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公子正与魏王博弈时,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魏王立即停止了下棋,欲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拦阻说:“是赵王出来打猎,不是入侵我国。”说完,又不失常态地与魏王下棋。魏王却惊恐不安,已无心再和公子下棋。不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真的是在打猎,不是入侵。魏王大为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公子说:“我的门客们乐意为我做事,其中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的人,打听到赵王的活动就会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为网罗贤人,公子恪守礼贤下士之风。
魏国有个隐居的人侯生,已经70岁,因家贫,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
公子前往拜访侯生,想馈赠一份厚礼。但是侯生不肯接受,说:“我洁身自好几十年,不能因为贫困而接受您的财物。”公子设筵席大会宾客,等大家都已坐好后,他才带领随从车骑,空着左边的上座,亲自去接侯生。侯生整理好破旧的衣冠,并不谦让,径直上车,坐到公子空出的上手座。公子亲自握着马缰,驾马车时也很小心恭敬。
侯生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中做屠户,希望您能驾车陪我去拜访他。”公子驾着车来到集市中,侯生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侯生站着跟自己的朋友说了很久的话,同时在说话的时候暗暗观察公子的脸色。他发现,公子的神色一直很温和,没有一点不耐烦。
这时候,公子的家中聚集了魏国的将相宗室,满堂宾客都等待着公子回来饮酒,但是,公子手执缰绳恭敬等待着侯生。侯生见公子始终面不改色,就辞别了朱亥上车,到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了他,并且极力赞美他,又起立为侯生敬酒。公子的举动让宾客无不惊异,侯生从此便成为信陵君的上宾。侯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者朱亥是个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隐身在屠户间。”公子听到侯生这样说,就多次去看望朱亥,但是朱亥从不曾答谢公子。
有一次,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国都城很快就会被攻下,谁敢救赵,等破了赵就先打谁。”魏王恐惧,只好命令晋鄙不要轻举妄动。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便责怪公子说:“我以为你有救别人于困危的崇高义气,今邯郸危在旦夕,公子就算不愿意救邯郸,难道也不救你的姐姐吗?”公子为此事很忧虑,屡次去请求魏王,魏王始终不听。公子便决定带100多辆车骑去赵国,跟秦军拼杀。路过夷门时,他遇见侯生,侯生却说因为自己年老而不能跟随公子出征。公子已经走出了一段路,但是因为有点气愤,而且也很好奇侯生为什么这样对自己,于是又回来见侯生。侯生悄悄地对公子说,只要能够偷到魏王调动晋鄙的兵符,就能够使赵国得救。公子依照侯生的办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侯生又让公子带上自己的朋友朱亥,在晋鄙不想交出兵权的时候,朱亥就可以用锤子将晋鄙打死。后公子得兵8万,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在魏军和赵军的内外夹攻下大败,邯郸围解。赵王及平原君亲自到邯郸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在前引路。赵王一再感谢说:“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领导如果能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下属,就能得到下属的真心拥护。
在道义的前提下谋取利益《淮南子·主术训》里讲道:“智欲圆而行欲方。”意思就是要求为人处世的智谋要圆通灵活,行为要方正不苟。
在道义的前提下谋取利益,这是运用谋略技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宋高宗时,苗傅、刘正彦发动叛乱,各地纷纷组织兵马前来救援朝廷。宰相朱胜非多方周旋,使宋高宗恢复了帝位后,高宗下诏,任命苗、刘二人为淮南两路节度使,率领所部赴任。
当时朝廷希望他们快快离开京城,苗、刘的同党张达却出点子叫他们向皇帝请求赐予保证其世代享有特权的铁券。苗、刘二人上朝辞行后,到宰相那里递上请赐铁券的札子。朱胜非叫属吏拿来笔墨,在判事文书上写道:“同意上奏赐给铁券,命令所属主管官员详查典章先例,依照规定办理”。苗、刘两个叛逆者都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朝之前,郎官傅宿敲开朱府的大门说有急事相告,朱胜非请他进来。傅宿说:“昨天收到您下达判事文书的堂帖,要赐给两位将领铁券,这是非同寻常之大事。现在是否能执行呢?”朱胜非拿过傅宿带来的堂帖,叫来主管官员一起在烛光下观看,忽然转头问道:“查到有关的典章先例了吗?”主管官员回答说:“没查到。”又问:“依照规定办理,规定是什么样的?”主管官员回答:“不知道。”朱胜非再问:“那么铁券能赐给他们吗?”主管官员们都笑起来,傅宿也笑了,说:“我已经明白了。”随即告退。
很显然,朱胜非为了避免对抗性冲突,没有当面拒绝两位叛将的不法之请,但是,他也不能把铁劵轻易就拿给两位叛将。所以就用了这个圆滑的方式,既不得罪两位叛将,也不把铁券赐给他们。不直接说出来,却让别人知道你坚决的态度,这实在是高明的处世方法。
有的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没有什么原则,其实原则在他心里,只是不轻易被人察觉而已。
冯道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最为频繁的五代时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一朝的皇帝倒台以后,他的大臣也就跟着他纷纷离开了。而冯道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先后事四姓10位皇帝,且均能进退得当,毫发无损。他认为任凭乾坤转换,只要识时务不乱方寸,便可以处处坦诚,冯道也确确实实是按着这一座右铭去做的。
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人一定是奸诈狡猾到极点的人物,相反,冯道从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却是一个节俭、刻苦、自励的忠厚长者和谦谦君子。当后晋、后梁隔河而战时,冯道在军中,住在一间茅草屋之中,这间屋中不设床席,他睡觉时就卧于枯草之上。有一位将士从别人那里抢来一个美女送给冯道,他推却不了只好将这个女子安置在别的房间里,慢慢访求她的家人,然后将她送还。
