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哈萨坟记事
24938100000027

第27章 陈村小记(1)

路过宣城,不会不去敬亭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的这句话,好像就说的是敬亭山。像这样只二三百米高的小山,在苏南皖南随处可见,碰巧李白李谪仙曾在此低吟“相看两不厌”,才被誉为诗山名留千古。

我们一行三人在山中的绿雪茶楼闲坐。桌子椅子摆在茶楼外面的空地上喝酒喝茶。暮色染黑了屋后的一壑竹林,游客也渐渐走远了,没了刚才似有若无的人语声。竹林中有一株老态龙钟的枫香树,被当地人称之为树王,旁边有虔诚拜它的石块火塘及无数条形红布。我们沉湎于敬亭山的幽静与神秘中迟迟未睡,相看两不厌的是云缝间的几粒忽明忽暗的孤星。

走在李白的阴影中我们身不由己。黑陶是诗人,对诗的感悟自然比我多。他说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是一首神秘的“空诗”,容得下千百年来的千万种解释及千万种想象。后来就说起了李白的另一首名诗《赠汪伦》,因为诗中所提及的那个桃花潭,就在隔壁泾县。

次日送我们搭长途车的那个三轮卡司机也会背李白的《赠汪伦》,他说桃花潭早就变成一潭臭水已无人问津。幸好我们只看重李白的遗迹,而不是水质的恶化,不然就去了安庆了。到了泾县,才知道桃花潭在泾县西南角一个叫陈村的镇子上,距县城42公里,而不是那个司机所说的就在泾县城关。

车子沿青弋江往山里走。车子里的妇女、小孩是来县城摸福利彩票的,没摸着也兴高采烈。问后座一位抱小孩的妇女知不知道李白。她一边点头,一边害臊得脸红起来,大概平日很少跟陌生人说话。

清澈见底的青弋江把陈村一分为二。它的东岸是翟村,西岸是万村。两岸间有一处船渡,其名为东园古渡。李白在一首诗中称它为万村渡口,可见其村其渡的古老。

东园古渡

因为潭在字典上的字义是水池或水坑,所以我们想象中的桃花潭,应是山林间的一汪深水,四周古木葳蕤,其实不然。源于黄山的青弋江(它的上游是麻川河),在陈村随意打了个弯,结果江水冲击左岸的垒玉墩突然受阻,于是水流在峭石下回旋捣腾,直到搞出一湾深水才罢休。而这湾深水,就被当地人称之为潭,连李白也入乡随俗地这么叫它。

问摆渡的艄公,这潭水有多深,答曰六七米,船篙撑不到底。五十年代其上游造了一座水库,于是水位大跌,要走过一段如海滩宽阔的溪石地,方可走到停船处。遥想李白来此地时江水浩荡蔚为壮观,但那时的江面,最多比现在高两三米,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于诗歌是夸张之举,于实际乃无稽之谈。但这无稽之谈,后来竟成了一桩民事官司的法律依据。

翟姓万姓是陈村的大姓家族。桃花潭归谁所有,是数百年来这两个家族明争暗斗的主题之一。桃花潭怕是文人墨客的叫法,当地人只叫它万村潭或万寸潭。在皖南口语中,村与寸同音,只是写起来不一样。万村人自然写万村潭,翟村人却写成万寸潭。民国期间,这两姓打官司打到县里,县老爷据李白诗句,口算“水深千尺”合一万寸,也不管此潭离翟村有多远,离万村有多近,便判定桃花潭归翟姓所有。于是翟姓人家欢呼雀跃,万姓人家垂头丧气。因为在他们看来,所得所失的脸面,远比那段水面重要得多。

汪伦邀李白来他家做客时,万村万姓人家的万晏,早在唐贞观年间因家风古朴名扬朝野。他的曾孙万钜与李白相善,李白曾写下《扶风豪士歌》赠万钜,谢万钜酒食款待。汪伦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结果来了才知道上当受骗。其实汪伦的桃花,远在十里之外,而他的万家酒店,只是万姓人家所开的一爿坊间小肆,而不是一万家酒店,或因酒店林立,以万虚指。所以,李白在《访钜公吟》中悲叹“曾到街头无酒卖”,并直言“汪伦说话甚奢华”。李白一生重情重义,他来桃花潭的目的,怕主要是过来探访万钜的家乡和家人,与汪伦见面倒在其次。故虽有“漫行陌下崎岖路”的不便,但依然得之于“遥望扶风豪士家”的快慰而心满意足。

