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牢骚满腹的人一走出小店,祖母就把小女孩叫到跟前,不厌其烦地说:“孩子,你听到这些人永不消停的抱怨唠叨声了吗?”小女孩点点头,祖母接着说:“孩子,世界上总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穷人还是富人,酣然入眠,一睡不起。孩子,看看那些与世隔绝的人,不知道暖和的被窝早已变成了冰冷的灵柩,羊毛毯也早已成为裹尸布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为了糟糕的天气和倔骡子去抱怨十几分钟了。记住祖母的说,要是你对什么事情感到不满意,那就想方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换一种态度去对待它,千万不要没完没了地抱怨。”
其实不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机会接受这样的现实教育,而故事中的祖母在小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抓住每个机会来教育她,让小小年纪的她就明白牢骚满腹不仅会让人觉得颓唐和厌恶,而且还会导致很多的危险——它在给猛兽发出信号,猎物就在你鼻子底下呢。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就努力地去改变那件事,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听到有人在抱怨,那么请保持沉默;如果自己想要抱怨的时候,做一个深呼吸并且在心里默默地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让抱怨成为脱口而出的“语言”,而是要努力去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没有至少要去接受现状。能够说出口的抱怨少了,那么心里的抱怨也会少很多。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面,而是放在想要的东西上。这样,不仅有一个好的人生态度,还可以为你赢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詹姆斯是一个商人,已经过了中年,事业上却还是很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所以情绪一直很低落,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常常抱怨是别人辜负、背离了他。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对这个城市已经彻底失望了,我要离开这里,换个环境。”不管家人和朋友如何相劝,都无法改变他的这个决定。
于是詹姆斯和妻子来到了另一个城市,搬进了新居,这是一幢极其普通的公寓楼。詹姆斯由于常常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周围的邻居也从来没注意过。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詹姆斯正在和妻子收拾房间,突然停电了,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詹姆斯很后悔来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蜡烛带上,只好坐在地板上抱怨起来。
这时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
“谁呀?”詹姆斯在这个城市并没有什么熟人,也很不愿意在周末被别人打扰。他一脸不情愿地站起来,费力地摸走到门口,不耐烦地把门打开。
门口站着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普通到难以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女孩怯生生地对詹姆斯说:“先生,我是您楼下的邻居。请问您有蜡烛吗?”
“没有!”詹姆斯气不打一处来,“嘭”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真是讨厌!”詹姆斯对妻子抱怨说,“这些邻居真是的,我们刚搬来没多久就过来借东西,这样下去怎么行!”
就在他发牢骚的时候,门口又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詹姆斯无奈地打开门,门口站着的依然是刚才那个小女孩,只是手里多了两根蜡烛,红通通的,就像小女孩涨红的脸,非常显眼。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说:“奶奶说,楼上的新邻居可能没有带蜡烛来,所以要我送两根给你们。”
詹姆斯忽然脸通红,在门口愣住了,他被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的行为震撼了,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上帝保佑你们!谢谢你和你的奶奶。”
直到那一刻,詹姆斯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他终于明白自己失败的根源就是他对别人的刻薄和冷漠。生活中欺骗你的往往不是别人,也不是这个残酷的社会,而是你的双眼被冰冷的心灵所蒙蔽了。
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毅力,只要学会坚持和感恩,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迎面而来。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强者的社会,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时代,所以要努力地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人生的旅程其实很短,抓紧时间不要再自怜哀怨了,少一些抱怨和自怜,眼中就会充满希望,生活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
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
在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苦恼并不是来源于对“美”的追求,而是来源于对“完美”的追求。正是因为这种刻意追求完美的态度,使得人们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所以,经常会因为一点小缺陷遮住了整个审美的眼睛,使人们的目光滞留在那个小缺陷上,而忽略了身边其他美好的东西。
超市新进了一批样式十分新颖,色调分明的高档杯子,超市的经理相信这些杯子一定可以成为一批抢手货。
但奇怪的是,一个月过去了,购买这款杯子的顾客却很少。看到如此漂亮的杯子,很多顾客先是一番大喜,但是当拿到手里仔细观察以后都会摇摇头,放下杯子然后离开了。
经理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一位心理学家来帮他分析。
心理学家拿起杯子,仔细看了之后就对经理说:“你赶紧叫人把这批杯子上的盖子都拿下来,然后把杯子放在柜台上原价出售看看。这批杯子的杯身的确设计新颖而且做工也很精细,但是盖子上却有一处缺陷,顾客们很想买这个杯子,但又觉得买了有点吃亏。现在盖子一去,它们就成了完美的杯子了。”
没过多久,这批杯子就被抢购一空。
很多人对一件事很容易持悲观情绪,是因为他们更容易看到不好的一面,正所谓人情冷暖,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人们一直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只是关注自己资本的积累,而忽略了对自己精神的磨炼,所以对周遭的事物要求十全十美、万无一失。但世界上本就没有人们幻想中的情景,因此在追逐完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向了地狱。
某地有一个医生,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私人医院。由于他的医术非常高超,为人勤恳又努力,所以不惑之年时已经是腰缠万贯了,和他结交的人也都是一些社会名流,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
这个医生有3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一表人才、眉清目秀,女儿也亭亭玉立。这个医生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在晚饭后出去散步,而且只让儿子陪同。所以每次散步的时候医生都会和儿子谈论人生。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要有雄心壮志,千万不可以耽误了,你的人生是要完美的,爸爸已经给你规划好了:上学的时候要进最好的学校,上大学要进最好的医学院,然后去国外读书,回来后要当一名一流的医生!”
