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管理艺术
24850100000004

第4章 有效沟通的艺术(3)

管理者如何让自己保持乐观心情

(1)“乐观、悲观表”法。纽约精神分析医生F·福克斯博士使用暗示法帮助人们保持乐观心情,做法如下:

在一张白纸中间画一条线,一边顶上写乐观,一边顶部写悲观,每天回家,把心中乐观的、悲观的事用红笔写在纸上,写好后,用黑笔将悲观的一条条划掉,表示这些想法也从心中剔除掉。再将乐观的事大声念出来,这样心中就充满乐观的想法。

(2)记忆提取法。又名为“情绪记忆法”。就是回忆过去最愉快、最令人喜悦的情景,重温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心情自然会变得好起来,脸上也会浮现惬意的、迷人的微笑。

在讲话中加点幽默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

为什么只要卓别林一露脸、一举手、一投足立即就能拨动人们的心弦,使千万人为之捧腹、为之倾倒?奥妙之一就在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启人心智、令人愉悦的幽默。

如果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能量体裁衣地恰当插入一些幽默,则能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幽默让沟通畅通无阻

如果说管理是一件科学而严谨的事情,那么,适当的幽默是严谨之外的润滑剂,它能够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之间的亲密度,提高沟通的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

当你成为管理者,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职责时,你是不是开始紧张了?你或许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太过认真,甚至把管理看做是一件很令人紧张的事。其实,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而幽默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现代管理学强调对员工的身心教育,而幽默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时光和欢笑,还会让你的管理更有魅力、更有成效。因此,作为一名管理者,不应该让管理成为紧张的事情。

作为管理者,你完全没有必要把工作看得过于严肃,更不要让下属感觉到被管理是一件紧张的事。适当的幽默更能让你的工作得心应手。平时可以搜集一些你喜爱的笑话,在开会或与员工交流时,适时地引用以调节气氛。如果你天生没有幽默细胞,那你至少可以用一些轻松的方式来愉悦下属。不妨直接引用幽默大师的故事,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属也会因为你的幽默而一整天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工作,会思维敏捷,迅速解决问题;而当情绪低落、消沉时,会思路堵塞,动作迟钝。

作为管理者,适当运用幽默进行管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据美国针对1160名管理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7%的人会在员工会议上以讲笑话的方式打破僵局;52%的人认为幽默有助于其业务的开展;50%的人认为企业应该考虑聘请一名“幽默顾问”来帮助员工放松;39%的人提倡在员工中“开怀大笑”。很多聪明的管理者,上至总裁、下至部门经理,已经把它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运用到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去了。

某公司老总王先生收到一盆仙人球,喜欢多事的秘书问道:“王总,这仙人球是谁送给您的呀?”

王先生看了秘书一眼,笑着说:“我老婆送的,今天早上我们大吵了一架,她就送了这盆仙人球向我道歉。你看,上面还有一张卡片。”秘书正打算凑上前去,看一看那张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只听王先生指着卡片说:“你念给我听,看她写的是什么?”

“坐在上面!”秘书念道,念完以后,二人禁不住大笑起来。

一位老板竟然让秘书知道自己的家事,还毫无顾忌地把妻子的幽默呈现在下属面前,这在无形中就制造了一个很好的情绪氛围。这位老板是位很有幽默感的人,他这样做,既满足了下属的好奇心,又让下属在单调的工作中感受到了一份轻松和快乐。这样的管理者,必然能赢得下属的喜欢和爱戴。

幽默是具有智能优越感的表现,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僵局得以舒缓和化解。对现代企业管理者而言,权威管理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被人板起面孔教训,但却没有人会排斥轻松有趣的幽默。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管理要的就是效果,既然“一顿说教不如一句幽默”,那么就不要让管理成为死板的说教,让它在幽默中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吧!

一天,一个中国职员被老板叫进办公室。可是在他拿取桌上的文件时,不小心把美国老板的可乐打翻在了办公室的地毯上,他想老板肯定非常恼火,因为美国老板都很不喜欢蟑螂进办公室,而地上的可乐一定会让蟑螂大规模地向办公室“进军”。于是,他手忙脚乱地赶紧收拾,心里也很担心和紧张。没想到美国老板微笑着说:“你不用担心,蟑螂肯定不会进来,因为现在是在中国,中国的蟑螂都爱吃中餐,对可乐没有多大兴趣。”说完之后,两个人都朗声大笑起来。

一个人每天工作长达8个小时甚至更多,而且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如果每天都板着一张脸,郁郁寡欢,那么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工作中没有愉悦的心情,工作效率又怎么能提高呢?所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将快乐带给每一位员工,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幽默能力呢?

