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尊敬的诸位善知识:
相逢是缘,相知是福。非常高兴我们今天在“凤凰生活大讲堂”组织了一个禅文化的讲座,让大愿又能够有机会来向诸位善知识请教,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禅与现代生活》。
我想分四个部分来与大家一起作探讨:第一个部分是什么是禅。第二个部分就是现代人生活之中的烦恼和困境。第三个部分就是禅对于我们有什么用,怎样运用禅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人生的烦恼和困惑,也就是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第四个部分就讲禅的实践方法和证量,参禅的四个阶段。
什么是禅
首先什么是禅?真正的禅是不可思议,无法用语言文字和思辩来解释的。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的时候就说过: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未曾说着一个字。一个字都没有说,那么可见语言是有局限的、相对的。语言只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概念,真正的禅法绝待圆融,是无法用语言来说明的。但是同时禅又是无处不在的,人间处处都充满了禅机。我们说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皓月当空是禅,大自然无一不是禅的妙用。
当年,佛陀在灵山会上,把禅法传给了大迦叶尊者,但是把禅心交给了每一位众生。我们能够当下保持觉知,生活之中处处都是禅机。
曾经有一个学徒,他上班第一天,老板就跟他说:“你要站着跟客人说话,要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你看,生意的“意”字,上面是一个站立的“立”,中间是一个“曰”,要站着说话,要很恭敬。底下是个“心”,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这就是生意之道,也可以说就是生意禅。其实世间的一切,用一种觉醒的态度来看,都可以说是禅。
今天想举宋朝时候的一位大慧宗杲禅师,他的弟子道谦禅师开悟的公案来说明什么是禅。大慧宗杲禅师是中兴临济宗的功臣,从他开始倡导参话头。
有一天,他派一位没有开悟的弟子道谦禅师,替他送一封信到湖南的长沙给一位张居士。道谦很苦恼,就发牢骚:“师父啊,不成就我好好地用功修行,我都已经出家20年了,连禅悟的门都没有摸到,师父却要叫我去送信,路途遥远,荒废了我的道业。”
这时候,宗杲禅师另一位已经开悟的弟子宗元禅师就安慰道谦:“你放心,我陪你一起去,在路上一切我都可以帮你做,但是只有五件事你需要自己料理,我无法帮你,那就是穿衣、吃饭、大便、小便,还有驮着一个好像尸体一样的身体上路(在路上走),这五件事我无法帮你。”
道谦禅师听了以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明白了禅修的法门,欣然上路,也不用宗元禅师陪他去了。
在路上,道谦禅师只顾生活之中最单纯的事情,活在当下,心之中不再受任何妄念的干扰。不想过去,不想未来,也不想现在发生什么事,也不想以前学过什么法,也不想要怎么用功。他只是非常清楚地觉知当下,知道他当下在做什么,活在当下,因此他的烦恼越来越少了,而情绪也不再波动了,他见到了真实的世界。以前他所见到的世界都是用他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修行的法门和他自己错误的感觉来分析判断的,所以其实他所看到的不是真实的,只是一个主观的世界。那现在呢,他放弃了自我主观的判断,放弃了这个主观的我在此中间所制造的干扰,而是直接地、单纯地、纯粹地来体验生活,所以他见到了真实的世界。
半年以后,道谦禅师圆满地送达了这一封信,又回到了师父的座下,回到了杭州的径山寺。大慧宗杲禅师一看到他就说:“你整个精神气质都改变了。”道谦禅师真正开悟了。
那么,道谦禅师这个开悟的公案就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点就是参禅下手的方法。
下手的方法就是不追忆过去,不攀缘未来,也不执著于现在,只是活在当下。从宗门下来说,过去心根本上就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现在心在回忆,所以过去心是法尘;未来心也是根本上没有的,有的只是现在心在攀缘、在妄想,那么也是法尘;唯有现在心,虽然也不实在,却是我们修行唯一的下手之处。所以,宗门下修行的方法是有条件地接受现在心,现在心识流注,其余的过去心、未来心,一概都是龟毛兔角,都是妄尘,都是根本没有的,所以纯粹是妄想,完全地否定它。
我们如果明白这一点之后,再来看禅宗典籍留下来的一千七百则公案,就很容易明白了。比方说,众所周知的一个公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以前丛林上面的禅师们,到各个地方去参访明眼善知识,向那些开悟的圣人请教,都会要向师父问一个问题: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当年东土禅宗的初祖达摩祖师从印度到东土来,他来传什么法?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来的意旨是什么呢?我们看禅门的公案一千七百则,有很多类似的公案。
又比如说,有一位禅师去参访赵州从谂禅师,他在法堂里面顶礼以后就说:“请问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禅师的回答我们都知道,“庭前柏树子。”
还有一次,是赵州禅师去向临济义玄禅师请教:“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临济说:“老僧正在洗脚。”赵州禅师就作一个倾听状,很专注听他说什么。
临济看到他这个反应以后就说:“要这个第二勺恶水干什么?”赵州回头就走。
