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24871500000032

第32章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5)

挫折是茧,破茧而出的是美丽的蝴蝶;挫折是风雨,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彩虹;挫折是冰雪,冰雪浸后是梅花飘香。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挫折也是一种美,但这种美只有少数人才能感知它的色彩。挫折对弱者来说只能是一块绊脚石,弱者只知道在再次遇到它时绕过去,却不知应该把它从脚下踩过去。有人曾经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的。

荷兰的拍卖市场上有一艘船,这艘船从1894年下水至今,在大西洋上曾遭遇冰山138次,触礁116次,起火13次,被风暴扭断桅杆207次,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考虑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这艘船得以名扬天下是因为一名律师。当时,这名律师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来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和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他想让人们明白: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是没有不带伤的。

人生如一杯浓郁的咖啡,挫折便如浸泡咖啡的沸水;人生如一颗颗珍珠,挫折便如打磨珍珠的蚌;人生如一朵朵坚韧的梅花,挫折便如那冰冷的风雪。有人说,挫折因其对人的锻炼而闪亮;有人说,挫折因其产生的动力而发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借助挫折的翅膀转化成自强的动力才能飞向成功的顶峰。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人生一切皆境由心生。心态决定人生的态度,人生不过是个过程,有的人走得长,有的人走得短;有的人走得精彩,有的人走得黯然;有的人走得辉煌壮丽,有的人走得哑然无色……怎样对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心态问题,一个良好的心态就可以让这个过程过得美好一点,就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让这个过程没有缺憾。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但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境界的人却少之又少。能够在得意的时候不张扬,失意的时候很坦然,那才是人生真正的修养和境界。

唐朝有一个叫懒瓒的禅师,他年轻的时候崇尚推理佛法,却得不到重视,后隐居在湖南南岳的一个山洞中。在此期间他曾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这首诗充分地说明了他的生活状态。后来这首诗被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很想见见这位禅师,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大臣拿了圣旨找到了岩洞,正好看见禅师在洞里烧饭,大臣便在洞口大声呼叫道:“圣旨到,赶快下跪接旨!”洞口的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的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禅师以牛粪升火,炉上烧的是地瓜,火越烧越大,烟雾弥漫了整个山洞。烟熏得禅师涕泪纵横,侍卫看得忍不住喊道:“喂!禅师,你的鼻涕流下来了,为何不擦一擦呢?”

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有闲空为俗人擦拭鼻涕呢?”懒瓒禅师说后,随即夹起炙热的地瓜就往嘴里送,并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大臣看到他这个样子,惊奇得说不出话来,只好赶回朝廷,据实报告皇帝,皇帝听了十分感叹地说:“国有如此禅师,真是大家之福!能够在隐居的山洞里过着快乐的生活,在接到圣旨后没有过喜的高兴,依旧过着如我的生活,不得不说禅师是一位圣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大智大慧的境界,宠辱不惊是一种较深的素养。面对荣誉能够坦然处之不得不说是一种风度。许多时候,自己浮躁的心情总是如喧嚣的世界一样,纷乱中难以静心歇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把一切看得淡然些,把得到和失去看得平淡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里过着平凡的生活,不因优势而张扬,不因劣势而失意,淡然地看待一切才是修行的根本。

唐朝的郭子仪,一生仕途得意和失意参半。在朝廷里数次被奸臣谗言陷害,丢官回乡时,他没有表现出一副潦倒落魄之相,而是与平常一样开朗逸旷,坦荡又平易近人,看不出一丁点儿的委屈、怨愤等失意之态。一代学者陶渊明,在人生经历低谷时没有颓废、消沉,而是悠然地过着雅士生活。他选择失意的坦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寂寞里突出喧嚣,把心融于山水,把情融于自然。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可能是孔明所说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悠然心境,也许是朱熹所说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也许是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的豁达,也有可能是王阳明“随遇而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洒脱。这些都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就能达到人生高层次的修养。

得失坦然,人生需常修剪

树木的成长需要人类为其修剪,人也需要修剪才能成才。人的修剪不但要靠别人,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人无完人”是众所皆知的道理,人可以有缺点,但是不可以不懂得自我修剪。人会在修剪中完善自我,从追求中明白生命的内涵。人也只有在自我修剪里不断地反思,才能明白自我的含义。

每当黎明的时候,年轻的园丁就来到他的果园修剪果木。他有一蓬质地上等的醋栗树丛,但令人遗憾的是,这蓬树丛却只长枝干不长叶子,而且长势旺盛,眼看就要成木材了。这使年轻的园丁很担心它会减产甚至不结果子。

于是,他对这蓬醋栗树丛精心地修剪。当他修剪完以后发现这蓬树丛的枝干也所剩无几了。醋栗树看起来好像受到了很大伤害,显得很悲伤。因为早春的勃勃生机而生长的枝条,此时只在主干的地方剩下一个个的断枝,而且在每一个刀口处似乎都还挂着泪珠。那情景就好像是醋栗树在向他诉说着自己的不幸:“您怎么可以如此残忍地对待我呢?难道您没看到我正在拼命地生长以回报您的悉心照顾吗?但是您现在却把我的枝条全都剪掉了,只剩下这光秃秃的树干,我要如何报答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