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用最直接的方式说出心里的想法,他没有读过多少书,当然也不会拐弯抹角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他的话都是最通俗的语言。听他说话,就能听出他没有多少文化。
文化背景虽然不是一种标志,但是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也会表现得非常彻底。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文化底蕴显示出来。也许有很多人觉得孔乙己那句“多乎哉,不多也”反映了他的迂腐,但是仔细想来,这就是因为他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因为他读了多年的八股文章,想要说通俗一点的话恐怕也说不了。
由此可见,谈话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听者一定要仔细揣摩说话者的文化底蕴,这对于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了解说话者本人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你的人际交往产生有利影响。
闻声知人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一位著名的行为学家曾经说过:“人类有两种表情,一种表情是脸部呈现的,一种则是用语言传达的。”这样看来,语言其实就是人们的第二种表情。在任何场合的交往中,语言的沟通都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听懂别人在说什么。听懂说话人的真切意思,还可以知道说话人的身份。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事故,林冲被发配充军,住在一个草料厂。因为风大雪大,草料厂又太破旧,林冲住的那两间草料房竟然被雪压塌了。林冲自外面回来,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叫苦,他忽然想起在不远处有一个山神庙,于是决定到那里暂避一晚。
夜晚来临,林冲在庙里忽然看见草料厂着火了,准备出去救火,就在此时,听见门外有人说话。
其中一个说:“我们设的这条计谋好吗?”
另一个人说:“真是多亏了管营、差拨两位大哥用心。这样我回京以后,一定会禀告太尉,保证你们二位都能做大官……”又一人说道:“林冲这次被我们对付了以后,高衙内的病一定就会好了。”接着这几个人又说了一番京城的情况,然后一人说:“这次我们火烧了草料厂,林冲若是被烧死,就罢了。如果没有被烧死,这个火烧草料厂的罪名他也是背不起的。”这时一个人提议说要回城去,但是另一个人说道:“再等一等吧,看看能不能拾到他的一两块骨头,这样我们回去复命的时候,太尉和衙内也会夸咱们办事办得好。”
林冲听到这样的对话,即使没有看见这几个人,也已经知道了这几个人分别是陆虞侯、差拨和富安。
在这场对话中,陆虞侯的身份在一句话中就表现出来,他说这次多亏了差拨和管营,在他自己回京城以后一定会向上禀告,提升他们做官。他是高俅的心腹,地位特殊,身份自然不同,而且这次来办这样的事情。他用做官来表示许诺,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身份一定比另外两个人的身份要高很多。通过这样的说话方式,不看人也知道说话的是一个特殊身份的人,而林冲自然能从这样的对话中听出这个人就是陆虞侯。
而另一个说:“林冲这次被我们对付了以后,高衙内的病就会好了。”首先他知道高衙内生病了,这样就说明他一直非常了解高府内部的事情,但是他说话又是一种顺竿爬的口气,让人很容易知道这个人一定是高府的一个下人,林冲便知道这个人是富安。那么不用说,剩下那个人就是差拨了。
通过这样的一番对话,这几个人的身份就被清晰地分析出来,即使不用看人,听他们说话的口气和内容也已经知道他们各自的身份了。
一般来说,听人说话,就知道别人是什么身份并不难,根据这些人在说话的时候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有什么样的话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是频繁出现的,就很容易判断出他人的身份。
首先,经常说“应该”、“必须”、“必定会”等这类词语的人。
在和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会经常或者反复使用这些词语的人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遇到事情的时候都会比较理智和冷静,有充分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够在谈话的过程中说服别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领导身份,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上述的词语出现得比较频繁。
其次,在说话的过程中会用“可能是吧”、“或许是”或者“大概是”这样词语的人。
这种人一般不会将内心的想法轻易地透露出来,自我防范能力比较强。在待人处世的时候,一般表现得都比较冷静和理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工作和人事关系方面处理得不错。当然,在用这样的词语说话的时候,也有表示以退为进的意思。这样的人在说话时,就将自己真实的心意隐藏了起来,这类人从事政治工作的居多。
再次,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啊”、“呀”、“这个”、“那个”等这类词语的人。
