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的人会说智慧的人会听
24895200000031

第31章 听话要听音(12)

要善于把握利害关系

听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把握利害关系。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但是自己未必能看得出来,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来向你阐述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你就要仔细地听,从说话者的言语中听出利害关系,只要把握住了这些利害关系,就能将事情圆满解决。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纷纷掀起战争,抢占地盘。有一个虞国,本来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因为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土地,到春秋末期,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大国。而和它相邻的晋国在当时也是比较强大的。和虞国相邻的还有一个虢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

晋国为了自己能够更强大,就想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国土。但虢国和虞国控制着晋国南下中原称霸的通道,因此成为晋国首先兼并的对象。

但是晋国分析,如果自己要一次性打败这两个国家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它就决定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因为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晋国就告诉虞国自己想要从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借道的报酬就是赠送大量名贵的美玉和宝马。虞国的国君看见晋国出手这样大方,不但决定将道路借给晋国,而且还决定派兵增援晋国。

这个时候,虞国有名的贤臣宫之奇劝谏国君说:“我们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如果您今天把道路借给晋国,让他们灭掉了虢国的话,那么很快我们也会被灭掉。您想想看,嘴唇都不在了,牙齿怎么能够存在呢?”

宫之奇向虞国的国君分析了三个国家的利弊关系,虞国和虢国都没有晋国强大,如果把自己的道路借给晋国的话,看着他们把虢国消灭,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有虞国和虢国团结起来,才能让强大的晋国不敢对自己虎视眈眈。

宫之奇的这番话已经把利害关系说得相当透彻了。然而虞国的国君却不清楚这些利害关系,他没有把握好,是晋国给自己的这些眼前的利益重要,还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利益重要;是让道给晋国对自己有利,还是不让晋国消灭虢国对自己有利。这些问题,宫之奇在劝谏的话语中都表达得非常清楚,但是由于虞国的国君没明白这些利害关系,所以自然就将宫之奇的话当做耳边风,还是将道路借给了晋国。

晋国顺利地将虢国消灭了,但是,在消灭虢国班师回国的途中,又顺道把虞国也消灭了。

在自己处在当局者迷或者一时转不过弯来的时候,在别人给你做利害分析的时候,你就要从别人的话中掌握利害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重点要做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想要进攻赵国,这个时候,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援,但是齐国说,一定要将赵国的公子长安君送到齐国来做人质,否则他们就不答应救援赵国。

赵国的大臣们纷纷劝赵太后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去做人质,这样的建议让赵太后非常恼怒。因为她非常疼爱自己的这个儿子,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冒险去齐国做人质呢?

其实,这个时候是救赵国重要还是不让公子去冒险重要呢?赵太后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因为爱子心切,她一时没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就一直没有答应大臣们的请求。

这时候,一个叫触龙的大臣向赵太后说了一番话。

他先从自己爱子的心情说起,他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但是我非常疼爱他。我已经老了,为了能让他将来有所发展,我希望太后能允许他进宫做一名保卫皇宫的卫士。”太后答应了他的请求。

太后问他:“你们男人也非常疼爱小儿子吗?”

其实太后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非常生气的,因为她觉得那些让她的儿子去冒险做人质的人都是男人,所以这样说是有些讽刺意味的。

触龙说:“我们疼爱自己的儿子比母亲更加厉害啊。”

太后说:“还是母亲更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吧。”

这时触龙就开始向太后陈述利害关系,他说无论古代的哪个帝王要建立功业的话,开始的时候都要做几件值得尊敬的事情,只有做了这些事情才能让自己在登上王位的时候站稳脚跟,这是其一。其二,现在最迫切的事情是要把赵国从危机中解救出来,而这个解救的办法就是让公子去齐国做人质。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让公子建立功勋的大好时机。公子去齐国做了人质不但能让齐国解救赵国的危机,还会感动国家的大臣和百姓,这样大家就会看到为了国家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及的公子,将来当上国君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好国君。但是,如果公子不去齐国做人质的话,齐国就会拒绝救援赵国,那么赵国在秦国的攻打之下很快就会走向灭亡,那个时候即使公子保全了性命,又去什么地方做国君呢?