对皇帝,冯道也是正直、忠义。有一次,水运军将在临河县得到一个玉环,玉环玲珑剔透,上刻“传国宝万岁杯”6个字,于是他们把玉杯献给明宗。明宗爱不释手,常把它示与众臣赏玩。一天,明宗给冯道展示。冯道说:“这是前世遗留下的有形之宝,不足为奇;陛下身怀无形之宝,才是旷世罕见。”明宗不解,便问冯道:“何谓无形之宝?”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人说‘大宝曰皇位,何以守位则曰仁。’”明宗虽贵为皇帝,却是个武将出身,而冯道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将仁义比作宝物,不但使皇帝高兴,而且使皇帝明白了“仁”的重要。
后来,明宗死了,他再相闵帝。不久,潞王李从坷在凤翔反叛,闵帝领兵奔卫州。闵帝前脚一走,冯道就率百官将潞王迎入,李从坷继续用他为相。
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他让冯道担任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
石敬瑭死了以后,出帝石重贵继位。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大尉、封燕国公。
后来的人都觉得冯道是个厚黑之徒,他侍奉每一位帝王时都是尽职尽责,没有出过的大纰漏。可能有人会说他做人没有诚心,但是,对于一个想发挥自己才能的人来说,一旦发现好的机会,就应该迎上去,在不违背做人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之,而不应该把机会放走。
虽然冯道的这种善于见风使舵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但是他的这种圆滑处世之道对现代人愉快地生活、减少摩擦和人际冲突是有借鉴意义的。
巧借外力为己所用很多事情单靠一己之力是不易完成的,当自身条件不足时,不妨借用一下别人的力量,做到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
孙权和刘备的军队联盟以后,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常常给诸葛亮出难题。有一次,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知道周瑜在为难自己,考虑到曹操的军队就快要到了,如果用10天的时间,势必会误了大事,便表示只需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很高兴,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觉得诸葛亮在3天之内根本不可能造出10万只箭来,如果他不能按要求做到,按照军令状的规定,诸葛亮3天之后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察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鲁肃字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军令状你都立下了,让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没有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了很疑惑,但是一想到诸葛亮根本不能在3日之内造出10万枝箭,就很高兴,所以也没有多问鲁肃。
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他要的船只、兵卒以后,就去找诸葛亮。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都毫无动静,鲁肃着急地问诸葛亮:“孔明兄,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眼看3天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你怎么向周都督交出这10万枝箭呢?”诸葛亮面对鲁肃的疑问,只是笑着摇头,也没有说什么。直到第3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五更时分的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叫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出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坦然自若地笑着对鲁肃说:“江面上这样大的浓雾,曹操必不敢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会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草把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因目睹诸葛亮操办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称诸葛亮为“神人”。周瑜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也不得不感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个人的力量对自然、对社会而言,都是渺小的。有时候,成功需要借助巧劲或者是别人的帮助,以解决自己不能办到的问题。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虽然没有比别人强的势力,但还是以“借”成就了一番伟业。所以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一定在于他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他能不能利用这些资源,以及能利用多少资源,在有限的资源上充分利用资源就一定会让自己有所作为。
懂得将功劳让给别人“意欲取之,必先予之。”在自己取到成绩之后,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就要懂得分享,不可沾沾自喜,独享荣誉。
马小姐刚毕业就被一家大企业录用了,而且还被分配到企业中最重要的部门——设计部。不久,公司准备竞投一个大项目,设计方面就由马小姐所在的部门负责。部门经理召开会议,向大家征集设计方案。马小姐为了作出成绩,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往往是人家都下班了,她还在那里工作,人家都睡觉了,她还在为一个图形绞尽脑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小姐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竞标的压轴作。
后来经过激烈的竞标,马小姐的设计方案果然为公司拿下了这个项目。公司的负责人很高兴,要求马小姐所在的设计部经理给马小姐嘉奖。
经理把马小姐叫到办公室,把公司给的奖金放到马小姐的面前说:“这次你确实为公司立了大功,这些是公司奖励给你的。”
马小姐微笑地看着经理说:“如果没有经理力挺我的设计,我也不会这么容易就得到这些荣誉的。还有,在我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有很多的同事都给了我帮助,我还没有感谢他们。所以要说功劳,那是大家的功劳,我怎么能一个人拿这笔钱呢。”
经理看着马小姐,觉得年轻人有这样的度量和气魄非常了不起,不但把自己的成绩与大家一起分享,连奖金也要平分给大家。马小姐的形象在经理的心里获得了很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