一般的人不懂得禅法,看到禅门的这些公案,觉得完全都是答非所问,风马牛不相及,莫名其妙,觉得这些禅师都好像疯子一样,不晓得他们在说什么。那悟禅的人能够知道,就会会心一笑。
我们可以来参究一下,学生来问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我们要知道他这个问题其实是虚妄的,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学人现在的心识流注去对过去进行攀缘、回忆、妄想,过去心是根本否定的,所以禅师教导学人的方法,就是当下切断他的妄念之流,断然地断其妄想,同时设法把学人的心引到当下,引导回到眼前的事物上来,也就是现在的心识流注上来。
还有赵州禅师回答那个学人“庭前柏树子”,那也就是打断学人的攀缘心,切断他的过去心、妄心,逼对方感受当下,看庭院之中有一棵柏树,看这个柏树子,觉知到自己正在干什么而已。
至于说赵州禅师去参访临济禅师,那是因为双方都知道对方是明眼人了,都是开悟的人。所以临济禅师就直接表示自己的现行,自己现在的心识流注。啊,老僧正在洗脚,我正在做什么。还有一些禅师回答什么?你问他: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说:“麻三斤。”都是当下正在做什么而切断他那个虚妄的问题,切断他的过去心。赵州也是一个会家,马上用动作来表示他当下的心识流注,所以,他作一个倾听状,正在认真地听,当下。这也同样地都是表达现在的、正在进行的心识流注。临济禅师马上就说,要这个第二勺子恶水干什么。表面上看起来是在骂赵州禅师,其实临济禅师是说,你表达的跟我表达的完全是一样的,重复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赵州回头就走了。
如果能够明白,事实上我们也就知道了,这个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已经就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了。但是,同时要知道,用这样的方法让大家的思惟心能够明白的话,其实这个公案也就废掉了,为什么?因为不能够再用了,不能够再去参了。
船子德成和尚说:“一句合头语,万古系驴橛。”现在虽然说表面上,大家思惟已经理解了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但是思惟的理解并不能够解决心行上的实际问题,我们明白了这个著名的公案,并不等于说就能够把自己从过去心、未来心的虚妄执著之中解脱出来,并不能够真正去把它破除掉。
第二点就是参禅开悟的方法。
开悟的方法就是要超越所有的依赖,我们要放下对人的依赖,对理论的依赖,对自己所知、所能的一切依赖,这是个悖论。我们平时在凡夫的状态之下,当遇到新的事物的时候,心就会自动地、本能地去调动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去推敲它、分析它、判断它。要知道,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就有了能所的二元对立,有了能知、所知,有了能知的心、所知的事物,那么就有了分别心,有了取舍心,有取有舍就有轮回,六道轮回就在其中。“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所以其实开悟的方法,就是超越对所有的依赖。
“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这是庞蕴居士在临入涅槃之前给大家留下来的开示,让我们能够活在当下,把我们有取有舍的、散乱的心变成集中。我们一直在分析判断,我们的心一直在扰扰不停,所以这是一个散乱的心。
我们看这个提纲上面有讲到,散乱的心到集中,即心识变成集中了,我们此时的心一直都是无住的,念念都在觉知当下,念念都与真如自性相应。又从集中变成统一,从统一到没有执著,我们把这个没有执著的状态叫做无心。到了无心的阶段,空的体验也就出现了。佛教里面所说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那种顽空,而是指心灵的自由。在这个相对的世界上保持绝对的喜悦的心,活在当下,觉知当下,这就是悟境。
而统一的境界,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我们的身和心的统一。身和心如果分离,就是行尸走肉。比如现在我们的身体坐在这个地方,活在当下,活在现在。但是我们的心可以想昨天发生了什么?去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的心在过去;也可以想明天我要干什么?明年我要干什么?我们的心活在过去和未来,那身和心是分离的,这是行尸走肉,没有统一。
第二个层次是内和外的统一。即我们的心和外面的环境合而为一,天人合一。
第三个层次就是前念和后念的统一,那就是入定。
所以,其实禅修就是要先从迷乱的自我转变成稳定的自我,再舍稳定的自我而成为无我。到了无我的状态,才发现我跟世界既不是统一的,也不是分开的。统一是大我,分开是小我。不一不异,无内无外,是一切事实的存在而又没有我执在其中。这就是禅师解脱的、证悟的、潇洒自在的风范。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禅其实是一种健康的、有智慧的生活方式,能够放下一切执著。禅是能够把我们从取舍得失的浮躁和紧张之中释放出来的有效途径,禅是能够把我们从患得患失的忧郁和困惑之中解脱出来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用禅的智慧来面对生活,一切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人生道路上的崎岖和险恶,也终将化为旖旎的本地风光。
同时,禅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铃木大拙在西方弘扬禅法非常有影响力。他曾经说过,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类生命本性的艺术。她(禅)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把我们的心从一切观念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禅能够使我们认识自己,明心见性,悟道归元。所以,禅是人生的一道光明,使我们看清生命发展的方向,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天人师、大丈夫、佛。
