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每天早晨,他都趴在滑板上敲开一家又一家的门,问老板是否愿意雇用他。可是当别人把门打开的时候,完全没有发现几乎是趴在地上的约翰,就又把门关上了。
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应聘失败后,约翰终于在一家杂货铺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后来他还做过销售员、技术工人,还在一个仪表公司拧过螺丝钉。
他每天早晨凌晨四点半就已经起床了,然后匆匆忙忙赶火车到镇上,再趴到他的滑板上,从车站赶到几千米外的工厂。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却可以自食其力,约翰勇敢而快乐地活着。
从12岁开始,约翰就喜欢打轮椅橄榄球,因为手部长期在使用,所以他的手臂有着惊人的力量。他的命运或许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了转变。
1994年,约翰·库缇斯成了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2000年,约翰得到了澳大利亚体育机构的奖学金,并且还在全国健康举重比赛中排名第二,他用自己惊人的成绩回击了过去所有的嘲笑和侮辱。
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对自己的经历做一个简短的演讲,他说:“我一定会把最勇敢、最坚强的一面展示给观众!”
演讲结束后,他的经历和现状让现场的所有观众都热泪盈眶,最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一个女孩跑到台上来哭着对约翰说,她觉得自己非常不幸,正准备自杀,但是听了他的演讲后,她要好好地生活下去。
这个时候,约翰突然清晰地发现,到台上讲出自己曾经的挣扎和拼搏,给别人一种启示,真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开车出游、健身、游泳,到世界各地去演讲,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约翰·库缇斯有一句名言:“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他可以开着改装过的汽车去周游世界,也可以去潜水,可以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赢得幸福和敬重。
有时候,苦难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要学会欣然接受,让它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而不要让苦难成为你生活的挡路牌。
用快乐驱赶痛苦
获得快乐是需要付出的,没有承受巨大苦难的能力就不会享受最极致的快乐,只有经得起磨炼,快乐才不是短暂的。如果不能承受苦难,那么最终也无法得到幸福和快乐。
只有饱受过痛苦的伤痛,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只有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挫折,才能见证成功的艰辛和喜悦。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我们太多的不幸与苦难,不欣喜得到的掌声与美言,不自卑,不狂傲,从从容容,脚踏实地,微笑着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微笑就像是一坛清醇香甜的美酒,喝得越多就会觉得生活愈加的醇厚,不阴郁、不抱怨、坦然、潇洒、微笑着对待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地区,有一个靠近北极圈名叫格鲁特吉伦的小镇,全年的平均气温只有4℃,冬天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40℃左右。
一年四季,这个小镇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因为气候过于严寒,所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生活来源也很有限。因此,这个小镇失业人口也非常多,人们的生活也很艰苦。
不少人都持有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终日郁郁寡欢,甚至还有一些人打算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谋生。
为了驱散格鲁特吉伦小镇的悲观气氛,激励当地的居民积极地生活,格鲁特吉伦镇委员会制定了一条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法令,该法令规定:每天的晚上6时至7时为“快乐1小时”时间,在这一小时里,镇上的所有居民包括在这个小镇旅游的客人都必须要快乐,不能吵架悲伤,也不能悲观失望,更不能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如果违反了这一法令,轻者将处罚金,重者则强制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看喜剧电影和诙谐幽默的电视脱口秀节目。
