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69700000044

第44章 策略欺骗:欺骗是一种艺术(1)

理想中的博弈比现实中的博弈的规律性更强一些,无论在什么阶段或是因为什么样的情况,理想中的博弈都会形成有规律的行动。然而现实中的博弈则往往不循此律,参与者会千方百计地猜测对手的策略,并尽可能从对手的行为中捕捉规律,以对自己有利为原则,采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行为让对手逐步落入自设的迷局,从而让自己最大限度地获益。因此,要想在博弈中取得主动,一要用智设局,二要用谋破局,技高一筹方可稳操胜券。

制造弱小假象,麻痹敌人

如果你想击败对手,会怎么做?在他的面前表现你的强大力量?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的实力远远超过对手。不过,如果你刚好遇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还这样做,算得上明智之举吗?

从日本著名的拳击手轮岛功一的故事中,你也许会找到答案。

轮岛功一曾经失败过——在一次比赛中他失去了拳王的宝座。他决心在下一次的比赛中夺回拳王宝座,于是便向当时的拳王挑战。

比赛前夕,召开了记者会,记者们惊讶地发现,轮岛功一全身裹着厚重的大衣,脸上戴着口罩,而且不停地咳嗽。在场的记者都感到不安,在如此重大比赛的前夕,这位老兄的身体竟然是这种状况,真是太不幸了。

反观他的对手,看上去力壮如牛、充满自信,似乎还未比赛,人们已经知道这次比赛谁胜谁负。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轮岛功一竟然打败了对手,赢回了拳王宝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比赛前的轮岛功一身体状况不是很糟糕吗?当然不是,他在赛前记者招待会的表现只是一种表演,是为了麻痹对手,使对方放松警惕。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在很多时候,制造假象,适当向对手示弱,可以麻痹敌人,助你获得成功。

让对手误以为你不如他,使之产生轻敌思想。对手一旦形成这样的错觉,在竞争中该做的准备也不会全力以赴的认真做了,结果,就稀里糊涂地输了。

想想我们自己不也有类似的经历吗?就拿参加各种比赛前的心态与行动来说吧。

如果知道竞争对手实力很强,我们就会焦虑不安,同时也会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还会仔细研究对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反,如果竞争对手相对较弱,我们会感到轻松、自信,虽然仍在努力,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心不在焉,失去警惕,没有了奋力一搏的紧张感。

结果,在那些看起来敌强我弱的竞争中,我们出乎意料地赢了;在那些看起来敌弱我强的竞争中却糊里糊涂地输了。

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对比自己强大或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人怀有警惕心,而对比自己能力弱的对手则会放松警惕。

古今中外,许多人正是因为过于轻敌,而让对方有机可乘,使自己一败涂地的。

魏明帝时,曹爽和司马懿同执朝政。司马懿被升做太傅,其实是明升暗降,军政大权落入了曹爽家族。

司马懿见此情景,便假装生病,暂时示弱,等待时机。

然而曹爽虽独揽大权,却唯独担心司马懿。正值李胜升任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马府辞行,明为辞行,实为探听虚实。

司马懿猜到李胜的用意,就摘掉帽子,散开头发,拥被坐在床上,假装病得很重,然后请李胜进来。

李胜拜见过后,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病成这样。现在小人调做青州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

之后司马懿和李胜的对话可以说是驴唇不对马嘴,李胜说他要调做青州刺史,司马懿却假装听成并州,他还把侍女端来的汤药撒了满床。司马懿还言辞恳切地请李胜转告曹爽招呼好自己的两个儿子。言辞间的示弱之意再明白不过了。

李胜拜辞回去,将情况报告给曹爽。曹爽大喜,说:“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从此,对司马懿不加防范。

而司马懿这边却密切监视着曹爽的一举一动,准备伺机而动。不久,曹爽护驾,陪同明帝拜谒祖先。司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领家将,占领了武器库,并威胁太后,翦除了曹爽的羽翼,然后又骗曹爽说,只要交出兵权,就不加害于他。等局势稳定了,司马懿却把曹爽及其党羽统统处斩,掌握了魏朝的军政大权。

遇到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时,处处彰显自己的优势,会增加对手的警惕心理,难以取胜。反之,如果这时能够适当地暴露自己的“弱点”,给对手制造自己处处不如他的假象,会让对手掉以轻心,这样反而能够取胜。

虚虚实实,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古今中外人们的争斗中,多数时候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狭路相逢智者胜。在竞争中,尤其是在对手和自己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单凭优越的外部条件就想取胜是很困难的。如果说优越的外部条件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那么高明的竞争策略则是取胜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策略才是高明的竞争策略呢?高明的竞争策略就是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而使对手的意图暴露在自己面前,让对手在虚虚实实中感到迷茫,无从下手。

这种虚虚实实的功夫在中国历代都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作为我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的粟裕就是一位善于调动敌人的将领。在作战中,他往往会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1940年10月,苏北的姜堰战役就是一个杰出的战例。粟裕在讲到攻打姜堰的经验时说:“在姜堰战役中,韩德勤受了我们的骗,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营溪战斗后,韩德勤在姜堰有6个团,那时如果我们去打姜堰,伤亡一定很大。因此我们就拿一个纵队一方面东进去佯攻海安,乒乒乓乓打得很激烈,佯装做东进的准备,威胁如皋、海门、****;一方面向东北佯动。我们的意思是他姜堰的兵力太多了,请他调开一部分。结果他真是像听我们的命令一样,把姜堰的兵调了一部分到海安,只留下了两个团。”从这段简明扼要而又生动风趣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粟裕将军运用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堪称炉火纯青。也正是这种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的战术使粟裕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让敌人闻风丧胆。

