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准对方所言为何事
听话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常听不懂别人说的话,甚至会听成完全迥异的两件事,以至于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困扰。
听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听出对方所说的话究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对方所说的话究竟谈及什么事情,只有抓住这个关键要素才能听懂别人的话,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脸虔诚地倾听别人说话,但是问及对方所言之事,他却一脸茫然。导致他没有听懂、听准别人所言之事的原因有很多,要么是对方的言语啰嗦,要么是中心意思不明确、说话分散以至于让人听不准确,也可能是因为听者知识浅薄或者立场不同、阅历不同、专业不同,以至于听不准。在人际交往中,善于聆听别人说话要比能说会道显得更重要。如果听不准对方谈论或者交代的事情,在执行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个炎热的夏天的黄昏,某局长想要在办公室过夜。夜里睡觉需要撑蚊帐,办公室里又没有竹竿,于是局长吩咐秘书“去买几根竹竿”。这位呆头呆脑的秘书竟然没有听准局长的意思,以为让他去买几斤猪肝。于是这位秘书就到大街上四处逛着买猪肝,终于找到一家卖猪肝的店,又想起来领导好像没说买几斤,就决定多买点。
卖猪肝的人看到他买得多就送了他两个猪耳朵,秘书想:“既然这是别人送的,就把猪耳朵留给自己吧。”
秘书回到局里把猪肝交给局长,局长见状笑了起来,无奈地说:“耳朵呢?”本来这位局长是想说这个秘书没长耳朵,竟然没听清楚自己要买什么,但是这位秘书却把店主送的两个猪耳朵掏了出来,说:“耳朵在这儿呀。”
让这样的秘书去办事真是够让人担心的,让他买竹竿竟然听成“猪肝”,把教训他的话也错听成其他。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这样的事情想必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有时是因为脱离了客观环境来理解导致听错了,有时是因为谐音而听错了,有时是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而听成其他的事情……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听不准就会导致差错。
因为没有听准对方所言为何事以至于闹出乱子、得罪人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许多市民都涌向农贸市场去买菜。周大爷的菜干净、水灵,来问价的顾客也不少,但是成交的却不多。一位提着一个大购物袋的中年妇女边挑着豆角边说道:“豆角不错啊,就是价格贵了点。”周大爷一听来气了,扔过一句话:“一块五还嫌贵,这堆别人挑剩下的五角一斤你要不要?”妇女听后放下豆角就走了。不一会儿,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走过来指着周大爷摊子上的茄子问:“哪儿来的?”周大爷张口就开玩笑说:“昨晚上偷来的。”老干部扭头就走开了。等老干部走后,周大爷还嘀咕:“相中你就买,还问哪儿来的,多事!”
其实这两位顾客都是诚心要买周大爷的菜,却因为周大爷没有听明白他们的意思,没弄明白他们说的什么事所以被气走了。周大爷并非是没事找事,关键是他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听错别人的话,会错别人的意,所以才做出冲动的行为。顾客说价格贵无非是想砍价,寻求一下心理安慰,并不是故意挑刺儿;问蔬菜是哪儿来的也只是想搞清楚蔬菜的产地,并没有质疑蔬菜的合法性。但是周大爷却完全凭借主观的想法领会错了别人的意思,因此才会得罪顾客,丢了生意。
听话的学问大于说话,就是因为只有得知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的结果是能够少做错事。如果听不准别人说的是什么事,甚至听成完全不同的事,那么接下来做出的判断也肯定是错误的,这无疑是给说错话、做错事埋下了伏笔。因此,倾听别人说话一定要明了对方究竟想说一件什么事,只有把意思听明白了,才能正确地把信息反馈给他人。
听准是针对谁来说的
很多时候,人说话都不会直接说出来自己的话是针对谁来说的,这时候就需要你耐心地听下去,仔细分析。听话要听准,能领会别人说的话主要是针对谁来说的,不要别人说的是自己却听不出来,也不要把别人说的话全往自己身上揽。
听准别人所说的针对对象才能领会对方的意思,不至于会错意、行错事。《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很喜欢说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这样不但不会惹君王生气,而且使君王乐于接受。当时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位很有才智的君王,但是自从他继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中。每天他只知道饮酒作乐,而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去处理,自己却不闻不问。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趁机作乱,使得齐国濒临灭亡。这个时候很多正直的人都担心国家的安危,却因为惧怕齐王不敢出来劝谏。
于是淳于髡找到一个机会觐见齐威王,说:“大王,微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臣在南方时见到一种鸟,落在南方的土岗上,整整三年间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出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缩着。大王您猜一下,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齐威王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下就听出淳于髡是想借此隐语来讽刺自己。他知道淳于髡是借这只大鸟来形容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却无所作为,只知道享乐。但他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有自己的想法。于是,齐威王沉吟了一会儿对淳于髡说:“嗯。这只鸟三年不展翅飞翔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众生的态度。这只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必然惊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就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奖赏尽责的,惩治贪污的,全国上下重新振作起来。
尽管齐威王沉迷于饮酒作乐之中但没有迷失自己的心智,聪明的他听出了臣子淳于髡的正直进言。试想如果这位君王昏庸无道、无才无德,那么他也许就听不懂淳于髡的规劝是针对自己。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听出别人所说的一番话究竟是针对谁来说的。虽然从表面上看,听准别人所说的针对对象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很多敏感的人或糊涂的人却听不准,以至于闹出很多笑话。
由于几天前下过大雪,路面非常滑。李伟在走出写字楼的时候一不留神,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虽然他很疼,但他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爬了起来,并下意识地四下瞅了瞅,看是否有人看到了自己的窘态。不想却看到同事小张远远地朝这边走来,当时李伟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但是小张却不动声色地走到他跟前说:“我刚下楼,下过雪的地滑,走路要小心点。”李伟很感激地看着他,心想“他也许并没有看到”。
第二天上班时,李伟还没进办公室就听到屋里的同事们在谈笑。李伟很好奇他们在谈论什么事,刚想进门却听到小张的声音:“他可真是太丢人了。哈哈,谁叫他这么不小心……”李伟的脑袋“嗡”的一下,无名之火顿上心头,他一下冲到小张跟前说:“不就是摔了一跤吗?瞧你乐的,没想到你这么爱说人闲话!希望你别有什么事情被我抓到!”
