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24859300000008

第8章 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1)

失败,对于强者是逗号,是继续;对于弱者是句号,是放弃。把失败当成干粮的人,总会有奔向成功的力量。

王小丫的第一份工作

2005年6月6日下午7时,应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的邀请,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和《开心词典》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师大英东学术会堂,与师大学子面对面。

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生们,讲述了精彩的“经验之谈”。关于她第一份工作的往事,令大家受益匪浅。

王小丫在说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她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报社领导把她分配到通联部去写信封。整整3个月,她都是在桌案上与信封为伴。

当时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感到挺绝望,大学毕业怎么就干这个谁都能干的写信封工作啊?!虽说一时有些想不通,可照样还得好好干。3个月之后,她写信封写得又快又好,快到了一个人能完成3个人的工作量。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领导看她表现十分突出,就主动地问:“想不想干点什么其他工作?”

从此以后,她先后成了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的编辑……

只有经历了,才会更成熟。王小丫回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

“我并不像现在的许多年轻记者们那样幸运,一进报社就有机会采稿子,写文章,我属于从打杂干起的那种。虽然我事业的起步阶段挺不容易的,可收获也很丰富。这样的经历使我感受到,越是容易上手的工作,越容易失去很多宝贵的收获,所以要特别重视。找到第一份工作时,千万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但要学会坚持。

“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我的切身感受是:如果你拥有一份工作,真的很好;如果你拥有一份工作,而且还很喜欢,那你已经很幸运了;如果你拥有一份工作,它又能让你生存,而且又是你所喜欢的,那你已经很幸福了。”

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次哭声也不可能成为一首诗或一支歌。如果拥有并保持王小丫那样对待第一份工作的心态,自强不息,那么还怕没有成功的机会吗?

闾丘露薇——带着自信上路

《凤凰卫视》著名的战地记者闾丘露薇,曾经应邀在复旦大学做过一场报告。她的报告吸引了近千名学子,其中大多数同学即将走出校门。他们最想听到的是,怎样才能像她一样告别校园,走向成功。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闾丘露薇报告时并没有多谈自己的成名经历,也没有多讲那些战地采访的故事,而是向大学生们讲述了两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第一次失败经历是她刚刚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的应聘。

有一天,她看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急需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于获得这个职位她非常自信,因为读大学时她的英文水平在全系是最拔尖的。于是,她按要求发出了应聘的简历。对方一看她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很快就通知她去见面。

笔试时,对方要求她翻译一份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查字典,但是对那些陌生的专业名词,她却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等她把翻译好的报表交到考官手上时,考官只看了几眼,就皱起了眉头。结果可想而知,她没有得到那份工作。

那次求职的失败给了她很大的打击,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半年之后,她调整心态,重新找回了自信,顺利地考进了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花了大量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几个月之后,她的财经专业英文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第二次失败经历是她刚刚进入新闻行业。

她刚开始进入新闻行业时也很自信,觉得自己站在镜头前清秀可人。可突然有一天,一个上司直言不讳地对她说:“我觉得你不适合做电视。你脸上的雀斑,在电视上看得一清二楚。”这句话仿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她沮丧到了极点。面对镜头,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如的感觉。她开始变得很不自信。

这时,一位同事说了一句让她受益终生的话:“你一定要记住,在镜头前面,不要老想着自己漂亮不漂亮。你需要考虑的是,你要告诉观众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

她在镜头面前不再想着自己的外表如何,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自己向观众传达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

慢慢地,她又找回了自信,并形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采访风格。她多次深入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战地采访的华人女记者。

这两次失败经历让她感到,走出校门、进入职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如果认定自己根本不行,心灰意冷,不敢再去拼搏,甚至自暴自弃,那么就不可能有日后的发展与成绩。

闾丘露薇深有体会地对大学生们说:“埋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埋怨别人天昏地暗,改变自己晴空万里。要改变自己,就要把被挫折删除的自信找回来,带着扭转乾坤的自信上路。因为,拥有自信常常比拥有才能更重要。有了自信之后就会乐观地认为,人生没有失败。那些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暂时没有成功而已。”