拿中国的武术来说,很少有生猛刚劲的套路,也从来不教人一味地硬打硬拼,它十分懂得避敌锋芒、攻其要害的道理。《隋唐演义》中有一位少年英雄罗成,使起祖传的罗家枪法变幻莫测。而罗家枪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一枪刺去,立刻幻化为万千个枪头,把对手唬得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枪头在哪里,又将刺向何处。有时候,对手明明看见枪奔自己的咽喉而来,谁知罗成却是虚晃一枪,真枪头则冲着胸口刺去,迅雷不及掩耳,挡都没法挡。

与之类似的还有日本忍者的功夫,同样神出鬼没。忍者惯于使用烟雾弹,当他身处险境的时候,立刻放出一阵烟雾,便可逃得无影无踪;当对手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突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出其不意地给其致命一击。无论是罗成还是日本忍者,利用的都是虚虚实实的招数,在对手摸不着头脑时攻其不备,轻松地克敌制胜。

这种虚虚实实的招数如果运用到企业中,会给管理者带来怎样的启迪呢?其实说来很容易,就是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善于藏巧露拙、韬光养晦,尤其是在面对劲敌的时候,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最好低调些,隐蔽自己的实力,让对手主动出击,自己则在暗中观察对手的虚实,这样对手在明,自己在暗,才可以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采用这种虚虚实实的套路似乎不那么光明磊落,但自古兵不厌诈,竞争本来就讲究策略。而这种虚虚实实、混淆对手的策略,说到底是对人们心理的把握。在竞争中人们都希望能够探听到对手的状况,一旦探听到了就会产生一种骄傲的心理并且放松警惕。如果在这时故意给对手一些虚假的信息,那么在正式的较量中,对手就会因为恐慌而方寸大乱,最终败下阵来。

商人PK海关

塔卡是智利纳莱港海关的一名关长,他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当地一些想逃关税的不法商人都对他恨之入骨,但又拿他没办法。

有一天,一名海关人员向塔卡请示,有一批货物在欠税仓库已经停放了3个月,但一直没人认领,现在该怎么办?塔卡不假思索地说:“按照规定办理,有什么麻烦吗?”原来,智利《海关法》有规定,凡入关货物,在海关仓库停放超过3个月还没人认领的,就可视为无主财产。海关有权将这些货物拍卖,所得收入一律上缴国库。然而那位海关人员面露难色地说:“塔卡关长,你最好跟我到仓库看一看吧。”

塔卡便跟那位海关人员来到仓库。他打开一个集装箱,见里面的货物竟然全是意大利高档手套!他知道智利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民族工业,对国外进口的皮制品一是限制进口量,二是征收很高的关税,所以一般没有哪个商人愿意冒险从国外进口皮货。他看了又看那些皮手套,结果发现每个包装盒里的手套都是单只,只有左手没有右手。塔卡皱皱眉头,让工作人员把集装箱全都打开,结果都是这样。

塔卡一时也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想了想只好说:“还是按规定拍卖吧。”

拍卖会上,由于这批手套只有单只,谁也不要。最后,一个叫西奥的富商举了牌,以很低的价格全部买走了这批单只手套。

这与其说是拍卖倒不如说是清仓大处理。塔卡看到西奥临走的时候冲他古怪地笑了笑。塔卡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鬼,可一直也想不出什么头绪。

一天早晨,塔卡起床上班,发现鞋子少了一只。他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时,他家的小狗嘴里叼着另外一只鞋从外面跑了进来。这一刹那,他突然想明白了,于是他匆匆忙忙来到办公室,马上询问工作人员这几天是否有意大利皮手套入关。

工作人员肯定地说:“没有。”

塔卡立刻给其他海关关长打电话询问。结果,离纳莱港最近的蒙特港海关的关长说:“是有一批意大利皮手套入关,由于没人报领,已经拍卖了。”

塔卡追问:“是不是单只?全是右手?”

蒙特港海关关长吃惊地说:“是,都是右手。我们也觉得奇怪,没有办法,只好以最低的价格处理掉了。”

“那么,买走的人一定叫西奥了?”

“不错,是叫这个名字。当时,他还怪怪地冲我笑笑。”蒙特港海关关长说。

塔卡放下电话,立刻明白了西奥的用意。同时,塔卡很快想好了一个计划,他要联合所有的海关,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及时互相通报,无论第一批手套从哪儿入关都可以拍卖;但等第二批手套入关时,立刻封存,压在库中,不再处理。让他血本无归,看他还笑得出来!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批意大利手套入关了,像上次一样,没人认领,只有单只。塔卡暗暗高兴,他和其他海关通报了消息,在确定只有一批皮手套入关后便决定公开拍卖,引鱼上钩。

拍卖会上,还是西奥以最低的价格买走了所有的手套。临走时,西奥又诡异地向塔卡笑了笑。塔卡心想,看你能不能笑到最后。

星期天,塔卡在家休息。妻子从街上购物回来,她买了一副意大利高级手套。塔卡对手套很敏感,一听说便拿过来看。他只看了一眼,见两只是一顺儿,便肯定这就是西奥买走的那一批,于是笑着说:“亲爱的,你买的手套怎么都是左手的?”妻子说:“亲爱的,你把其中一只从里面翻过来不就是一对了吗?这副皮手套是不分反正的,里外都一样。”

塔卡听到妻子的话,顿时愣住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怎么就想不到?还在傻等着第二批手套呢!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看来要想把好关,以后要多动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