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投资要想恰到好处,必须要牢牢把握两个原则:不轻易给、不吝于给。
所谓“不轻易给”,就是不轻易给对方想要的,总是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动用些脑细胞,这样他们才能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处,太容易到手的反而不值钱。更重要的是,不要总是不顾对方的情绪、喜好随意馈赠,一方面,这样会让对方感觉你是在接济他,从而让对方心生反感;另一方面,对于重礼,常人会表现出本能的抗拒,因为那将意味着深厚友情的暗示,如果对方觉得与你尚未交往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能轻易接受你的厚礼,接受你成为他的密友;再者,你给的未必是对方想要的,即使是想要的也未必想从你这得来,在“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时代,没谁愿意因为一点小恩小惠而欠下大人情。
“不吝于给”就是不要吝啬的意思。这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当对方有恩于你时,当你要重用某人时,或者为情势所迫时,你不仅要给得干脆,还要尽量多给。
刘邦还在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遭到围困,他便叫韩信来救,韩信复函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以方便调兵遣将。
刘邦一看,韩信这么做分明是“要挟”他!心中很不快,正要发作,张良在一边看到刘邦脸色一变,就知道刘邦心中想什么了,立刻踩他一脚。刘邦瞬间改变了主意,当下说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
于是,刘邦立刻封韩信为齐王,派人送印信,调兵前来解围。受宠若惊的韩信果然帮助刘邦过了这一难关。
心理学家霍曼斯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交换。在这个交换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从交往中所得到的要大于等于付出的,否则,就会使其心理不平衡。朋友之间的物质来往很常见,但是掌握好尺度最关键,既不要吝啬,也不要过度投资。朋友之间的相处也讲究水到渠成,经历一些事情后,自然会发展到应有的程度,只要在细节中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就可以了,循序渐进才能扎实基础。
冲动是魔鬼,理智创造价值
果戈里说过: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制感情,它就不可能获胜。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却因人而异。志同道合的人或许并不多,但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却比比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更需要理智来磨合,用理智克服不良情绪,用理智催生好的情绪,使自己至少能够心平气和地待人接物,而不是动不动就脸红脖子粗,把周围的人得罪个遍。
生活中的杂事、琐事很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所以每个人都难免会一时情绪失控,致使“擦枪走火”的情况发生。但是,善于处世的人有遏制不良情绪或将不良的情绪马上收回来的本事。他们通常懂得控制情绪,即使遇到使自己怒不可遏的事情也会冷静地思考解决之道,而非以某种极端的手段处理。
常常见到市井小民为了鸡毛蒜皮的琐事争得面红耳赤,却很少看见哪个成功人士大发雷霆,越是事关成败的大事,他们越能镇定自若,因而总会有一部分人在他们虎落平阳的时候不但没有离开他们,反而坚守在他们身边共度难关。这就是理智的力量!理智的人更具有价值,他们本是就是对别人有价值的人,跟从理智的人,更容易飞黄腾达。另外,理智的人更容易交道有价值的关系,因为他们的理智就是他们所创造利益的最有力支撑,跟理智的人交易,永远不会担心自己会受牵连。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曾派侯生、韩终和石生三位方士一同求“仙人不死之药”。侯生曾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方士,而韩终为了求得此药曾经不穿衣服,只看着一种名为菖蒲的植物长达3年之久,以至于身上都生了毛,即使冬天再冷他也不怕。石生和韩终自从接受了秦始皇的命令之后,二人便了无音信。侯生虽受秦始皇信任,但他深知自己也是提着脑袋过日子。为了应付秦始皇的命令,他不得不说一些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来欺骗秦始皇,他更明白若是有朝一日他的言行被识破,等待他的就只有死亡。