触龙将利害关系分析得十分到位,太后听后深受启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在孰重孰轻面前,太后终于明白了。她没有再固执己见,答应让公子去齐国做人质,赵国的危机就这样解除了。

有的时候,因为听者是领导的身份,所以很容易固执己见。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听取下属分析的利害关系,很可能就铸成大错。相反,善于听下属的意见,并且能很快地听出这些意见的重点在哪里,对这些重点做出有利的判断,自然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到遇事不迷、利弊分明,看似容易,其实并不容易。这不但要求听话人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而且也要求听话人经过长期的训练后有足够的见识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听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只具备这样的能力是不够的,要在长期听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听的能力,长此以往,才能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做出有效的判断,把握住利害关系,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

听出重点才能赢得胜利

毫无疑问,听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能听出别人话中的重点信息,就为自己的成功赢得了一个先机。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有很多国家对两国之间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时,很快分析出对手的话语中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从而赢得了胜利。但是,也有许多国家在有效信息中没有分析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使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上。

很多有效信息都是和一些无效信息混杂在一起的,有的时候,对自己重要的信息往往不太好分辨,想要听出重点,分析出有效的信息,需要动一番脑筋。

有个商人参加了一次商业聚会,聚会上,人们纷纷谈论一些商场上的事情,有已经被验证过的事情,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这些信息纷繁复杂,混淆在一起,分不出哪个信息对自己有用,哪个信息对自己没用。

这个商人和不同的人不停地交谈,同时也在不停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内容。他过一会儿就会更换交谈的对象,就在这样不断听、不断辨别的过程中,这个商人听到有几条信息反复地出现。商人在心里暗暗地将这些不断重复的信息变成一个信息,这样,人们所要传达出的重点内容就被商人找到了。

通过谈话,商人一般都是根据一定的迹象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所以这些重复的信息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这个商人为了保险起见,还对人们不断重复的信息做了适当的调查,在调查后,商人就用这个有效的信息帮助自己做出了一些决策。在人们还没有发觉的时候,这个商人已经在商场中获得了胜利。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商人怎样做到抢先一步的,大家都觉得他十分神奇,似乎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其实,只不过是因为这个商人能够在听取别人谈话的时候,不断地从别人的言语中听出对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加以提炼,这样就能够整理出精华的部分来为自己的生意服务,自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有句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话人说出的话有道理,会让听话人获益匪浅。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言语中获得了对自己很重要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能会让听话者茅塞顿开,找到某种灵感或适合自己的机会,依靠这些重点,最终听话者获得了成功。

企业家李某很早就涉足商界,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某的生意都是失败的。看着和自己一起起步的人现在都发财了,李某非常沮丧,也十分烦恼,但是他并没有失去信心。

有一次,他决定去一个住在大城市里的亲戚那儿争取一个项目。这个亲戚是一个重要的官员,他看见李某到来,就知道李某是为了何事而来。亲戚很苦恼,因为职位原因,他不能将项目的内容透露给李某,而他也想帮助李某摆脱生意上的困境。

李某在这个亲戚家住了几天,也理解亲戚的苦衷,知道亲戚留自己在这里住下是因为觉得帮不上他,所以想对他做一些物质上的补偿,为了亲戚的好意,李某就住了下来。

有一天,这个亲戚病了,在家里休息。两个人说起了感冒这个话题,李某说:“你们这里真不比我们家,你们这里的冬天又湿又冷,一不小心就会感冒。”

亲戚也感慨地说:“就是啊,我也没做什么,就是昨天从床上下来调了一下电视的频道,没穿多少衣服又站了几分钟就冻感冒了。”

说到这里,这个亲戚忽然看了李某一眼。

李某说:“如果在这样冷的冬天不用钻出被窝调电视频道就好了。”

亲戚说道:“是啊,有什么方法能做到呢?”

