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64200000031

第31章 魅力男人的交际学(2)

有一次,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宴请客人。他们一行6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之后,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就可以了。”助理看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莫非松下对主厨有什么不满。

当主厨得知有客人找他,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先生,心中自然十分紧张,还以为是自己烹制的牛排出现了什么问题。于是,见到松下先生时,主厨忐忑不安地说:“先生,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

松下对他微微一笑,然后略带歉疚地说:“不,不,牛排很美味,你是一位出色的厨师,但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有问题,而在于我年纪大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在场的人听了松下的话,不由地面面相觑。松下看出了大家的茫然,连忙向主厨解释说:“我想当面和你谈谈,是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松下幸之助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成功典范,自有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其中熟知人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运用反馈技巧,其实就是及时地回应对方的帮助、服务以及为你所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真诚的表达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赢得对方的好感。

心理学家布朗通过实验表明:反馈方式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及时反馈比迟来的反馈更能激励他人,使对方能够立刻感受到一种关怀,从而赢得对方的敬重。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当一个人得到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的欣赏时,不仅可以让他更加愿意付出,还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

真正有效的激励绝不是绞尽脑汁地说甜言蜜语,更不是想方设法地许下无数利益的承诺,而是平时的关心。当朋友支持你时,一声“谢谢”就能让对方得到助人的心理满足感;当同事帮助你时,一句“麻烦你”就能让对方深刻体会助人之乐;当合作伙伴为共同的梦想舞台添加了色彩的时候,及时的赞赏能让他对你的信任倍增。

当然,在反馈时,要正确运用鼓励。鼓励很重要,但也不能夸大其词。要使鼓励收到实效,关键是理解和尊重,凭借敏锐的感觉体察对方的心理,利用智慧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反馈中的真诚。

生动的面部表情是你魅力的一部分

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很精神。”这里所说的“精神”大多指的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因此在和别人交往时,情绪一定要饱满,精神一定要振作,即使当时自己被忧愁所困扰,也要尽量克制,不然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大家。

除此之外,交往的时候要专注,切忌心不在焉,对别人的喜怒哀乐要在表情和神情上有所表示,最好能和对方产生共鸣,这样别人看到你的表情,就会增添对你的好感。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不同的人看两组不同表情的成员。他先要求其中一组成员必须叼着一支笔,这种动作让人看起来没有一点笑容,像生气的样子;要求另一组成员用牙齿咬着一支笔,这个动作让人看起来像微笑一样。当问起人们对这两组成员的感觉时,人们大多数表示喜欢面带笑容的那组成员。

时刻带着好的面部表情出席社交场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在经常需要商务交往的职位上,我宁愿雇佣一个没上完小学却有愉快笑容的人,也不会雇佣一个神情忧郁的博士生。”由此可以看出,好的表情作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身体语言对现代商务人士和社会交际来说有多重要。在一些交际场合,你的客户最不想看到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反之,如果你的面部表情生动且带有善意,就可能感染他,至少可以让对方感到愉快并乐意和你接触。

面部表情和动作是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语言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而面部表情语言则是通过五官来表达心中情感的,这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最为生动,也最容易被理解,它可以将你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同时也能把对他人的看法成功地表达出来,使他人理解你的想法,进而决定以什么方式与你交往。如果你的面部表情让对方产生好感,那么在对方眼中,你就是个有魅力的人,你们的合作也将很愉快,反之,对方则不愿意与你合作。

表情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表现得自然、从容,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活泼,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该笑的时候笑,这样才能在交际场合中如鱼得水。日常生活中,你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场合,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你所表现出来的神情一定要和对方的身份、交往情境相协调。当然,这不是说交往就要用那些固定或刻板的模式,固定的神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虽然你表现得很热情、客气,但收到的效果不会太好。

人们会通过你的脸色来看你的内心,所以你要时刻注意让自己的脸色看起来容光焕发,这样才会吸引别人与你交往。如果你在交际场上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人,那么对方会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认为你没什么吸引力,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你是个城府很深且奸诈的人,害怕与你交往会使他们的利益受损。良好的表情表达力是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人在交际场合中最基本的必修功课,是否拥有良好的表情对你的成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社交中永远不要让你的表情过于死板,因为即使你的外表再让人喜欢,但若是配上单调的表情,也会让人觉得像没有生命的布娃娃一样。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表情永远会显得生动而机敏,不过也要注意,生动不是夸张,过多的面部动作会让你略显神经质。

古人说:“情,动之于中,形之于外,传之于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神态,使之适合交际的需要。神态错位或失常会使自己的表情、神情与交际的环境和多数人的情态相矛盾,这样就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反感。比如在欢庆的场合独自悲伤;别人在慷慨激昂地说话,你却露出一副无动于衷的神色;与同学或同事商讨学习或工作上的事情时,你却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神情。种种不合时宜的表情都属于神态的错位,如果不注意,最终会影响你的人际交往。

人都是有感情的,一举一动都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与神态,同时也要注意别人的表情与神态,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达到最佳的交往效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神态,而且还要学会从别人的表情和神态中敏锐地观察到他们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从而使自己的情态、言行同对方的神态相协调。不然,当别人已经听得厌烦的时候,你还在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就会招致更大的厌烦;而当别人非常焦躁的时候,你却嘻嘻哈哈,同样会让人觉得很失望;如果别人希望听到一些高兴的事情,而你却讲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如果你在交往的时候不注意以上这些,你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弹性自尊的“度”