据说汪氏别业(别墅房子)在古渡西岸,故李白乘舟处,当在万村一侧。可令人不解的是,用以记念汪伦拖踏着鞋皮且走且歌送李白的踏歌岸阁,却在东岸翟村。这座古渡建筑,重建于清朝乾隆辛酉十三年,而它的初建年份,已无可稽考。

传说水东翟氏本姓张。元末陈友谅为朱元璋所败,陈友谅的军师张定边改名张宗道,携其侄张佑保来此地隐居,后将张佑保过继给老翟家的翟老汉,取名翟敬六,成为新翟家的一世祖,受翟氏后代数百年香火供奉。

其时,张宗道为扶助陈友谅东山再起,在翟村设上中下三座骑马楼拱卫村庄,并借五月端午划龙船为名训练水兵。其龙船歌的歌词是:“上练场,上练场,哈哈咳,孩蛋儿笑嗳唷吭咳!”铿锵有力,流传至今。而张宗道所设的中骑马楼,就是踏歌岸阁的前身。

这古阁白墙黑瓦,端庄朴实。楼上对称的两孔猫眼似的圆窗,于古拙中透出孩儿般的秀气。底下的门洞很高,可走过昂首挺胸的马队。门洞外的石阶地宽阔平缓,骑马的不用下马就可直抵渡口。如今这儿没马了,只有一头牛犊在石阶上吃草。这牛犊漫不经心地扯一口石缝间蓬勃怒发的春草,抬头看我们拿相机照它。

艄公在船头扶篙伫立,渡口久久无人上船。当地人多走上游的大桥过河,而我们坚持花钱坐渡船去对岸。搭了凉篷的小船上,就我们三个船客。捧河水解渴,这水是从桃花潭流过来的,便感觉格外清凉而甘甜。

义门

万村的古老和败落,可见诸于村中菜园的豪侈。虽然园门是由几截松木胡乱钉起来的,只用来防鸡防狗,但它的门框却十分讲究,用的是整条整条的汉白玉,且四面全是实心清水砖墙。如今它的门阶石已有裂纹,泥土与花草缤纷其上。踏阶探头,才发现前后左右都是残垣断壁,但这园中的花儿,竟黄灿灿的一片。

显然这里的菜园子,是塌了屋顶的古屋。想象这些古屋从前是何等的森然与奢华,不禁伫立良久,为之唏嘘叹惋。夕阳斜过古树照在园子里,蒿草高过断墙在晚风中摇曳。于这寂寞古老的村巷且走且看,触目惊心的是这华美的破败,及破败的华美。

一道小溪从山间蜿蜒而来,水边是郁郁葱葱的香椿树。头发斑白的荣老师,一眨眼就不见了。走到石桥边,才看到他在桥底下找角度拍这座古桥。这是一座三孔平桥,其造形古朴厚实,细微处却精致耐看。

桥边有一座门楼名之为义门,初建于唐贞观五年,是本地年代最久的古建筑。它的门洞比踏歌岸阁的更高更大,所以也被称之为骑马楼,可骑马穿行。旧时万村人办喜事过义门,以表喜庆荣耀,因为这座古门楼是万姓人家最大的骄傲。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诏表“泾县万晏自高祖万頵至仲芳五代同居”,所以建义门以资纪念。工匠把这座门楼造得十分对称,并饰以庄重的八字墙面,以表圣旨圣意的尊严。

据万村人讲,万晏家不仅五代人和睦相处,家里的一百条狗也彼此相敬如宾。有一年,这家人家在祠堂办酒,不仅叫齐了家里人,也把狗叫来了。先来的九十九条,对着狗食盆垂涎欲滴,但一条也不先吃。等家里人把最后一条也找来,这些狗才开始一起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