这一奇怪而独特的法令颁布以后,每到晚上6点到7点的这一个小时里,那些面带笑容的警察和执法人员就在街上巡逻,观察居民是否正在“快乐”,如果发现不快乐的人,执法者仍然会面带微笑地对其进行处罚。
慢慢地,在每天的“快乐1小时”的时候,格鲁特吉伦镇就成了一个快乐大本营,不管男女老少、平民富商,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互相逗乐,开怀大笑。或许快乐真是可以感染的,在集体狂欢中,每个人的心情都变得很舒畅,而那些情绪低落的人也受到了感染,加入到快乐的行列中0。
或许,真的是“快乐法令”产生了快乐效应,快乐和温暖降临在了这个寒冷的北极小镇上。
如今的格鲁特吉伦镇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强制性的快乐可以把痛苦驱赶走,那么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一些快乐呢?很多事情都是在“强制”中得到了缓解,但如果人们主动给自己一些快乐,那么痛苦也就会不复存在。
一个62岁的老太太,带着自己83岁的老母亲去旅行,两个已经上了年纪的人,去深圳看“世界之窗”。
这个看似很平凡的老太太是一个退休的职工,平常扭扭秧歌、跳跳舞、看看书、读读报,但她从来不把自己当做是一个老人,她和孙子一起唱流行歌曲,她和老伴一起驾车出远门去旅行,然后自己报班去学电脑。别人问起她的年龄,她总是笑笑说:“26岁。”
她说:“为什么不快乐呢?快乐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快乐是一种资源,她的快乐感染着全家人,使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80多岁的老母亲跟着她也学会了跳舞、扭秧歌,老母亲还说:“我还没有坐过飞机呢,我想到南方去看看,人家******80多岁还南巡呢。”
她听了母亲说的话,想也没想就去订飞机票。在她居住的小区里她被视为异端——有谁还敢带着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去坐飞机。
当她看到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欣慰的笑容时,当她知道自己的快乐在一直感染着所有人的时候,她说:“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样的幸福让人有一种像夏天最浓的一块绿荫的感觉,也像是冬天最温暖的火炉一般。
相信自己可以快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为苦难买单的,能够打倒自己的只有自己,如果你认定自己是打不倒的,那么没有人也没有事会将你打败。
所以,跌倒的时候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想办法站起来,用快乐驱赶痛苦,你会发现站起来后的人生会比以前更加精彩。
承载着宽容的帆
宽容是冬日里照射出来的一缕阳光,让误解这座冰雕慢慢地融化;宽容是一座在黑夜里点亮的灯塔,使迷失者找到航行的港湾;宽容是一缕飘飞在大地上的清风,使迷途者找到一种清醒剂……
宽容不但体现了一种胸襟,也体现了一种智慧,宽容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何乐不为?
在一个和暖的午后,韩青的母亲在家门口剥着花生,偶然间说起了3年自然灾害和在这场灾害中所遭受的饥饿和困难。她说,邻村有一位二十几岁刚刚做了母亲的女人,因为实在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挨饿,做了一件一生中她觉得最可耻的事情,跑到邻居家偷了一茶杯分量的炒米,用衣襟兜着正准备走的时候,没想到和中途回家的主人撞了个满怀。主人一阵大呼小叫引来了全村人的围观,在那个年代强盗和娼妇是最让人看不起的,看热闹的人群把惭愧万分的少妇团团围住,羞辱声、谴责声把少妇脆弱的心生生地撕碎了。这个时候双手蒙面的少妇突然冲出了人群,转眼间一头扎进了不远处的池塘里。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发生的,等到慌乱中的人们七手八脚把她捞起来的时候,她已经断了气,那时刚刚会走路不久的孩子看到睡在地上的妈妈便一头扑了上去,掀起母亲身上湿漉漉的衣服,死命地吮吸起母亲还带着余热的****。
听到这里,韩青不禁心酸不已,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大家都不容易,为什么不多一份宽容?想到这里的时候,韩青的母亲又给她讲了第二个故事:
60年代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当时父亲在县农机厂上班,他的工作属于重工业,所以要求的工作量比较大,每个月工资有24元钱,这在那个时候的农民眼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是因为孩子比较多,仍然需要母亲精打细算,掺杂一些野菜粗粮过日子。然而没过多久,母亲就发现缸里的米每天都在减少,但是每天少得并不多。母亲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有一天做上记号后依然发现米被动过了——这肯定是有人偷了,这个人是谁呢?
