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我们的对手
24888300000017

第17章 我能,我就无所不能(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希望得到成功的眷顾,首先,你应当学会行动。把一切想法付诸实际,你才能够触摸到成功。

要成功,必须先行动西谚有云:自助者天助。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成功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你只限于口头上的说辞而不实施行动,你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

没有登过黄山的人也知道黄山云海是一个胜境,但只有身临其境,你才会真正感受到它的博大与壮丽。

学会行动,你才能够拥抱成功。

德摩斯尼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术的首要之点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

“行动。”

第三点呢?

“仍然是行动。”

要想取得成功,仅仅依靠智慧是远远不够的,最基本的就是行动。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是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但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如果你只是把车加满油,但停止不前,你又如何能够获得成功呢?

古时候有一个小孩,从小就很聪明,别人问他长大后的志向,他骄傲地回答说:“博览群书,好为公卿。”村子里的人都很惊讶,认为他将来一定有出息。

然而过了几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天天四处游荡,不读诗书,无心向学。有人问他说:“你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他不屑地摆摆手说:“明日吧。”

就这样,他一直到了17岁,仍然一事无成,村子里的人都笑他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他感到很苦恼,于是就去请教村子里的私塾先生。

先生笑着对他说:“志不存教,心不入道,空有志向,复有何用?”

他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于是说:“自明日起,一定发奋苦读。”

先生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转身就走,边走边吟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少年顿时大悟,回家之后立刻开始闭门苦读,后来终于成为了当世的朝廷重臣,实现了他孩提时的梦想。

人生短暂,如果你有梦想,就应该立刻开始实施,如果一切都只停留在表面,你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因此和别人谈论兵法的时候,往往能够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才,将来一定会成为赵国的名将。然而他的父亲赵奢却说:“如果将来赵王不用他做赵国的将军,那么倒是赵国的福气;如果大王任用他做将领,赵国的失败已经可以预见了。”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王龁攻打赵国的上党,赵王派大将廉颇率兵20万救援。廉颇采取固守的对策,坚守长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战争日渐胶着。

秦王见战事不利,就和宰相范雎商量对策。范雎提出了采用离间计的办法,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而已。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赵王既埋怨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不满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斗力下降。秦军见赵军中了计,就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龁为副将。结果白起大败赵括,赵军40万俘虏被全部活埋,而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同秦国相抗衡了。

赵括的父亲为何早在那么多年前就预料了这一切呢?原因就在于:同样身为将领的赵奢,看到了赵括只有一肚子理论,而缺乏必要的行动能力和经验。可见,成功是需要行动来推动的,如果没有实践,成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想成功,你就需要不断的行动和努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被称为“飞人”的乔丹,也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实现了自己的篮球梦想。

上高中的时候,乔丹被学校篮球校队退训。在重大打击下,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乔丹并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把这个教训转化为希望:为自己定一个更难达到的目标:不仅要重新成为球队的一员,并且还要成为最棒的。他的决定出自内心且很坚定,结果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为了实现这个雄心壮志,乔丹为自己设定目标,随即付诸行动。在升高二之前的暑假中,他得到校队教练克里夫顿·贺林的帮助,每天清晨6点便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密集训练。在此期间,这位崭露头角的伟大球员身高达到6英尺2英寸,因为他迫切想要早日达成心愿,因而每日在学校的攀爬架上勤练,力图使自己身高增加,以求在球队场上比赛更占优势。

每天勤练不辍的乔丹终于盼来了命运的眷顾,他被选为校队队员参加比赛。10年之后,乔丹用行动证明了NBA芝加哥公牛队教练道格·柯林斯的见解:准备得越充足,幸运就会离你越近。

我们尊重并崇拜成功者,崇拜他们敢于行动,并为了行动不懈地努力。有行动才可能成功,离开了行动,自信和勇气都是空谈,亦或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行动才是对你最严峻的考验。思想上的震荡或情感上的激动都是短暂的,只有把梦想付诸于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与对手的较量不仅是实力上的较量,更是自信心的较量。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左右,那么他将一事无成。

相信自己,才会出人头地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少能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取胜。因为在他们还没有被对手打倒之前,就首先败在了自己的手下。所以要想战胜对手,就要有坚定的信心。因为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改变恶劣的逆境,在逆境中成就辉煌。充满自信心的人永远不会被击倒,他们永远是人生道路上的胜利者。

美国纽约市第53任市长罗杰·罗尔斯之所以会力压群雄,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市长,是因为一开始他就有相信自己的坚定信念。

罗尔斯出生于纽约环境肮脏的贫民窟,那里不仅充满暴力,还聚集着许多吸毒者、流浪汉,许多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学会了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

当罗尔斯出任纽约市长,参加就职典礼时,有媒体记者问他是如何登上市长宝座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罗尔斯对此一字未提,他只提到了诸位记者并不熟悉的人物——诺必塔小学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年代,就是那一年,皮尔·保罗被聘请到诺必塔小学当校长。他一走进这所小学,就知道自己遇到了一群不好管的孩子。这儿的孩子们经常无所事事,不爱学习,反而没事找事,喜欢和老师作对,旷课不做作业、打假斗殴的情况时有发生。皮尔·保罗想尽了一切办法,引导孩子,改变学校的现状,但都无济于事。就在皮尔·保罗心灰意冷之际,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都很迷信,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制服孩子的绝妙方法,那就是给孩子们看手相,以此来暗示和鼓励学生。