可能在初中学物理时,老师就曾讲到了弹性的问题:所有具有弹性的物体其实都具有一个弹性区间,无论伸张还是压缩,这个物体都要在这个区间之内,否则人们看到的只会是变形后的物体!在交际活动中,交际个体的自尊也是如此。

在心理学中,人们把自尊定义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它其实就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每个人的本能和天性,当然维护自尊也要有一个“度”,也就是要有一个弹性区间。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为人处世若毫无自尊,就会给人留下脸皮太厚的不良印象;反过来,如果自尊过盛,脸皮太薄,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是很好。正确的原则是,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这样才能给自己的交际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

谈到自尊的问题,交际主体必须从思想上认清自尊存在的必要性和交际的必要性,辨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人总是把自尊看得很重,专家建议这类型的人应该把自己的立足点改变一下,凡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有些东西是比面子更为重要的,比如事业、爱情、友情等。值得注意的是,交际个体应让自己的自尊服从自己交际的需要。这样交际个体对自尊才会有自控力,即使受到某种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反而会表现出不急不恼、哈哈一笑的心态,这样照样可以与对手周旋,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最终一定可以成为交际的赢家。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个体必须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自尊的弹性,才会留给交际对象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当你在交际场上受到冷遇时,你的自尊心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时你千万不能发作,不妨多想一想此次你肩负的使命以及职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你应该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如果单方面地发脾气,你肯定会留给你的交际对象一个承受力弱的印象,那么你的交际目的也就不能如期完成了。

其次,有时候,你满心期望他人可以肯定你花了不少心血做的那件自己很满意的事情,得到的答案偏偏是全盘的否定。这时你肯定会受不了,你有可能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与对方辩解甚至争吵。如果这样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维护自尊的做法只能给交际对象留下一个固执的印象,你的反应只会使事情更糟,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眼前的事实,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最后,当你受到批评时,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挨批评的时候,你会觉得难为情。此时,你可以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这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让他人改变对你的看法,给对方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有些时候,别人批评的内容可能不实或有失偏颇,而批评你的人处在特别的地位,如果此时你受自尊心的驱使当场予以反击,影响肯定非常恶劣。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是理智一些,不要当场反驳,等事情过去后再进行说明。

克制自己的浮躁

年轻人初入社会,难免浮躁冲动。有句话叫:“冲动是魔鬼。”的确如此,冲动常常让人不分青红皂白,仅靠主观臆断,不经过理性思考就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伤人伤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错误。

很多年轻人常常会因为冲动而做出许多后悔的事情来,假如我们能够做到凡事三思而后行,就会避免许多错误和损失。所以,不管是什么情绪下的冲动,都应三思而行,保持头脑的冷静。无论是在愤怒的时候,还是无限悲伤凄苦的心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理智的思考和判断。我们要时刻注意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处理问题,以免因冲动而犯错。

一位客人在一家商店里买了3支牙刷,回家后发现有一支有点瑕疵,于是就拿去换。“您好,上午我在您的商店里买了3支牙刷,其中有一支是坏的,您看……”

店主满脸微笑地回答:“没关系,我们立刻给您换。小张,你赶紧去里面把牙刷换一个新的来。”然后店主对客人说:“对不起,请您稍等一下。”

客人换好牙刷后,临走时非常客气地说:“你们的服务态度真好,真会做生意。谢谢你们,再见了。”

事情要是这么结束本也挺好,可是正当顾客要往外走的时候,店员小张又把他叫住了:“喂,你等一下。我告诉你,今天算你运气好,碰上我们店主高兴,今后可没这样的好事了。如果我们天天都为顾客换牙刷,那我们的生意就别做了。谁知道你买的牙刷是不是你家孩子给弄坏的?你买的时候怎么不看仔细了?”

这位客人本来心怀感激,听了小张的话可恼火了,他指着店员喊道:“你是说我不讲道理、专贪小便宜了?你以为你是在施舍我吗?你以为我想在这大热天,浪费时间再跑一趟?你们卖的东西不好还想不认账?你是怎么做生意的……”

在这场纠纷中,主客双方均有各自的立场,各有各的抱怨,而且双方都是冲动之人,都是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过头”话。现在分析一下这件事,引起纷争的是小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先不说小张的一句话让事情很难平息了,仅就这种相互挖苦的后果来说,损失最大的还是商店一方。这位店员不但遭到了顾客“有力”的还击,也让商店丢掉了一位客户。假如这件事传扬开来,那么商店失掉的也就远不止一位客户了。店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即使小张平时再怎么得人心,但是店主从生意的角度想,也会宣布小张是位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看来,小张的冲动换来的只有损失而没有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所以,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说话行事都要注意不伤害别人的自尊,说话要有分寸,不要伤害别人。礼让一点,谦虚一点,忍耐一点,这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为了把无谓的攻击降到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冲动既伤人又伤己。冲动之下的言语大多是挖苦的意味很浓,这是伤害别人自尊心的行为。特别是与不熟识的人打交道时,更要小心自己的言行,不要因冲动去伤害别人的自尊。这种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很难弥补的,如同别人被伤害的自尊很难弥补一样。

在日常交往中,懂得克制自己浮躁情绪的人,一定是平易近人的人,这于我们的交际是有利的。即使是在对方发火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冲动,而是应为自己找台阶下,不再增加火药气氛,阻止关系继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