩子。

你曾扪心自问你孩子最需要给他什么吗?是价值数百元的大型玩具,是做工精细的名牌衣裳,或者是装帧漂亮的图画书?不,都不是,而是要你把你的时间给他。这可是人人都有的东西,但并非人人都愿意或习惯于,将它奉献给孩子。其实许多家长之所以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就为了好让孩子独自一个人玩,以免纠缠自己。可尚在幼年的孩子,需要父母每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他,至于你是陪他一起开电动汽车,还是给他讲故事,或者教他读书识字,倒是无所谓的。正因为如此,许多热心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像和孩子一起玩玩具一样,将文字及用文字表达的书本知识,及早教给他们。

如果你愿意每日腾出些许时间给孩子,也能真正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好还要把你的另一样东西也给他,那就是你的耐心,假定你是个有耐心的人,或者至少愿意使自己变得有耐心。据历史记载,穆勒幼年学拉丁语时,英国只有希腊拉丁辞典,没有英希辞典,所以他不得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问他的父亲,尽管这位父亲是个忙于著书,且性格暴躁的大学者,但他对穆勒的提问,总是耐心回答,从不发火。

做父母的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耐心奉献给孩子,无疑是最慷慨的行为。因为这比掏钱给孩子买好吃的或好玩的,要麻烦得多,且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意志。因此,若有人问我给孩子什么最好,我必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的时间和你的耐心。

2、夫唱妇随

我在前面所写的“幼儿识字”中,曾提及一位德国牧师。这位竭力主张儿童早期教育的人,在他还没孩子的时候,就坚信这样一个真理: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决定孩子的未来。因此,他在一次青年牧师会上与众人争论这个问题时,曾遭受非难。也许是命运故意捉弄他,结果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就死了,而第二个名叫威特的孩子,似乎反应迟钝,在邻居的心目中,是一个白痴。然而即便如此,这位牧师仍有条不紊且意志坚定地给威特实施早期教育,结果成就非凡。显然威特的父亲是一位伟大的父亲,然而,完全了解威特的成长过程后,同样会发现,他的母亲也非同寻常。这位母亲不仅对孩子特别有耐心,而且积极配合她丈夫的种种教育举措。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常花费很多时间陪孩子一起做各种游戏,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游戏的最佳导演。

由此可见,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最好夫唱妇随,或妇唱夫随,或时而夫唱妇随,时而妇唱夫随。也就是说,做父母的别在孩子面前为教孩子学什么或如何教孩子而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父母之间的默契配合,往往是引导孩子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比如母亲和孩子一起做童话游戏时,父亲即便不热心投入,也应尊重他们的“胡言乱语”,千万不可以成人的理智,冷言戳穿他们。

如果父母对有关孩子的某个问题意见不同,或者认为对方给孩子讲某个问题讲错了,应该避开孩子私下讨论,直至彼此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糟糕的情形是,父母各行其事,且相互矛盾,使孩子无所适从。若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容易怀疑父母的正确意见,也容易养成谁在跟前听谁的,而不是谁说得对听谁的。当然最糟糕的,是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甚而动手打架。显然出现这种情形的家庭,是很难给孩子实施良好教育的。

孩子的智力发展及心理成长,有赖于家庭的和睦与稳固。若父母间出现感情危机,甚至由此导致家庭破裂,其结果,必然是孩子深受其害,最最不幸。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容易心理紧张,或变得抑郁脆弱,或变得胆大妄为;其中有些孩子,干脆破罐破摔,甘愿堕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果父母因某种实际情况不得不分手时,也应克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尽量在孩子面前彼此唱随,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3、要讲真话

做父母的通常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讲真话,不许说谎;甚至翻来覆去地给孩子讲述“狼来了,狼来了”那个著名故事,以便提醒孩子不可学那个说谎骗人的小羊倌,否则必定像小羊倌一样自食其果,真的狼来了,也没人来救。而我们也常常这样告诫孩子:说谎的人,必将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一旦人家不信任你了,你便永远得不到他人的帮助,甚而寸步难行。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人们说谎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如做错了事想逃避惩罚,如想得到自己难以得到的或不该自己得到的东西;而有些人,则常常用谎言捉弄他人(那个嚷嚷“狼来了”的小羊倌便是如此),或仅仅为了炫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过也有些人,习惯拿谎言安慰身遭不幸的人。由此可见,说谎自有其诱人的实际效用,也有其存在的客观理由。在复杂多样的实际生活中,最讲道德的人,也很难保证自己从未说过谎。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须强调要孩子讲真话的必要意义。因为孩子年幼无知,缺乏可靠的社会判断力,所以,他们首先应该知道必须讲真话,然后才会明白何时应该讲真话,或何时不该把它讲出来。

若要孩子习惯于讲真话,仅仅口头告诫一番,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要孩子讲真话,或者要他说话算数,惟有做父母的也讲真话、也说话算数才行。孩子比大人有灵性,他们很容易察觉父母讲没讲真话。若始终对孩子讲真话,显然要有莫大的勇气和智慧。

你在孩子面前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尤其当孩子给你指出来时,你最好立刻认错,万勿狡辩赖账,否则,即使你捞回了自己的尊严,也得不偿失;因为,你的孩子也将跟你一样,失去讲真话的勇气。我认为,父母向孩子认错,至少有两个重要理由:一是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即使父母也如此;二是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要尊重事实,即使它很严重。

尊重事实是培养孩子社会判断力的可靠保证。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向孩子坦率承认现实中的某些困难问题。如果你因家境不好而不能像别的父母一样给孩子买这买那,你就应该向他说明真情,别怕丢面子。不隐瞒真情实况,能培养孩子对现实困难的忍受力,以及努力改变这种现实的欲望和意志。

不过,也并非强调父母必须对孩子什么话都说。因为孩子对现实的理解力和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是逐步提高的,所以只能对他们讲他们能理解的以及能承受的事情。显然有些事是无须孩子知道的,或不该孩子知道的,对此应尽量回避,就像聪明的外交家那样,表示无可奉告:那是大人的事。但无论如何,若要孩子讲真话,你应保证你对他所说的一切,都基本真实,或基本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