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24861600000046

第46章 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之间

人人都向往天堂般的生活,而对地狱恐惧不已。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天堂,也处处有地狱。上天堂与入地狱有时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一座豪华剧场的上层坐满了王公贵族、各界名流,下层坐的是一般阶层的民众。他们都在专注地欣赏高雅的歌剧。突然,剧场里浓烟滚滚,有人惊呼:"不好,失火了!"这一声大喊让所有人无比惊恐,顿时剧场楼上楼下乱成一片。剧场一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是专门给楼上的显贵们用的,一个是给楼下一般民众用的。显贵们争先恐后涌向出口,由于出口太小,而大家都想往外挤,结果很多人卡在了门口,不少人还倒在了地上。但是,显贵们还是只顾自己逃命,有人甚至踩着倒在地上的人向外挤。眼看火势越来越猛,显贵们就挤得更凶了。一般民众这边一开始也比较混乱,和楼上情况差不多,这时有位声望很高的智者大声喊道:"要想大家都活命,就先呆着别动!"大家立刻安静下来。智者接着说:"两人一排排好队!"大家迅速排好了队。智者又说:"队伍不要乱,赶紧出门!"就这样,平民队伍顺利出了门,脱离了险境,而智者是最后一个出来的。而显贵那边,只有几个人逃出来了,其他人全都葬身火海。智者对大家说:"他们那边无论逃出来的,还是没逃出来的,死后都进不了天堂,只会去地狱。"

有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都骨瘦如柴,一脸饿相。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只长柄的汤勺,可以够到锅里的汤,但由于柄太长,盛满汤的勺却无法转过来让自己喝到,只能焦急痛苦地望着汤而无可奈何。"我再带你去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天堂。这里也有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一样的肉汤,不同的是大家都面带微笑地拿着汤勺在喂对方喝汤,因此每个人都身宽体胖,感到幸福满足。"现在你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了吧?"上帝微笑着问道。

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你已经明白了,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就在于自私与奉献。

自私招百病 奉献常快乐

自私的"自"是指自己,"私"是指为了自己。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私心,只要平衡适度也是无大碍的,但是自私就不同了,自私是一种过分的私心,过分到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甚至牺牲他人的利益。

如今我们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垃圾、污水、废气被大量制造,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农田被高楼占据,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灾害连连。。。。。。所有这些,都和我们人类自私的欲望是分不开的。就是因为人类为了满足各自的私利,才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消耗、排放,才造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即使在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今天,很多自私的商家依然"挂羊头卖狗肉" ,打着"环保"旗号继续赚取金钱 ,这不能不令人愤慨。自私与贪婪往往"狼狈为奸" ,人们也经常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因为自私同样源自过度的欲望。

自私本身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学上认为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状心理现象。自私是一种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不健康心理,而自私对自私的人本身也是非常有害的。

前面说到环境的日益恶化都是自私心理造成的。环境都恶化了,人们又怎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自私之人又常常计较个人得失,因此身心时常为之所累,经常郁闷、愤怒、失落、沮丧,甚至痛苦。过于自私的人往往没有真心朋友,甚至家人也会避而远之。没有了亲情与友情,一个人的人格及心理都是不健全的。

自私的人往往嫉妒心很强,时常会报复他人,结果也往往遭致他人的反报复。很多贪官污吏就是因为自私,不惜侵吞公款、诬陷他人、铤而走险、杀人越货,最终被绳之以法。

反而言之,无私奉献的人向来是被世人敬仰的,他们都是心中充满爱的人。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有了奉献的爱心,上述的种种危害都不可能发生,还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哲人也说过:"助人为快乐之本"。

年轻的心灵不要被自私占据

既然自私心理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又难免会存在一定私心,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自私的心理呢?

首先,要时常内省。自私通常是一种习惯性的心理,要想克服它,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属于正常的私心,还是是属于自私心理。我们可以用社会公德和基本的做人准则为参照,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评判,看是否损害了自己以外的他人及公众利益,从而反省、改正自己的过错。

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道德标准和做人准则也已经与时俱进了。如果一个人连当今的社会公德和做人准则都不清楚,他又拿什么来参照指导自己的行为呢?我国是一个儒学氛围浓厚的国家,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中智慧始终恩泽着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因此,我们除了从书籍、电视等各类媒体中学习最新的道德标准外,还应该继承我们的传统美德,从古代圣贤那里取经。也可以多向身边众多助人为乐的楷模学习。

再次,将理论落实到生活实处,多进行一些帮助他人的行为。自私心理的人应该时常换位思考一下,可以站在别人角度替别人想想,适当地多关心一下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可以逐渐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并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人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逐步得到净化。

最后,用"回避性训练法"纠正自私心理。自私心理相对严重的朋友可以采用一种心理学上的"回避性训练法"来纠正,具体做法是:在手腕上系一条橡皮环,只要意识到自己有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用手腕上橡皮环弹击自己,从而形成一种自私是不好的条件反射,督促自己尽快改正。这种办法相当有效。

总结提示:

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话是对还是错?关键看你怎么理解。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正常的私心,即作为人的正当需求。如每个人都想生活得好一点,得到他人、社会的尊重,这是正当、合理的要求。比如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快乐,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生活得更快乐而去做一些事,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同样道理,如果过了度,用这句话为自己恶性膨胀的私欲开脱,为了这个目的去损害他人、社会、国家等利益,就成了损人利己行为,对人对己都不利,应该受到无情鞭挞。因此广大青年朋友一定要将心态摆正,时刻以这个正常的限度来规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