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24863300000003

第3章 点燃唇舌,学一点言语亲近术(2)

但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跟熟人还是刚认识不就的新朋友聊天时,都不要采用一贯一本正经的说话方式,这样会让人觉得太过乏味拘束。应当竟可能随意地去交谈,还可以不时穿插一些朋友们意想不到的、甚至夸张、荒谬的语句,这会给严肃刻板的气氛带来活力,有助于良好社交气氛的形成。

当然,交谈也许会由于各种原因而突然中断,这个时候的冷场更让人觉得尴尬。这种时候,不要心急,也不要勉强去找,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反而什么也想不出来。冷静下来,让脑子自由思考半分钟。然后就身边的事物或者之前的话题展开联想,比如由一首歌曲想到某位名人的近日趣闻等等,从而引发出新的话题。

另外,当和对方交谈到一定时候,可以看时机善意地来点恶作剧,搞活气氛,让双方都能感受到自由自在嬉戏的轻松,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在用的时候要小心,不能太过头,且要分清对象,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了。

总之,当你与一个新朋友相对而坐或者并排而立的时候,还是放弃“眉目传情”和“心领神会”,找个话题说点什么吧。但千万不要为了说话而去说话,诸如“今天的天真蓝啊”之类的话绝对起不到改善气氛的效果,反而会使场面变得更尴尬。

将语言调到一个频段上

北京文艺广播:FM87.6,上海交通广播:FM105.7……我们要听到喜欢的电台,总要找到他们相应的频段。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也恰巧如此。几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钟情的频段,频段之外流离的话语让人听起来像是泛滥的广告一样索然无趣甚至招人厌烦。只有调到了他们认可或者说喜好的那个频段,进入他的收听范围,他才会对你以及你的说话内容感兴趣,有了共鸣的沟通和交流才会显得流畅。

要想进入谈话对象的轨道或者频段,关键是要和对方保持“同步”,也就是说要找到和对方相同或者相通的地方。让对方感到你的话语和他存在着某种联系,或者说让对方也能够就此展开自己的观点。这样对方才乐意听,愿意交流,这就是一种“共鸣”。否则,你的言语就会味同嚼蜡,起不到半点拉近距离的作用。

在很多创业者都在为了批文而愁眉苦脸的时候,王卫东却用一张巧嘴便轻松解决了问题。

那天,王卫东像其它拜访者一样来到了国土局某局长的办公室,他早就听说了这个局长是如何立场坚定、难以搞定。凡是拿着礼物前来找他办事的人,一律话刚出口就被送客出门。于是,王卫东赤手上阵,打算换个策略。

刚走进办公室,他便有了一个喜上眉梢的发现,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悬挂着一张巨大的合影。照片上局长紧握著名作家海岩的手,一脸笑容。很显然,这张照片是局长相当看重的珍藏。于是,王卫东便试探性地对局长说:‘局长,我是学编剧出生,一直都很崇拜海岩老师,能够见他一面,是我的一大心愿。没想到您居然跟他这么铁。”话音一落,局长的脸上立马绽开了笑容:“我本人也很喜欢文学,很多年前,海岩还现在这么有名气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朋友了……”。

接着,二人便就写作上的心得和自己的认识愉快地展开了心得。三个小时之后,当王卫东离开国土局时,批文已经轻松在手了。之后,两人便成了相见恨晚的老朋友,经常在一起饮茶聊天,直到局长退休后,两人还维持着良好的交情。

谈论别人关心的事不仅是一种博取对方的好感和维系这种好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让对方为你所用的良好促进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王卫东之所以能够用几句话就取得别人送礼都无法得到的效果,恰恰是由于运用了这个本能,把频段调到了合适的位置,找到了彼此的共鸣之处。

有人以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彼此相差也不过十几岁、最多几十岁,相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很多事件都能成为我们的谈资,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只要说话的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从而引发共鸣。

要想和对方有“共鸣”,找个好话题,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大家感兴趣,也有展开探讨的余地。这样才能做到能谈、爱谈、好谈,谈话才能顺畅自如地进行下去。

那么,找话题应该从哪方面入手比较快捷合适呢?

