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24876600000013

第13章 借力使力,生意有多面法则(4)

胡雪岩的“朋友”虽然众多,但也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以生意上的朋友居多。生意场上没有恒久不变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因为大家都为各自的或者共同的利益而合作,而纷争。互惠互利,以经济为纽带,永远是生意人选择合作伙伴的首要条件,所谓的朋友就是此时的合作伙伴。

胡雪岩所谓的“靠朋友”,就是依托或是谋求这些人的支持与帮助。胡雪岩一向认为:生意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大家做生意本来吃的就是同一口饭,赚取利益是所有人的追求,即使相互之间有了不悦的麻烦,也应拿出来摆在桌面上谈,而不应在私下里暗自较劲,否则双方都没有好处。

胡雪岩生意上的成功也得益于他的处世态度,他总是“替朋友着想”,将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然后再进行思考,充分揣摩对方的需要,照顾对方的利益,并且还不时地向对方施以恩惠。在胡雪岩看来,生意要想长久发展,必须依靠朋友,还得为朋友的利益着想,因为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没有丝毫分歧。就如罗尚德存钱一事,胡雪岩再赢得了朋友,又获得了朋友的支持。

胡雪岩为了赢得朋友,可谓煞费苦心。早在阜康钱庄开业之前,他自己就为一些大官的太太、少爷以及小姐等每人各存了二十两银子,此外,他还为黄巡抚的仆人刘二存了二十两银子。当刘二拿到银票时,又将自己的一百八十两银子存进阜康钱庄中,还向他的朋友罗尚德宣传胡雪岩的为人,不仅讲义气,而且为人守信用。

罗尚德原是清军绿营的一个小军官,利用各种手段也私自存下一万一千两银子,正巧听刘二说胡雪岩为人厚道,所以就连夜拿出自己所有的银子,且向胡雪岩声明:既不要银票,也不要利息。罗尚德送来的存钱,还意外地解决了胡雪岩的难题。

因为胡雪岩的一个朋友麟藩台,刚从浙江调任到江宁,但是当他在职时,亏空了二万五千两银子,为了填补亏空,胡雪岩已经替他凑齐了一万多两,但是目前还差一万多两银子,罗尚德的意外出现正好补齐了余下的一万多两银子。

胡雪岩之所以慷慨地帮助麟藩台,不仅因为他们是朋友的关系,胡雪岩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为胡雪岩这次若是帮助麟藩台渡过难关,将来麟藩台就会考虑江宁与杭州的钱款往来交由阜康钱庄代理。胡雪岩这一招虽然看起来是在帮助朋友,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考虑也是在利用朋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至于罗尚德的银两,胡雪岩不仅话说得漂亮,而且也开出了优惠的待遇:三年定期,期满后本利共一万五千两银子。这样一来,即便是罗尚德告老还乡,正好可以还清他由于赌博欠下的一万五千两的债务。

胡雪岩这一招也比较高明,既交下了罗尚德这个朋友,还为自己的钱庄做了宣传,因为前线的军营马上就要开始打仗了,此时,他们身上的钱财往哪安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自然听完罗尚德的宣传定会拿来存入阜康钱庄。

将利益放在第一位,忽略朋友的人,永远不会赢得朋友的赏识,只有替朋友设想,才能赢得朋友。俗话说“出门靠朋友”,所以你得先交下朋友,然后才能靠朋友。胡雪岩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慢慢发展成雄踞一方的大老板,其成功的因素虽然众多,但是依靠朋友却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有朋友,就有敌人,因为靠利益双方维系起来的关系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商场是无硝烟的战争,所以为了顾全自身利益,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化敌为友。行走在社会中的人,难免会树立几个劲敌,更何况是在商场之中的你争我夺呢!

在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话应怎样理解呢?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所以,若是在生意场上对别人构成威胁,或者无意之间建立了敌对关系,胡雪岩总会想方设法化敌为友。

胡氏的发迹过程虽然历经了风风雨雨,但终究取得了莫大的成就。胡雪岩的个人能力功不可没,其经商之道靠朋友的支持,甚至在危机关头也能化敌为友,使敌人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这都是修养、智谋的一种体现。

与胡氏势不两立的敌人,多数是其生意上的死对头,一般商人对待这种事情总是会想:既然我们势不两立,那必是你死或我亡,然而,胡雪岩并不这样看,既然大家都要过独木桥,所以风险都是均摊的,即使我把你挤下桥去,也没人敢保证你不会再湿淋淋地爬上来,对我进行新一轮的攻击,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胡雪岩认为,既然生意场上大家图的都是利,那么就用利解决所有问题吧!