同事们疑惑地看着李伟,问小张:“他说的是什么事啊?”小张没说什么走开了,李伟一下子明白了,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说错了话,做错了事。
生活中有些人根本没有听懂别人的话就开始发表意见,结果张冠李戴、词不达意。听话听不准,还不如不听,不听也不会做出错事,但听错了就会导致行为错误,结果惹来不少烦恼。
听话要听准,生活中有许多错误都是听错话引起的,而听话听错了针对的对象,上演张冠李戴的闹剧也不乏少数。只有听准了别人所针对的对象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做出适当的回应,不至于闹出笑话,惹出麻烦。
听出所言之事的轻重缓急
事情有轻重缓急,听话当然也要听出别人的情绪来,如果听不准别人所说的事情是否紧要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结果不仅会影响别人命令的传达和执行,有时甚至会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沉重的代价。
吴王阖闾看过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后,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书我都看过了,真是精妙绝伦。你能不能当面给我演示一下,让我开开眼界呢?”孙武说:“这个不难。您可以随便找些人来,我马上操练给您看。”
吴王一听,觉得孙武的口气很大,“随便找些人来就可以操练?”吴王心生好奇,存心想为难—下孙武,说道:“我的后宫里美女多得很,先生能不能让她们来操练操练?”孙武一笑说:“可以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练。”
于是吴王从后宫挑选出180名美女,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又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队长,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支戟。但是这群女子嘻嘻哈哈,东瞧西看,漫不经心。
孙武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吗?”女子们回答:“知道。”孙武又说:“我说向前,你们就转向心口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左,你们就转向左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右,你们就转向右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后,你们就转向背所对的方向。”女子们回答:“是。”号令宣布完毕,他命令在校场上摆下刑具。随即,孙武又十分耐心、细致地对她们多次重复交代清楚,并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治!”
交代完毕后,孙武击鼓发令,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众女兵一个也没有动,反而轰然大笑。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地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女兵齐声回答:“听明白了!”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女兵们还是一个未动,而且笑得比上次更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此刻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吴王一听便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但没有这两个爱妾吴王吃东西也不香甜,请放过她们吧。”孙武回答道:“我已经接受军令在身。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定要按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吴王的两名爱妾斩首示众,此番举动吓得众女兵魂飞魄散。
孙武命令继续操练,他命令两队排头的两名女子继任队长,接下来的动作女兵们都做得符合规定,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两位侍妾的死因就在于她们听不准事情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孙武训兵是儿戏,认为自己是吴王的人,孙武奈何不了自己。正是这种思想才葬送了她们的性命。所谓“杀一儆百”,在威严的军令面前是容不得儿戏的,两位侍妾的死也只能怪她们自己没有听准对方说话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听不准事情轻重缓急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职场中,面对焚火烧身状的老板,员工不愠不火地“淡然”处之,“从容不迫”地执行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工作,结果被炒了鱿鱼还一脸茫然和抱怨。他们可怜的辩解在严肃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错就错在他们没有听准当下手头最迫切的工作是什么。
曹蒙是一家印刷公司的老客户,和这家公司的每位员工都很熟悉。这家公司的员工也都认为这个客户的态度委婉、脾气温和。
一次,曹蒙赶制一批宣传册,作为首选,他当然选择了自己经常去的那家印刷公司。来到前台,公司员工跟他打了一个招呼。曹蒙找了其中一名员工帮自己制作相关的宣传册子。
“中午之前可以打印完吗?”曹蒙心里有些着急,想借助这种方式提醒他们快点赶做自己的工作。
“行,我试试。”这名员工随便附和道。曹蒙在旁边找了一个椅子坐下了,心中却非常不安。看着公司里还有几名前来制作东西的客户,他希望自己的宣传册能够尽快赶制完。
公司里的这些员工开始边工作边谈论着其他事情,丝毫没有工作中那种严肃的态度。见惯了这种氛围的曹先生也没说什么,只是催促了一下帮自己做宣传册的这位员工:“我着急要呢,快点帮我赶出来吧!”这位员工仍旧只是习惯性地“嗯”了一声,还是和同事继续聊天。过了一会儿,旁边的一台印刷机器卡纸了,公司里几名好事的员工跑去观看,指点着问题所在。帮曹蒙制作宣传册的员工也坐不住了,放下手头的工作参与维修去了。这下曹蒙更着急了,他大声呵斥道:“你们工作效率也太低了,自己的工作都不做好,跑去凑什么热闹!你们老板怎么管教你们的?叫你们老板出来和我谈……”
这下可吓坏了印刷公司的员工们,这事要闹到老板那里会影响自己的业绩。虽然他们尽量安抚曹蒙,但曹蒙最终还是不信任这家公司,另找合作厂家了。
听话是一门艺术,能够听出对方所说之事的轻重缓急更是了不得的一门功夫。很多人虽然做事效率不高,但是他们之所以讨人喜欢就是因为能够体察对方的情绪,懂得听话的艺术,知道对方所说的事情哪些是非常重要的,哪些是首要做的,哪些是可以缓一缓的。只有听准了,判断准了,才能做出准确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