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
24931700000028

第28章 报考大学的努力(3)

当时一到“手”高中,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在申请大学时能得到赛酷勒先生的推荐信。我了解到大学的招生办都希望老师在推荐信中对学生从学业成绩(Academic record)、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个性(Personality)都做出评价。大学给老师的推荐信常常有这些命题:

Please comment on the nature and quality of the applicant's academic work.We a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your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nt's motivation,originality of approach,intellectual depth or breadth,and capability for independent thought.(intellectual breadth多好的一个英语词组!)What are your impressions of the applicant as a person?Please describe any special personal strengths or problems about which we should be aware.(摘自MIT 2004 Freshmen Application)(请对该申请人学习成绩作评价。我们特别想知道您对申请人的学习动力、原创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评价。您对申请者这个人有什么印象?请具体讲讲我们应该知道他哪些个人的优点和问题。)

开学时,我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因此,我总是在化学课上积极发问和回答问题。赛酷勒先生题目一亮出来,我都争取第一个解出答案,总是得到班上同学吃惊的目光,特别是我作为一名大陆生的口算能力很impress(留下深刻印象)赛酷勒先生。每当赛酷勒先生点击鼠标,要换PPT板书时,总会问:“Any questions before we move on?”(还有问题吗?)我就把我准备好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我提问时周围的同学都显得比较不耐烦:化学这么枯燥的学科你怎么还有能耐问这么多问题!

赛酷勒先生总是收起平时嘻嘻哈哈的面孔挺严肃地听我发问,然后回答我,显示出我是难不道他的,经常还会有点儿回味地说到:

“That's a tough question.You already thought about that?That's good。(那问题挺有深度的。你都已经想到这个问题了?不错。)”

我便说“I just wanna make sure I am solid on the material.”(我只是希望我把材料掌握得扎实一些。)

不过事与愿违,与赛酷勒先生的交往总不能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比如赛酷勒的儿子本科在MIT读的。我很兴奋,就向他打听他儿子SAT分数考多高,在高中时候参加了什么课外活动。他的回答都在搪塞我。而我发现他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上的话题感兴趣。例如日本车比美国的便宜之类的话题,往往比学术问题更能引起赛酷勒先生的兴趣。

我的数学成绩比较理想,因此我与数学老师的关系保持得比较融洽。我所说的融洽就是我在他眼中只是个好学生,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怎么跟我做学习以外的朋友。我时不时把课本中一些老师从来不布置的思考题解出来,下课时想和老师交流交流。米勒老师看见了大笑说:“Kid,you're really into calculus.I never assign those problems.I will check those answer keys and get back to you.”(小鬼,你倒真的挺迷微积分的。可我从来没有布置过这些作业。我会回去查查答案然后回头告诉你)。第二天他只是把教科书的“Solution Manual”答案交给我让我自己去看。我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美国老师的欣赏。所以美国老师不总是围着好学生转的。教书只是工作,他们非常看重个人的生活空间,个人在学生眼中的印象。比如数学老师是学校男子高尔夫球队的教练,赛酷勒是橄榄球队的教练。相比之下,虽然咱们国内高中老师很严厉,但在教书方面是比美国老师尽心得多了。所以大家在出国留学时要感受到国外有整个不同的生活观念。美国人工作时间外就是个人时间,大家只谈生活娱乐而不谈学习工作。

在与美国教师相处时,很多大陆生都会带有国内的习惯性思维,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课后积极提问,以博得老师的好感。实际上你在不知不觉间与你周围的外国同学甚至老师本人产生了隔阂。我意识到这点后,改变了以往好问的习惯。每堂课只提一个问题,保证问题的质量,通过把握这些尺度给老师留下一些“适度”的好印象。很多大陆生在课堂上大多都能很快反应出来老师出的问题怎么做,却要么害羞不敢在课堂上表述出来,要么就有些“冲”,当着全班宣布出最后的答案。不表现,老师对你没印象,而光报答案则给人好表现而不成熟的印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最好是以简练、比较人性化、不失活泼的方式讲述出来,一定要在乎赢得你的听众的心。

辅导员克伦夫人总对我这种大陆生的学习进取心太强的作风感觉不适应。我在她的印象里就是上数学的超前班、化学的超前班、英语进步得很快,考大学嘴巴一开就是MIT,加州理工大学。总之就是学习,学习,学习!作为一个大陆生,一定要注意如何避免在别人面前显得缺乏生活情调。于是我也开始“人情味十足”,下课在走廊上碰到克伦夫人时学会了鼓励自己多跟她聊聊小事:

“Did you have a good weekend?(你这周末过得愉快吗?)”

“Oh.We traveled a little bit and we cruised on the Connecticut river.(哦。我们出去兜了兜风,而且在康州河上开游艇转了转。)”

“Fantastic.I mean the weather was just gorgeous on Sunday.(太好了耶。你看星期天的天气多好!)”