这样的语气助词在一个人说话的过程中频繁地出现表示此人是有一定地位的,一般拥有一定职权的人喜欢在说话的时候用这样的语气助词。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但能表示他们的身份,同时也是一种职业的惯性。当然,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比较慢也喜欢用这样的词语。但是在没有此类情况的时候,使用上述词语的人大多数都是拥有职权和地位的人。
最后,在说话的时候喜欢用“但是”、“不过”的人。
这样的语气一般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也反映了说话人温和、委婉的态度,用这样的词语说话的人一般是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每天要面对的人有很多,有的时候在同一个时间里要面对非常多的人,这样在说话的时候,就要尽量用温和、委婉的语气,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还可以不用拒绝对方。保护了自己利益的同时,也没有得罪别人。
人说话跟自己的性格和职业以及精神状态都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听话的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能从说话人的话语里判断出他说话的涵义以及包含的身份特征,那么就会让自己在交际的时候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这样就能很快地掌握对方的信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为自己赢得先机。
第十六节 听话要懂得涵义
很多时候,听话的人都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说话人话中的涵义,而误解了说话人的意思。说话人在说话的时候,如果是针对某件事情,那么只要弄清楚说话人对这件事情所持的态度,再联系说话人所讲的内容就很容易将说话人话语的意思弄清楚了。听懂别人话中的涵义,可以增加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可以拉近听话人与说话人之间的距离。
要解心中事,先听口中言
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说话是必要的手段,但是听懂别人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想了解别人内心的想法,就要能听得懂别人在说什么,只有真正懂得别人的意思,才能顺利地与人沟通,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春秋时期,有个名叫越石父的人非常有才能,但是很不幸,他被迫沦为了奴隶。一次,晏婴在出外回来的途中看见越石父正在给别人干活,很同情他,就卖掉了自己的马来替他赎身。
于是,越石父就跟着晏婴回到了家。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晏婴先进家门,没有招呼跟在身后的越石父进门。这个时候,越石父转身就要离开。晏婴看见他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于是问他:“你和我素不相识,我用钱把你赎回来,你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你现在的身份是什么,你自己应该非常清楚啊。”
越石父说:“吾闻君子绌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镙绌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无礼,固不如在镙绌之中。”
越石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一向苦于没有人理解自己,因为这样他们就想被人理解。我以前在别人家里做奴仆,这个时候你是不理解我的。但是,你看到了我的处境,将我赎了出来,就是理解我的处境的。既然你理解了我的处境,把我带到了你的家里,但是又不打招呼就自己进屋去了,你这样对我,我看你还是不理解我。那么,我还是到别人家里做奴仆去吧。
晏婴听了越石父这一番话后立即明白了,原来他是想要得到尊重。因为有了尊重,才有做人的权利,如果没有尊重的话,和他以前做奴隶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这样,听懂了越石父一番话的晏婴,将越石父当成了自己的上宾。
理解别人说的话,就能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不但能了解别人心里的想法,而且能让自己时刻处于交际中的有利地位。
冯道在唐明宗在位时当宰相。由于自己的出身比较寒微,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多任用和自己一样也是出身寒微的人。冯道这样的做法,引来了达官贵人的不满,所以这些达官贵人就会时不时地讽刺冯道。
有一天,冯道下朝正走着,忽然听见后面有人说:“宰相走得快了,就会从腰间掉下一本《兔园册》来。”说这话的人也是朝廷的一个官员,他说的这本《兔园册》是一本初级课本。这无疑是在讽刺冯道目光短浅,出身寒微,没有受过正式教育,这是其一。其二,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冯道任用的都是和他一样出身寒微的人,讽刺他们都是学习《兔园册》的人。这样的话,冯道自然听得非常明白,他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将说这句话的人叫到自己的面前说:“这本《兔园册》积聚了历代名人的箴言,我可以将它们全部背诵下来。不像现在有些人,因为背诵了几篇有名的科举文章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和历代名人的箴言相比,同样背诵这样文章的人自然也不能和我相比啊。”
