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
24864800000026

第26章 拿出80%的精力维护20%的重点关系(2)

因此,迈克费劲心机,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在沃尔玛总公司的对面挂了一张巨幅广告牌,而广告牌上最突出的文字部分正对着沃尔玛高层领导人的办公室。一天,当这位领导人无意中向窗外望去的时候,他看见了这张醒目的广告牌,于是命令下属去搜集有关该公司的所有资料,后来,干脆把这个每天闯入自己眼帘的产品买来用用到底怎么样。海尔终于进入了沃尔玛,这是在美国的第一步,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步,因为他们是“沃尔玛高层领导信得过的产品”,那么赢取别人的信任还难吗?从此,多家零售超市都纷纷向海尔投来订单,因为他们相信,沃尔玛货架上陈列的商品一定会是品质优越的产品。

迈克就这样成功地打开了海尔在美国的市场,或许,事后这位领导人得知自己“中计”后也会鄙夷迈克的“阴险狡诈”,但相信他更佩服迈克的举动,因为他为整个营销界提供了活生生的销售经验,而自己也“有幸”成为教材中的一个角色,谁让自己是那令自己哭笑不得的20%呢。

抓住重点中的重点

利益必然会带来纷争。同一个领域内,为了争夺共同目标而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的事情比比皆是。试想一下,有一天你的两位上司之间产生了利益纠纷,当他们彼此攻击的时候你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当他们让你来处理一个问题,而彼此的要求却截然相反时你又会怎么处理?哪一方都不能违背,却又不能不去执行,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一旦遇上了你怎样做才能既不得罪上司又能保全自身?

清朝时,咸丰皇帝驾崩后,东太后和西太后共同辅佐同治皇帝处理朝政。东太后地位较高,但是西太后善于权谋,两人表面上彼此客气友好,但实际上却是彼此口蜜腹剑,事事针对和打压对方。

这天,山东巡抚丁宝桢正在书房读书,只见德州知府匆匆跑来求见,一见到丁宝桢,这位知府顿时失控,痛哭流涕。丁宝桢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德州知府是被大宦官安德海欺负了。这位知府哭哭啼啼地说,安德海曾到他府上索要白银五千两,而且限他三天之内必须交出,否则他和他的家人性命难保。

丁宝桢很清楚,安德海绝对不好惹,弄不好就会连累自己。他是西太后身边最得宠的一个太监,贪赃枉法,无恶不作。但由于西太后对他的庇护,一般人都惹不起他。丁宝桢虽然很想除害却自知力量微薄不敢轻举妄动。

东太后一直视安德海为眼中钉,肉中刺,早就想找个借口除掉他,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理由。他得知丁宝桢对安德海不满,于是让他速速将安德海处决。安德海不能违背东太后的懿旨,可是又不能随随便便将安德海杀头,因为这样会激怒西太后。于是他开始找合适的借口逮捕安德海,后来终于找到突破口:安德海私下里得到了西太后的恩准,出宫搜刮民脂民膏,但是他并没有得到皇上的圣旨,也没有太后的手谕。而大清祖训中明确规定:内监不许私自离开京城四十里,违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丁宝桢巧妙地抓住以这一条规矩为转机。因为东太后素来与西太后有矛盾,早就想出掉安德海,一旦她知道了这件事,必然会降旨定会降旨斩杀安德海,而西太后也不会公然指责自己,毕竟安德海犯规在先。

于是,丁宝桢立即命知府去抓安德海,同时将这件事禀报了东太后。东太后当然大为满意,她立刻命人拟懿旨将安德海处斩。安德海被抓来后,见到丁宝桢便破口大骂,因为他知道西太后一定会救他的,可安德海怎么也没想到,东太后的懿旨居然先到了。

丁宝桢拿着东太后的懿旨大声念道:“安德海私自出宫,出京城四十里,依祖训,就地正法。”安德海一听,两腿顿时软了下来。

丁宝桢大喝一声:“来人啊!将安德海推出去斩了。”