“Yes,it was wonderful.(是啊,是很棒。)”

感恩节那天,我不忘记给克伦夫人写了一张贺卡,表示我对她从开学以来给予我所有帮助的感谢。可能在美国的感恩节,除了向家里人感恩,学生还没有习惯向老师感恩。克伦夫人有点儿惊喜,把我的贺卡竖在办公桌上,逢人问起,她就说:“One of my kids sent this lovely card.(我的一个学生送给我这张可爱的贺卡。)”你要让美国老师like you as a person first(先喜欢你这个人),然后才是你的学习成绩。这与国内你只要学习好老师就器重你不同。

另外,一些小细节小角度也能讨得老师的欢心。有一回英语课老师考全班一个单词:什么单词的意思是“able to make powerful and persuasive speech”(强有力的有说服力的言语),我记起来好像是“Eloquent(雄辩的)”便讲了,想不到答对了,出乎老师意料。他非常兴奋。美国人有意思起来真有意思,对一两次他们看得到的细节印象特别深刻,听说我的英语老师一听到别人提起我的名字,就和人家说起这些细节。相反,我在化学课上展开的处心积虑想取得好成绩、树立个人的牌子而投入的“正规战役”,反而老遭赛酷勒泼冷水。

五、面对大学招生人——让英语挡住了去路

11月,我花了很大力气终于让克伦夫人勉强同意我去尝试报考大学,也把4门SATⅡ和托福考完了。当时期中考试也考完,我有了可以向大学提交的在校成绩单,而且终于有两位老师也答应给我写推荐信。12月,我终于能坐下来写申请材料和联系面试,我当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完成这些。The December was such hectic.What a nightmare to have these things back to back.(12月份是白热化地紧张。一件事情接着另一件事情做,就像是恶梦一样。)我迫切地想结束自己郁闷的生活状态,真是豁出去了。到了12月底把所有的材料寄了出去。

2月份我向各个报考的大学递交了奖学金申请、家里往年的报税表。奖学金申请的两份表格问的是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有关我家庭经济的问题,比如如果我父母是离异再婚,我的继父或继母的年薪是多少?问我有没有结婚?如果有,我妻子年薪是多少?如果有孩子,我们抚养孩子要多少钱?我家里有几辆汽车?

接下来是面试,第一所大学是MIT。当时准备时,为了给MIT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连要跟他每一句话怎么讲都想过。在向他自我介绍时,我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不忘记跟他讲我到美国才不久,如果我的表达不能使他听明白,请直接告诉我。

我是和他在麦迪逊小镇里的Bertucci's的意大利餐馆边吃边聊的。面试中我向他列举一些我取得的成绩,他偶尔也会做做笔记,但我觉得他似乎没多少心思听这些。我和他谈到了MIT著名的prank ethics,我知道一些能工巧匠的孩子把一架组装好的怀特滑翔机放在MIT大礼堂的圆顶上(dome)。他问我想在MIT修什么样的专业,要我谈谈自己对MIT的印象。我感觉在人生的关头特能讲英语,把所有自己准备好的东西像倾倒出来一样。流利是蛮流利的,但那位先生表情上显得不是听得很懂。我意识到口语不能像考试那样可以刻意准备,自己一股脑想把想好的说出来常常达不到效果。我面试前去准备口语,说明我当时还是把口语当成书面英语。

后来与霍普金斯大学来的老师见面时,我更加体验到英语敲门砖的作用。开头一两句话我的英语讲的不地道,面试官马上就失去了兴趣。接下来整个场面就更酸涩了。我说什么话,她略微低着头,不等我把话说完就开始点头赞同我了,点完头,她还会赶紧看我一眼,察看我会不会因为她的失礼而生气。若无见大碍,继续开小差下去。这样的面试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面试完所有的学校,我总结出自己的成绩不是面试的主题。面试人主要是看看你这个人,看你有没有理想和思想,有没有朝气,成不成熟。此外,对于国际学生,他们也考验你的英语是不是会成为你来大学后与教授、同学交流的障碍。因此你越放松,心态放得越平常,胜算反而越大。更重要的是,我当时感觉这些申请大学的面试对我的口语有很大的启发:讲英语头几句一定要讲得干脆、准确、地道,第一印象可以决定你能不能交得上一个外国朋友。英语说不好的人在任何场合的国外招聘都是被轻视的。同样的机会前,因为口语的不足,大陆生往往被look down(看不起)。归根结底,我们都要努力学口语,并且要学会表现自己的艺术。大陆生硬件非常扎实,潜力是相当大的。但在机遇面前,重在表现自己的艺术,不要在一些“软实力”上输给别人。

六、盖棺定论

终于等到申请结果通知的时刻。一天放学回家,在一堆信中我收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通知决定,一封薄薄的信。在打开之前我热血沸腾地希望这是录取通知书。

Dear Hung:

The Admission committee has completed its review of our applicants for the class of 2008,and has decided not to offer you admission.(亲爱的航,招生委员会已经完成了2008届新生评选工作,并且不打算录取你。)

So what's wrong with me?(我有什么不足吗?)我马上急切地问自己。

As you will understand,it is impossible for Caltech,due to its small size,to accept all of its qualified applicants from year to year.However,we are confident that you will be accepted at one of the nation's excellent universities and succeed in achieving your educational goals.(请理解,由于学校规模小,加州理工不可能每年录取所有合格的申请者。但我们相信你终将被全国一所好大学所招收而且最后达到你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