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4857200000015

第15章 可以做错事,不可做错人(2)

勿做社会“隐形人”

张强是个内向的人,他进一家公司5个月之后,感到自己完全被忽视了。当初他是被大老板亲自招聘到公司的,可是自从进来以后,他就没有机会再和大老板说话。由于不擅长搞好人际关系,顶头上司对他十分冷淡,不过倒是经常找他的搭档——一个活跃的女孩聊天。张强感觉自己在上司眼中好像可有可无,虽然想多参与一些工作,可是每次都是出力不少,但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没他的份。张强当然明白,假如上司不知道他的能力,即使闷头做得再好也没用。

在生活中,常常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当你进入某个场合一段时间,做了很多努力却没有任何人关注你和认可你——不用怀疑,此时你可能已经陷入“隐形人”的尴尬境地。在社会中处于“隐形”地位的人常常是孤独和寂寞的。最让他们痛苦的不是他人的排斥,而是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同时,这种“隐形”的状态会阻碍他们自身的发展,不被别人承认或关注会让很多机遇擦肩而过。而对于这类人本身,他们也会在“隐形”的尴尬中越陷越深,走不出来。

社会中的“隐形人”都是一点点形成的。刚进入某种场合,他们表现得很内向,从来都不主动。作为一个初来乍到者,如果不主动去和别人打招呼,自然会被人慢慢遗忘在角落里,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张强一样。所以,你一定要明白究竟谁该先主动。比如在平时,多主动向人问声好或者请教一些问题,并且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很平常的一句话都将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如果你不愿意主动表示出对别人的重视,那么别人怎么可能还去重视你呢?

小敏是个从不张扬的人,她默默地做了很多工作。可是让她苦恼的是尽管自己工作很尽心、很努力,但晋升的机会从来轮不到她身上,而且她也得不到上司的青睐。让她伤心的是,上司曾多次把本该属于她的成绩算在别人身上,还有一件更让她伤心的事,有一次上司过来,居然根本想不起她的名字。

故事中小敏的“隐形人”算是做到极致了,付出很多,但顶头上司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在这个社会中,究竟还有多少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形人”呢?事实上,这些“隐形人”大多是老实人,他们骨子里的观念是: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奖励。他们自以为每个人都在别人的视野中,别人对自己的努力自有明见。不幸的是,这类人的想法太过一相情愿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实在应该醒醒了!不是故意泼你冷水,事实上,很多人都容易患“眼疾”,即使你再努力,如果一直在默默地工作中,对方都可能视而不见。严格说来,这不完全是别人的错。通常,人们都喜欢把注意力放在比较高调的人和事上,而那些规规矩矩、脚踏实地的“隐形人”反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是有意被忽视,“隐形人”在现实中基本和吃亏画上等号。

李飞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他有创意、有头脑、肯努力,唯独没有毛遂自荐的心思。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了,老板总会看到的,要是自己跑去向老板推销自己,肯定会被他看不起。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每天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经常为了设计一张图几天几夜泡在工作室内,直到最后交出完美的成绩单。因为李飞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虽然他能从自己的设计图中得到足够的自我的肯定和满足,但是老板并不知道他背后付出的辛苦,李飞没给老板留下特别的印象。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一张完美的设计图呈现在老板眼前时,他认为是整个设计部一起努力的结果,从来没有因为李飞是总体设计师而对他另眼相看。于是,李飞付出比其他人多几倍的辛苦,却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薪水。每次一想到自己付出的辛苦和老板的视而不见,他都觉得委屈。在这种强烈的不平衡下,李飞提出了辞职。最后,老板平日的视而不见在此时变成了心如明镜,他以高薪挽留住了李飞。李飞此时才明白,有时高调一些不是错,过于低调反而成了被人视而不见的理由。