把羞辱变成鞭策

他当了11年的记者之后,终于有机会站在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的灯光下,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节目主持人。

在节目录制开始之前,他一直做着精心的准备:挑选了西服、衬衫、毛衣;站在化妆间的镜子面前又一次检查自己的仪表,一切都无可挑剔。

节目录制马上就要开始了,他深吸了一口气,精神抖擞地走向演播大厅。音乐响起来了,灯光追着他出场,嘉宾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早已将开场白和每一句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似乎可以胸有成竹地应对一切。

他满怀信心地一边跟一些嘉宾握手,一边说:“你好!你好!欢迎你!”

就在一切都按着他的预想顺利进行的时候,突然台下不知谁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孙子是干什么的?”

这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在有些嘈杂的现场几乎难以分辨,但是他却听得一清二楚。刹那间,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见了。

可节目还得继续录制下去,他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撑着,笨笨嗑嗑地坚持录完了节目,就连他自己也记不得都说了些什么。这第一次主持节目的尴尬经历,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生气不如争气。事后,他认真地思考,不但没有气馁,而且决心把羞辱变成鞭策,变成不断强大自己的动力。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个演播大厅就一定会成为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

从此以后,他更加热爱和珍惜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更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期节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主持风格越来越鲜明,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很多人都喜欢他自然、朴实的主持风格,称他为“平民主持人”。

许多人一定猜到了,他就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

多年以后,崔永元在做客《艺术人生》节目时,讲到了自己第一次主持节目的尴尬经历。他微笑着说:“要坚持做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还挺难,我真得感谢那句话:‘这孙子是干什么的?’”

微笑地面对羞辱,把羞辱变成鞭策,可以超越自我,令人刮目相看。

牢狱之后的刘晓庆

提起大红大紫、大起大落的著名影星刘晓庆,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她不但拍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电影,还自己做过老板,开过公司。

几年前,刘晓庆因为“偷税风波”锒铛入狱。她在秦城监狱中被关了400多天之后,被取保候审。

刘晓庆在牢狱中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为人处世发生根本的改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她感叹说:“失去自由400多天,苦不苦?苦极了!一出来就面临1000多万元的补税和罚款,难不难?更难!但除了面对困难,重新开始,我别无选择。”

出狱之后,刘晓庆从零做起。

为了早一天把欠下的税款还上,她努力拍戏。只要能挣到钱,哪怕报酬不是很高,角色不是很重要,她也照样接戏,只要能挣到钱。那一年,她接拍了7部影视剧和两部广告片。

整整两年时间,刘晓庆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天天泡在剧组里。她降低了生活标准,每挣到一笔钱,除了留下生活费外,就去税务部门补交税款。

每还掉一笔债,她心头的就仿佛卸掉了一块重负。

有一天,刘晓庆去杭州参加一部电视剧的开机仪式。飞机起飞后十多分钟,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碎裂。经历过许多风浪的她,又遭遇了惊心动魄的生死关头。直到飞机安全降落,回到候机室时,她还心有余悸。

同行的人劝刘晓庆明天再去杭州,但她坚决不同意:“我是主演,那边的人都等着我,我怎能缺席?要是这次不讲信用,以后还有谁来请我拍戏?这债又怎么还得清?”在她的坚持下,又改乘下一趟航班准时赶到了杭州。

在人生的最低谷,刘晓庆并没有抱怨,也没有逃避,而是努力工作,积极还债。

她还完了所有的税款之后,和朋友到一家最普通的饭店去吃饭,算是庆祝。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刘晓庆,已经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张狂的影星,而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新人。她在一篇名为《重获自由才知道天有多蓝》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出来这一年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过去我飘在空中,生活好像很灿烂,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现在我是踏实地站在地上了,这两年的生活就像铁制版画,色彩单调却很深刻。