正在此时,忽听到有人在门外高喊:“西太后懿旨到!”丁宝桢不用猜都知道西太后的懿旨肯定是来救这个太监的。这让他很为难,因为放了安德海,等于违背了东太后的懿旨;不放,则西太后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就在这时,他灵机一动,命令道:“前门接旨,后门斩首。”说完命人将安德海推出后门处斩。等到丁宝桢亲自跑到前门跪听懿旨时,安德海已经是身首异处了。

丁宝桢的做法实在很高明,他不仅仅使自己免于受责罚,更重要的是借助东太后挡住西太后的箭,同时还去了无恶不作的大宦官,了了心里的一桩大事。历史中,坐山观虎斗,在强强争斗中保全自身的人不多,坐收渔利的人就更罕见了;能够狐假虎威,借助他人的威风来为自己造势的人也不多,而能够借敌人之势来壮自己威风的人就更罕见了。汉光武帝刘秀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东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很有韬略的政治家。在未登基时,他曾率兵在河北一带与王朗大战20多日,最后攻破邯郸,杀死王朗,取得成功。

当时,王朗在邯郸称王,实力雄厚。刘秀不敢正面与王朗交锋,于是带着少数亲信,到了蓟州。当时蓟州兵变,众人响应王朗,而捉拿刘秀。刘秀没有办法,只能仓皇逃出城门,他们逃到饶阳时已弹尽粮绝,将领们都在为粮草的事情发愁,这时,刘秀忽然计上心头,说出了一个虎口求食的办法:冒充王朗的使者到驿站去骗饭吃。

于是,他和亲信们装扮一番后以王朗的名义大模大样地走进驿站。驿站官员信以为真,哪敢怠慢,急忙准备美味佳肴来招待。刘秀一行人已经好几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都抑制不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们狼狈的吃相引起了驿站官吏的疑心。为了辨其真假,驿站的官员故意命人将大鼓连敲数十下,高喊邯郸王驾列。这一喊非同小可,众人吓得目瞪口呆,个个手心捏着一把汗,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刘秀当然也惊得站起来,但是很快就镇定下来。他想,如果邯郸王真来了,逃是逃不掉的,而如果他没来,大家反倒能平安过关。于是,他给众人一个眼色,让大家沉住气。他自己慢慢坐下,平静地说:“请邯郸王进入相见。”等了好半天,也不见邯郸王的踪影,这才确定是驿站的官吏搞的名堂。酒足饭饱之后,刘秀立即率人离开了驿站。

《狐假虎威》的故事令人忍俊不禁,狡猾的狐狸借助威猛的老虎吓跑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虽然狐狸自己也清楚,大家怕的是老虎,可是它却能巧妙地借助老虎的威风来为自己造势谋利。而刘秀更是将狐假虎威之术运用到了极致,居然跑到自己的劲敌头上借利去了!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对于刘秀而言,最危险的人物也就是最有利的人物,正是这顿美餐,使刘秀和亲信们度过了最危难的时刻,也大大鼓舞了士气,同时,刘秀虎口取食的计谋和魄力也令人由衷配钦佩。

伴君如伴虎,切忌功高震主

身在职场必须懂得职场的生存之道,且不说牢记对自己有益的,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对自己有害的,因为保住自己的立足之地是根本,其次才能谈进一步的发展等问题。职场本来是人们借以实现自身价值、谋求功名的地方,但是却被复杂的人际关系弄得波云诡谲甚至危及重重,一不留神便自毁前程。多学点职场的安身之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如职场中的忌讳,例如功高震主,以免酿成大错。