他的这一番话,不但痛快地回击了这个意图讽刺他的人,而且也轻而易举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当然,给予讽刺最好的回击就是要听懂对方的意思,因为只有从别人的话中听出了讽刺的意味,才能有的放矢地回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在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时,最关键的就是能准确地听出对方话中的意思。只有能听出对方话中包含的意思,才能正确做出相应的准备或回应。如果曲解了别人的意思,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环境之中。
楚成王想废掉太子商臣,立小儿子为太子。这个消息传到太子商臣的耳朵里,他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并且非常着急,想要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属实,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办法。这个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请楚成王的宠臣江芋吃饭。
江芋果然来赴宴了,但是在吃饭的过程中,太子却对江芋表现得十分不尊重。这样的情形让这位宠臣很不高兴,他在席间发火说:“怪不得大王要另立太子呢,原来是因为这样……”太子从这位宠臣的嘴里得到了真实的消息,那就是父皇果然有另立太子的意思。知道了这个意思后,这位太子当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现在的社会竞争很激烈,特别是在商场和职场中,有的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往往包含着非常多的涵义。而这些涵义往往就是重要的机会,或者说有的信息对自己的升迁发达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不能全面地把握别人话中的意思,就有可能失掉宝贵的机会。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把握有效的信息需要多听少说。在没有弄清楚别人话中的涵义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开口。这样把握住了有利的机会,自然就可以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善听领导话中的涵义
每个下级都希望自己能够清楚地了解上级在说话的时候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因为只有正确地理解了上级话里的意思才能做对事情,获得领导的赏识。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在勾践去吴国做俘虏的时候,范蠡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并为越王勾践出了很多良策。越王勾践最终打败吴国,取得胜利。
有一天,越王勾践单独召见范蠡。他先是跟范蠡回忆以前同甘共苦的日子,然后说:“我今天有这样的成就都是爱卿的功劳,如果没有爱卿哪里有我今天的成就呢。”范蠡唯唯诺诺,不敢说话。越王勾践接着说:“我马上要册封像你这样有功的谋臣,但是你的功劳太大了,不知道要给你什么样的官爵才能表达我对爱卿的感激之意。爱卿你有没有什么要求想对寡人说?”范蠡低垂着头对越王勾践说:“一切听从大王的安排。”越王勾践来到范蠡的身边对他说:“孤王觉得爱卿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想将三分天下让给爱卿。”范蠡听到以后,赶紧跪下,坚决辞让。越王勾践却说自己的心意已决,让范蠡考虑好了就给他答复,这样他就可以尽早地昭告天下。
范蠡从越王勾践的寝宫出来以后,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让家里的人连夜收拾东西,趁天还没有亮就带着家人逃出了越国。从此以后,范蠡改名为陶朱公做了一名隐士。
范蠡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已经将勾践的想法听得非常明白了,勾践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范蠡主动离开。因为他害怕这些拥有巨大功劳又非常聪明的谋臣威胁自己的地位,而范蠡很聪明地听出了勾践话中的意思,所以连夜逃跑,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有的时候,上司不喜欢对下属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经常说些很含蓄的话,让下属自己去揣摩其中的意思,以此来考验下属与自己的默契程度。有的时候,老板不想伤害员工的自尊心,也会很含蓄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希望下属能够领会,然后改进。
冯先生初到公司时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开始工作没有多久,冯先生就提出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企划方案,呈给上级,并详细说明:公司如果接受这个案子,不但每月的销售业绩可以增加一倍,而且员工的流失量也会减少,凝聚力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