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24871500000030

第30章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3)

一年后,章小姐生了小宝宝,婆婆热心地帮他们照顾孩子,并不时唠唠叨叨跟她说一些这个不准、那个不准什么的。婆婆说的都是她们过去用过的照顾小孩的经验,虽然在章小姐看来有些做法按照现代标准来说是不科学的,但是她明白不能反驳婆婆的好意。婆婆的那些唠叨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即使有些话是不正确的,但是老人家的出发点是正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在大方向上达成了共识,何必为了枝节小事伤了和气呢?

与人相处需要互相谅解。每个人在做事时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那么“聪明”敏感,凡事太较真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常以“难得糊涂”自勉。做人想聪明难,想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是难上加难。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大都胸怀宽广,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团结大多数人,利用他们的优点而忽略无伤大雅的缺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凡事大处着眼,不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事实上,能做到不较真、胸怀宽广的人很少,正因为如此,世人才有那么多烦恼。想要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就要学会往自己的眼睛里揉沙子。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当你放开了胸怀让自己不去在意别人那些小毛病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那些毛病都不是问题。

与自己的亲人朋友较真是伤害,与陌生人较真是浪费精力,与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较真就把自己降得跟对方一样低,最愚蠢的莫过于和自己较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自己都不爱自己,不能包容自己,还能指望谁来包容你、爱你呢?

多看看这世界美好的一面,遇事多为对方考虑,体谅理解别人的难处,为人多一些宽容,处事多一些和谐,你也就能多一些快乐,多一分幸福。

忌猜疑,自古疑心生暗鬼

有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乡民请到了附近有名的张道士主法祭拜鬼神。

法事准备得很隆重,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热闹非凡。

夜里,****圆满结束,张道士要回家去了。村子里一位旧相识跟张道士开玩笑说:“今天是七月十五,是鬼节,有很多孤魂野鬼都会出来。你回去时会经过很大一片坟地,从那里走过时要特别小心哦!可能会被鬼魂跟上,一旦被跟上,可就难以脱身了。”

张道士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就是专门迎神送鬼的,只要我一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什么鬼神都要听命于我,绝对没有问题。”说完,张道士就回家去了。

半路上,当张道士经过那片坟地时,忽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总听到有悉悉索索的声音,和着他的步调,仿佛身后真的有什么人跟上来了一样。张道士加快了脚步,却感觉身后沙沙的脚步声也加快了。张道士又把步子放慢,身后那声音也慢了下来。

张道士心里有点慌了,心想:“走快也跟着,走慢也跟着,糟糕!难道真的是鬼来了?恶鬼来缠身啦!”

张道士愈想心里愈急,开始念起了驱鬼的咒语,把所有咒都念了一遍,身后的“鬼”还是没有走。

张道士万般无奈,使出了祖师爷留给他的绝招,一个叫做六神符咒的护身符,这已经是他最后一招了。张道士快速地把六神符咒祭了出去,然后连滚带爬地跑回家。到家后已经是奄奄一息,面色苍白,一进门就倒下去了。

家人问他什么事情这么害怕?张道士说,今天遇到鬼了!家人听了也大吃一惊,张道士做了多年法事,真说遇到鬼神还是头一遭。看张道士吓得脸色青白,衣服都湿透了,家人就拿出干衣服来给他换上。换衣服时,张道士又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响,仔细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张道士的裤角上面沾了一片包粽子的叶片。张道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一路听到的“脚步声”,正是那片粽子叶和地面摩擦的声音,心病解了,张道士也就恢复了正常。

正所谓“疑心生暗鬼”,只要猜疑心一起,原本不存在的鬼神也能把人吓得半死。人一旦起了疑心,会通过想象描摹出原本不存在的事情,对事物或别人产生怀疑,封闭自己探索其他可能性的想法,陷入猜疑的循环圈里。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相反,不相知必定长相疑。对他人的不信任,往往又同自信不足有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怀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怀疑。一个人自信心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结婚三年,妻子刚刚生了宝宝,丈夫因为收入颇丰,不担心生活问题,就让妻子辞去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孩子。

不过,丈夫工作压力比较大,常常要加班加点。没生孩子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忙碌,即使午夜不归,彼此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是,自从妻子“回家”后,丈夫一天不回家吃晚饭,她都会十分焦急,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催问。

猜疑心让她变得神经质起来,丈夫稍晚回家,她就坐立不安,心里不断猜测着:他不爱我了?他到底是在工作还是在外面玩?他是不是有外遇了?