这个时候,李某忽然想到了亲戚想要对自己表达的意思,于是他高兴地点着头说:“啊,我知道怎样做了。”

亲戚高兴地点着头说:“你应该感谢我的这场感冒啊。”

李某从谈话中抓住了调电视频道这个关键的信息,原来亲戚知道而又不能说的这个大型项目就是国家准备改进电视机的生产,把这些手动调节目的电视机都变成自动调节目的电视机。

捕捉到这个信息后,李某就回到了自己的城市,迅速找到一些电视机生产厂家合作相关的项目,等他们把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国家也公布了这个消息。这样,李某就抢先占领了市场,用这个听出来的重点信息为自己赚得了巨大的财富,从而做成了从商多年以来最成功的一次生意。

聪明的听者总是能在听人说话的过程中将有效信息捕捉到,为自己创造机遇,谋得先机,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可以这样说,培养自己听出别人话中重点的能力,就是培养一种创造机遇的意识。

同样一个内容,会听的人能很快抓住话中的主要内容,而不会听的人在听话的过程中对重点信息丝毫不在意。这样,会听的人因为对这些信息做了分析,很快就能从中得出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看戏看轴,听书听扣

无论是一场戏剧还是一场评书,都有它的纲领,这些纲领就是关键内容。作为一个观众或者听众,如果要想掌握关键内容,就要对戏剧的内容或评书的内容做出有效的分析。分析恰当,自然能够很好地掌握重要内容。

古代的谏官都非常聪明,他们知道君王执意要办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直接和君王说这件事情不可以做,不但会触怒君王,还有可能让自己的性命不保。所以,他们就会想很多办法来劝谏皇帝。皇帝都是聪明人,看着大臣做的事情,再听听他的话自然就会明白大臣表达的意思。

汉武帝是汉代有名的皇帝,他文韬武略,非常聪明。他一生有很多丰功伟绩,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汉武帝也有着很多不好的习惯,其中一点就是他喜欢养一些方士,并且在很多时候,比起大臣,他更相信方士的话。有些大臣为了向皇帝邀宠,就主动给皇帝推荐方士。汉武帝给这些方士封官封爵,这样一来弄得朝廷一时乌烟瘴气。

汉武帝养这些方士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为了炼制丹药,他不惜耗费国库巨资派这些方士去泰山、蓬莱。东方朔对于汉武帝的做法十分担忧,他想了一个方法来劝阻汉武帝。

一天,在上早朝的时候,东方朔对汉武帝说道:“陛下让人寻找的都是自然中的药,这些药无法使人长生不老。真正能让人长生不老的药在天上,也只有天上的药才能使人长生不老。”

汉武帝听见他这样说就问:“怎么能去天上把这样的药取回来呢?”

东方朔说:“臣可以上天去。”

汉武帝知道东方朔在说假话,他以为东方朔想和方士争宠,便想羞辱东方朔。汉武帝命令东方朔立即去天上取药。

东方朔对汉武帝说:“如果是我自己上天取药的话,陛下可能会认为我在说假话,最好的办法就是陛下能派一位方士跟着我同去,这样也好保证臣没有对陛下说假话。”

听到他这样说,汉武帝给他派了一名方士,并且限令他们一个月之内返回。

东方朔领了汉武帝的命令出了宫,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在其他的大臣家里喝酒、下棋、聊天。眼看期限就要到了,也没看见他为上天取药做准备。和他一道去的方士见他这个样子,非常着急,如果不能按照预定的时间将药取回来的话就犯了欺君大罪,是要杀头的,这个方士怕丢了性命,每天都催促东方朔。

东方朔说:“鬼神之事是难以预料的,你不要着急,很快就有神仙来找我了。”方士听他这样说,就没有再催促。

有一天,这个方士睡得正香的时候忽然听见东方朔在急匆匆地叫他,看他醒来,东方朔说:“刚才我怎么叫你也叫不醒,天上有神仙来接我,我只好独自去了,刚刚才回来。”

方士一听这话赶紧去找汉武帝,把东方朔的话回禀给皇帝。汉武帝一听这话勃然大怒,下令把东方朔投进大牢里。这个时候,东方朔哭喊着说:“我这一时之间竟然要死两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