张丽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两年多了,勤劳能干的她逐渐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肯定,于是她经常负责一些重要的工作。一次,公司要求内部员工按部门进行工作汇报演讲,张丽理所当然地作为所在部门的代表上台展示。在演讲中,张丽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地淋漓尽致,绘声绘色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这让部门领导在欣慰的同时也莫名其妙地有些醋意,毕竟台下的领导都是些高于自己好几级的领导。在随后的公司宴席上,张丽更是大方地向重要领导敬酒,这些领导本来对她刚才的表现就很满意,见她在敬酒时依然爽朗大方,很是满意,不禁齐声夸她是位年轻有为的后辈,还鼓励她再接再厉,将来公司的重任必然由她这样的精英来承担。受宠若惊的张丽听了乐得合不拢嘴,却丝毫没有提及他人的功劳,例如直接领导在平日工作中的指导,以及同事们在日常工作里的帮助,只顾一个人沾沾自喜。第二天,张丽就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部门领导甚至不睁眼看她一眼,其他同事也醋意浓浓地说了几句“要是以后发达了可千万不要忘记曾经一个战线的战友”这类的话,渐渐地,在演讲与宴席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张丽逐渐被打压,部门领导甚至连涉及到接触其他部门人员的活都不给她,张丽又回到原来那个不起眼的小员工的角色。

在与部门领导相处时,特别是与位高权重的人相处时,要注意收敛自己的锋芒,有些舞台上,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的角色,很多时候,你只适合做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不要喧宾夺主,抢了别人的风采,这会使你树敌。上个故事中的张琪就是个典型的糊涂虫,抓住时机展示自己没什么错,但是要适可而止,不要让自己成为比直接上司更重要的角色,因为把握你工作细节的人是他,一旦你让他产生危机感,必然会遭到看似顺理成章、实则醋意满怀的怠慢。羽翼未丰时,一定要时刻清醒自己所处的位置,宁可揣着明白装糊涂也不要作出功高震主的事来。

西汉建国,张良可谓一大功臣,被列为“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赞美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在“汉初三杰”中,他是唯一一位得善终的人。

张良之所以没有成为“韩信第二”,这与他功成名就后的谦恭不无关系。年轻时就以谦恭、好学、聪明闻名的张良有“桥下拣鞋,拜师学艺”的经历,并以自己的谦恭得到了《太公兵法》,获得了真才实学,又因谦恭获得了赏识和安全。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拥有聪明,并时刻记得谦恭。尤其在功成名就之后,更应该注重细枝末节。

张良一心一意追随刘邦打天下,经常在危急时刻扭转时局。平定天下以后,刘邦赐给张良三万户百姓,张良辞谢说:“我与陛下相会,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陛下用我的计策并万幸成功,这不过是我的运气好,没有陛下就没有张良。”后来官拜大司马的张良选择了辞官归隐。

同样身为“汉初三杰”的韩信和萧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韩信的下场人所共知,因为锋芒毕露而丧命。而萧何则因为名气太大,自己又不通权变,不得不自毁名声,以至于弄得晚节不保。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做萧何的护卫。

众宾客纷纷道贺,萧何也非常高兴,在府中摆酒席庆贺。突然,有一个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勃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那个门客昂然不惧,说道:“萧公不要高兴得太早,否则就会后患无穷啊!”萧何听了,心中十分不解,问道:“我进位为丞相,荣宠有目共睹,而且我行事小心谨慎,没有任何疏虞,你为什么这么说?”门客说道:“皇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萧公安居在都城之中,根本就不用冲锋陷阵,反而加封食邑,我揣度皇上的意思,恐怕是在怀疑萧公。难道萧公没有见到淮阴侯的下场吗?”萧何恍然大悟,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地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自己的家财充实国库。果然,刘邦对萧何的表现十分满意。

同年秋天,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

刘邦身在前方,心在都城。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使者回报萧何,萧何对使者的回答大加赞赏。有一天,萧何偶尔与门客谈及使者为自己美言的事情,心中颇为得意。

可是,一个门客听完后,大声说道:“萧公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

萧何听后大为惊骇,忙问为什么。

那门客说:“萧公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您还在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可是,您现在是百官之首,已经没有更大的官位可以封赏您了。如今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

萧何听了,顿时明白门客所说并非虚言,连忙向门客问道:“那么为今之计,我该如何是好呢?”

门客说:“萧公,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不得民心了,自然就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

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最终还是不得不以侵夺民间财物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

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谁料,刘邦见此奏章后大怒,恼恨萧何再次取悦于民,就立刻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

满朝文武以为萧何必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幸亏有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素敬萧何的为人,在服侍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