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发增教育与教学文集
24916500000019

第19章 学科教育学概论(19)

对以上三种观点应如何去认识,笔者认为,教室管理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精神,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懂得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民主协商,怎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体现集中,如何在集中指导下体现民主生活的需求。因此在上述三种观点中,压抑者们的观点和做法,有着极深的封建性,它体现的是集权主义国家的需要,不符合当前民主政治的需要。而放任者们的观点和做法,把民主与自由视之为随心所欲,任意而行,确实过于放纵,是一种低级的冲动,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思想教育,甚至于因滥用自由而造成心理变态,难免流弊丛生。三者相较,只有感化者们的主张和做法,比较切合现代实际的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加以完善和补充,其一,要从教室管理的目的来进行管理,人们一般将其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来施行。从消极方面看,就是要维持好教室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里所指的“良好秩序”,既不是持压抑观点主张的学生在教室里要保持肃静和沉默,身呆眼直,无欲无求的寂静无声;也不是持放任观点所主张的,无拘无束,为所欲为,任意而行。而是要求在学校规定的行为标准下以享受充分的自由,做到听讲时严肃认真而不拘束,讨论时发言热烈自如而不喧嚷,表情自然活泼而不呆滞,注意集中而不紧张,兴趣轻松而不勉强,为完成学习活动而忙碌。从积极方面看,教室管理首先要从教室是学生在学校活动的中心,既是生活环境,又是学习的场所着眼,其任务在于培养学生集体生活的良好习惯,养成自强不息,互助合作,民主集中和团队精神,这来自于教室管理中的常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教室中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在积累着知识和发展智能中,在切磋和合作中,共同进步,公平竞争,陶铸着高尚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随时随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以伟大人物的言行,成功人物的智能和操行,和自己以身作则的行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人、对事的正当态度和立身处世的高尚理想。其二,是教室管理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但又不是包揽一切和指挥一切,在指导学生行为的时候,要培养学生自己管理教室的能力,使学生从行动上到思想上都真正成为教室的主人。

三、教室管理的环境

教室是学生在校活动的中心,是学习的场所,我们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创造和改善教室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教室管理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教室管理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应含教室设计与设备,环境布置与卫生条件等方面,下面分而述之。

1教室设计要标准。

这一问题在1985年版《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学校建筑设备卫生”词条中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的建筑设计及其位置朝向、采光、照明、通风取暖、课桌适用范围、桌椅尺寸等有着图表和文字的介绍。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的看法和做法是,校舍设计要安排好教室坐落的位置与方向、光线与色彩、温度与湿度、通风与音响等。其具体经验是教室南北向比东西向要好,这样利于采光、通风和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位置要能避免各种音响的干扰,使学生的学习与活动能有着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就教室的色彩而言,一些专家和实践者认为,颜色昏暗单调的教室,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应饰以愉快的颜色。一般的讲,有阳光的部分用浅绿色或蓝色,背阴的部分则宜用黄色或橙色。当前,在我国还难以做到着力思考这一问题,教室几乎全是白色,当教室新刷之时,耀目刺眼,时间一久,又让人感到昏暗陈旧,前者易引起学生的烦躁,后者则易引发学生困乏,确有改变的必要。

2教室设备要充实。

一提到教室人们头脑中立刻显现的是学生学习、作业、常规活动固定的专用教室,除此之外,还根据相同和不同的学科进行学习、实验、作业、研讨等诸方面的需求的教室,如自然科学的教室、实验室、作业室。还有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学资料中心、大班教室、科研教室等等。这对于我国来说,能具有这样条件可说是微乎其微,只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就是各个班级固定的专用教室,也因学校的经费、教学方式,也难以确定出一个充实的标准。但应保证基本的设备,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按照当代最低的标准,教室设备也应保证有符合学生需要的标准教室、高低合适的桌椅、适合教师书写,学生观看,高度适中,面积充分的黑板、视听设备和适合教师演示的讲台、陈列图表、模型教具、阅读图书资料框架以及布告栏等。但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学校达不到这个要求,即使在大城市里,完全达到这样要求的也只是极少数的重点学校,即使在这样的重点学校中,也存在着教室过于拥挤、温度不良,桌椅高度不能调整、照明不够、教室颜色不适宜等现象。至于边远山区有的学校,甚至于求一安全教室而难得。现在虽然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距时代发展的要求远远不够,这确是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有的学校,在有些学科中设立学科专业的教室,这是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一件值得重视和倡导的好事。

