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24894500000004

第4章 学问类(1)

古今来许多世家①,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原注】传家久远,总不外“读书积德”四字。若纷纷势利,真如烟花过眼,须臾变灭。古联云: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又云: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又云:天庥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又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又云: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皆格言也。

【注释】①世家:旧时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大官的人家。

【译文】古往今来许多世家的名声都是靠积累德行而成就的;人世间最高洁的品质只有通过读书才可获取。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原注】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译文】读书即使不能成名,但毕竟可以使人品行高洁;修养德行但并不希望获取回报,自然夜里做梦安稳,心态平和。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译文】为人行善是最快乐的,若能读书就会更好,因为读书可以使人明白做人的道理。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①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足五伦②本分,共成名教③中人。

【原注】广州香山书院楹联。刘直斋云:士光器识而后文艺。若夫少时无所持养,不为事亲从兄之事,不闻礼义廉耻之说,但为无根浮伪之文,骤登青云之路,其不蔑弃君来、草菅人命者,鲜矣。

【注释】①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明戚继光《练兵寒纪·练营陈》:“便学一日有一日受用,学一件有一件助胆,所谓艺高人胆大也。”②五伦:封建礼教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孟子·滕文公》:“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③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

《世说新语·德行》:“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译文】各位为什么来到这里?难道只是为了探究学问,学习文章吗?难道在这方面有一点擅长,就能算做读书人吗?在我看来,我们所探求的不过是“怒”,也就是尽五伦的本分,一起成分恪守礼教的人。

聪明用于正路①,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注释】①正路:大路。《孟子·离娄》上:“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

【译文】人的聪明如果用在正道上,那么就越聪明越好,而学问和功名更能增加他的美德;人的聪明若用在邪道上,那么越聪明就越显得荒谬,学问和功名反之会助长他的奸诈。

战虽有阵①,而勇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注释】①阵:阵法,部队作战时的战斗队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原集其阵以待之。”《后汉书·礼仪志中》:“兵、官皆疑孙、吴兵法六十四阵。”

【译文】作战的时候虽要有一定的阵法,但把勇敢作为根本。办丧事虽有一定的礼法,但以哀伤作为根本。有识之士虽有学问,但要以其品行为根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①,巧妇不可以主中馈,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①宫商: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或五声。《吕氏春秋·察传》:“于是正六律,和五声。”

【译文】回旋的风起时不能调节音调,取巧的妇人不能管理好家务,只会写文章的读书人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

经济①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②方为圆满。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注释】①经济:经,治理,经营。《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以治官府。”夏公彦疏:“经者,所以经纪为名,故云经。”济,救助,拯救。《易。繇辞上》:“知周于万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经济,即经国济世。②心性:佛教中语。佛教称不变的心体为心性。禅宗认为心与性无异。

【译文】经世济民之道出自于学问,学问才是经世济民的本源。有心性才能有成事之功,这样心性才算圆满。丢弃了事功就更不可能有学问,而要求心性之道就不外乎文章了。

何谓“至行”①,曰“庸行”②。何谓“大人”③,曰“小心”。何以“上达”④,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注释】①至行:至高无上的德行。②庸行:日常行为。《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谨。”③大人:品行高洁之人。《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④上达:向上进取。

【译文】什么叫最高的德行,即日常的修行。什么叫品德高尚的君子,即谦恭而遵礼数的人。如何才能上进,即努力学习,不耻下问。怎样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即须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①,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②。万物一体,谓之仁。

【注释】①经:原指织布机上的纵线;纬,指横线,此处经纬,即编织。②度:器度,胸襟。《左传·昭公十二年》:“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南朝粱·任昉《王文宪集序》:“有高士之度,脱落尘俗。”

【译文】能做到竭尽忠孝之道的才能称为人。能治国安邦的人才叫做有学问。能平定叛乱的人才称为有才之士。能编织天地自然万物才叫做文章。能胸怀日月的才叫有风度。自然万物与我和谐为一称之为有仁善之心。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①为桢干②,以学问为灾畬③;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①伦理:事物的条理。《礼·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②桢干:筑墙所用的木柱,竖于两端的叫桢,竖于两旁的叫干。③灾畬:耕种的田地。《易·无妄》:“不耕获,不葘畲。”

【译文】把运用心思的方法当作根本,把条理当作枝干,把学问当作田地;把文章当作花萼,把事业当作果实,把书籍当作园林;把歌咏作为音乐,把义理作为食粮,把著述作为纹饰;把诵读当作耕耘,把讨论记述当作积累,把先贤的言行当作老师和益友;把忠厚诚敬当作修身之本,把行善事赐祥瑞作为享受,把乐天知命作为归依。

凛闲居以体独,卜①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原注】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注释】①卜:推测、预料。《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以此卜君,君果有辞。”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译文】清闲独居体会独处的感受,推测每一个念头的含义,严谨处事,建立威仪,安于天命,敬人伦以成就修身之道,谨慎各种品行以考验自己的德行,纠正错误一心向善以成圣贤之士。

收吾本心①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②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注释】①本心:旧时指良心。《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去本心。”宋朱熹《集解》:“本心,谓羞恶之心。”②本分:即自己分内的。宋朱熹《二程语录》(一):“有道者亦自分明,只作寻常本分事说了。”

【译文】把良心放在心中,这是圣贤之士的最高学问,尽自己的本分行事,这是圣贤之士的最高等的功夫。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译文】对万事之理明白透澈那么就越能精心细致;心思越集中那么对万事之理越通晓畅达。

宇宙①内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注释】①宇宙:指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尸子》卷下:“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日宙。”

【译文】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自己的分内之事也就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原注】康节诗、白沙诗,皆超然物表,阅之作天际真人想。

【译文】身体处在自然万物之后,心却在自然万物之前。身体处于自然万物之中,心却在天地万物之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原注】陈榕门云:自强不息,即诚之之功。可见诚字乃澈上澈下道理、希贤希圣工夫。

【译文】静观天地万物的景象,学习古圣先贤克已养性之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自强不息,成就至诚,没有止境。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已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原注】陈榕门云:以圣贤教人,似易实难。莫若先以圣贤治己,人将慕而化之。即不然,而已不失为圣贤路上人,所得多矣。下二段,尤关吃紧。言行不符,是为假圣贤。始终不一,又成了两截人。必要一直认真到底,方得。陈榕门云:一言学问,治人便当修己。不修己而治人,真谓之未尝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