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
24864800000032

第32章 在人脉圈中占据主导地位(2)

当然,想要稳居主导低位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放权虽然使自己免去与众多底层员工、琐碎事宜打交道的麻烦,却使自己增加了与少数高层领导、精明干练的人较量的烦恼。不顾一切轻易放权是件危险的事情,因为这样很可能使自己成为“有名无实”的摆设。综合来讲,有三种员工可以让老板放心地授予其权力。

第一种是能够忠实执行命令的人,这种人在汇报、请示工作的非常严谨,当自己的意见与老板命令冲突时能够及时沟通,这样的下属可以放心地赋予其权利;第二种是富有创新思想,善于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这样的员工在工作中善于动脑,对于所在部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可能要发生的问题非常敏感,经常向上司提出并且给出参考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员工是可塑之材,平时应该多加培养,必要时可以授权让他独当一面。第三种是老板不在的时候,也可以主动负责的人。即使没人监督也不会偷懒耍滑,并且有责任心,会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往往可以担当重任。

总之,放权是一门学问,只有处理得当、周全部署才能一切水到渠成,稳坐核心地位。

先做“智尊”者,后为至尊者

荷兰哲学家贝内迪特·斯宾诺莎有句名言:“智慧,不是死的沉默,而是生的沉思。”作为最具智慧的高级动物,人类在众生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智慧使得人类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可以欣然享受生命的乐趣。然而在面临自己的同类的时候,这种智慧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智慧将原本没有差别的人类划分为若干等级,这种等级的划分中处处体现了智慧的差异,始终以智力程度为依据。想要高人一等,除了家室、学历、财力等客观因素外,还要具备高人一等的智力,否则,就只配沦为平庸。智力见诸于细微之中,欺骗便是其中一种。

从道德角度来讲,说谎是不对的,但是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话更容易化解尴尬,更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一家国际知名的五星级宾馆要招聘一名客房部经理,前来应聘的人非常多,甲、乙、丙三位男青年经过重重考验闯到最后一关,由总经理直接进行面试。

总经理分别问了他们三个人进行实际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如果有一天你敲客户的房门,但是里面没有回应。你以为客房里没有人,于是直接推门进去,可是当你推开门以后却发现一位没穿衣服的女士,而她看见了你,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甲说:“对不起,小姐。”然后快速地走出去,在房门上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

乙说:“对不起,小姐。”然后也是走出去,在房门上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

丙说:“对不起,先生。”然后走出去,在房门上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

最终的结果是,丙被录用了。甲和乙得知测试经过后非常不服气,丙分明是在说瞎话,经理明明说房间里站着的是一位女士,但是他却把人称呼为“先生”,简直是莫名其妙。

确切地说,丙不是在说瞎话,而是在说谎。丙的话在那两个面试的人看来很荒唐,但是在总经理看来却是非常聪明的说话方法。丙虽然说的是谎话,但是这个谎话的效果却比前面两个回答要巧妙。女客人见男服务生不打招呼就闯进门,而自己光着身子,肯定会恼羞成怒,处理不当还会闹上法庭。

可现在,丙竟然称这个假设的女士为“先生”,她既不会尴尬,可能还会存有侥幸心理,对方因为视力不好没有看清楚吧。即使她知道丙说的是谎话,也会出于羞怯的心理而偃旗息鼓,这样就避免了双方的尴尬,也避免了矛盾激化。

丙机智的谎言可以说是两全其美,所以在竞争中得以胜出。

虽然丙的成功有一部分的侥幸的因素,但是虚拟题目中的女性的角度考虑,她似乎更愿意接受对方把自己当成一位“先生”的事实,她宁可自欺欺人也不愿意接受自己赤身裸体被人看到的事实。而丙的回答则成功运用对方的这一心理,为自己和公司摆脱了一系列麻烦。可见,很多时候,谎言更容易让人接受事实,而说出智慧的谎言的人也更容易被他人所接受。