猜疑心让原本自信开朗的妻子变得神经质起来,她偷翻丈夫的抽屉、公文包,甚至开始跟踪他。她认为丈夫肯定已经有了外遇,并且将一些只言片语的零碎信息都联系到丈夫有外遇这个猜想上去,对丈夫进行了锲而不舍地猜测和求证。

一开始,并没有外遇的丈夫忍受不了妻子无端的猜疑,渐渐地没事也不愿意回家,后来,丈夫真的有了外遇,背叛了妻子。一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在妻子的猜疑心中走向了破碎。

猜疑是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人们的思路,使他们的心钻进牛角尖里,无法自拔。

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心使人狭隘,把自己锁进铁栏中,变得孤独落寞。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着手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定性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比如上文中因猜疑造成家庭悲剧的妻子,如果能够冷静想一想,或许就不会产生家庭破裂的悲剧。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猜疑,戳穿之后往往让人觉得可笑。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主宰,却会觉得自己的猜疑顺理成章。

面对自己心中猜疑的火星,要果断地用冷静的思考熄灭它,别让猜疑毁了你的生活。

不嫉妒,各有因缘莫羡人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适当的嫉妒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动力,但是如果人心都被嫉妒吞噬了,那么就会失去自我,没有人性美。在人生中,不应该让嫉妒污染了心灵。

该隐和亚伯是兄弟,该隐是哥哥,亚伯是弟弟。该隐是种地的农民,亚伯是放羊的牧羊人。有一天,该隐把地里生产的东西拿出来,当做礼物献给耶和华。

亚伯也把自己羊群中一些先出生的羊和羊的脂油拿出来献给耶和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礼物,但是没有看中该隐的礼物。看到耶和华对亚伯的欣赏,该隐就非常愤怒,垂头丧气而一蹶不振。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愤怒呢?又为什么垂头丧气和一蹶不振呢?你若行得好,就可以抬起头来;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口了,罪恶会缠住你,而你却要制伏它。”

听完耶和华的话,该隐对弟弟亚伯说:“我们到田间去吧。”他们正在田间劳作的时候,该隐趁亚伯低头的时候,就起来袭击他并把他杀了。

该隐嫉妒自己的亲弟弟向上帝献上的祭物比自己的好,就把他杀了。《圣经》上说:嫉妒是罪。自从该隐开始,罪恶就缠住了人类,从此造成了人间无数的灾难。

有人在嫉妒里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事情的面貌,会盲目,被嫉妒污染了心灵,然后活在自我纠结里,使人生痛苦不堪。

善妒是人的一种本性,如果对嫉妒不加以控制,那么就会患难成灾。嫉妒心过强不但会危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只有把嫉妒当做一种修炼才会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嫉妒会影响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嫉妒也是成功者的大敌。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好处,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人往往会出于嫉妒,把自己置于一种心灵的地狱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自己却一无所得。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样会使自己得不到发展,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在小镇上住着一个武士,武士的武功非常高。但是,这个武士却是个很低调的人,从不轻易地将自己的武功展露出来。而这并不影响他的名气。

有很多武功高强的人,听说这个武士的武功之后,都跑到这个小镇上来和这个武士比武,但是最终都被这个武士打败了。

有一年,这个小镇上又来了一个找武士比武的人。这个人在江湖上的名气很大,很多高手都败在了他的手下。他找到武士说:“我想和你比一比,是你的武功高,还是我的武功高。”

但是,武士并不愿意和他进行比武。这个人听见武士拒绝比武的话以后,非常高兴,他说:“原来,你根本不敢和我比,你是怕输给我吧。”武士看着这个人说:“你已经受伤了,你的内伤非常严重,你应该调养好了,再来和我比,要不然这样不公平。”

这个人听到武士的话后非常吃惊,他的确受了很重的内伤,因为在找武士比武之前,他和一个高手进行了一场激斗,虽然他在这场比试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受了很重的伤。

没想到这也被武士看出来了,这个人不禁又羡慕又嫉妒。他决定养好伤以后,再来找这个武士大战一场。

几个月以后,当这个人再次来到这个武士居住的小镇时,人们告诉他说:“武士已经死去了。”

这个人非常吃惊,他问当地的居民:“武士是怎么死的?”

