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有志气的女孩
24858800000032

第32章 为自己负责(井婷婷)(4)

王昭君生活在汉元帝的时代,因为容貌出众,而被选入宫中。但是皇帝的后宫佳丽甚多,皇帝一个人一时肯定看不过来,于是便命令画工将这些美人都绘成图像,然后再由他慢慢挑选。这些进了宫的女子们为了争宠求得能见皇帝一面,纷纷都采取贿赂的方式,期望画工能把自己画得更加漂亮些。可想而知,皇帝按图索“色”,漂亮的女子自然被看中的机会就大多了。后宫的美人也真是有钱,“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出手十分的大方。画工毛延寿,据说是最擅长画人形的画工,他画得是“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他经常被皇帝命令去给后宫的佳丽们画像,当王昭君刚刚入宫廷,并不懂这些规矩,再加上自恃貌美,不愁皇上不召见自己,尽管毛延寿在画王昭君时曾暗示过:“你长得好不如我画得好,好不好还是由我的妙笔说了算!你意思意思,给我一点小费,那就什么都好说了。”但是生性倔强的王昭君就是不信这个邪,她不但没搭理毛延寿,还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王昭君如此傲慢,便决定给她点“颜色”看看。于是他就把一点该点到眼睛上的丹青,故意点到脸上。于是,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一人在后宫不知守了多少寂寞时光。

公元前三十三年的时候,匈奴单于呼韩邪第三次来到汉朝的京师长安城,觐见汉元帝,他真诚的表示愿意归附中央王朝,语气神态都十分的有诚意。同时,他请求“婿汉氏以自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和亲”。面对单于呼韩邪的诚意,汉元帝慨然应允,可是到底选谁呢,这时的皇帝就有点为难了。毕竟后宫的人都是细皮嫩肉的皇室闺秀,谁愿意去大漠受罪呢?此时,后宫的妃嫔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全都十分的惶恐,害怕自己被选了过去,去那片荒蛮之地受那些无非接受的苦。但是王昭君却觉得这正好是个机会,可以帮助自己走出这个冷清的皇宫,既然皇帝不喜欢自己,自己又何必留恋这个毫无生机的后宫呢?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于是昭君主动请缨,要求去和亲。汉元帝听到有人主动提出去匈奴,十分的高兴,于是召见了这个主动请缨的女子。

然而,当汉元帝看到这个 “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的昭君时,这才发现其“貌为后宫第一”。继而又发现“举止闲雅”,还“善应对”。这时元帝的心里真是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那滋味怎么也说不清。本想把昭君留下,但是“名籍已定”,加上必须“重信于外国”,只好恨恨作罢。更何况,昭君还是主动“请掖庭令求行”,要求担当“和蕃使者”的角色,这就免去了做思想工作的麻烦。不过元帝的心里还是恨意难消,于是他便迁怒那些画工,把宫里一大堆画师包括毛延寿通通砍头,搞得京师画工一时非常稀缺。王昭君用自己的方式不但替自己报了愁,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皇宫不得宠的她,到了匈奴,却是受到了上宾的对待。

汉朝历史上一共有九位女子和亲远嫁匈奴,但是王昭君确实名声最大一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那时恰值汉强胡弱之际,因此汉家和亲的女子自然格外受到当地人的敬重。以这个呼韩邪单于为例,由于汉朝诛杀了一个他的对手郅支单于,使得他“且喜且惧”,加上“五单于争立”的内乱搞得他狼狈万状,“势穷力蹙”,这才心甘情愿的做了汉家的女婿。再加上昭君毕竟是美人儿,单于自然非常喜欢。昭君在这种情况下和亲,自然扬眉吐气,腰板挺直。到了匈奴国,更是当仁不让地坐了皇后的宝座,被尊奉为“宁胡阏氏”。从此之后,美丽的昭君终于远离了是非颇多的后宫,过上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除了得到单于的喜爱,昭君还“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正是这位美女的功劳,汉朝和匈奴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的祥和景象。因此,昭君出塞那一年,汉元帝下诏改元为“竟宁”(给边境带来和平安宁之意)。在封建社会,改元是一件涉及国家政治的大事,由此可见,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民众对此都非常重视。在她出塞后的六十多年内,汉与匈奴相安无事,长城内外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产生这些景象,昭君的功劳不能忽略。

昭君出塞,留下的是千古的美名。这位弱小女子的最伟大之处,并不是肩负的民族大义,当然也不是用自己维护了天下太平,而是她主动地的要求去匈奴,自主的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在历史背景板上树立了一个不朽的坚强形象,这才是值得人们称颂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敢于改变自己的命运,然后对之负责,这才是人形最光辉的地方所在,因此,到现在,不管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对昭君的态度都是及其正面的。

人要为自己活着,可不是为上帝而活

有一天,上帝同时创造了三个人。为了了解这三个人哪个是最完美的,他问了一些问题。

上帝问第一个人:“到了人世间之后,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第一个人想了想然后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我的生命去创造一些有用的东西。”

上帝又问第二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呢?”第二个人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世间那些美好的东西。”

上帝又问第三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呢?”第三个人想了想,然后郑重的回答说:“我既要创造我的人生还要享受我的人生。”

听到这些答案后,上帝给第一个人打了五十分,给第二个人也打了五十分,但是上帝给第三个人却打了一百分,他认为第三个人才是一个最完美的人,他甚至决定以后会多生产一些像“第三个”这样的人。

第一个人来到人世间,就像他向上帝说的那样,他表现出了非常大的的奉献感和拯救感,他为许许多多的人无私的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对那些自己帮助过的人,他从无所求,只是默默的付出,他为一切真理而奋斗,尽管屡遭误解他也毫无怨言。慢慢的,他变成了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地的人们都很尊敬他,而他的善行也被人们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着,尽管后来当他的生命终结的时候,他离开了人间,人们还是对他都依依不舍,四面八方的人们都特意赶来为这个德高望重的人来送行。直至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

第二个人来到人世间后,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占有欲和破坏欲。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无恶不作,他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慢慢地,当他拥有了无数的财富之后,他的生活开始变得奢华,一掷千金,妻妾成群。当然,这个享乐的人的好日子并没有坚持多久,后来,他因为作恶太多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正义之剑把他驱逐人间的时候,他得到是人们的鄙视和啐骂。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痛恨着。

当第三个人来到人世间后,他没有任何不平常的表现。当然就像他对上帝说的那样,他创造了自己的人生,就是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他享受自己的人生,也就是他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当然这个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像很多的普通的人一样。很多年后,甚至没有一个人记得他的生存。

与上帝不同的是,人类为第一个人打了一百分,为第二个人打了零分,为第三个人打了五十分。这个分数,人们认为才是他们的应得的分数。简单的来说,人们似乎只可以划分为这几种类型,但是上帝的打分的方式与人类的打分的方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人类通过这个测试说:“失误的上帝!”但是人类却永远听不到上帝的回答。事实上,最好的解释是:人要自己活着,可不是为上帝而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做好事也罢,做坏事也吧,自己的一切做法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而这些结果都是需要人们自己去承担的,上帝不会出来为某个人的生命负责,因此,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想明白这件事情可能产生的后果,只要这样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才会得到一个完美的人生,就像第一个人那样,得到人们一百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