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的智慧
24873100000022

第22章 下篇:低调有术,自成尊贵(8)

送走顾客不久,小伙子的妻子就回来了。小伙子跟妻子炫耀道:“看见没有,我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把那件残次品卖了出去。”妻子问:“你卖了多少钱啊。”小伙子将钱放在妻子的眼前说:“几十块钱的衣服,我卖了两百多,比那些正常的衣服卖的价钱都高。”于是妻子笑嘻嘻地说:“可让你捡到一个大便宜了。”

两个人兴高采烈地说了一会儿,妻子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你卖衣服的时候有没有掏一下那个衣服的口袋啊?”小伙子摇头说:“没有啊,怎么啦?”

妻子一跺脚说:“早上出门前太忙了就忘了跟你说。我本来是要把那件衣服拿去厂家那边退掉的,所以就顺手把要进货的4000元钱放进了那个衣服的兜里,这可怎么办呢。”

小伙子听到妻子的话,顿时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他懊悔地自语道:“我这真是为了占小便宜吃了大亏啊!”

很多人都知道,占小便宜会吃大亏,但是道理清楚,要真正做到不占小便宜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有一天中午,吴大妈独自在小区不远处的公园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一名陌生的女子上前搭讪。这个女子告诉大妈自己是外地人,姓程,在这里做生意。吴大妈没有设防,就一边散步,一边同这个女子攀谈起来。这个女子说自己有一间仓库需要管理,想托大妈帮她打听一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城南的大桥上。这时有一名中年女子走过来向两人兜售珍藏币。她说手头有部分1分、2分面值的纸币,这些纸币由于发行量少,现在在收藏界已经价值飙升,每张都能卖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价,如果吴大妈和程女士想要,她可以以1分纸币每张100元,2分纸币每张700元的价格出售。

一听有这样的好事,程女士立即表示想买几张收藏。此时,兜售纸币的女子身旁又出现了一名中年男子。这个男子将吴大妈拉到一边,称自己手头也有不少这种纸币,如果吴大妈想要的话,他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卖给吴大妈,并暗示吴大妈可以将从他那里买去的纸币倒卖给程女士。

禁不住中年男子的一番游说,吴大妈动了心。于是,吴大妈和程女士商量了一下,决定让程女士在原地等她一会儿。随后,她在中年男子的陪同下去银行取来4000元现金,再加上身上一个价值500余元的金戒指和一条价值1000余元的金手链“做本钱”,以每张550元的价格,从那名男子手中买下10张2分的纸币。等吴大妈拿着纸币兴冲冲赶回大桥边,想把这些纸币倒卖给在那里等候自己的程女士时,却发现她已经不见了。而吴大妈回头再想找那两个兜售纸币的人,他们也早已无影无踪了。这时,吴大妈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对于不爱占便宜的人来讲,理智是占上风的,但是喜欢占便宜并且把便宜看得无处不在的人就没有办法做出明智的判断。当“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忘记“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李女士家很富有,但是她还是很贪心,见到有什么便宜可占,她一定不会放过。

有一天,李女士出门买菜,走到巷子口,有两个人告诉她可以兑换黄金。李女士很感兴趣,她走到那两个人面前问:“你们要怎样兑换?”

那两个人看见李女士,便把地上的包打开,李女士看见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两块长方形的东西。其中一个人把包在长方形外面的纸打开,一条黄澄澄的金条出现在李女士眼前。

那个人对李女士说,他们是因为做生意亏了本,只好变卖家产来还债。李女士要求看看金条,两个人把金条交给了李女士。李女士凭着自己对黄金的初步了解,觉得这次是捡到了大便宜。

她拿着金条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这时,其中一个人把金条从李女士手中夺过来说:“大姐,你到底买不买啊,买不起就别看了。”李女士问明了价格,然后又和那两个人讨价还价,最后,两根金条以2万元成交。