禅是人间的般若花。有了禅,穿衣吃饭、运水搬柴,都变得神圣庄严,都成为当下悟道的因缘。所以说禅是智慧,禅是幽默,禅是真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人类共有的宝藏,禅是古老的智慧遗产,更是现代人美满生活的智慧泉源。
现代人生活之中的烦恼和困境
第二个部分,现代人生活之中的烦恼和困境,我想我们把生活归纳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道德生活和灵性生活这四个层面。
1.从物质生活的困境来说
你看,现在大地的气候越来越变暖了,但是人们的心却越来越变冷了;许多人的脸越来越年轻漂亮了,但是心却越来越苍老和世故了。从衣食住行上来说,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今天发达国家的普通公民,他的物质享受是足以令中世纪的国王都要羡慕的,但是我们的满足感却是越来越少了。医学越来越昌明,但是疾病却是层出不穷,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差。交通越来越快捷,本来应该能够节省我们出行的时间,使我们生活安定,但是现代人却流动性越来越大了。
2.从精神生活的困境来说
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够自得其乐)。但是,反观我们现在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很多,但是能够自得其乐吗?西方文明片面地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造成了人内在精神田园的荒芜,内心失去了宁静、祥和,使现代人忘记了内在的精神修养,所以,形成了一个富而不乐的一种怪现象。科技的高度发达,使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之中能够解脱出来,本来应该使人更加悠闲,但是我们的生活却是节奏越来越快,使人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统计资料说,全球抑郁症的患者有2亿多人,发病率占到了全人类总人口的4%。所以,现在我们遇到很多的人都会觉得活得真累,这个话成为很多人的一句口头禅,那么,这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困境。
三、从社会道德的生活来说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联系,越来越容易了,但是人心与人心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了,离婚率越来越高了。很多人宁愿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面游荡,却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人生。另一个是现代文明所隐伏的危机是文明的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被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片面地向大自然索取,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所以出现了种种的灾害,地震很频繁,土地沙漠化,冰灾、森林大火、气候异常等等,都是层出不穷。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报复。第二,人类自身的精神田园也荒芜了,心理失调,道德伦丧,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都越来越激化,整个世界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局势越来越动荡了。
4.从灵性生活的困境来说
就是很多人的生活都没有一个终极的目标,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又不知所以然地死去。面对这些困境,禅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智慧的解脱途径,解决我们内心的烦恼,把我们迷失的生活转变为觉悟的生活;把我们庸俗的生活转变为高尚的生活;把我们染污的生活转变为清净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之中开悟,在人间成佛度众生。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了禅的智慧,当下就有了灵魂,当下就变得神圣、庄严。每一件微小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悟道的因缘,让我们开悟、活得自由自在的因缘。看数千年以来,历代禅师在生活之中开悟的典范就可以知道了。
运用禅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人生的困惑
第三个部分是生活禅与禅生活,生活的禅法是实践的方法,禅意的生活是解脱的生活,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还是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道德生活和灵性生活四个方面来看,怎样运用禅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人生的困惑。
1.禅指导物质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