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
24864800000021

第21章 善用“人情”的交际艺术(2)

然而很多人都不喜欢欠人情,认为欠人情就涉及到还人情的问题,这会给自己造成负担。的确,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还是少求人为妙,但是有些自己处理起来很棘手,而对于别人却是小菜一碟的事情,不妨就麻烦一下他人。欠债还债,欠人情补人情,这话不假,但是也要辩证地看待。如果你只是在无足轻重的小事上求助他人,那么他人或许很乐意帮忙,因为这样他们也能丰富自己的人情往来。相反,如果你明知道对方很容易办到却死死不肯开口,反而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距离感,认为你是不屑于求助他。而谈到还人情,大可以放心,因为每个人在找他人办事的时候心里都会做出一番衡量:我以前帮过他什么忙,这样的请求算不算合理。如果对方要求你办的事远远超出了曾经为你办的事的难度,那么可以说,是他欠了你一个大人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理德曼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与搭档去很多家庭拜访,拜访的主要对象是各家的家庭主妇(这些家庭主妇大多数他们的亲戚朋友或熟人),他们称自己为“安全驾驶委员会”做事,正在开展一项公益活动,希望得到她们的支持和援助,请她们在请愿书上签名,几乎所有人都乐于配合这项工作。

当然,请人帮忙也要适度,如果提出的请求让别人感到为难,那么非但不利于联络感情,反而不利于关系的增进。里德曼几周后的第二轮试验就验证了这个道理。

几个星期过去了,里德曼和搭档再次来到拜访过的那些家庭,这次他们的要求不是在公益性的请愿书上签个名那么简单,而是要求这些主妇们在自己家的门前立一块并不美观的牌子,牌子上写着“谨慎驾驶”。然而,这次有90%的人都表现出为难,她们只是说先考虑一下,没有当面答应,只有少数人表示可以接受,但可以看出她们只是碍于情面才勉强接受的。

人情拥有一定的弹性,如果索取过度,则人情就会出现出紧绷甚至断裂的现象。李同在一家杂志社工作,新接手编了一份杂志。由于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编写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他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李同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邀稿。这些作家和他都有些交情,但其中的一位在写了数篇后坦白地对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这样做是在透支人情。”

正如感情需要一定的投资,人情也需要投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给人好处”或帮助别人的经验,而且很多人也乐于帮助别人,因为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你从来就不给人好处,那么,你的人际情薄必定空空如也。但是,给人好处或帮助别人是有学问的,还人情也是也有限度的,一切都应控制在弹性的承受范围内。还人情的前提是你通过正确的渠道来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对方以曾经帮助过你为由而要求你利用手中的职权行个便利甚至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那么这样的人情是对你不利的,还是少用为妙。

林女士是一位医生,几年前,她曾经为了给自己孩子转学的事请求在教委的老同学帮忙。时候,林女士给了送了一些礼钱给这位老同学,可是对方没有收。林女士很感激,因此和这位同学的联系也就加深了。可是,没多久,林女士的烦恼就来了,那位教委的老同学经常带着亲朋好友来医院找林女士帮忙,有些事根本不能办,像婴儿性别鉴定,高价病房算低价等,着实给林女士出了不少难题。无奈之下,林女士只能渐渐疏远这位同学,再后来两人就索性断绝了来往。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特别是在工作中,很多人靠帮别人忙来要求对方利用职务便利提供“非常”帮助。依靠人情办事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一限度反而令人尴尬。同样,人情储蓄也不能即存即取。如果你急于找后账,急于在这笔人情债中得到回报,就犯了人情世故的大忌。你就会在找这笔后账中既丢掉了人情,丢掉了面子,也丢掉了做人的本分和进退的分寸。人情来往有一定的度,适度的情谊才是受欢迎的,如果超越了一方能接受的度,则反而会加剧彼此间的排斥。因此,一定要掌握好人情的弹性。

不伤人情的拒绝法

没有无所不能的人,就算再神通广大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凡是有求必应。但总有一些人,认为你高高在上,三头六臂,于是大事小事都找你帮忙,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一旦帮助了你就会觉得自己有恩与你,于是在内心产生一种优越感,然后以讨债的态度来要求你替他办事。

