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24883600000022

第22章 失去理智的报复心理

报复心是无底的黑洞,源自于仇恨而燃烧的怒火。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报复心理,而任由报复心吞噬自我,就会失去理智,做出莽撞乃至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报复心强的人容易意气用事,一旦急火攻心,常常只顾发泄心中的情绪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他们无法坦然面对挫折,不会宽恕他人,往往为了贪图一时之快而伤人害己,结果既失去了人缘,把自己也推入麻烦的陷阱中。

无以释怀的报复心

报复心是潘多拉的魔盒,是无底的黑洞,当报复的火焰燃烧时,不仅会伤害别人,同时也会伤害自己;报复心是人性的弱点,但是有智慧的人会想办法克制它,阻止它的爆发。因为一旦任由报复心肆虐,我们将会失去理智,由一名受害者演变成害人者。

2005年10月的一天中午,一所高校的几名学生气冲冲地跑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声称他们宿舍几台电脑的内存条、硬盘被盗了。

接到报案后,派出所的干警和学校保卫处的负责人随同这几名报案者一起赶到他们所在的宿舍。经过现场勘察发现,宿舍的门锁完好,室内除了几台电脑被拆卸外,其他的贵重物品如上千元的随身听却并未被拿走,几百元的文曲星也完好地摆放在桌面上,抽屉也没有发现被撬的痕迹。通过现场分析,基本排除了外来偷盗的可能性。公安民警把侦察的重点放在学校内部的同学和经常来宿舍玩耍的这几名同学的朋友身上。

后来,调查发现,有一名同学上午第二节课曾经离开过教室,半小时后才回来。公安民警询问了该任课老师,他回答说这名同学是请假看病。但是,当公安民警找到这名同学后,他的思想压力变得很大,表现得非常紧张。由此可以断定他肯定和这起盗窃案有关。

经过说服教育,该同学承认了自己盗窃的事实。据他交代,他之前也有一台电脑,同学们也都经常借用。他都会毫无怨言地借给他们使用。但是后来他的电脑被盗,一直没有电脑使用。不久宿舍里的同学购买了电脑,他有时想使用一下他们都不让。时间久了,他就觉得心里不平衡,想找机会报复他们一下。因此,他才想到了在上课时间以请假看病为由溜回宿舍,把电脑内存条等都拆了下来丢到了垃圾桶里。虽然这名同学经过教育认识到了自己的违法行为,但是他还是要接受法律的处罚。等待他的将是自己一时的报复心所要承担的后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名同学的经历实在令人惋惜,因为一时的冲动,放任自己的报复心,结果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纵火烧身。本来他只是一名可怜的受害者,却因为报复心演变成了一名罪犯,可见报复心是种多么可怕的力量,它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心智。

报复付出的代价

报复是一种可怕的心理,堕入报复心灵陷阱的人只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王某是内蒙古赤峰市林西镇一个村的村民。他曾经因为报复他人故意纵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释放后,王某不思悔改,后又因为投毒事件被刑事拘留。

王某和妻子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拌嘴。虽然夫妻争吵不是大事,但是在心理有问题的王某看来就不一样了,因为他和妻子吵架时,身为邻居又是亲戚的赵某经常来调解劝和。王某认定自己之所以经常和妻子吵架都是赵某在背后指使的。于是有一天深夜,王某点燃了赵某家的柴火垛引发了一场大火,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是王某却因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3年后,王某刑满释放。他看到别人都骑着摩托车,腰中挂着传呼机、手机,生活得十分自在,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致富却没有门路,好吃懒做的他又怕吃苦,妻子劝他多下点工夫,依靠勤劳致富,他却当成了耳旁风。由此,夫妻间的“内战”又频频爆发了。有了前一次的教训,再也无人管他家的“闲事”了。妻子时常回娘家向自己的两个哥哥倾诉,这下又让王某的心理越发不平衡,转而对妻子的两个哥哥怀恨在心。

一天夜里,王某窜到了妻子的大哥家,用砖头将他家的玻璃窗全部砸碎。紧接着,王某又跑到妻子的二哥家,把事先拌好的毒药面团扔到了驴圈中。面团被驴吃掉,大驴因为抢救及时存活了下来,小驴却成了王某报复的牺牲品。最终,王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他将因为自己疯狂的报复行为而再次受到法律的严惩。