过了几天,父亲突然有事提早回家了,看见隔壁的女房东正顺着梯子从楼上下来,手中还拿着盛米用的碗,父亲尽管很意外,但是冷静之后,还是叫她不要害怕。女房东顿时满脸通红。父亲那天跟母亲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不必和别人提起,房东家的孩子一个个饿得像皮包骨头,还吩咐母亲明天送点米过去。女房东从那以后见到韩青一家就满脸通红,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去了她的妹妹家。也许在她的一生中,永远都记着这件事,并且永远感激着韩青一家。
宽容的人就像“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一样的大度,让犯错的人有着重新面对生活的机会,或许一个微笑、一句肺腑之言、一对温柔善良的眼神就可以让迷途羔羊找到回程的方向,得到真、善、美。这样一来,宽容就成了人和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一座桥梁,成为体谅的一根纽带。
1874年11月30日的晚上,在伦敦的布伦海姆宫里灯火辉煌,一群贵族男女在这里翩翩起舞着。这个时候,有一位开朗、漂亮的贵族夫人突然觉得肚子疼痛,于是大家赶忙把她扶到了最近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里。一个早产儿——温斯顿·丘吉尔就这样非同寻常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丘吉尔是英国贵族公爵马尔巴罗家族的后代,在英国贵族里面,除了王室外,公爵家庭一共不超过20个,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是美国百万富翁杰罗姆的女儿,1873年与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结婚,1895年1月24日伦道夫病逝,终年46岁。这个时候的詹妮尽管已经40多岁了,却依旧风姿绰约,美丽依旧,不久,她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嫁给一个25岁的男人。但是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遭到了众多亲友的极力反对。就在詹妮快要放弃的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和母亲要嫁的人同岁的丘吉尔,很坚毅地握着母亲的双手,说:“亲爱的妈妈,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反对您,我也会勇敢地站在您这边,所以,请您也一定要勇敢地生活下去。”儿子支持、坚强的目光,让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婚纱。
但是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很久,十几年过去了,丘吉尔已经凭借自己卓越的才华跻身政坛。而这个时候已经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举行婚礼,这一次的决定同样遭到了众人极力的反对,特别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詹妮这一次犹豫了,因为这次和上次有所不同了,丘吉尔自小就有雄心壮志,并且具备实现远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了儿子的前程。但是,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丘吉尔再次握住了她的双手,说:“如果让我在仕途和母亲的幸福中做出一个选择的话,我心甘情愿地放弃我的仕途。请您不要再有什么顾虑,母亲幸福,我才能够幸福。”詹妮再一次无比幸福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丘吉尔和上次一样站在母亲的身边,而另一边是比儿子还要年轻的36岁的新郎。能够两次接受母亲不同寻常的婚姻,或许很多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而面对如此沉重的压力,丘吉尔两次接受和自己年龄几乎平等的人做自己的继父,这需要多么大的宽容和胸怀。
1908年8月15日,伦敦报纸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33岁的内阁贸易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先生和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小姐订婚。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宾朋满堂,欢歌笑语,热闹非凡。证婚人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而他选择的男傧相却是他在下院的一个反对者——休塞西尔勋爵。当时丘吉尔推行一系列争取工人拥护的社会改革,包括休塞西尔勋爵在内的贵族集团坚决反对丘吉尔的这项改革。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人们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会上相互指责,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如同仇敌,但是在生活中却可以成为亲朋好友,相敬如宾。在政治生活中尽管是公敌,但却不妨碍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的伟大友谊。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就是宽容的意义,对每个人而言,宽容很多时候可能比自由更重要,这份宽容来源于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我尽管不赞成你的看法,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我尽管不支持你的做法,但我********你合法做事的自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犯了弥天大错,也不必冷眼相看、落井下石、恶语中伤,毕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而且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宽容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更需要宽容这个通行证。
宽容是和谐社会的一把钥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只要每个人都懂得宽容、学会宽容,社会就多了一份安宁,也多了一份欢笑与和谐安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