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发增教育与教学文集
24916500000124

第124章 后记——缘起、回顾、领悟、答谢后记

——缘起、回顾、领悟、答谢今年,是我和赵素珍在北京师范学校历史系毕业及之后从事教育教学50周年(此前我俩分别在部队和小学从事教学),同时是我俩相濡以沫50周年的金婚之年,及长子周干进入天命之年;还是我俩参加革命分别为60年和55年之年。为此,萌生了编撰此“文集”,作为我俩教育人生轨迹的纪念,作为对亲人养育和老师培育的汇报和感恩之情。

回首往事,感悟人生成长的历程,是激奋、感慨、平静与沉凝。在所经历这70余年的岁月里,正是民族、国家和社会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大变革年代。在孩提和少年时代,经历着全民抗日战争的洗礼,念小学时,以岳飞“尽忠报国”而立志,初中时,为国民党的腐败而忧患,在进步教师影响下,有着向往革命的朦胧;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进入青年时代,以保尔、卓娅为榜样,唱着《共青团员》之歌而投笔从戎,进入抗美援朝的军人行列。朝鲜停战后,又成为从部队带着军龄到地方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批转业军人。在离开部队前夜的欢送会上,政委赖达元要求我们:到了地方,不论何时何地、不论遇到何种变化,要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个军人;要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始终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这三句话,伴随着我直至今日,也奠下了我人生的根基。

在这50余年的教育研究、教学实践的历程中,在这一学术领域的不同岗位上,适应着组织的安排,领悟着老师的教诲,与学者、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互相支持,都有着在本职工作中良好的有机结合,思及已出版的专著、论文、和即将出版的“文集”,得以用于汇报组织,告慰于老师,回报于社会,虽无大贡献,但我确尽力了,也还不算一生虚度。然能于此者,忘不了受益于中小学教育的开蒙和奠基;而得以在学术领域中的成长与立足,忘不了在北京师院念大一时,田农、成庆华、贾善长先生,为我奠下中外历史、古籍的基础知识及其认知,对如何学史、读史的指引;大二时宁可先生组织的科研小组,对我进行科研的启蒙、引导,及以后几十年对我学术、工作上的成长和关怀;戚国淦先生在我再次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时,提出要做人师的要求,在我日后在科研初有成果时,提醒我,“不要20年后再看自己的科研成果时而后悔”;齐世荣先生是教我、育我、导我和扶我时间最长、相处最密的老师,从学生时代做他的课代表,到上世纪80年代,我在校学报、出版社、校史校志研究室主持工作,主编学报、主持出版、编修校志,从在职到退休返聘,连续14年之久,都是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齐先生对我的工作和学术研究,是极其严格而又亲和,既放手而不放任。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他对班干部比一般同学从严,在担任系、校领导时,对他的学生比其他干部更严,但在严中渗透着师长爱护之谊。还要提到的是,和我在一个教研室8年,同一宿舍楼19年,相识40余年的赵恒烈先生,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见面,就会在一起探讨学术现状、专题和如何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臧嵘先生和我几十年如一日,在学术上进行探讨、合作和开展学会工作,如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的论文集、会议纪要,几乎都是我俩合作完成的;龚奇柱先生和我共同写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专著和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市、区历史教研员李淑敏、范瑞祥、刘宗华和北师大孙恭洵几位先生,分别和我合力研究、协助北京市宋毓员、时宗本、陈毓秀、陈隆涛几位特级教师进行的教学经验总结,并分别辑集成书出版,以及多位教师的课堂纪实及评述;此外钱放、宋思举、王育民、张云鹏、崔灿、金相成、王铎全、王冬桦、白月桥、赵敬华诸位先生都是学术上的至交益友。由此,让我深切的感悟到个人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教诲,离不开学者之间的相互切磋和协作。成果的体现是同道者在良好的社会学术氛围中的产物,由个人从各自的专长、角度各总其所得之成。体现的是《学记》所讲“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的真谛。在这里我还要提到我在私立武昌华大附中就读时,在武汉解放前夕,彭玉谷先生对我有关进步思想的引导,鼓励我参加华中大学的时事讨论会等进步活动,30余年后我们见到时,对我亦师、亦友和兄长般的关怀,在我封笔之时,不能不记下这永恒的怀念。由此,我深切的领悟到,此“文集”绝非只是我个人的心血所铸就。

在此“文集”的“编著书目”中尚有三册未曾公开发表之作。一是《初中古今地名对照表》,是我在1961年主持市教师进修学院“历史教师之家”,为来此备课的教师所编,后印发给我市的初中教师,还曾印发与兄弟省市交流;二是《〈国家与革命〉词句注释》,是我1976年在市教育局知识青年函授教育办公室,为知青举办《国家与革命》辅导员学习班编写的,并印发给全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三是为北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参加高考编印、辅导的《政治复习提纲》,在进行辅导时,该地中学高三学生亦来旁听,反映尚佳。因当时正是恢复高考之初,后应若干中学的要求,又印了万余册,以5分一册的成本,在三四天内分发完,这应是本市第一份印发最广泛的政治复习提纲。以上记叙,思留下丝丝时代的痕迹。

“文集”的得以顺利出版,也得力于长子周干、次子周辛、侄孙周云鹏和他们的挚友刘辉的支持,他们为书稿联系出版社及有关出版事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让我感到欣慰。世图版权的葛红丽为“文集”出版的整个流程里处处为作者着想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武汉出版社的责编徐建文先生在文集的三审三校过程里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细致入微的工作均让我感动。“文集”得以在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的故乡出生之地,也完成了我叶落归根之愿。在此我向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同志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周发增

2010年5月于首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