王某因为心存报复心理,所以他迁怒于人,需要寻找目标来发泄。这种报复心理拥有非常可怕的摧毁力量,王某沉浸在这个心灵陷阱中,无法自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等待他的就只有毁灭。

无法平息的心灵

仇恨就如同一粒火种,一旦在内心深处燃烧,就会越来越旺,仇恨会使人失去理智,变得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也许,我们曾经是一位受害者,但是因为仇恨,我们也会变成一名让人不齿的罪犯。

有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有钱人家的公子哥。画家知道他是一位大臣的儿子。这位大臣年轻的时候曾经欺诈这位画家的父亲使得他心碎而死。

这位年轻的公子哥停留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其中一幅。“喏,我要这幅画!”公子哥冲着画家比划着,“多少钱?”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画遮住了,“我不卖!”

“为什么?”公子哥好奇地询问。

“我就是不卖。”画家沉默了,不再理会公子哥的恳求。公子哥无奈地离去了,但是他仍然非常喜爱画家的这幅作品。

从此,公子哥就得了心病并憔悴不堪。爱子心切的父亲为儿子出面了,他找到了这位画家,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作品。可是,画家却回绝了他的请求。他宁可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做摆设,也不愿意出售给曾经害死自己父亲的人。画家阴沉着脸坐在自己的画前面,自言自语道:“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会画一幅他所信仰的神像,这是他救赎自己、表现自己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的神像画得与之前的作品不同了。这使他非常苦恼,他开始寻找其中的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了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发现自己刚画好的这幅画,神像的眼睛竟然就是那位大臣的双眼,而神像的嘴唇也与大臣的是那么相似。

他把画撕成了碎片,并且大声喊道:“我的报复已经回到自己的头上了。”

仇恨是一个牢笼,会把自己封闭在其中而不得解脱,使自己不停忍受着心灵的煎熬,不停忍受着因为仇恨带来的痛苦。虽然我们可能大仇得报,但是到头来我们的心灵真的解脱了吗?

放下报复,学会宽容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教导我们学会包容别人,原谅别人,宽恕别人。让一切的仇恨都过去,这不仅是对别人的解脱也是自我的解脱。

二战期间,一支盟军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并发生激战,战斗中有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因此彼此感情深厚,在激战中仍旧互相照顾、彼此不分。

两人就这样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10多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没有走出这片森林,也没有与部队取得联系。但是比较幸运的是,他们打到了一头鹿,依靠鹿肉他们又可以艰难地度过几日了。也许战争的原因,森林中的动物四散逃窜或者被杀光了,至此之后的好几天,他们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只有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的激烈交锋,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很安全的时候,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子弹只是打中了肩膀,并没有致命。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紧撕下自己的衬衣包扎战友的伤口。

当天晚上,这名没有受伤的战士一直念叨着自己的母亲,两眼直勾勾地看着远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他们挨过了这漫长的一夜,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事情过去30年了,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已经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是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的目的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的30年,我装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的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的归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他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的原谅,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20多年的好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宽恕,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会宽恕就是学会放下仇恨,学会原谅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伤害,学会抚平自己心灵的创伤。仇恨只会把心灵的伤口撕扯得鲜血淋淋,唯有宽恕才能感化别人,成就自我。

冤死的老鹰

盛怒、发脾气、莽撞都是丧失理智的行为,因为心中失去了平衡,所以人们表现出了报复心理。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调节我们的心情,我们将会因为报复心而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成吉思汗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带领众人一大早就出去打猎,直到中午仍旧一无所获,一伙人只好意兴阑珊地返回帐篷。成吉思汗心有不甘,又带着皮袋、弓箭以及心爱的老鹰独自一人走回山上寻找猎物。

烈日当空,成吉思汗沿着羊肠小道向山上艰难行进。走了好长一段路,他感觉口渴得厉害,但是附近没有水源。过了很久,来到了一个山谷,只见有细水从上面一滴一滴地流下来。成吉思汗高兴地从皮袋中取出一只金属杯子,耐着性子接上面落下来的水滴。