现代社会中,做“无名英雄”的结果就是真的无名,想在“江湖”飘的人最好避开做“无名英雄”的尴尬。千万别抱着付出总有回报的想法不放,因为付出的是你,回报的可能是别人。所以你应该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这样才能遂了自己的心意。除非你想继续坐冷板凳,在角落中顾影自怜,不然每做完一件自认圆满的事情,都要记得以各种形式告诉别人,让别人看见你的光芒。要知道无声无息的人永远只有白白奉献的份。所以,从现在开始告别社会“隐形人”的身份,策略如下:

表现自我不是错

影响“隐形人”发展的很可能是认知上的错误。“隐形人”担心别人批评自己喜欢表功。在惯性的思想深处,“隐形人”一直以“谦虚”为美德,不喜欢直接宣扬自己的功劳,但同时对别人的“争功”行为存在非议和嫉妒心理。事实上,想改变“隐形人”的现状,先要扭转观念,表现自我绝对不是可耻的,这个世界上假如没有表现的人,恐怕天才和蠢材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你可以看看在短期内成功的人回答关于成功的问题,相信他们大多数说的都是“靠能力”。然而这个能力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真材实料”,能力包括很多种,有能力的人很多,但被成功挑选上的却只有那么几个。生活就像一场接一场的走秀,一个人作秀的能力决定他在社会舞台上的号召力。

张扬,但不要过分张扬

一个人在名片的职称上印上一个“副总”,这本是正常的事,可气的是,他在“副总”后还加上一行字——本公司没有老总。结果看到他名片的人都笑了。

人在社会飘,仅仅“敢于表现”是不够的,还要表现得有技巧,不让人觉得自己表现欲太强。假如你过分张扬,别人反而会觉得你没什么本事,认为你在弄虚作假,从而看轻你。  所以,当有机会时,要以一种间接、自然的方式表现自己。比如请别人从客观的角度助你一臂之力等——这样就可以不露痕迹地让人注意到你的才干及成绩,这比敲锣打鼓自夸的效果好得多。

必要的时候做点大话训练

缺少足够的信心和胆魄,也是很多人不敢表现自我的重要原因。能吹牛的人至少有两个优势:首先他比较自信,起码对自己的将来有很大的信心;其次他不担心失败,心理承受力较好,不担心失败后遭人嘲笑。敢说大话的人自我感觉和心理素质较好,而自卑的人则不敢说大话。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地说说大话能够调节人的心理平衡,增加自信心,有利于身心健康。其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人是有欲望、有追求的动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难免遭遇失败和挫折,所以受尊重、被肯定的需求也常常满足不了,这样累积下来,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这时,作为一种心理的自救程序,说大话就可以启动,借机张扬一下自己的理想,为自己鼓劲,同时也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当然,也要注意大话不要说得不着边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好像磁铁一样,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人,排斥与自己不同类的人。假如你喜欢结交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人,自己也一定要先成为这样的人——毕竟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终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远古时代,孔子就已经告诉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算是说出了做人的真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让我们用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去处世。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想到别人也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你不希望别人那样对待你,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某杂志社做了一项调查:你对他人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出来后,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可是当这家杂志社又对很多人做了一次不记名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很多人认为自己在别人遇到麻烦的时候会“安静地走开”。人们在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可是在他人遇到麻烦时自己却视而不见。难怪很多人感慨世风日下,其真正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如果在社会上讨生活,而你真的是这种人或者正在学习这种人,甚至自以为这才是为人的首选,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却要加到别人头上,试想,别人又怎么能喜欢你?即使本无利益冲突,当别人看到或者从某方面得知你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人对你怀有戒心?一旦你给周围的人留下这种印象,再想改变形象让人喜欢和帮助你恐怕就很难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仅有8个字,可是其含义却不简单。以国家来说,哪个国家都不希望受到侵略和剥削,你就也不要去侵略和剥削别的国家;以个人来说,你当然不愿意自己被伤害,那如果你做了有可能伤害别人的事,又怎么能认为别人不会记仇甚至报复呢?

