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4857200000038

第38章 任何时候,都别“吃独食”(2)

很难见到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有很多朋友。平时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听人讲,“不跟某某玩,那人放不开”。这个“放不开”除了没有相同的志趣玩不到一块,其实还包括做人不大气的意思。特别是有的人把自己的一丁点儿利益看得比天大,把别人的利益置之脑后,只要你多加观察,就会发现这种人平时很少有什么朋友。

有两个从同一所大学出来的大学毕业生,都在某市政要部门工作,都有相当的职务级别。其中一个做人慷慨大方,大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他只要能帮上就一定努力去帮;而另一个则相反,一整天总是埋怨这个不理他、那个不帮他。不用说,大家一定知道结果:前者经常门前络绎不绝,大家对他都很尊敬;后者尽管还当过某大领导的秘书,但同学在一起时很少有人会想起他,即便有人提起他,也会有人立即出面制止——“叫他干什么!”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是因为第一个人懂得共生互助的生活法则。任何人只有在团结的时候才能显出力量的强大,脱离群体,只关注于自己狭隘天地的人,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所遗忘。社会上的利益是错综复杂的,不要期望自己斩断所有的社会联系,关起门来,自己独享一处美景,这种狭隘的获得或者占有其实是很孤陋的,也是长久不了的。

事实上,也只有深谙这种思维方法,经常这样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人才会获得成功。比如,作为员工能够时时想到自己的工作不仅影响老板的利益,也直接影响自己的收益,那么他一定会想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这样的企业团体,如果没有经营不善的问题,一般都会蒸蒸日上。

华为从一个小公司做起,从给别人代理交换机开始,到它的义无反顾坚持自主研发,再到它势如破竹般从国内到国外市场体系的建立,走的算是顺风顺水。目前,它的资产规模和年销售额都已超过千亿。

那么,华为长盛不衰的法宝是什么?是勤奋吗?是拼搏吗?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其实,最为紧要的答案很简单——“利益均沾”,它才是华为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原来,华为早已在自己企业文化里注入了利益均沾的机制。在华为成立之初,华为就在员工和企业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他们的老总任正非曾说过,“这些年最大的经验就是建立利益均沾机制。”

华为给予员工的薪资待遇是比较高的。更主要的是,华为让每一个员工都来分享公司的成长,公司的内部股份都分给员工,这样就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尽管华为是任正非创办的企业,但现在他仅仅持有1%的股份,其他99%的股份已经被员工所持有。

反之,如果一个企业里员工觉得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无关,那么他就会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拿工资的。如果所有员工都是这样的心态,企业是没办法做好的。

现代企业的股份制就是这种思维的一个运用,因为这样就能让员工每天都觉得是在为自己工作。

双赢的智慧

有一个老农,经过多年辛勤培育,终于培育出了一种无核、皮薄、肉美而又少虫害的橘子新品种。果树培植成功后,老农视之如珍宝,藏之如机密,告诫家人万不可泄露了“天机”。几年后,老农种下的橘子树如期开花结果,而且产量喜人。老农的橘子看起来与普通橘子没什么相异之处,可品尝起来如糖似蜜。邻人知道后竞相奔走呼告,四方果贩也闻讯而来。这一年,老农发了大财,他多年积累起来的种树智慧得到了回报。

邻人见其果树之优良,甚为艳羡,便询问老农果树秘方,老农笑笑说那些只是多年杂交长成的果树罢了。邻人又问,可否分享些许,以共享富裕,老农不悦,想自己多年来的辛苦劳作,今天终有回报,岂能随便分与他人,邻人的请求他一概回绝了。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橘子成熟时,这位果农的橘子不但没比第一年长得好,质量反而大大下降了。原本无核的橘子开始有核,原本美味的果肉开始有了酸味,虽然他的橘子还是比邻人的橘子好,可怎么也达不到第一年的水平了。本想把种橘事业发扬光大的老农,此时伤透了脑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农来到果园里,在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果园里踱着步子。他的果园与邻人的果园不远,瞅着自己的果树是那么的出众,然而今年却出了瑕疵,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仔细观察着自己辛苦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心里思量着到底是怎么回事。看着看着,他似乎发现了点端倪——离邻人越近的橘子畸形越多,果子的皮面越粗糙,而离邻人最远的果树变异最小,最接近上一年的品相。

