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为什么不开心?
24872100000012

第12章 想得透,遇事不钻牛角尖(1)

生活不是没有甜味,只有我们想得透,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去剥离掉酸涩的部分,才能体会到甜美的感觉;世间不是没有净土,只要我们灵活应对,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净土;人不是不能快乐,只要不钻牛角尖,就能找到快乐。

不要总是用“放大镜”看人

我们总是喜欢用“放大镜”来审视其他人不够完美的地方,可是对于自身的缺点,又喜欢用望远镜来看,就像它根本不在我们身上一样。事实上,你能这么对自己,为什么不能这么对别人?

有一个生活在海边的人,在海滩散步的时候非常幸运地拾到一颗天然珍珠,他非常高兴。但经过仔细观察这颗珍珠以后,他的幸福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不少,因为这颗珍珠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珍珠晶莹剔透的表面上有一个小斑点。他想,如果这颗珍珠没有这个斑点将是多么完美啊。

于是,他突发奇想,想把这颗珍珠剥去一层,这样也许就能剥掉这个斑点了。他犹豫了半天,终于狠了狠心,开始动手剥掉了珍珠表层。可是剥完这一层,斑点还在珍珠上,而且显得更刺眼了。于是,他又动手继续一层层剥下去。直到剥去最后一层,斑点才消失了,但是,他手上的珍珠也随之消失了。

珍珠的消失对这个人的打击很大,为此他一病不起,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他自己知道,病在自己心里。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对身边的家人说:“那个斑点只占珍珠的一小部分,如果我当时忽略掉那个斑点,现在我手中还会握着一颗美丽的珍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完美的人和事。追求完美没有错,因为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向前,但是,如果苛求完美,人不仅会活得很累,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有些人坚持完美主义,他们对那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孜孜不倦,他们的身体累,心灵更累。然而,不管他们多么执著和努力,到最后,完美主义的幻想还是要破灭。追求完美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它会如同毒药一般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从而使身边的矛盾不断。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所以不妨担待一些,容忍一些。

一位伟大的雕刻家是个非常苛刻的完美主义者。他所完成的雕像令人几乎难以区分真假。有一天,死亡之神告诉雕刻家他的死亡时刻即将来临。

雕刻家非常伤心,他和所有人一样也害怕死亡,而且他还没有创造出最完美的雕像。他苦思冥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想到一个好方法,他做了11个自己的雕像。当死神来敲门时,他藏在了那11个雕像之间,屏住了呼吸。

死神感到困惑,因为他看到了12个一模一样的人。他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未发生过这种事!他从没听说过上帝会创造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唯一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反复看着这12个人,死神始终无法确定自己该带走哪一个。带着困惑,他回去问上帝:“你到底做了什么?居然会有12个一模一样的人,而我只能带回来一个,我该如何选择?”

上帝微笑地把死神叫到身旁,在死神耳旁轻声说了一句话。

死神问:“真的有用吗?”

上帝说:“别担心,你试了就知道。”

死神半信半疑地来到那个雕刻家的房间,往四周看了看,说:“先生,一切都非常完美,只是我发现这里还有一点瑕疵。”

听到此言,追求完美的雕刻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处境,立即跳了出来问:“什么瑕疵?”

死神一把揪住雕刻家,笑着说:“我终于抓到你了,这就是瑕疵——你太苛求完美。天堂都没有完美的东西,何况人间。走吧,你的死亡时间到了。”

一位哲人说:完美本是毒。可以说在这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人生注定充满太多失望,追求完美生活的人,往往会被生活愚弄,只有用一颗包容的心对待生活,生活才能接近完美。宽容地生活就如同驾驶员在负担过重前进时给车胎打气一样,打气是为了顺利地奔向终点,可是遇到隧道时,应该学会给车放些气,低一下头就能安全过去。而那些不会打气或放气的驾驶员,即使有再高超的驾车技术,走在再平坦的道路上也难免遇到危险。

相视一笑泯恩仇

心中怀有怨恨的人其实是和自己过不去,苦的不是我们所怨恨的那个人,而是我们自己。

如果一个人没有宽容之心,就可能被仇恨和报复无休止地支配,原因是我们把自己孤立起来了。我们不能永远活在怨恨的旋涡中,只有懂得原谅别人的过错,才会找回曾经属于我们的快乐。