李女士匆匆忙忙从银行取了钱交给了两个人,然后拿着金条一溜小跑地回到家里。到家后,她拿出金条左看右看,心想:这次可真的捡到大便宜了。

晚上李女士的丈夫下班回来,李女士就把白天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将金条拿出来给丈夫看。她的丈夫将信将疑地看了半天,最后决定把这两块金条拿去鉴定。

鉴定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李女士被骗了。这两块所谓的“金条”只是一种普通金属的合成品,实际价格只是李女士花出去的钱的1/10。李女士听到这个结果以后,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以后,她对占便宜这种事避之如蛇蝎。

喜欢占便宜的人觉得便宜来得不费力气,便想一直占便宜,最后就只能落得像李女士那样的结果。

古时候,有一个人到集市上买粮食,见一个人卖的米挺好,就抓了一把,仔细看了看。他怕只是袋口外的米好,里面的米差,就往米袋子里面掏了掏,准备掏出一把底下的来看看。但是这一掏,他却摸着了一串铜钱。他心想,自己买了一袋子米又白得了一串铜钱,这个买卖值得,就出大价钱把这口袋米全买了。卖米的人问他,要不要把米倒在斗子里量一量,他说不用,然后撑着自己带来的空袋子,让卖米的把米倒进去了。

买完米,他背起米袋子就急急忙忙往家走,没想到到家里把米朝缸里一倒,才发现真的只有袋口的那一点米好。但他没有想太多,便急忙去摸那一串铜钱,可怎么也没摸到。他急忙回到集市上,扯住卖米人的衣服,不顾脸面地问:“那串铜钱呢?”卖米人一笑,说:“在这儿呢!”只见那串铜钱被拴在那个口袋里。他后悔得不得了,次的米也不能退回去。后来,这个买米人逢人就说:“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占小便宜要吃大亏呀!”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诗中说过:“廉不贪,直不倚。”总想着占便宜的人,到头来吃亏的也只能是他自己。如果坚守目标,放宽眼界,就不会为眼前这点小利益动摇。

第九节 管住嘴巴,沉默是金(井婷婷)

西方流行这样一句格言:“上帝给你两只眼睛和一张嘴,目的是让你少说多看。”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的亲疏往往与一个人说的话有很大的关系,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会发现,说话最多的那个人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人,他没有什么影响力,因此只能靠说话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而那些轻易不说、却能一锤定音的人才是最有影响和最有实力的人物。

这样看来,在生活中,人们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保持必要的沉默,不要随便说话,为人处世或许才能更加顺利。话要说得少,但要说得巧说话要注意方式,有时候话说得多了且方式不对,听的人就可能会觉得厌烦。因此在日常的沟通中,一定要注意话要说得少且巧,让听话的人轻松接受你的意见或者建议,而不至于产生厌烦的感觉。

宋朝益州有个叫张咏的人,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便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说中了寇准的弱点。原来张咏与寇准是至交,对寇准的劣势自然比较清楚,为了能帮老朋友及时改掉这个缺点,张咏很想找个机会劝劝寇准多读些书,他毕竟身为宰相,其作为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学问理应更多一些。

恰巧不久,寇准因为一些事情到了陕西,而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到这里。他乡遇故知自然格外高兴,寇准专门设宴款待,二人畅饮了一番。相聚过后在郊外送别临分手的时候,寇准问张咏:“何以教汝?”张咏对此其实早已有所考虑,正想借此机会劝寇准多读一些书,话刚要出口,又觉得现在的寇准已是堂堂的朝中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毕竟身份悬殊,他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一个宰相没有学问呢?于是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当时听到这句话,寇准并没有立即明白张咏说这话的意思。回到相府,寇准立刻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了一遍,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谋于大理”时,突然明白了老友的意思,于是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意思是: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吧!)