当水杯里的水有七八分满的时候,成吉思汗举起杯子正准备喝,一股疾风飘过猛然把他的杯子打翻在地,要到口的水就这样被弄洒了,成吉思汗又急又怒。他抬头看到自己的爱鹰在头顶上盘旋,才知道是它搞的鬼。尽管他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又拿起杯子重新接水喝。

当水再次接到七八分满的时候,又飞来一股疾风把水杯打翻了。又是这只鹰干的好事!成吉思汗不禁恼怒地生起报复心:“好,既然你这只老鹰不知好歹,专门给我找麻烦,那我就好好地整治你。”

成吉思汗不声不响地拾起水杯继续一滴一滴地接水,当水要到七八分满的时候,他悄悄地掏出了尖刀,然后举起杯子慢慢地放到了嘴边。果然,老鹰又飞了过来,成吉思汗迅速地用尖刀刺向老鹰,把它杀死了。不过,因为成吉思汗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老鹰身上,却疏忽了手中的杯子,因此在杀老鹰的时候杯子掉落到了山谷里。成吉思汗无法再接水喝了。但是他想:既然水是从山上滴落下来的,那么山上一定有水源,很可能是湖泊或者山泉。于是,他拼尽了力气向山上爬去。爬到了山顶,果然发现有一个蓄水的池塘。

兴奋的成吉思汗立即弯下身子想要喝个饱,忽然,他看到池子里有一条毒蛇的尸体。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飞鹰救了我一命。正因为它屡次打翻我杯子里的水,才使我没有喝下被毒蛇污染的水。”明白真相后的成吉思汗追悔莫及。盛怒之下的报复之心总是让人失去理智,此时做出的决定也常常会让人后悔。

就像故事里讲的那样,我们周围也常常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后悔、叹息的故事,“如果当初我不那么做……”“如果我能够忍耐住……”但是报复心就是如此怂恿着人们逐步失去理智,走向一错再错的深渊。因为一旦心中产生了报复的欲念,我们将不再拥有正常的思维。所以,当心中燃起仇恨的火焰时,我们一定要再三警告自己“镇静、镇静、再镇静”,只有保持一颗淡定的心才能用理智的头脑走出困境。

疯狂报复的主父偃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但是同时,孔子又主张“仁者爱人”之说。由此可见,凡事都要有个限度,能够存有宽容之心固然是再好不过的,而如果心存报复之心就是万万要不得的。报复之心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使人心胸狭隘,对别人的过错不能放下、耿耿于怀,这种人始终是不会让人喜欢的。

西汉的主父偃在没有发迹的时候穷困潦倒,连钱都没有地方借。世态的炎凉、自身的困顿使主父偃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仇恨。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报复那些曾经羞辱过他的人。

主父偃一度游历了燕、齐、赵等藩国,可始终得不到任用,这更加加重了他的仇恨情绪。万般无奈的他孤注一掷地来到了都城长安,直接向汉武帝上书。这次的冒险竟然使他大有所获,汉武帝十分欣赏主父偃的才学,立即授他以官职。一年之内,主父偃竟然连升四级,官居显位。

得到权势不久的主父偃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他的报复行动。以往得罪过他的人,他都加以罪名,纷纷收监,哪怕从前只是对他态度冷淡的人,他也不肯放过,甚至不惜置人于死地。

对当初冷遇他的燕国、齐国和赵国等藩国,主父偃更是处心积虑地把一腔仇恨发泄到它们的国王身上。汉武帝的哥哥是燕国的国王,无恶不作、臭名昭著。他先是霸占了父亲的小妾,并生下了一个儿子,接着又把弟弟的媳妇强行抢过来据为己有。主父偃正在为如何报复燕王发愁之际,偏偏这时有人向朝廷告发了燕王这些丑行。主父偃窃喜,“天不负我,给我逮着机会了。”他主动请缨受理这次案件。但是他却假公济私,不仅没有向汉武帝诉说其中的实情,还添油加醋地罗列出了燕王一堆的“罪行”,终于逼迫燕王自杀了事。