当你实在力不从心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拒绝。在很多人看来,拒绝是件比求人还要令人难为情、难以启齿的事情。但对于成功的交际家来说,拒绝并没有那么难。拒绝是一门艺术,正确的拒绝方式不会为感情带来任何不利影响,相反,还会使对方识趣地收回自己的请求。

张婉在某二线城市电视台工作二十余年,是位中层领导。正应了那句话“每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背后总有一堆糟心的人情事”,按理说,张婉的现状确实很让人羡慕:待遇就不用说了,工作内容也都是些确定工作方向的大事,跑腿、执行的具体工作都不用她这种老资格来办。可是,没到毕业季张婉都很头疼,总有一些亲朋好友找上门,想把自己家孩子安排进电视台工作。在外人看来,张婉是电视台的领导,有一定的话语权,可张婉自己心里很清楚,电视台每年接纳的实习生和新人都有名额限制的,而且自己的头上还有领导,每次安排进人都需要一系列的后续工作要做。可是直接回绝又怕得罪人,特别是那些自己说不定哪天也会求到的人。

这回,张婉在一位朋友的指点下,成功地掌握了拒绝的窍门。

一天,检察院李法官约张婉共进午餐,张婉心里明白,李法官的女儿在某高校传媒专业就读,再有几个月就毕业了,这会儿找自己吃饭,准是为了女儿工作的事。张婉没有拒绝,如约来到饭店。

两人寒暄了一番后,李法官开始进入正题:不瞒你说,小张,我这次请你来,是为了孩子的事……

张婉早就有了准备,因而微笑着听她说完。“咱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就别说求不求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的工作是大事,哪个父母不为孩子操心呢?现在电视台里倒是有实习的名额,孩子什么时候准备好了你直接让她去报个到就行。只是,实习期待遇肯定会让孩子失望的,这薪金待遇的问题都是台里规定的,我就无能为力了。”

“嗨,待遇都不是问题,这孩子就是去锻炼锻炼,再说我和她爸爸也没打算让她指着实习工资活,她从小花钱就没个数,让她去吃点苦也好。”李法官高兴地回应道。

“实习期间,可不止是待遇不如意啊!你也知道,来我们这实习的孩子都是家里有一定背景的,正式员工就更不用提了。而实习期又不分配具体部门,都是哪里有活去哪帮忙,说白了,就是拿这些孩子当跑腿的,以往啊,不少实习的孩子受不了苦累跑了。也难为这些孩子了,在家备受呵护的,到了我们这经常打杂,不管严寒酷暑,只要有任务就得跟着跑,冬天半夜在外拎着设备执行任务也不是没有过,夏天大中午顶着几十度的高温跑前跑后也正常,没办法,老员工不动弹,就得新员工来干。其实啊,女孩子在电台实习,要么是混日子浪费时间,要么好好干浪费体力,怎么都是难啊!你不知道,前年夏天,有个处长的女儿来我们这实习,领导让她去另一家公司送资料,当时正下大雨,这孩子不想冒雨去,就耽误了一会儿,可事后被领导骂的痛哭流涕啊!没办法,在这里新人都难免受点委屈,冒雨送资料咱觉得不合理,可工作中哪那么多合理的事?谁管你一个实习生的感受啊?”张婉看似不经意地感叹到。

一席话,听得李法官皱起了眉头,她立刻想到,如果是自己的女儿,肯定也会等雨停了再去送材料的。她当然也明白张婉的言外之意,但是想到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确实觉得娇生惯养的女儿就算去了肯定也是干不了几天就跑了,于是干脆打消了这一念头,帮女儿找了一家不用经常风吹日晒工作的传媒企业。

张婉的拒绝方法的确高明,如果她一开始就说实习名额限制、实习工作艰辛这样的话,那么对方一定会心存芥蒂,因为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拒绝了,而张婉却没有那么做,她先答应帮忙,然后诱导对方以当局者的角度考虑工作中面对的问题,最终使对方自己放弃让女儿来实习的念头。既没有得罪人,也没有让自己为难。其实,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不伤人情的拒绝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拒绝方法:

1.假托直言

直言是对他人信任的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但是,有时候直言可能逆耳,迂回的表达更能够避免被拒绝者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可以假托由于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而加以拒绝,这样会使人更容易接受。例如,某杂志的推销员请求你订阅他们发行的报纸,可你不想订阅。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贵杂志社的服务很周到,可是我已经订阅了好多其他杂志社的杂志了,到现在都没看完呢,请谅解。”

2.闪烁其词

在交往中,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或不方便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时,可以闪烁其词,在答复时避重就轻,不正面给出答案。例如,在医院里,一位身患重病的患者问医生:“我的病是不是很严重,还有治愈的希望吗?”医生回答:“你的病确实不能怠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安心养病,慢慢会好的。”这里的“一段时间”和“慢慢会好”都是模糊语言,没有一定的期限,但是却能带给病人希望,对其而言是一种心灵上的宽慰。

3.建言献策

这种方式适合于对方提出要求或问题,而你的意向和答案却与他相悖时,千万不要直接拒绝或否决对方,而是以提出建议和其他对策的形式来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例如:朋友说讨厌某位作家的作品,而这位作家恰巧是你喜欢的,你可以说:“其实他的《xxx》这本书写得很不错。”再比如,同事约你去看电影,但是你并不想去,你可以说:“去游泳怎么样?”这样不但不会使对方有反感,还会转移到你的意愿上。

4.绕开分歧

外国人见面喜欢讨论天气和兴趣等话题,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但中国人却倾向于说人说事,祸从口出,口无遮拦的人常常会因一时最快陷入不必要的争端。因此,在讨论人和事的时候,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反对的观点,更不要轻易说别人的是非,当有人讨论这些是非时,要巧妙而含蓄地避开这些话题。例如,有人问小孟:“你对当前争论最大的演员×××是怎样看的?”小孟回答:“我们认识时间不长,直到前不久开会时听了她的发言才算认识了她。关于×××的争论我也不是不了解,无从谈起。只觉得对于像她这样的优秀演员,我们应该持欣赏的态度,不应有过多的苛求。以目前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发展的环境来看,能够达到这样的表演水平已经很难得了。因此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待他人的成就。”这既说出了自己对于×××持有的看法,又巧妙地避开争论的焦点话题。

5.拿幽默作挡箭牌

幽默是一剂良药,而且是甘甜的良药,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缓解冲突。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是一名海军军官时,一次,一位好朋友问他关于美国新建潜艇基地的情况。这属于保密内容,罗斯福是绝对不能透露的,但是面对自己的好朋友,他又不能正面拒绝,于是就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对方非常肯定地回答:“能”。罗斯福笑着说:“我也能。”对方听后自然不会再追问了。

拒绝不仅讲究技巧,还要注重细节,以下是适用于拒绝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首先,不要立刻拒绝。因为这样会让人觉得你很冷漠高傲,容易得罪人。即使对方提出的要求很愚蠢,甚至让你有些生气,你也不要立刻回绝,毕竟向你提出要求说明在心里倚重你,不要轻易破坏你在他人心中的这种感觉。

其次,不要轻易拒绝。有时候对方提出要求时你就明白自己办不到,但是如果轻易拒绝会显得你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因此,认真思考对方的要求是必要地。

再者,拒绝的态度要诚挚友善。拒绝已经是对交情的考验,而你再冷漠地拒绝对方,无异于将你们的情谊判了死刑。拒绝对方,至少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因为力所不及而拒绝,并且你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同时还要表达出你希望能够继续维持你们的交情的想法,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不近人情,傲慢无礼。

最后,在拒绝的同时提出补救措施。当别人提出的要求超出你能力范围时,你要陈述自己的能力范围,让对方可以理解你的处境,同时,如果你能够提出其他方案或者表示自己可以为他做什么,那么你会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赖。

拒绝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巧妙的拒绝却并不很常见。拒绝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合理地拒绝不会使对方产生负面心理,不但不会对你的人际造成威胁,还会让对方在理解你的基础上更加信任你。要想掌握人情的交际艺术,学会正确的拒绝方式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