当年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要职的时候,地位就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因为学问不高,受圣人的熏陶不足,难免不明事理。霍光的这些特点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张咏说《霍光传》不可不读的意思其实就想要借此书告诫寇准多读一些书,多明一些事理,以便更好地辅政朝纲,因而,寇准读了《霍光传》之后很快便明白了张咏的用意,并感到从中受益匪浅。

反过来想一想,当时如果张咏的话说得太直,对刚刚出任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肯定不好过,而且这话传出去还会影响寇准的形象。张咏了解寇准是个聪明的人,便简单地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让当朝宰相愉快地接受了建议。

由此看来,巧妙地说话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外交场合里,话说得不一定多,只要够深刻、够巧妙,就能达到话少意深的目的。

1945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时,10个参与国的法官们曾因法庭座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中苏法官理应被排在庭长左边,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不强,因此这个座位的排法被各强国所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唯一出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便面对列强展开了一段阐述。他首先从正面阐明排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这是唯一正确的原则。接着他微笑了一下说:“当然,如果各位不赞成这个办法的话,我们可以采取另一个方式,比如找个体重计来,然后按照体重的大小排座,体重重者居中,体重轻者居旁,这样如何?”梅法官又接着说:“如果不以受降国签字的次序来排座,那就依体重来排座,这样纵使被排在最后一位,我也心安理得,我也可以对我的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不该坐在角落上,还可以另派一名比我胖的人来换我,这样才公平嘛。”各国的法官听了这个建议后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庭长笑着说:“你的建议虽然很好,但是它只适用于拳击比赛。”

在举世瞩目的国际法庭上,法官的座次按体重来排定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但是梅汝璈正是用这样的笑话嘲讽那些强权的国家依恃强权践踏国际公理的丑恶嘴脸,他运用灵巧的说话方式达到了轻松说服别人以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这样做的效果比一本正经地据理力争要好得多。

由此看来,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要说得巧妙,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管住嘴巴,沉默是金一个从远方来的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的喜欢,郑重其事地送给主人一个礼盒,主人非常开心地收下了这个礼盒,但是当他打开礼盒的时候,发现里面有3个小金人。主人很奇怪地问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何送小金人给他。

客人拿出3个小金人放在桌上一一排开,然后用一根稻草做了一个实验给主人看:当那根稻草慢慢穿过第一个小金人的左耳的时候,稻草从右耳慢慢地钻了出来;客人又用那根稻草穿进第二个小金人的左耳,结果稻草竟然从这个小金人的嘴里吐了出来;当客人再次把稻草穿进第三个小金人的左耳的时候,稻草却被第三个金人吞进了肚子里,怎么也弄不出来了。

这个故事其实告诉了人们一个关于做人的道理:人们从外界听来的流言可以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像第一个小金人一样,左耳进右耳出,就当什么也没有听到过;第二种人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听到外界任何流言都会传播出去;第三种人就是不管听到什么流言,绝对不会再传播出去。

不难看出,这三种对外界的流言的处理方式中最好的就是第三种人。流言毕竟是流言,其传播的范围越广,受到牵连的人可能就越多。流言本身都带有负面色彩,当一个人面对流言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流言分析一下,然后让流言到自己这里中止。

有很多人喜欢于小处着眼,他们很精明,喜欢对眼前的利益紧抓不放,也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显示自己的博闻,喜欢到处打听,然后不负责任地到处乱说,甚至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因此,做人有时候需要厚道一点,避免不负责任的传播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或是一个特定的时期,沉默是一个人最好的处事方法。对很多未经证实的言论最好不要评说,这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沉默才是金。

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羞辱他人在一般人眼中,挨批评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受批评的人往往会对批评者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果能够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和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能治病的效果,批评才更有意义。

有—天晚上,海德太太拿着一张电话账单给海德看:“瞧瞧,儿子在我们去欧洲的时候打了多少个长途电话,太浪费了!”她指着其中一项说:“单单这一天,长途电话就打了1小时40分钟。”“什么?这还得了!”听到妻子的话,海德立刻准备上楼批评儿子。可是刚站起来,海德又坐下了,他想:“自己现在正在气头上,如果这个时候去批评孩子的话,言语肯定会很激烈,还是等气消了再说吧。况且儿子已经这么大了,即使批评孩子,也得有点技巧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