处于利益的旋涡中,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最悲的莫过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昔日的好友因为利益的纷争,而面临着分道扬镳的可能,这是我们最不愿看见却经常上演的故事,无奈就像有人说的:“人是利益至上的动物。”

友谊会因利益而解体,相反,利益则会将过去的敌人变为今日的合作伙伴,共同的利益使两方的“敌人”握手言和。“用进废退”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丘吉尔一针见血地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化敌为友,拆除妨碍利益的墙

胡雪岩说过:“生意场中,无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处都是敌人,既然大家共吃这碗饭,图的都是利,有了麻烦,最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斗劲,结果谁都没有好处。”可以说,作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胡雪岩深知商场上的利害关系。

胡雪岩的杭州故居就算是一个平常之人,在社会上立足也难免有得罪人的时候,何况是竞争激烈的商场。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由此可以看出商场竞争的激烈性。然而,胡雪岩经商却信奉这样一句话: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一旦和别人因为利益的关系有了矛盾以后,胡雪岩都会想方设法化解这个矛盾。

胡雪岩做人一向秉持宽容大度的态度,因为生意做得比较大,所以面对的竞争对手也都是大商贾。一般人在遇到大的竞争对手时总是会想:既然大家有一个利益目标,把这个利益抢到手才能算赢。但是,胡雪岩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只要在自己能忍受的范围之内,能谦让都可以谦让,如果可以平分利益,就尽量和别人平分。因为一直秉持着这种做法,所以胡雪岩总是能够和别人化干戈为玉帛,甚至还会因此成为朋友。

不但自己为人处世是这个态度,胡雪岩还会用这个态度去影响自己的朋友。他的至交王有龄在刚刚升任湖州知府的时候,遇到了一件难办的事情:本来王有龄和浙江巡抚黄宗汉关系还算不错,但是自从他升官以后,每次去拜见黄宗汉都会吃闭门羹。在奇怪的同时,王有龄也是相当的沮丧,万般无奈之下,他找来胡雪岩商量对策。

胡雪岩听完王有龄的讲述以后,心里也觉得这件事情必有蹊跷。王有龄号雪轩,胡雪岩一向都敬称他为“雪公”。他对王有龄说:“雪公不必担心,我这就去巡抚院打听。一有消息,我立即来告知。”

胡雪岩和巡抚手下的何师爷是老相识了,一向是无话不谈。他来到巡抚大院,找到何师爷询问情况。

何师爷感叹道:“这件事情并不是黄大人的事情,而是他的表亲周道台的事情。”

胡雪岩问道:“周道台怎么了?”

何师爷说:“周道台在巡抚面前说了王大人一番,王大人升任湖州知府以后,据说大有收获。雪岩,咱们私底下说话啊!你知道黄大人的脾气他听说了这件事情,但是王大人送的礼物却不见多,所以自然就生气了。”

胡雪岩想了想问道:“但是,周道台和王大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什么要在黄大人面前这样说话呢?”

何师爷摇着头说:“非也,原来王大人补的这个缺本来应该属于周道台的。你也知道是什么原因,才使得王大人补到这个缺。周道台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所以在黄大人面前说一些话也是难免。”

胡雪岩问明情况以后,速速赶回了王府,将这件事情的实情一一向王有龄做了汇报。这一说不要紧,王有龄慌张起来。他对胡雪岩说:“别的不说,单单是收入这一项,就是周道台在血口喷人。雪岩,别人不知道,你知道啊!”

胡雪岩冷静地说道:“他既然在黄大人面前说了雪公你的不是,现在想要黄大人撤销对你的成见也只有一个办法,你知道黄大人是什么样的人。”

王有龄本来性格就有几分耿直,他愤愤道:“他愿意怎样认为就怎样认为吧,我也不想再费这个神了。”

胡雪岩摇着头说:“雪公,何苦为这些小事情弄得你和黄大人不愉快呢,如果和黄大人之间有什么龃龉的话,吃亏的还是雪公你。而且,像周道台这样的人也不应该和他结下梁子。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他还是黄大人的表亲。放心吧,这件事情交给我好了,雪公你就不用费心了。”

胡雪岩出面,帮助王有龄摆平了这件事情。黄大人的误会虽然是解开了,但是周道台依然是碰不得,因为他是黄大人的表亲。王有龄心中有气,也怕周道台再进谗言,因为他和黄大人的关系,又不能得罪他。一时之间,王有龄如骨鲠在喉,实难下咽。

胡雪岩劝道:“雪公你不要心焦,你们同为仕途,不做朋友也不能做敌人。其实,你们之间只是有一些小误会,雪公何不放开心胸,不打紧,朋友还是有得做的。”

王有龄叹道:“和这样的人如何做朋友?”

胡雪岩笑道:“总是能等到这样的机会。”

不久以后,胡雪岩就打听到了一个消息。周道台财迷心窍,不顾他是黄大人表亲的忌讳,暗地里帮着藩司同洋人洽谈炮船的事情。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虽然做得比较机密,但还是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道事关重大,一时也没敢声张,见到胡雪岩,不禁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

告别何师爷以后,胡雪岩回到家里将已经发生的事情仔细想了一遍,然后连夜派了一个下人拿了一封信到何师爷家里。不久之后,何师爷来到胡雪岩家里,两人秘密谈了一夜,何师爷方才离去。

隔天早晨,胡雪岩就去见王有龄,把周道台的事情和王有龄说了一番。王有龄知道周道台犯了官场大忌,朝廷对此一向有规定,为官者不得和洋人做军火生意,所以,周道台算是闯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