马辉工作了几年之后有了些积蓄,于是回老家自己经营了一家小食品厂。虽然厂子不大,可是在他的老家来说算得上是大名鼎鼎了,而且他也确实挣了不少钱。因为马辉不甘心只做这么小的食品厂,他一心想赚更多的钱,所以更加努力。刚开始的时候,附近的商店或者超市都会及时付款,毕竟他也是刚刚起步的小厂子,可是后来,随着他生意越来越大,有很多人看他发起来了,就有些眼红了。于是有些超市或商店的经营者开始赊账,拿货的时候只给少量订金而不给现金,等到拖不下去的时候,就采取无赖的方法——我这儿实在没现钱,家里倒是有些粮食或其他东西,你看着好就拿去。

马辉当然抹不开面子,毕竟大家都是熟人,所以对赖账的人也无计可施。时间一长,他开始琢磨:我不是也能如法炮制去对付我的上家吗?于是他在支付了一点儿订金的情况下,进了很多原料,即使是在食品卖出后,他依然不给人家现金。这样一来,他不仅自己有大笔钱可以挥霍,即使除去一些商户的赊账外,还有了很多结余,他把钱存起来,准备给自己买辆新车。

不过,欠债还钱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原料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于是,马辉家每到年节时候都有债主上门讨债,在他实在躲不过了时,也说只有拿生产的食品抵债,或者干脆把债主领到欠自己钱的商户那里,让商户拿粮食之类的抵账。从这中间,马辉两头周旋,有时还能得一些额外的好处。

只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马辉的坏名声很快就在附近传开了,没有人再愿意和他做买卖,他只好自己辛辛苦苦地跑到很远的地方购买原料。不知情的人以为他的生意越做越远,知情人却明白他因为进货渠道远了,成本增加,生意也大不如从前了。可悲的是马辉依然恶习不改,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这导致他的资金和原材料流通不畅,最后马辉又回到一文不名的起点。

初入社会,更应及早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以免最后被其所伤。假如背其道而行之,其结局往往是让自己名誉扫地,而且以这样的方式入世,是闯不出什么名堂的。事实上,很多人会友善地想到其他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明白——自己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我们当然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然而这种非公平的待遇终究也会跑到自己身上。更明确地说,这并不属于因果报应,而是一种必然的反应,你对别人的所有行为及对别人的思想,都会让人对你产生一种评价——就像上文中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个“自私自利”的坏名声,谁还愿意接近你?而你所想吸引的人则往往与你的希望相背离,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自私的人身边通常也有一帮自私的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也许你做不到像大禹治水一样以推己及人的想法去做人做事,但至少你可以以厚道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当你不想在某事上失利时,也不要试图让他人在这件事上失去利益。假如一味地想靠这种登不上台面的想法去发家致富,最终可能落得两手空空的下场。

遇事不钻牛角尖

人生这套马车假如安上方方正正的轮子,那一定会寸步难行!做人不该事事较真儿,凡事只认死理,“钻牛角尖”对人对己都无益处。

以游戏人生的心态玩世不恭地做人,当然不可取,可是太认死理,喜欢钻牛角尖同样要不得。要知道“人至察则无友”了,过于钻牛角尖,就会对别人的行为看不惯,这样的人眼中连一个朋友也容不下,把自己和社会隔离开。

赵朴初先生的《宽心谣》中有这么几句:“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的确如此,何必非钻让自己和他人都不舒服的牛角尖呢?你可以看看我们平时看到的镜子,它是很光滑的,可是在高倍放大镜下,它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上去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底下,就是细菌遍布了。想一下,假如我们总是戴着显微镜看别人,恐怕他就是罪不容诛、不可救药了。我们毕竟是凡人,长的是肉眼,人又非圣贤,谁能没点儿小毛病呢?要想和人相处得好,就应该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能容人才会有很多朋友,左右逢源,诸事遂愿。若我们真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不管哪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那么结果就是你容不得别人,别人也会躲你远远的。最终,你只能是成为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