“我非常感激这次‘税务风波’,它让我有机会重新正视自己,不仅心态变得平和了,而且学会了感恩,尤其是多了很多彼此理解的好朋友。我现在感觉刺骨的严寒已渐渐过去,前方正是春暖花开的美景。”

看来,要走好人生路,至少要经得起两种考验,一种是在顺境和高峰时的考验,要坚持坐得稳;一种是在逆境和低谷时的考验,要向上爬得高。

自尊的灵魂令人仰望

他叫谢成重,家在福建省德化县的贫穷农村,父母都是以种田为生的农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他出生不久,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两岁时,他的腿骨第一次骨折,后来又相继8次骨折,双腿不仅残了,而且极度萎缩,落下了终身残疾。

残疾的谢成重,成了妈妈心中永远的痛。看着别人的孩子活蹦乱跳地满地跑,自己的儿子就连下床都很困难,她经常偷偷地流泪。

“生个儿子不会走路,只会爬……”村里个别人的这些话,更是刺伤了她的心。她为儿子的前途担心,无数次自言自语、忧心忡忡地说:“孩子,你今后日子还长,要是妈妈能替你瘫了,那就好了……”

谢成重从小就很要强,双手穿着拖鞋,手脚并用,爬着走路。他每个月要换两双拖鞋,时间一长,双手的手掌都长出了茧。

他以顽强的毅力不仅爬进了小学,爬进了中学,而且爬进了大学……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离家有二十多里山路,谢成重只能住校。妈妈每个周五的下午把他从学校背回家,周日下午再背回去。

山路弯弯,崎岖不平,又矮又瘦的妈妈背着他,常常问他:“有没有人欺负你?如果你受了委屈要跟妈妈说,别压在心里。”可他从来都是微笑着安慰妈妈,请妈妈放心。

2006年8月,谢成重考进了福州的一所大专。在车站时,他对妈妈说:“我在大学会更努力,更争气,将来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在大学的独立生活,对谢成重来说有许多困难,就连每次打饭都是对他的一次考验。他身高仅仅12米,双手摁在地上,磁卡举不到刷卡机的高度。他必须紧紧地抓住一旁的铁栏杆,才能“站立”刷卡和递饭盆。然后,他还要一手端着饭盆,一手着地,慢慢爬走……许多同学主动要帮助谢成重打饭,可他却坚定说:“我想站起来!将来我要靠自己的努力站起来!”

求学期间,谢成重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勤工俭学。

他摆摊卖过鞋,到一家公司兼职卖过日用品,还开过网店,在网上卖小挂件。他没有电脑,就去网吧。第一次,他虽然只赚到了5元钱,但却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他对自己说:“要沿着自尊、自强、自立的路走下去,就算爬也要爬出一条路。”

他从学校到打工的地方,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车上人挤的时候,他就“爬”到坐椅边,一只手抓紧“手套拖鞋”,一只手抓紧坐椅腿,任凭许多人在他身边擦过,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后来,他求人改造了一双短拐,长约09米。他架上双拐慢慢地练习行走,练习爬楼梯。他又累又痛,额头上全是汗,但那有些弯曲的手臂却一天比一天粗壮有力。工夫不负有心人,他逐渐改掉了爬行的习惯,步履蹒跚地站了起来,而且越站越稳,越走越自如。后来,他已经可以借助双拐随心所欲地行动了。

每当外出打工之前,谢成重总是打上领带,擦亮皮鞋,尽力给别人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临出门,他常对着镜子照一照,笑一笑,鼓励自己:“镜子里的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棒的一个。”

有的朋友问谢成重:“你的脸上为什么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微笑?”

他说:“一张百元大钞,无论是被揉搓成一团,还是被扔进垃圾堆,它仍然有价值。一个人,即使肢体残疾,也依然有自身的价值。既然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什么不微笑呢?”

“能受天磨真铁汉。”2008年,谢成重23岁。在福州,他光荣地走上了寒门学子励志报告会的讲台,面对上千名听众,他说: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想成功,就要多看积极的一面。如果我总抱怨命运如何如何的不公,就永远走不出大山,就永远只能在别人怜悯的目光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