汉武帝的远方侄子是齐国的国王,主父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借此荣升为皇亲国戚。但是此番美梦却被齐王无情地拒绝了。对此,主父偃新仇旧恨一起算,他对汉武帝进言:“齐国的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商业兴旺、民多富有,这样的大国如此重要,陛下应该交托给您的爱子掌管才可免除后患啊。”主父偃的一席话打动了汉武帝那根脆弱的神经,于是,主父偃立即被委任为齐国的宰相负责监视齐王的一举一动。这正好成就了主父偃的私心。他一上任便开始捏造罪名,对齐王肆意陷害。最终,吓得齐王自杀身亡。于是主父偃就剩下了最后一个报复的目标——赵王。

不过,赵王对主父偃的意图早就有所防备。索性来个先发制人,跑到汉武帝那儿揭发主父偃贪财受贿、胁迫齐王。赵王的这一招让主父偃措手不及,陷入了被动。于是,汉武帝把主父偃收监下狱,虽然在狱中他承认了受贿的罪名,却始终不承认自己曾胁迫齐王。因为他知道一旦胁迫齐王的罪名成立,自己肯定就没了活路。

汉武帝本不想杀主父偃,但是此时主父偃的政敌煽风点火,示意汉武帝一定要杀此人以免留下祸患。加上主父偃平日树敌太多,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虽然主父偃一直不承认自己曾胁迫齐王,以图保住性命好日后东山再起,但是他始终无力翻身,终于,汉武帝狠了狠心,灭了主父偃一族。

回顾主父偃发迹之时,就曾经有好心人奉劝他要多给自己留退路,不要太过霸道,不要对人赶尽杀绝。但是主父偃却不以为然,并振振有词:“人人都有欲望,人人都有私心,穷困时连父母、兄弟、朋友都不肯认我,我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说法!”正是主父偃的这种病态的报复心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客观的环境会导致某些人对世界充满怨恨,导致他们形成报复心理。如果堕入报复的心灵陷阱中,任由仇恨和愤怒腐蚀自己,就会害人害己、不得善终。

睚眦必报的范雎

在仇恨的折磨中,一个人很容易偏离原本的目标,失去生活的重心。他的一切原则都会围绕着仇恨而开展,斤斤计较于得失之中。这样的人是悲哀的,这样的人生是惨淡的。纵使得到了自己想拥有的,却始终得不到自己心灵的超脱,也始终得不到别人的原谅。

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权高势大的宰相叫范雎,此人极有口才,因此秦国国君秦昭王对他十分信任。范雎原本是魏国人,他之所以来到秦国一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复,想借助秦国的势力来消灭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魏国。

范雎在魏国时,曾经随同中大夫须贾去过齐国,须贾怀疑他与齐国私通。回国后,须贾就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了当时的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不由分说便把范雎打了个半死,范雎趁机来了个“装死”骗过了魏齐的眼睛才摆脱危险。事后,他躲藏在一个名叫郑安平的好朋友家里养伤调理,并改名叫张禄。不久,范雎通过秦国派到魏国的一个使臣的关系,偷偷跑到了秦国。经过这个使臣的推荐,又凭借自己巧言善变的嘴巴,范雎很快就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登上了秦国宰相的高位。

范雎当上宰相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说服秦昭王发兵攻打魏国。魏国不想交战,派出了使臣须贾前往秦国请求罢兵。当范雎知道须贾来到秦国后,便化装成一个乞丐到须贾所在的客栈看望他。须贾认出了范雎,很吃惊。两人交谈了几句,须贾觉得范雎流落他乡成为乞丐很可怜,便顺手取了一件绨袍送给了他。

很快须贾就知道范雎就是秦国的宰相张禄,他想到了旧事,不禁惶恐万分,立刻光着上身跪倒在范雎的面前请求宽恕。范雎大骂了须贾一通,罗列了他的一堆罪状。即便如此,范雎仍旧觉得不过瘾,又特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当着各国代表和全体宾客的面再次羞辱了须贾一番。最后他很“大方”地对须贾说,如果不是念在他赠送绨袍给自己的份上,自己绝不会放过他。虽然饶了须贾的小命,但是范雎要求他回到魏国告诉魏王,快点献上魏齐的人头,否则就要发兵杀过去了。