这回老农知道原因了,是邻人的果树影响了自己果树的收成。不过他所做的不是让邻人搬走果树,而是把自己保留下来的种子分给大家种。没过几年,大家都收成了好果子,个个都喜笑颜开。老农则受到了大家的尊敬,被推举为当地果业协会会长。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个故事,算得上老生常谈,不过,只要能领会故事的精神,重复一遍也不算浪费笔墨。起初,故事里的老农以为能够独享好的果树品种,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独享的时间居然是那么的短暂。后来,他把改良的品种分给大家种,不仅自己的果树不再受到困扰,同时也帮助别人获得了财富。这就是双赢的价值所在。

所谓双赢,即双方都能取得“赢”的效果。双赢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然后共享这种收益。第一个“赢”,代表的是让对方得到全部的价值与服务。当对方的需求或欲望得到满足时,第一个赢也就形成了。就像上面的老农,先把优良种子分给邻居,让他们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个“赢”,是指因你所提供的服务而获得的回报。当你服务他人的工作也能让自己获益时,第二个“赢”也就产生了。上面的老农在把良种分给邻居之后,他的果树不会再受到影响,而且他还因此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推崇。

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商家推销自己的产品,又没有那么多钱请名人做广告,只好花点小钱印宣传单,雇人到街头上散发给街头过往的人群。而绝大多数情况是基本上街边的路人不愿意接,即使接了,看一眼就扔了。这样下来不但没有达到推销的效果,还惹来路人的讨厌。

其实,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局,原因就在于商家只关心了自己的目的,却丝毫没有想过路人为什么要接受你的宣传资料?你硬塞给人家,人家不丢才怪。

销售界的一个人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天,他在街头发商品传单,这时候有个人主动向他要了几份宣传资料。他很奇怪,居然还有人主动要宣传资料,难道这个人是本产品的铁杆粉丝?绝对不是!要传单的那个人急匆匆地朝公共厕所跑了。这时他才明白,原来那个人是拿去当卫生纸用!如果用共同利益分析的话,这个笑话也包含了这层意思。

以后,销售界的这个人在制作传单时就多了个想法,要么把宣传材料制作成小扇子,或者把宣传单制作成精美的海报。这样一来,愿意接受产品宣传资料的街头过客就多了起来。简单的改变,使宣传单对顾客的实用价值与对商家的宣传效果产生有效的结合,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从上面的两个事例里,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双赢的大概面目。双赢重在一个“双”字,双赢不是单赢,只有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才能得到更好的推行,才能有更好的人际交往。如果依靠强力来推行一方的利益,那就只能是“****”的手法了。社会中有许多这样的关系,比如商家与顾客,老板与员工,处理这样的关系时,双赢就是最好的交际法则。

另外,双赢的形成是有条件和顺序的。一般情况下,双赢需要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利益的让步首先会从己方出发。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你赢我也赢,但是你先赢,我后赢。人们常说的“吃亏是福”大体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双赢的形象说法就是鱼和熊掌都要兼得,虽然不同的人对“赢”的理解可以不同,但双方都能从“交易”中有所补益这一点是没人否认的。双方可能赢的程度有高有低、数量有多有少,但关键一点就是双方都能获益。

人都是不愿吃亏的,既然人人都不想吃亏,那么就必须找出解决的办法来,“双赢”便是这个复杂问题的解决之道。它已经演变为当今时代的最重要的运行法则之一。双赢不但给予你物质上的财富,而且还给予你精神上的财富,进而成为你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

有才情,不“闷骚”

生活中会有一类心高气傲又怀才不遇的聪明人。他们志气远大,却又目中无人;他们从不缺乏智慧,却从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们心里愤懑,喜欢抱怨这抱怨那,却从来不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改变自己的困厄境地。

下面是一个怀才不遇者与咨询师的对话,从这个对话中你就能看到这些人的症结所在。

咨询师:“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怀才不遇者:“我很苦闷,我很无奈,我想跳槽,我的上级都是笨蛋!什么都不懂!还整天装得人模狗样,实在懒得答理他。”

咨询师:“既然你认为你的领导不如你,那你为什么不把你的那些好的想法说给你领导听听呢?”