一个人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愤怒、沮丧和痛苦之中,其实他所经历的不过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这个人和他的同学一起上大学,毕业后,二人又去同一家公司面试。两个人本就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上班后,他们也是亲如兄弟。

有一次,他们二人一起去拜访一位大客户,马上就能谈成一单大生意。客户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只等第二天签订合同了。

这个人和他的朋友都非常高兴,就在职工宿舍里庆祝一下。结果这个人喝得酩酊大醉,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10点。醒来后,他发现他的朋友不见了。等他去了公司才知道,他的朋友居然趁着他烂醉如泥的时候,提前去签订那单生意了。当然,这笔订单所有的功劳也都成了他朋友一个人的。这个人找朋友去算账,对方辩解说:“我喝完酒后,心中觉得不踏实,就打算连夜把那个合同搞定。我本想叫你一起去,可是叫了你半个小时,也没能把你叫醒。”这个人当然不信,可是此时再说不信有什么用呢?

后来,因为那笔订单,朋友升职了,而且开始一路顺风地做到部门经理;而这个人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公司的一个小业务员。

有一段时间,这个人借酒消愁,但过了半年,他开始接受现实了,继续埋头苦干,一年后,他也升了职。虽然这个人接受了现实,可是他仍然不肯原谅那个朋友。他和朋友彻底绝交了,拒绝去一切有他那个朋友在的场合。

因为这个人只要看到朋友那张脸,就愤怒到无法自控的地步,他恨不得把朋友的脸打扁。他说:“我什么都能够宽容,就是不能宽容卑鄙;我谁都能原谅,就是不能原谅这个朋友。”

后来,那个朋友曾多次找到这个人,并向他道了歉,但是这个人对朋友的道歉总是置之不理。

这个人过得并不快乐,虽然他也升到了部门经理。同在一个公司里,哪怕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不期而遇。每当这时候,这个人总是把头扭向一边,脸色铁青,哪怕一秒钟前他还在哈哈大笑。他知道自己心中难受,却无法解脱出来。这个人还在纳闷:为什么犯错的是他的朋友,要受到心灵惩罚的也应该是那个朋友才对。怎么到最后,竟成了自己在受罪,而且一直持续了几年时间。

这个人把烦恼告诉给另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告诉他:“要解脱,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心底里原谅他。”虽然这个人对朋友的话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但他还是在第二天试着与“背叛”他的那个朋友交流了一下。结果,这个人感觉那个朋友好像并不像他一直想的那样卑鄙。几年前,也许的确是因为自己喝多了,也许的确是因为他的朋友年少无知,但不管怎样,他决定原谅那个朋友,这样一想,他多年的积怨一扫而光,两个人再次成了朋友。因为不必刻意回避一个同事,所以这个人的业务做得一帆风顺,并再次升了职。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一定要宽容3个人:宽容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宽容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亲人;宽容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无意间深深中伤你。只有完成这3种宽容你才能快乐。”仔细想一下,我们总是觉得不快乐其实就是因为少了些宽容。

对自己来说,我们太过苛刻,于是变得顽固不懂变通,这让我们心中不悦,也让我们没了朋友。我们在前进中一定要不断原谅自己,才能把日子过好。

对敌人来说,原谅他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解脱。恨一个人是没有用的,对方会因你的憎恨而怎么样呢?你只不过在为自己找不痛快,每天被仇恨所包围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不值得,敌人不会因我们的诅咒或是谩骂觉得难受,也不会因我们的不理睬而影响生活。哪怕我们真的付诸行动,用报复的手段暂时得到解脱,可是平静下来之后,你会发现生活因为仇恨变得一团糟,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原谅敌人,我们的心才能平静。

对朋友来说,因为无心之过,他可能伤过我们。可是在人海茫茫中能够相遇相知,陪伴你走过许多难忘的岁月,一起经历过风雨的没有几个,在我们回想起当年曾经感动的情节时,仔细想想,我们真要失去这个朋友吗?