于是,公元前212年,侯生与另一位方士卢生达成共识,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逃跑之前,二人还合伙散布了一些有损秦始皇的谣言,如“始皇为人,刚戾自用;灭诸侯,并天下,意得欲纵,以为自古没人比得上自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70人,只是备员而不用……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都畏罪持禄,不敢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一天比一天骄傲,臣下则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一个人兼行两种巫术,不灵验的就处死,但是占卜者多达300人,都是良士,他们畏忌讳谀,不敢直言皇上的过错。天下之事都由皇上来决断,皇上批阅的文件用衡石来称量,每天都有限额,不达到定额不休息,贪恋权势到如此程度,不可以为他求仙药。”这番言论一经传播出去,就造成四百六十余人的死亡,实乃历史上一大悲剧。
侯生、卢生两人知道自己一旦逃走就会死罪难逃,于是为了减少风险,两人便分散逃走。卢生的逃亡比较顺利,自从逃走后就了无音信,而侯生却壮着胆子回来了。有人说他因为过不惯逃亡的日子,还有人说他是舍不下亲人,再者就是对四百六十余人的死亡感到内疚。然而无论什么原因致使侯生回来,都难逃秦始皇对他的惩罚。
果然,秦始皇一听到侯生回来的消息,就立即命人将其抓获,准备痛骂一顿后车裂处死。秦始皇为了计划能够顺利实行,于是精心地做了一番准备,特意选取了一个四面临街的地方怒斥侯生,以便让更多的人能看得见、听得见,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虽然秦始皇对此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但是远远看见侯生走过来,还是怒不可遏地骂开了:“你个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朕信任你,你居然诽谤朕,做事如此居心不良,现在竟然还敢来见朕!”一听此话,周围的人都认为侯生今天活不成了。
但是侯生被押到台前后仰起头说:“臣自知必死无疑,但是在臣临死之前,陛下能否听臣一言?”秦始皇说道:“你想狡辩什么,快说!”于是,侯生说:“臣曾经听说大禹在树下立起一个‘诽谤之木’,想借此知道自己做错的事情。但现如今陛下过于追求、安逸、奢侈的生活,整天过着荒淫无度的日子,还整日搜刮百姓,一听到别人的指责就会恼怒万分,常常以强权压制下人,以致很多官员只能欺上瞒下,因此臣才逃走的。臣并不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惋惜陛下打造的江山就要灭亡了。古代贤明的君主对于食物和衣服的追求只要求能吃饱穿暖,所以他们才没被上天所遗弃,没被百姓抛弃。尧之子丹朱傲慢肆虐,且荒淫无度,所以不能修理自身,没有继承君位。现如今陛下你的荒淫程度超过丹朱万倍,臣认为陛下有灭亡10次的命运,您也许一次生还的机会也没有。”
听完这番话,秦始皇沉默了很久,然后缓缓说道:“你怎么不早点说呢?”侯生回答道:“陛下的心思全在欣赏自己的车马服饰和旌旗上,并且认为自己是有才能的英明君主,总是向上侮辱五帝,向下欺凌三王,抛弃了朴素的生活作风,追逐富贵的生活。其实陛下的灭亡现象已经显露很久了,所以臣认为说出来也没有什么益处,结果只能是白白送死,所以臣直到逃亡之前也没敢说出来,但现在臣知道自己死罪难逃,才有胆量向陛下说出这一切。这一番话虽然不能使陛下的江山不灭亡,但是至少可以让陛下明白为何会灭亡。”
秦始皇问道:“朕还有机会改变现状吗?”侯生回答:“木已成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陛下只能坐以待毙!如果陛下想要改变这一切,您能够像尧、禹那样去做吗?如果不能,那么任何改变都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并且辅佐陛下的也并非都是良臣,臣认为即使能够改变,也不一定有用。”
秦始皇听此话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下令将侯生放掉了,并且下令不再追究侯生的罪过。侯生以足够的勇气和理智加上他有预见性的头脑终于使一代暴君秦始皇破了“进谏者杀无赦”的规矩,他不但使秦始皇对自己刮目相看,最终要的是为自己捡回一条命。
理智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日常生活中的理智会给人踏实沉稳的感觉,关键时刻的理智会给人从容镇定、能成大事的感觉。理智的人是值得依赖的,因为善于用理智平稳情绪的人处理问题讲究方法得当,更容易实现目标,取得成就。谁都不愿意接近动辄情绪激动、出口成“脏”、挥动拳头的人,冲动的后果不可预见,会激发所有潜在的危机,谁会想将自己卷入无端是非之中?惹不起却躲得起,对待冲动的人,大家往往能达成共鸣:还是离他原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