首先,选择众人关心的社会热门事件为话题,大家都了解或者亲身经历的事件最佳。这类话题最具吸引力,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自然就能轻松引发共鸣,点燃交谈激情了。

其次,可以巧妙地借用对方的某些材料为题,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借此引发交谈,通常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要灵活自然,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

假如使首次见面的陌生人,可以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在乘火车时询问邻座:“老兄是哪里人呀?”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走,引发更加深入的交谈,有增加了和对方产生“共鸣”的机会。

双方的爱好或者工作情况也是不错的选择。共同的志趣和相同的职业都能引起共鸣,即使爱好和职业不同也有新奇感和吸引力作为保障,从这些地方寻找话题,可使谈话显得津津有味、趣味横生。

也可以谈双方的发展方向和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前途与命运是永恒的话题。而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理解可能导致很多不多的结局,比如:有的人向往美好的爱情,有的人却坚持独身主义。这样观点不同的两个人凑在一起,交谈就会变得源源不断而且很有意思。由于钟情于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这类话题经常被人们乐此不疲地所谈论。

假如对方已经为人妻或者为人父母,那婚姻关系和子女教育也会成为极易引发共鸣的话题。特别是对于最为父母的人来说,谈及孩子,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也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能够维持交谈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谈的投机,只有在交谈中找到了相同的频段,才会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润滑关系,先得学会场面话

场面话,经常会被人当成“废话”而舍弃,因为这样的话被认为没有多大的意义,为人处事实实在在多好。所以他们不喜欢谈,更多的是不屑于谈。可是,有这么一句话说道:“社交就是先从说废话开始的。”别急着否定,这话不无道理。就像一台机器也保证运转正常就要时常添加一些润滑油一样。场面话就是一场交谈之中的润滑剂,它能使得彼此的交谈更为畅快亲密。

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与陌生人打交道,那么,在彼此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让人快速接受你,并不踩到对方的雷区呢?保险安全的场面话自然是个良选。

“早就想要向您讨教,没想到能在这遇到,真是万分荣幸!”

“祝贺你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如果有我能够帮得上忙的地方,就尽管来找我。”

……

不管这样的话是真是假,相信听过的人一定会心里暖融融。场面话不是虚伪,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说好了“场面话”,不花钱不费精力,却能换得一份人情。所谓“练好嘴上的功夫,畅通人生之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场面话的作用还表现在处理和缓和一些棘手的事情上,在试图说服别人,使人接受意见、改变观点或者拒绝某人的要求时,并不是高谈阔论或者舌灿莲花就能为自己的社交带来好的开端,反而通俗合适的场面话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你这么聪明,这么简单的问题一定难不倒你。”

“这事我不一定能够办成,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办。”

“虽然你这次犯了错误,但是积极努力的干劲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

总之,要想说出来的话不让人感到为难和尴尬.就很有必要运用场面话。说好“场面话”将成为你行走江湖不可或缺的秘籍!

场面话虽然常见,但却不见得所有人都会说,都能说的好。有的人说起场面话来不伦不类,弄出笑话;有的人说起场面话来则扭捏作态,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可见,说好场面话还是有一点的学问和艺术的。

最常用的场面话便是恭维之语,也就是赞美对方。诸如称赞对方落落大方、气质不俗,称赞其孩子聪明可爱,夸对方教子有方……对交谈者给予恰如其分的夸奖,则受之者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这种场面话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那些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的场面话,听起来会显得太假,容易招人厌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太直接,拐个弯去称赞。例如说:“你是那么聪明,还需要我明说吗?”让对方觉得你的主要目的不是恭维,这样的方式最容易被对方接受。