做一个快乐的人

能够带着笑容思考、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必然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管理者要学会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工作和下属,时刻把笑容展现出来,把快乐带给下属,这样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幽默感。

扩大知识面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一个人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语成趣。因此,管理者要想培养幽默感,就必须广泛涉猎,不断充实自己,从各种书籍中搜集幽默的浪花,从名人趣事中吸取幽默的精华。

陶冶情操,学会大度

幽默是宽容精神的体现。管理者要想培养幽默感,就要学会宽容大度,克服斤斤计较的毛病,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下属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误,才能让自己的管理工作多一点趣味和轻松,多一份乐观和幽默。

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心灵的“健美操”,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锻炼才能掌握。因此,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是提高幽默感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者只有能够迅速捕捉住事物的本质,才能创造出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从而使下属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做好日常储备工作

幽默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练就。所以,管理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多收集和储备一些有趣的故事并加以润色,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幽默素材。此外,还可以多看一些喜剧表演或喜剧电影,这样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强自己的幽默能力。

掌握幽默的分寸和尺度

幽默虽然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但作为企业的最高形象——管理者,在运用幽默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处理问题时要机动灵活,做到幽默而不落俗套。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研究一个具体问题,如果你突然插进去一个与主题无关的笑话,不但不能产生幽默的效果,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莫名其妙。因此,幽默是一种高超的智慧,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的。它需要你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阅历,需要你看好时机和对象,更需要你大脑的机智和灵活。

多听取员工的意见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薇尔恩教授说:“如果能把员工对公司的看法告诉公司的管理者,管理者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员工的意见,才能调动员工进言的积极性,让他们畅所欲言。毕竟,员工是处在工作第一线的人,很多时候,他们才是问题的发现者。

一个人的智慧就像一滴水,而众人的智慧则是大海。将一滴水曝于烈日之下,水会干;而将这一滴水汇入大海,那么它不仅不会干,还能兴风作浪。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在一个企业中,单单是管理者一个人的智慧,绝对比不上群众的智慧,所以,管理者应该积极听取和高度重视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意见一旦得到了管理者的重视,员工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春秋时期,子产任郑国宰相。当政期间,他很重视听取“国人”的意见,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子产不毁乡校”,即他主张保留“乡校”,尊重百姓们的议论自由。

当时,郑国的百姓们喜欢到乡校(相当于农村的公共场所)聚会聊天,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有一个叫然明的大夫怂恿子产说:“乡校有帮人整天到晚没事干,聚在一起议论朝政,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事的。我们干脆把它毁了算了。”

子产却说:“百姓们干完活回到乡校议论一下朝政的好坏是件好事。我们正好可以通过民意来了解施政措施的效果,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反对的,我们就改正。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子产告诉然明,作为一国的管理者,如果想减少百姓的怨恨,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力为他们做好事,而不是依仗权势来防止怨恨,制止议论。这就像治理河道一样,堵不如疏,堵只能让百姓们受到伤害。与其这样,还不如开个小口导流,将百姓的意见当做我们“治病的良方”。

子产的一席话,听得然明心悦诚服,从此他再也不提拆毁乡校的事了。

作为管理者,在对待被管理者的意见方面,子产无疑是很成功的,他通过间接听取百姓们最真实的“心里话”,来指导自己的施政思路,校正自己的施政措施,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管理效率。

其实,管理者根本不需要担心那些闲言碎语,“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议论并不一定会给当事人带来坏影响,反而可以提醒自己改正不足之处。

管理者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杜绝、敌视员工的私下非议,却无法使他们不在心里评价、质疑你的能力,也无法左右人心的向背。所以,员工沉默并不意味着顺从,相反,沉默中常常蕴含着可怕的破坏力量。

在我国历史上,唐太宗算是一个主动意识到这种“可怕的破坏力量”的管理者,所以尽管他是九五之尊,身居庙堂之高也时刻不忘虚心纳谏,不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以防失政激起民变。他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知这个道理的唐太宗减税轻刑,对待臣下百姓做到了“收放自如”。结果,当时的唐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造就了“贞观之治”的传奇盛世。