魏齐听到范雎的一番恐吓后吓得魂不守舍,连夜逃窜到赵国。赵国也怕得罪秦国,不敢收留魏齐;于是,魏齐又逃到楚国,楚国也把他赶了出去。最终这位魏国的宰相走投无路,以死寻求解脱。

虽然有人说范雎“恩怨分明”,不仅报仇更会报恩,当初曾经救过他性命的郑安平被他推举为秦国的将军,又提拔了当初推荐他的使臣为河东守,还把自己的部分财产分给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但是同时,范雎这种斤斤计较的报复心理却也使他背负了不少骂名。而且范雎经常会因为一己之欲陷害他人,为了一点小事置人于死地,他的这种心理也影响到了他政治才能的发挥。

范雎是幸运的,虽然他被仇恨所牵制,但是他毕竟还拥有感恩之心。也正是如此,他才没有沦落到悲惨的结局。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斤斤计较于利益的得失,甚至不惜成为国家的罪人。这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病态心理终会遭到别人的唾弃。

一句玩笑引发的弑君惨案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仅连年战乱,而且礼崩乐坏,其间曾经发生了一件离奇的弑君惨案。《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国被鲁国大败于长勺后非常气愤,于是,齐国国君齐桓公准备联络宋国一起攻打鲁国以报长勺之仇。

宋国国君宋闵公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手下有一帮贤士,因此国力蒸蒸日上。对齐国的请求,宋闵公爽快地答应了,派出了大力士南宫长万为主将,率领百十辆战车杀向鲁国。面对齐宋联军,鲁国大夫公子偃献策:先攻打争强好勇的宋国军队,只要战胜宋国,齐国就会退回。鲁庄公亲自出马,活捉了南宫长万,由此击退了宋国,赢得了胜利。鲁庄公虽然两战两胜,但是他知道邻国不可得罪的道理,于是分别向齐、宋示好,两国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南宫长万也因此被释放回国。

南宫长万回国后,宋闵公却开玩笑说:“以前我尊重你,但是现在你成了鲁国的囚犯,所以我不再尊重你。”旁边的大臣提醒宋闵公:“主公身为人君,怎么能与臣子开玩笑呢?这样会出乱子的。”宋闵公却摆了摆手:“没事。”但是南宫长万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从此对宋闵公怀恨在心。

宋闵公有次宴请群臣,喝到酒兴处就让各大臣献技助兴,南宫长万的一身武艺博得了众臣的喝彩。宋闵公不乐意了,要与南宫长万下棋,并说谁输了就罚酒一杯。其实,宋闵公是有意刁难南宫长万,因为宋闵公很擅长下棋,南宫长万不得已硬着头皮和宋闵公切磋。不多久,南宫长万就连输了5局。5大杯酒下肚后,南宫长万的脑袋变得晕沉沉的,但是他死活不认输,还叫嚷着要和宋闵公接着下。宋闵公蔑视地说道:“你这个鲁国的俘虏,再怎么下也还是输!”这句话戳中了南宫长万的痛处,羞得他满脸通红,内心异常愤怒,新仇加上旧恨,南宫长万快要失去理智了。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周天子的讣告,天子驾崩诸侯都得派人去吊唁。南宫长万主动请愿,宋闵公眼睛一耷,嘲讽地说:“宋国再怎么没人,也不能派个俘虏去天子之都啊……”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南宫长万恼羞成怒,他久积在胸中的仇恨终于爆发了,趁着酒醉跳了起来,他大骂道:“你个无道的昏君,你知道俘虏也是可以杀人的吗?”说完,提起棋盘朝宋闵公砸去,接着拎起拳头活活打死了宋闵公。不久,南宫长万也被剁成了肉泥。

抓住别人把柄不放的宋闵公和报复心极强的南宫长万上演了一出历史的闹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类似的现象,对别人的缺点无法包容,对他人的指责心生仇恨。没有容人之量,小肚鸡肠,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心生报复的人往往没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