我们可以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曾经的仇人,面对仇恨,我们不可以控制别人的情绪,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仇人也是能变成朋友的。一个人心中有了太多的恨是不会快乐的,所以不如选择原谅曾经错待我们的人。当我们把仇恨无限放大时,它会变得根深蒂固,心中被仇恨占满了,快乐又能放在哪里呢?我们原谅别人曾经的过错,其实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既来之,则安之

人间的不幸,会因为我们的积极面对而成为向上登攀的台阶。正因为冰冷的北极风,才造就了坚强的爱斯基摩人。

如果我们的双眼只盯着结果看,那么结果很可能像西方哲学家所说的,像挂在车前的一块肉,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没有办法抓到那块肉,即使你把车拉得飞快,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那块肉始终在你的车把上。

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先把心放平、放空,不要整日绞尽脑汁想着投机取巧的捷径,也不要在开始时就执著于结果,这样急切的心理反而会让我们整日忙忙碌碌,到头来却收获不多。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就先把心“安”下来,这样才有心情和精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有一位年轻人对剑道非常痴迷,于是,就不远千里前去参访名师。老师从他的态度和言语中,认为他是位可造之才,但还是故意说道:“你要学剑道,这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呀。”

年轻人听到之后,急切地问道:“那么,请问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到剑道的精髓呢?”

老师回答道:“在有生之年,必须全心全意地投入。”年轻人听过之后很着急,他问:“父亲希望我早日学成,我怎么能在这学习一辈子呢?”

老师接着说:“那就10年吧。”

年轻人还是觉得时间太久了,想让老师快点教自己。老师说:“那就30年吧!”

年轻人一听老师这么说,更慌了,他说:“老师只要教我3年就可了,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且我还会积极地配合您。”

老师说道:“看你这么急功近利,我想你很难学有所成,依我看你若是想学习剑道,至少需要60年吧!”

年轻人听后,知道再与老师较真也是于事无补的,想通之后,他下决心:“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学成之后再回去,老师让我练多久就练多久吧!”

从那时起,老师每天就叫他去做一些零活,如捡柴、挑水、煮饭、扫地。3年时间,他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做这些事情。有一天,老师突然之间拿着木剑从他背后一棍打下来,他被老师打得眼冒金星,不知所以然。后来的每一天,这样的事情都时有发生,老师总会时不时地从某个角落中进行突然袭击,对此,他总是防不胜防。为了免受老师的“伤害”,他不得不天天提高警惕,时时刻刻都非常用心。

后来,他的老师终于在他面前现身了,并且郑重地告诉他:“你的基本功已经学成了,这木剑你拿在手上,看我怎么做,然后你效仿着。”从那一刻起,他每天都与老师进行剑道学习。没用几个月,他就掌握了剑道的精髓之处,而且还能够非常自如地运用,最后他成了有名的剑道家。

我们如果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就会少许多无端的烦恼,也只有拥有这种心态,我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埃及曾经有一位名叫萨依特的政府高官,他在34岁时就已经坐到副市长的位置,这么年轻的市长可以说是前途无量的。

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他37岁那年,也就是他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他所管辖的城市却发生了一场大火,于是他因为这场大火被免职了。萨依特的许多朋友都是一些声名显赫的人,不是有钱的大财团的董事也是做官的人,他们觉得萨依特很倒霉,并为他感到惋惜,觉得这样的遭遇他很难承受,所以有不少朋友都主动要求帮他的忙。可是,萨依特并没有接受朋友的帮助,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萨依特开始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上些蔬菜,偶尔和村民聊聊天,其余时间他还走街串巷,收集一些民间的古董,因为这是他的爱好之一,生活就这么过得平淡且有滋味。朋友们都不理解他怎么能过得快乐,但是他就是过得很好,不理会他人的富贵,也不去羡慕别人有钱,而是继续自己简朴的生活。

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关系,他很快就琢磨出收藏的门道。经过七八年的时间,他已经收集了许多件顶级的民间古董。闻名前来向他买古董的人几乎踩破了他家的门槛,萨依特所经手的每件古董都上千万美金,萨依特从市长变成了世界级的收藏大师。

此时便有人问萨依特,为什么以前不是很懂古董收藏,到最后却会有让人意外的成就?萨依特回答:“因为我活得特别简单,从来不会盲目地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这让我有更多时间去一心一意地研究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