这样的教导,儿子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一直听着,结果果然很有效,儿子不但听话懂事,而且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于是顺理成章进了当地最好的医学院。上大学后他对人彬彬有礼,孜孜不倦地学习,捷报频频,而交往的对象全都是未来的俊杰。
可是问题也出现了,当地有一个规定,每个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一年。这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对把儿子的未来想象得绚丽多彩的父亲来说,这确实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为了使儿子可以逃避兵役,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成功。
儿子服役临走的时候,父亲劝慰孩子,那就把它算做是完美人生中减去一年吧。他在路上还不忘叮咛儿子:“儿子,下了****一定要找个角落苦背英文单词,千万不要忘记啊!”
儿子去服役的那一年,医生觉得日子比一个世纪还要长,甚至给人看病的时候都无法集中精力。但是时光如流水,看似不动其是在流淌,转眼就要到服役期满的时限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送来了一个似晴天霹雳的消息:儿子在军营里不幸身亡了!
儿子身亡的事情在军营里一直都是一个谜,军营上上下下地进行调查,最后的结果是儿子因为和别人发生一次口角,耿耿于怀,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远大前程,他一时无法忍耐,愤然举枪自杀了。
医生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打击?他发誓非要查出“迫害”儿子的线索不可,这一查就是几年。几年下来,他的医院也荒疏了,服务水平也下降了,钱囊也日渐干瘪了,他自己更是失魂落魄,日渐衰老。终于有一天,他不得不把医院关了。又过了一年,积郁很久的医生在家里突然大发雷霆,砸碎了家里名贵的物品,妻子小心翼翼地将碎物收拾到房间外,可是转眼却被反锁在门外,妻子顿时觉得不妙,急忙找人砸门,但是为时已晚,只见火光如柱,又听到一声惨叫……
美国曾经有一项民意调查:“你愿意用克隆的方法获得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吗?”
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6%的人希望得到完美无缺的孩子,而76%的人却毫不动心,有对夫妇说:“我们已经领养了4个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不要说‘完美’,他们从相貌、智力上都和正常的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其中有两个孩子因为智力的不足需要长期耐心地辅导。但是,要有人用完美的克隆儿和他们交换的话,我们只有一个答案:不!”
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就像接受不同的颜色,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色彩,才可以拥有多彩的人生。况且生活中的那些“不完美”正是让人谦卑、爱怜和珍惜的主要原因。
两个友人结伴去野外露营,半夜的时候一个人醒来,问身边的同伴:“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漫天的星斗,你呢。”“我看到我们的帐篷被偷了。”两个人无奈,只好驱车回家,结束了这次并不十分愉快的露营。半年以后,两个人相遇,交谈中得知对方都已经失业了,看到星空的人因为无法达到老板的标准所以被开除了,看到帐篷被偷的那个人因为无法和同事友好地沟通交流所以辞职了。说到这里的时候两个人同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我们不一起办一个公司呢?后来,他们的公司真的开业了,看到星空的人出任副总经理及人事部长,看到帐篷被偷的人出任总经理及产品质量部长,最终他们的公司获得了骄人的业绩。
这就是生活,何必要求事事都完美,当两个不完美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就是迎来完美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托马斯·阿奎把完整或完美作为美的第一要素。大哲学家也说“完美是毒,缺陷是福”。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至美境地,任何事物里总会有一丝瑕疵,但它也是美的,这就是认识的辩证法。正确看待完美,才可以客观地接受不完美。
渴望完美代表了人们一种理想的追求,不同时期的人对“完美”的理解自然也会不同,对“完美”的追求也会异彩纷呈。事实上,完美是一条路的终结,是人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的一个地方。然而人们又不停地渴望它和走向它,这是人们的倔犟和伟大。
正是因为追求完美,不完美的我们不到最后就不停下来;因为追求完美,不完美的我们愿意付出不完美的一切。所以,有名人说:“不要担心完美,你永远也达不到它。”
有多少事值得抱怨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抱怨”一词的解释是: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其实这个解释有点以偏概全,因为它远远不能概括“抱怨”这一词所包含的广袤外延。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就经常会听到人们发出的各种抱怨声:“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今天的路怎么这么堵啊!”“这鬼天气什么时候才能暖和呢?”由此可以看出,怨恨的对象不仅仅是指人,涉猎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万事万物等一切可以怨恨的现象。
被“抱怨”的内容尽管包罗万象,但“抱怨”本身不过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因为你自己的某种想法、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社会现象不满而发出的一种来自内心的感慨。
比如一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慷慨激昂,才华横溢,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现实很快给你敲了警钟,也许你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有人重视;也许你只得到口头的称赞却得不到实惠……于是,你开始愤怒、懊恼、牢骚满腹。最后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地工作,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了,你开始逐步地反省,发现如今的自己已经没有刚刚工作时的那份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人们总是习惯这样自嘲,但事实上只是你已经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你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忘记了生命其实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你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该是收果子的时候了,因为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看着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比自己学历低的人一步一步往上升,而自己却在原地,没有任何变化,好像是被人遗忘了似的;看着别人的日子过得红火,工作蒸蒸日上,而自己却还是囊中羞涩,还是执著而又不情愿地守着自己的贫穷;看着别人的胸前挂满了勋章,写满了精彩,而自己却觉得怀才不遇,一事无成……于是,你的心理开始失去平衡,开始发牢骚、怨天尤人,开始在痛苦和无奈中挣扎着,发泄自己日益剧增的“抱怨”,怨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怨上司对自己不公,怨同事势利自私,怨领导偏听偏信,怨社会腐败堕落,没有一条光明路……在这种悲悲戚戚的“抱怨”的弥漫下,一晃10年过去了,一晃大半辈子过去了,头发白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深邃了许多,神色也憔悴了许多。可还是不甘心,不思悔改,依旧眼巴巴地企盼着自己的命运之神可以降临,眼巴巴地盯着天上的“馅儿饼”可以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