几年前,通用电器公司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何安排计算机部门经理查尔斯·斯坦恩梅兹的职务。查尔斯·斯坦恩梅兹是一流的电气专家,然而擅长技术却不擅长管理的他似乎并不适合做一名部门主管。对此,公司高层领导非常头疼。是否可以直接下一个通知,解除他的职务呢?不能,因为公司的发展不能没有他——何况他的性格还特别敏感而且情绪容易激动。最后,公司高层再三斟酌后作出了一个巧妙的决定——以委以重任的名义将他调离这个部门,赋予他通用电器公司顾问工程师的头衔。他们分别找查尔斯·斯坦恩梅兹进行谈话,对他阐述工程部在公司发展中的瓶颈作用,并再三强调新职位的重要性。最终,调职工作顺利进展,与此同时,公司巧妙地让另外一个合适的人选接替了他的职务。他的工作和以前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换了个头衔而已。因此包括查尔斯·斯坦恩梅兹本人在内的员工都顺其自然地认为这只是名义上的对等变更。查尔斯·斯坦恩梅兹对自己的新职位非常满意。通用电器公司的领导层也松了一口气,因为公司温和地调动了一位脾气暴躁的明星职员的工作,而且这样做没有引起他的情绪的波动。

虽然通用电器这种做法并不十分君子,但是至少他们能够在使查尔斯·斯坦恩梅兹欣然接受职位变动的情况下保全公司发展大局,可谓一举两得。相信查尔斯·斯坦恩梅兹本人也是更倾向于这种名利双收又不失尊严的结果。可见,在职场中,善意的谎言往往是对“说谎者”与“被欺骗者”的一种变相的保护,善于说谎的人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

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在以智取胜的时代,唯有先成为“智尊”者,才能有望成为至尊者。

妄自尊大的人难成大器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其结果必然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功名显赫的人比比皆是,每个时段、每个领域都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佼佼者,于是,就有众人不遗余力地向这些成功者示好。长时间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羽翼丰满,成为人脉圈的中心点,无须再谦恭处世,于是开始居高自傲、狂妄自大。然而,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非但不会巩固自己在圈中的地位,甚至可能亲手摧毁烘托自己的堡垒。

毕沅是清朝知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编纂的《续资治通鉴》几乎可以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

乾隆三十八年,毕沅出任陕西巡抚。在他前往陕西赴职时,途经一座寺院,毕沅便停下来进寺院内休息片刻。当时只有一个老和尚坐在大殿中诵经,当有人通知他巡抚毕大人来到寺院的时候,这个老和尚既没有起身,也没有说什么,依然自顾自地诵经。那时毕沅只有40出头,正是英年得志,又中过头名状元,怎么说都算是名满天下了,他见这个老和尚这样不拿自己回事,心里十分不满。于是,他沉住气,在一旁默默等老和尚念完经。终于,老和尚念完一卷经离座起身,他对毕沅合掌施礼道:“老衲方才佛经没念完,所以有些疏忽您了,希望大人您不要计较。”

毕沅怎能不计较,他正等着老和尚来搭话呢,但是出于礼貌,他仍然回答:“都说佛家有三宝,您也是三宝之一,用不着说什么怠慢之类的话。”说罢,毕沅便坐在上座,老和尚坐在一边陪他。毕沅问老和尚:“请问老法师您刚才诵的是什么经?”老和尚回答:“《法华经》。”毕沅说:“您真是一心向佛呀,诵佛经诵到不在意身边的事,真算是摒除俗务了,想必这部《法华经》您现在已经烂熟如泥了,请问您这部经书中有多少句‘阿弥陀佛’?”老和尚听后,明白毕沅因自己怠慢他而不满,所以才故意找茬刁难自己,他并没有惊慌,而是从容地回答:“老衲资质差了些,虽说诵得多,但忘得也快。毕大人您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想来对《四书》也是烂熟如泥,您可知道书中有多少句‘子曰’?”毕沅听完大笑,对老和尚的机智很欣赏。

老和尚向毕沅献过茶后,便带着毕沅去参观菩萨的殿宇。毕沅看到一尊弥勒佛的佛像时,指着弥勒佛的大肚子对老和尚说:“您可知弥勒佛的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和尚立刻回答:“人间乐事,满腹经纶。”毕沅对此回答很满意,他对老和尚更加另眼相看了,于是又问道:“既然老法师您如此才思敏捷,为什么不考取功名,反而要抛却红尘,皈依三宝?”老和尚说:“富贵于人有如过眼云烟,比不上西方的一片净土。”