3教室的环境要布置。

师生共同设计布置教室环境,将其布置得要整洁悦目,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使师生一踏入教室有舒适感和兴奋感,产生一种喜好的心理,刺激学习意念,引起思维的活跃,减去纷扰,而增进学习效果。教室的布置还要经常随教学设备的改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变换,使教室环境布置的变化,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增进对教室的爱好心理,并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和进行管理之中,增进学习兴趣,充实学习内容,取得愉快学习的良好效果。

4教室的卫生环境要建立和保持。

教室的卫生环境影响着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室的卫生,不能只停留在消除教室的污垢,打扫卫生,使教室光亮整洁。还应包含光线、温度和空气,以及坐姿和相关设备的内容。首先光线是教室卫生环境中的头等大事。光线太强或太暗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室视力,光亮太强,通常采用不同质量的窗帘来调剂,光亮不够的教室,通常采用灯光补救。专家认为教室的光亮应保持在30支烛光的光亮上,对于弱视学生,以安排在50支烛光的位置为宜。从温度上说,常温应以摄氏20度上下为好。至于空气,要保持新鲜,这是保持学生头脑清醒,易于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室设计必须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防止学生直接吹风,以防身体不适和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教室设备中的课桌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的高度,能否自动调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发育。通过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身体发育的研究,专家们认为桌高应占身高的七分之三,椅高应约占七分之二,双眼应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双膝无挤压感,桌面稍显倾斜,以利于学生的视线和桌上的书面成一直角。否则学生就因桌椅与身高不合而疲劳,不舒服,课堂秩序问题就易出现了。

(二)教室管理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教室管理的教室气氛。其主要内容是处理教室中的人际关系。教室气氛所表现的人际关系,反映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上,这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和养成友好、愉快、和谐的教室气氛,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室精神环境中促进学习,增进心理健康,发展教室中的真诚友谊,我们必须要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这方面着手。下面就教室精神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分而述之。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强调的是,学生都要不断的调整和强化心理健康。这里所强调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学生要有较明确的人生目的和学习目的,有适当的自发性和感受性,有从经验而学习的能力,有互助合作,相互切磋的愿望和团队精神,这可视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进行交往的个人基础。这样就能做到能面对现实而有自知之明,有满足集体需要的能力而又能自省和进行自我批评,能乐于帮助同学而不自满、自大,愿接受同学的帮助而不自卑、自愧,能相互切磋又能作合理的竞争而不自以为是。这也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之本。在这样的教室管理的精神氛围中,学生之间在教室中就能处于相等的地位,做到既有一定的自尊又不缺自知之明,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相互砥砺,在融合而又友好的教室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共同携手不断营造和提高有利于学习、活动、生活的教室精神环境,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室实践和心理学的研究均表明:有效的学习是产生在愉快而友好的气氛环境之中,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乐于学习,并在相激励中展开竞争,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不快和惆怅,并将这种惆怅与不快,消失在教室里的友谊和互信之中,很快地恢复正常和继续前进。这种“人际关系”,也正是学生日后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以身作则,重训为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之本,是取得学生信仰之根。同时还要做到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尊严,亦是取得学生信任之源。再是对人对事要公正,不只是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切要公正,就是对同一个学生的赞扬与批评等也要公正,做到赞扬与鼓励,要切实、得体;对学生劝诫和批评等要诚挚、有度。对学生们的指导要给予适当、均等的机会,对成绩好、表现好和成绩差、表现后进的学生,都要同等对待,给予指导。这里指的“均等”,不是指导次数要均等,而是根据程度的不同,而都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对成绩的评分也要公平合理,主要体现在宽严要得当。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教师的人格所表现出的品格和情绪,要表现出对人对事热心、乐观、友爱、公正、透明。遇事胸怀磊落,对人和蔼可亲,同情如内,热情如外,平等如友而不失尊严。从而得到学生的景仰和信任,肯于学习,善于学习,乐而忘倦。同时也培养着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主要体现教师之间相互尊重、支持、协作、团结、友谊,用自己的人格和行为表现,共同为创建教室精神环境作出贡献,成为学生的典范。