怀才不遇者:“如果我跟他说了,他该到老板那里去卖弄了,我的创意马上就变成他的东西了!我才不干那为人做嫁衣的傻事呢!”

咨询师:“那你可以把你的东西跟大家说,那样你的意见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了,不是说发光的金子总是能被人发现吗?”

怀才不遇者:“那样就更不好了,大家都知道了,那就不叫创意了。”

咨询师:“那你的东西想让谁知道呢?”

怀才不遇者:“让老板知道就可以了。”

咨询师:“那你的老板现在知道你的‘才干’了吗?”

怀才不遇者:“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在老板面前表现的机会,而且现在是伯乐的老板又那么少。”

咨询师:“那你打算怎么办?”

怀才不遇者:“所以我就沉默呗。”

咨询师:“你应该把智慧用在工作上啊。”

怀才不遇者:“唉,我现在的工作又怎么能用得上我的那些思想呢?这不就成了杀鸡用牛刀吗?”

咨询师:“那么,你这样下去,别人怎么才能知道你有才干呢?”

怀才不遇者:“不用他们知道!”

咨询师:“那你的聪明想法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

怀才不遇者:“等我当了领导,有了舞台后,我会把我的知识和智慧用上。到时候干出个样子来给他们瞧瞧,什么才叫真正的水平!什么才叫真正的智慧!”

咨询师:“那你怎么才能当上领导,寻找到合适的舞台呢?”

怀才不遇者:“我就没指望在这儿干出个什么名堂。比这儿好的地方有的是,没准儿过几天我就炒老板鱿鱼了。”

……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这样“藏”着、“掖”着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这样的做法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算得上是对组织的不负责。这种狭隘目光所产生的自私,不但埋没了自己的才华,还会使别人觉得你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从而因此失去升迁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给他人。好的想法分享之后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不然再好的创意只停留在空想阶段,总也不能变为切切实实的东西。

作为一个明智的人,既然知道别人不如自己,那你就更应该出谋划策,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你的才干来。社会的建设是需要人与人共同合作来完成的,如果别人都不需要你了,那你才是真的危险了。

社会中有不少老油条,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人生还总是在同一个位置上继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活了几十年还搞不明白自己业务不精、职位不升、事业不成、薪水不涨的原因所在。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历,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太“精明”。为什么说他们的问题出在太“精明”上呢?

症结在于他们始终没有摆正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始终没有把自己融入社会中去。他们坚信的自己的价值远远还没有表现出来,可又不愿意把自己的才干用在实处。他们觉得如果自己的工作没有获得较大的利益,那么自己所作的努力就白费了。

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等别人做出来之后,才私底下抱怨别人的想法自己早已想到;他们善于把自己的话说一半,而大部分有价值的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愿说出来;他们不愿在底层里蹚浑水、惹麻烦,更不会做一点“亏本生意”,总盼望着一鸣惊人的时机出现。

和他们聊天,会发现他们大概有几种典型的症状:首先是喜欢抱怨,喜欢将自己的遭遇类比为古人的怀才不遇,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次是不会有太好的人缘。因为他见不得别人做出业绩,即使别人实实在在做出了业绩,他也会觉得别人的成就没什么了不起,换了是他做得会更完美。另外还会有黛玉之自怜,怨自己一无人,二无关系,命运又不好,实在是造化弄人。状态好一点的,会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说自己天生就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不愿受世俗纷扰。

其实,他们的真实想法远不是如此。他们也想展现才华,也想大展宏图,只是他们觉得问题是别人不关注他,大事业都被小人物占去,而朗朗大地竟容不下他们的点点空间。于是,他们生活在人生和事业的苦闷中。看起来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实则是自设牢笼、自缚手脚,原本该灿烂开放的花朵却自己不愿意开放,白白地把大好青春耗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