两人又一起来到罗汉殿,殿内18尊罗汉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毕沅又指着其中一尊罗汉问:“您说这位罗汉在笑什么?”老和尚说:“他当然是笑天下可笑之人。”毕沅奇怪地问:“那天下哪些人是可笑的呢?”老和尚回答:“贪恋富贵的人可笑;恃才傲物的人可笑;仗势欺人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听老和尚这样说,毕沅不禁觉得自己方才实在可笑,于是赶忙打断老和尚的话:“老法师真是妙语连珠,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就离开了寺庙。

显然,毕沅绞尽脑汁的挑衅抵不过老和尚淡定自如的应对,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个学富五车的状元郎羞愧难当、落荒而逃。他的学识成就了他的身份,然而他的自大却出卖了他的品质。于是,越是与洞悉世事、淡然处世的老和尚接近,他的骄矜无礼就越是暴露无遗,最终只能是扬起巴掌打自己的脸,让旁人看笑话。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这一年,齐国又逢大旱,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土地干裂,庄稼全都死了,人们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树皮吃草根,但富人家里的粮食却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丝毫不受天灾的影响。

有一位地主想拿出点粮食救济灾民,但又不想做无名好人,他希望自己微博的付出能换来众人的敬仰和感激,好让自己声名远扬,于是,他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把做好的窝窝头放在路边,每过来一个饥民,他就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喊道:“叫花子,拿去吃吧,别忘了是我在关键时刻救了你的命!”每说这句话的时候,便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瘦骨嶙峋的穷人,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衣衫褴褛,脚上穿着一双破烂的草鞋,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的,看上去已经支撑不住了。地主看见他饿成这个模样,就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穷人大声吆喝着:“喂,要饭的,我这里有东西,你快过来吃,吃完别忘了是我的慷慨助你捡回了一条命!”这个穷人却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踉踉跄跄地往前走。地主又喊道:“喂,你听到没有?我这里有吃的。”这时那个穷人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地主说:“收起你的食物吧,想必你的食物也沾染了你的虚伪自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种令人作呕的食物!”这完全出乎地主的预料,他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穷人用自尊撑起自己的身躯缓缓走出自己的视线。

职场中,这种略有成绩便沾沾自喜的人比比皆是。比如得到了上司的肯定获得了小小的晋升,便心高气傲起来,在同事中趾高气扬,结果往往是众叛亲离,工作中处处碰壁,最终落得个“小聪明,难成大器”的下场。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比翻车。身居高位原本是件好事,可以助人更上一层楼,能够观瞻全局的人懂得利用既得的优势拓展人脉圈,从而为接下来的拼搏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鼠目寸光的人却只顾沾沾自喜于眼前的成就,在骄傲自满中失去宝贵的人脉资源。

放不下“面子”,当然没“面子”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什么?面子!有人办事一掷千金,大讲排场,只为了充个脸面。有人不惜用尽几个月的薪水买一个名牌手表或皮包,只为了拿出去有面子。面子从某种程度上反应出一个人的身份,即身份越高,面子越大,反之,越没地位的人面子越不值钱。然而,过分地在面子问题上钻牛角尖往往会陷自己于不利,因为面子不仅仅是自己争取的,更是别人给予的,只有当你放得下自己的面子,给足了别人面子,别人才能给你面子。

《水浒传》中对武松上景阳冈打虎前有一段细节描写: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这就是顾及面子的一种想法,然而可以说武松不仅有足够的勇气和力气,更有很大的运气,最终将老虎打死,且一举成名了。这个故事是双向的,一方面体现出武松大丈夫不能临阵脱逃的胸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武松为了面子“逼迫”自己上山打虎。武松打虎的故事一直为某些崇尚武力的人士津津乐道,在他们脆弱无助的时候,这位先辈给了他们不少冲锋陷阵的勇气,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个面子问题的存在,也许后人就会少了一个逼迫自己不顾生命安危勇往直前的动力。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小时候放过羊,当过和尚,还讨过饭。那时他有一帮穷兄弟,大家相依为命。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不少昔日的穷兄弟到南京城找他。这些人原以为朱元璋会念及旧情,给他们一官半职做,却不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提起他以前做过什么,认为那样有损自己的面子,于是都拒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