教室管理的常规和奖惩制度

班级授课制,是在教室进行教学的基本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教师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对年龄和人数大致相同、使用同一教材、在同一时间,按同一季度进行学习的固定人数的一个班级上课。如何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教室管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一种常规,并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奖惩制度。其主要设想和做法是,从大处着眼,培训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从细节上着手,给学生建立教室中应遵守的常规和奖惩制度。使学生知道如何在教室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去做,并从做中习以为常,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对学生教室常规的养成,进行奖惩,形成自我管理的班风,是教室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指引,导向处理得当,教室管理就成功了一半。若是处理失当,则其他教室管理工作就很难做好,学生对学校的威信,对教师的信仰和尊敬都将丧失而产生对立情绪。作为常规和奖惩制度,不宜订得太多、太严,否则易导致学生举手投足处处受束缚而产生厌倦情绪。但亦不可太少、太松,否则学生因无甚约束而放松自己的要求,出现秩序不佳,不求进取的松弛现象。所以教室常规和奖惩制度,应订得简明、合理和具体,易于执行和检查。

一、教室管理的常规训练

常规指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在教室中,必须经历和进行遵守经常规定,乃至约定俗成的常规行为。如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病事请假;按规定进入以身材、视听、方位、性格、行为编排的座次,遵守固定或轮换的规定;遵守课堂秩序,如安静听课、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按要求进行阅读、作业、传递作业;礼仪要有要求。如着装、姿态、师生相互与同学之间的问候与交往,上下课与回答问题和发问的礼仪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定,并作到习以为常。

二、教室中的奖惩运作

奖励,是教育学生的方法之一,目的在于对学生或学生集体的优良成绩、优良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奖励的内容,包含学业成绩优异、学习刻苦而有进步、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好人好事。奖励方式,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发奖状、奖章、奖品和授予荣誉称号。经常在教室用得最多的方式,则是口头表扬。在进行奖励时要注意的是:

一是奖励要公平。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有偏爱或成见,做到对事不对人。

二是奖励要及时。及时的奖励对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都是最收到成效的。一件好事及时得到肯定,学生能在此基础上迅速向前迈进;若时过境迁再提出奖励,虽有作用,但常是因情绪的连续性有了间隔,作用就小了,因此注意这种心向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奖励要适度。不能过多、过易。过多则滥,过易则贱,甚至沦为取乐的对象;但也不能太少、太难,使学生视之高不可攀。两者都影响学生向上的积极性。

四是既要奖励个人,也要奖励集体。社会是群体的,一切活动都与群众相互关联,奖励集体,增进集体的荣誉感,同时也不抹杀个人的作用,这对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好的学风,成就好的班风,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思想品格,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惩戒,也是教育学生的方法之一,这是教室管理中难以处理的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惩戒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帮助学生认清是非,由认识错误而产生羞愧,明确努力方向,知错就改。惩戒的方式,有一般要向学生公开宣布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但在施行惩戒时要注意的是:

一是施行惩戒时要慎重。但凡有其他的积极可行有效的指导方法,就不用这种消极惩戒的方法,对犯错误的学生经过耐心地个别谈话,批评教育,仍不能接受教训,不能采取姑息的办法,必须施行相应的惩戒。

二是惩戒的方式必须适当。对学生必须进行惩戒时,要根据错误性质、造成的影响,本人一贯的表现和对错误的认识,决定是当众惩戒,或是个别教育。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忌在问题发生时,在情况不明,原因不清的情况下,凭一时的意气用事,不能保持心平气和公平合理的心气而使惩戒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