罗尔斯听说校长会看手相,于是,有一天,正在玩耍的他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请路过的校长皮尔·保罗看。

校长看着这双小手,假装一副仔细端详的模样,认真地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将来会是纽约市的市长。”

罗尔斯瞪大了双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市长,只有听奶奶曾说过自己长大以后顶多可以成为一名船长,没想到皮尔·保罗先生说,未来他将会是伟大的纽约市市长。

这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从那天起,又惊又喜的罗尔斯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从此坚信自己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当纽约市长的信念就像一面旗帜,令罗尔斯信心百倍地积极面对生活,不再和同学们鬼混,打架斗殴,也不再口出秽语,而是挺直了腰杆走路,每天都以市长的身份要求自己。

当51岁真正成为市长的那一天,罗尔斯对小学校长皮尔·保罗的话仍念念不忘。他在就职演说中说:“信念值多少钱?也许不值钱,因为它可能只是个善意的欺骗,但是即使是欺骗,也会因为你的相信与坚持,而成为无价的宝物。”这种在无意中产生的信心一直支撑着罗尔斯等到了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就能使自己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这就是信心的力量。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生活目标必然果断而明确,唯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定的人生信念,才能够使自己与众不同,出人头地。

克里斯托·莱伊恩曾经是英国一位默默无闻的设计师,有一次,在设计温泽市政府大厅时,他依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工程力学知识,很巧妙地设计出一个方案——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柱子只用了一根。市政府有关人士验收时认为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大厅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克里斯托·莱伊恩十分自信,坚信一根柱子完全能保证大厅的安全,并作出了相应解释,列举相关事例,最终坚持了自己的完美设计。但为了避免吃官司,他只能增加了四根柱子,但这些柱子只是摆设而已,因为这些柱子根本没有与天花板接触。

300年后,在对市政府大厅的天花板进行修缮时,人们才发现了这一秘密。这一不可思议的设计引起了很多建筑家的兴趣,他们纷纷前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被如此高超的建筑设计作品所折服,对其惊叹不已,并为市政大厅起了个绰号:“嘲笑无知者的建筑”。

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100年后,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有一位成功者曾经说过:“以前当我一事无成时,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我怀疑我的能力,觉得生活很痛苦;后来我取得了一些成就,重新找到了自信,使自己变得乐观、豁达起来,感觉生活挺美好的。即使以后再遇到挫折或者失败,仍然保持自信,感到失败只是偶然的一次挫折,而不会影响到我的快乐。”

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下,越需要自信,不要让怯懦淹没了你的天赋,相信自己,事情就会如你所预期的一样得以完成。

世界上最可怕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一个人一旦不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就会像丢失风帆的航船一样偏离航向。

心盲只会让你迷失自我在一条小溪里,生活着一条自由快乐的鱼,它每天都尽情地游来游去,累了就栖息在水草里。

有一天,另一条鱼对它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地方叫大海,那里的水域比我们这儿要宽阔得多,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这个消息让这条鱼非常心动。于是,这条鱼开始寻找那片大海。它游啊游,直到有一天,累得游不动了,还没有看到它要找的大海。这时,它看到一条正在悠闲游动的鱼,忙过去打听大海的位置,那条悠闲的鱼听了笑着说:“你现在就在大海里呀!”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变得像这条一心寻找大海的鱼一样,只顾着寻找心中美丽的目的地,而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的位置。生活中,并不是只有眼睛清明的人才能找准人生的方向,只有拥有透净的心灵,才能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清醒地跋涉而不至迷失。

一个人如果总是与对手盲目比较,总是希望获得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的羡慕,一心想着战胜强大的对手,他就容易迷失自己,否定甚至丧失自己。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各种小动物聚在一起参加一年一次的比“大”比赛。老牛第一个走上擂台,动物们齐声高呼“大”。第二个上场的是大象,动物们看到大象比老牛还大的身躯接连欢呼“真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听到动物们的欢呼声,很不服气,心想:“难道我不比它们大吗?”一着急,一瞪眼,跳到擂台上,使尽全身力气鼓起肚皮,同时得意洋洋地高声问小动物:“我大吗?”台下的动物们一边嘲笑,一边齐声高呼:“不大。”青蛙不服气,继续鼓着肚皮,肚皮越来越大,突然听到“嘭”的一声,肚皮被鼓破了。可怜的青蛙就这样死了,但它最终都没弄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大。

许多人在对手面前不服输,就像这只不自量力的青蛙,不考虑自身条件和实力的限制,与对手硬拼,因而往往在某种环境中迷失自己。人贵在自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人做事,依照自己的潜能去发展,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有一位登山运动员,有幸参加了一次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尽管路上他战胜了低温、低氧、低压、强风等恶劣条件,但当他爬到7800米的高度时,却因体力不支而退出了比赛。当时,朋友都劝他再坚持一下,咬紧一下牙关,爬到顶峰。最后朋友都为他作出这样的决定而惋惜。但当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对自己作出这样的决定一点都不后悔,他说:“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最了解,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也是当时我体力的一个极限值,如果我硬挺着继续攀登,最后拿到第一名的不仅不会是我,而且还有可能把性命都搭上。所以,我一点也不为此感到遗憾。”

这位登山运动员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因此作出了明智的选择,所以他把握住了自己,最后安然无恙。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一个人的好胜心过强,不切实际地制定过高的目标,就会一头栽在对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