人们告诉他:“武士在和一群强盗搏斗的时候,被一只有毒的箭射中了心脏。他把入侵镇子的强盗都杀光了,但是最后自己也牺牲了。他真的是一个英雄,他的武功天下无敌,他的精神更是天下无敌。”人们这样称赞道。

这个人听到了这样的话,心里嫉妒得难受,他本来是想和这个武士好好地比试一场,然后打败他,没想到武士竟然就这样死了。

晚上,这个人住在镇上的旅店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嫉妒之火熊熊燃烧着。他想着镇上的居民对死去武士的赞誉之声,想不到这武士在活着的时候享有很高的声誉,死了以后声誉更高了。竟被别人说成了一个传奇,这简直没有道理。

这个人在心里想着,他不过就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而已,人们为什么要把他给神化了?

他没有办法入睡,深夜里一个人走出旅店,在空旷的街道上转悠起来。正在这个时候,他看见不远处的广场上有一尊很特别的雕像。这个人信步走到了雕像前,一看原来是已经死去的武士的雕像。雕像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话:“纪念伟大的武士,天下第一的英雄。”看见这样的评语,这个人简直是怒不可遏,嫉妒让他红了双眼,他决定把这尊雕像推倒,来平息自己的妒火。

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件怪事:武士的雕像底下躺着一个人,这个人显然是被武士的雕像给压死的。这个时候,旅店的老板说:“这不是那个想要找武士比武的人吗?”人们这才看清楚,这个人的脑袋上印着鲜红的两个字:嫉妒。

嫉妒是人的本性人,可有但不宜太盛。人应该在平时多修炼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不嫉妒、不好强,怀揣雅士的淡定面对生活,不让嫉妒污染心灵,给自己一个安乐、祥和的心灵港湾。

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有句话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得”是对冷静人生的一种美好的享受。

日本的剑圣宫本武藏在《五轮书》中也曾经提到“兵法家应该随时保持平常心”,就是说哪怕在征战的战场上,人也应该保持一颗冷静而平常的心,冷静地去应对眼前发生的事情。紧张与急躁,往往会蒙蔽自己的眼睛,失去对事物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失败。只有以冷静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才会静中取智。

冷静不是麻木不仁,冷静是一种智慧。冷静是一种临危不乱的淡定,一种地陷山崩的坦然,一种沧海桑田的从容不迫。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以冷静的姿势去对待,就能找到成功的解决方法。

很久以前,有个人又穷又愚,然而一夜之间他得到了很多钱,富了起来。但是有了钱的他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钱,面对这么多的钱他手足无措。

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和尚,和尚开导他说:“你一直都很贫穷,也没有什么智慧,现在虽然有了钱,再也不穷困潦倒了,但是你依然没有智慧。我想你还是进城里去向有智慧的人请教智慧之法吧。如果你肯出钱,别人是会教你的。”

那个人觉得和尚说得有道理,于是就去了城里。在城里的大街上,他逢人就问哪里可以买到智慧。几乎问遍了所有人,也没有人知道哪里可以买到智慧。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哲人。

哲人很有耐性地告诉他:“其实智慧很容易得到。如果你遇到了疑难的事情,不要急着处理,也不要仓促地下结论,可先朝前迈七步,然后再后退七步,这样进退三次,智慧就出来了。”

“这就是‘智慧’吗?怎么看起来这么简单呢?”那个人听完哲人的话将信将疑。

当天夜里他就赶回家去了,他刚推门走进屋里,昏暗中发现床上有两个人,妻子居然与人同眠,那个人很生气,愤怒之时拔出刀来便要砍床上的人。

就在他走向床边的时候,忽然想起白天买来的智慧,于是决定试试哲人说的话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