注意恭维不能过多,恭维话过多,对方会觉得不自在,也会认为你惯于花言巧语,因而不信任你。留心对方的反应,当对方听到你的恭维显得不自在或不耐烦时,就不要再说下去了。

恭贺语作为一种交际的形式,也是常用的场面话之一。祝贺词分为祝词和贺词两大类。祝词是指对尚未实现的活动、事件表示良好的祝福,贺词是指对于已完成的事件、业绩表示庆贺。

祝贺词就是要图喜庆,不应说不吉利和伤心的话;祝贺语要达到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目标,必须有较强的鼓动性与感染力。祝贺词要尽量简短精炼,有感而发,点到为止,切忌东拉西扯、旁征博引,东拉西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礼节性的祝贺词,因为一般来讲需要遇到此类祝贺词的场合都有一定的正式性,因此要格外注意礼节。一般需站立发言,称呼要恰当,必要时要用动作和眼神同听者作感情的交流。还可以用鼓掌、致敬等增强表达效果。

还比较常用的场面话就是表感谢和歉意之类的语言,这类话一定要说的尽可能诚恳,“谢谢”、感谢”、抱歉”、对不起”是我们生活中时常用到的,但假如能够在这些话之前加上“很”、“十分”、“实在是”等修饰语,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其次,还可以适当说明和解释,但如果是道歉,最好不要过分强调理由,以免让人产生开脱之感,惹人厌烦。另外,还要抓住时机,及时表达谢意或歉意,越拖延效果就会越差。

另外,在有人相求或者求人的时候也最好学会运用场面话,比如:“我全力帮忙”、“以您的能力,这点小事还不是毛毛雨吗?”“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些话都能起到让对方无法拒绝或者缓解自己处境的作用。

不管是哪种情况下的场面话,都要记住关键就是说的亲热、贴心,另外,要注意了解对方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消除距离感。平时说些客套话有益无害,但是,假如对方正在为了某件事而心烦,诸如“你真有气质”之类的赞美就比不上“没关系的,这是天将降大任,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鼓励之词更能博人欢心了。把安慰的场面话说到位,对方自然也就会因感到宽慰和自在而对你好感倍增了。

巧用肢体语言,轻松瓦解心防

卓别林作为赫赫有名的滑稽大师而被人们所敬仰,在他所表演的影片中,几乎很少出现有声的情节,却依旧能够令人捧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在于他对肢体语言的运用上。

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曾说过: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于人们的肢体语言。还有人发现,人的第一印象的形象的产生,也有百分之四十是来自于肢体语言。艾伯特教授也在著名研究中提到,由于肢体预言发挥的作用,人们总是能够迅速地甚至在一眨眼的瞬间感觉到一个人是否友好、可信或者诚实。这也就是说,当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肢体语言时,就能增强与其他人的沟通效果,迅速拉近距离。而能否第一次见面就招人喜欢,肢体预言的运用也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一般来讲,在社交中,在松弛状态的活动中放开双手,一个笔直和昂首挺胸的姿态和坚定的眼神接触以及一个放松的颌部都是社交中不可忽略的潜在语言。这些肢体语言能够直观地传达给对方你的状态和心理反应,而如若要想利用肢体语言来迅速地拉近距离,就要多做些研究,下一番功夫了。

微笑是首当其冲的角色,一个可信的微笑会使人感到放松,产生一种良好感觉,这能够改进你在与人交流时的印象。

其次便是握手,很多时候,我们初遇陌生人或遇到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时,都要握手,这种接触会建立一种诚挚气氛和友好的感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还有诸如一同行走过马路时,也可以伸出一只手置于对方的身后,作出防御保护的姿势,如果是不太熟悉的人,就不要接触到对方的身体,这样的姿势能够迅速博得对方的好感,让对方感到亲切。

另外,还有很多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其实,双方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彼此接纳和渴望被接纳的过程。对方并不在意你们谈了多少,而是在意你在乎了多少。而肢体语言就是显示我们在乎程度的很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